作者簡介:徐榮榮(1983~),女,漢族,廣東珠海人,珠海市香洲區第七小學,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
摘" 要:“小講師”教學是一種集成表達、邏輯、思維、知識的綜合性課堂實踐教學方式,是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有效之舉。就現實而言,小學數學“小講師”教學因符合新課標要求、學生發展要求、綜合素養培養要求等,有其實施的必要性。因而,在實施的過程中,要立足于培養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通過完善并優化現有教學成果,將“小講師”教學形成一種具體體系性的課堂綜合實踐活動,以促進“小講師”教學走向優化、創新,使“小講師”教學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提質增效服務,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小講師”教學;學生思維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4)15-0097-04
小學數學“小講師”教學,是指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導小學生通過課前預習、課中學習,就某一知識點或相關題目進行有條理“授課”的教學模式。換言之,即小學生充當“小講師”的角色,完成對學習知識的小結與課堂回顧,以更好地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數學技能的理解,促進小學生不斷發展的教學方式。這一教學方式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更受到了很多小學高年級學生、家長的喜歡,提升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促進了小學生思維的發展,為其全面發展奠定了基礎。筆者結合多年小學高年級教學經驗,立足于“雙減”政策的課堂提質增效,從“小講師”教學的必要性、作用及其實踐與對策,論述小學數學“小講師”教學對培養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影響。
一、 小學數學“小講師”教學的必要性
“小講師”教學雖然并不是一個新的教學模式,但在“互聯網+”的背景下,這一模式卻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這是因為,“小講師”教學通過網絡尤其是社交媒體的傳播以后,很快就被當下學生所接受和喜愛。而就其必要性來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符合新課標精神落實的內在要求
2022年,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標準即新課標印發,標志著我們義務教育數學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在新課標下,不僅凝練了義務教育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包括數學抽象、數學推理、數學建模、運算能力、直觀想象和數據分析這六個方面,而且還進一步深化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轉變。“小講師”教學注重每個學生的深度參與,既有利于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又有利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轉變。就充當“小講師”教學的學生而言,其深度參與到“小講師”教學中,必然會進一步培養他們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促使“小講師”加強預習與自我學習;而于其他學生而言,雖然沒有直接參與到“小講師”教學的過程中,但仍然能通過“小講師”符合年齡與時代的語言,更好地理解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掌握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因此,從這一意義上說,小學數學“小講師”教學有助于落實新課標以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為核心的指導要求,有助于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
(二)符合學生思維發展的趨勢要求
當前學生的思維發展,遠勝歷史上的任何一個階段。這是因為,當前以人工智能、信息技術為核心的信息革命不僅帶來了海量信息,而且還帶來了學生處理這些信息的能力要求。因此,發展學生思維,成為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學生必將面臨的現實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小講師”教學,不僅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而且要求學生從“小講師”的視角出發,對教學的全局有一個全面的認識,這就必然使“小講師”教學得到全面發展。而由于“小講師”教學是輪流或輪換的機制,因此,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充當“小講師”,進而使學生思維發展趨勢與“小講師”教學齊頭并進。
(三)符合學科融合下學生綜合素養培養的發展要求
“小講師”教學涉及語言表達、邏輯思維、知識技能、臺風情態等方面的內容,是一項綜合而全面的實踐活動。在“小講師”教學中,學生的心理素養、語言素養、形象素養等都得到了鍛煉,不僅將語文、數學、自然科學等學科融合了起來,而且還培養了小學生全面發展的綜合素養。因此,小學數學“小講師”教學適合在小學中高年級使用,低年級使用反而有拔苗助長的負向作用,僅對個別低年級小學生有作用。在多學科融合下小學數學“小講師”教學的運用,一方面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培養,進而引導學生大跨步發展;另一方面也符合當前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下,學生全面發展的發展趨勢,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對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有較明顯的提升作用。
由此可見,小學數學“小講師”教學的實施,是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之舉,其對學生表達演說綜合能力、心理素質等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引導學生走向個性化發展的成長之路。
二、 小學數學“小講師”教學實踐及對策
(一)小學數學“小講師”教學實踐的現狀
小學數學“小講師”教學有諸多的作用與價值,就現實層面的教學實踐來看,雖然這一模式并不算多新鮮,但其中的教學實踐卻值得反思。
1. 小學數學“小講師”教學常見而不常用
小學數學“小講師”教學之所以常見,是因為很多數學教師尤其是高年級的數學教師都用過,但用的次數屈指可數。筆者在走訪中發現,大部分數學教師都認為有限的課堂教學,不可能給學生過多的時間進行構思后實施“小講師”教學。但也有數學教師認為,主要是自己對課堂節奏的把握不準,不敢放開讓學生進行“小講師”教學的實踐。不管什么看法,都凸顯出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講師”教學常見而不常用的現象狀況。一方面,大多數數學教師了解或清楚“小講師”教學的作用或價值,但由于種種原因,而很少采用這一教學模式,只會偶爾使用。另一方面,正是因為小學數學“小講師”教學偶爾使用,所以在這一模式的創新、完善、優化、發展等方面,沒有很多的獨到見解,其對學生數學興趣、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以及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等,都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結論。這也就導致了小學數學“小講師”教學實施的現狀值得反思。
2. 小學數學“小講師”教學沒有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
由于小學數學“小講師”教學的運用并不普及,甚至大多數數學教師也只是偶爾為之,其在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上,沒有太多的助力。如在實施“小講師”教學后,學生不會相互評價、相互反思,也不會就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提出相應的建議,從而使自我的學習方式發生轉變。從這一現實來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小學數學“小講師”教學中,其價值是較小的。
3. 小學數學“小講師”教學模式有待完善與優化
就數學教師來說,“小講師”教學的實施往往是曇花一現,教師還沒有來得及完善、優化,并進一步實施,基本上都意味著結束。在走訪過程中,很多高年級的數學教師都反映,“小講師”教學其實很好,但他(她)們在教學中往往一個學期只會用少數幾次,所以很難總結出什么問題,也就沒有辦法進一步深化完善與優化,從而使“小講師”教學往往停留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而沒有出現高效的創新。
(二)小學數學“小講師”教學的對策
針對小學數學“小講師”教學的現狀及筆者的走訪,以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簡易方程”中的“解簡易方程”為例,從樹立“以生為本”觀念、提升課堂教學實效、培養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等方面,論述小學數學“小講師”教學的對策。
1. 樹立“以生為本”觀念,推動“小講師”教學呈體系化發展
以學生為本,是新課標的核心理念,也是21世紀以來歷次教學改革的重要原則之一。在數學教學中,“以生為本”主要體現為三個方面:其一,以學生的學習需求為教學出發點;其二,以學生的發展成長為教學目標;其三,以學生為主體構建學習課堂。簡而言之即是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從學生的需求與發展出發,體現學生發展的個性與潛能。
在小學數學“小講師”教學中,要樹立“以生為本”的觀念,要做好以下兩方面的工作:
(1)構建成體系化發展的“小講師”教學模式。所謂構建成體系化發展的“小講師”教學模式,是指每節課都有一個相對固定的時間,由“小講師”進行教學或領學,從而使“小講師”教學成為課堂教學的常態。從學生層面來看,由于每節課都有“小講師”教學環節,就意味著每一個同學都要參與到“小講師”教學中,因此必須樹立主人翁的意識,從而鞏固其學習主體的地位。更為重要的是,由于長期實施“小講師”教學,很多學生就會善于比較,找到自己的不足,不斷優化自己的“小講師”教學模式,從而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成長,挖掘學生潛能。
(2)注重在“小講師”教學中所有學生的參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是“小講師”教學成敗的關鍵。如果只是一個學生的參與,那么只是發展個別學生的能力、素養,對課堂教學的實質提升幫助不大。反之,如果能調動所有學生的參與,那么在“小講師”綜合素養發展的現實下,全班學生也能在不同程度上發展自我,不斷推動自我思考,從而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而要調動學生的參與,就需要數學教師在“小講師”教學中有所作為,通過相應的措施、方式讓學生在“小講師”教學中保持熱情、激情,從而保障“小講師”教學的有效實施。
2. 立足課堂教學實效,以小組合作促進“小講師”教學的發展
在筆者實施的“小講師”教學中,非常重視即學即用,著眼于高效課堂構建而實施小組合作式“小講師”教學,通過小組合作促進“小講師”教學的發展。首先,從學期開始之初,就以學生自我意愿為基礎,將班級學生分為若干個合作學習互助小組。然后在“小講師”教學中,實施每小組自行選擇“小講師”人選但保證每一個人都至少擔任“小講師”一次的策略。最后,通過“小講師”教學開展教學實踐活動。
如在“解簡易方程”一課的學習過程中,筆者出示課本上相應的例題:
足球上黑色的皮都是五邊形的,白色的皮都是六邊形的。白色皮共有20塊,比黑色皮的2倍少4塊。黑色皮共有多少塊?
分析并講解完成之后,筆者選出了練習十六的第6題作為合作學習的課堂訓練,并要求學生運用“小講師”教學進行實踐。題目如下:
故宮博物院的面積是72萬平方米,比天安門廣場面積的2倍少16萬平方米。天安門廣場的面積是多少萬平方米?
學生在看到題目后,首先進行了小組合作探究完成解題,并列出相應的方程式。根據上課教學內容所教授的“問誰設誰”的原則,設計天安門廣場的面積為x萬平方米,根據題意可列出:2x-16=72,解得x=44。接著學生根據這一合作完成的解題,共同商議“小講師”教學的重點分為四步:
第一步,如何找出未知數,并用字母x進行代替。
第二步,找出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即“故宮博物院的面積是72萬平方米,比天安門廣場面積的2倍少16萬平方米”,進行分析列出方程2x-16=72。這一步的重點在于如何理解“比天安門廣場面積的2倍少16萬平方米”,意為天安門廣場的面積2倍減去16萬平方米。
第三步,高效解方程。2x-16=72演變為2x-16+16=72+16,最后解得x=44。
第四步,代入驗算并作答。
通過上述“小講師”教學不難發現,學生不僅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解法,而且還能通過合作條理很清晰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向全班同學說明問題,不僅達到了復習課堂學習的目標,而且還對課堂學習重點、難點進行了回顧,使“小講師”教學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難能可貴的是,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后,在“小講師”教學中抓住了兩個關鍵知識點來展開:其一是分析題目的數量關系并列出方程式,以及重點內容的理解;其二是方程解題過程的復習,使“小講師”教學的優勢得到有效發揮。
3. 培養學生學科素養,以輪流互動促進“小講師”教學的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小學數學“小講師”教學不僅僅有助于小組合作學習,更有利于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通過分析上述“小講師”教學,筆者發現:就數學抽象素養來看,學生對“比××的多少倍多或少”的數學抽象有了較全面的理解,并設出未知數x;從數學推理素養來看,學生在驗算的過程中,會通過有效分析,合理推理得出故宮博物院是一座非常宏偉而壯觀的建筑群;從數學建模素養來看,通過例題分析,到類似題目的解決,推動了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的發展,對“比××的多少倍多或少”的模式有深刻的印象;而從運算能力、直觀想象和數據分析等素養來看,無論是兩邊相加或相減以消除相關數字的做法,還是學生對題目凝練成方程式的直觀想象,都是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必由之路。
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采用了輪流制,不僅每個小組會得到相應的機會,而且每個學生也會得到相應的機會。這種互動就促使了小學生必須不斷學習、不斷反省,通過激勵自我,才能在自己進行“小講師”教學實踐時,有更出色的表現。
4. 發展學生思維能力,以教學評價促進“小講師”教學的發展
小學數學“小講師”教學的發展,不僅指向了學生全面發展所需要的綜合素養,更要發揮學生思維,推動小學生在思維能力的指引下,更好地開展數學學習。而這種發展,筆者認為,師生共同參與的教學評價來得最為有效。如上述案例中,通過師生共同的教學評價——講得好的地方在哪些地方,哪些環節或語言值得進一步優化,如果換成自己講,會采取何用方式推進等,本質上都是發展學生思維、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評價方式。
在這種評價方式中,數學教師依然要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學生或小組之間的相互點評,引導學生在加深學習內容、理解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難點的同時,對小學數學“小講師”教學進行進一步的優化、完善,甚至可以引導學生提出創新性的建議。如有學生提出希望能提前準備,甚至做好課件,在課堂一邊演示一邊講解的建議。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也一一進行了采納,并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如小學生的課件做得非常可愛,且喜歡用動畫、網絡用語等調動課堂氛圍,具有很強的創新性,對完善、優化小學數學“小講師”教學有很大作用,也體現出學生數學綜合思維能力的全面發展。
三、 結論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小講師”教學的實施過程中,要立足于對新課標有關要求的解讀,結合實際校情學情,通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一個個“小講師”活躍于課堂教學,使數學課堂更有生機的同時,真正實現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為落實“雙減”政策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葉志強.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教學的困惑與歸因及建議——基于NVivo的質性研究[J].數學教育學報,2023,32(4):78-84.
[2]馮吉.小學數學“微項目學習組合”教學范式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23(7):82-88.
[3]章全武.小學數學教師教科書使用情況及其影響因素個案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3,43(20):33-38.
[4]馮桂群.小學數學“三動課堂”建構:內涵、模型與路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3,43(17):58-61.
[5]郭宇凡.素養導向下小學數學跨學科綜合實踐活動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教育學刊,2023(S2):56-5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