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隨著大數據技術的迅猛發展,健康大數據管理與服務專業作為新興專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然而,因其學習資源庫尚未成型,所以目前人才培養過程中面臨著資源匱乏的問題。基于此,文章結合健康大數據管理與服務專業的發展現狀以及學校資源庫建設情況,提出了滿足可持續發展需求的四層應用框架構建方案,以期為健康大數據管理與服務專業人才的培養和教學工作提供高質量的參考思路。
【關鍵詞】 “互聯網+”;健康大數據;專業資源庫;高職院校
一、建設現狀
(一)醫學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情況
目前高職學校的專業資源庫建設主要依托智慧職教平臺(https://www.icve.com.cn/),主導籌備建設的臨床醫學專業教學資源庫、中醫藥專業教學資源庫和口腔醫學專業教學資源庫分別立項成為國家級資源庫、省級資源庫和校級資源庫。此外依托由學校牽頭成立的“三年制臨床醫學專業教學聯盟”,創新實施了“聯盟+聯考”的資源庫建設與應用模式。這一模式不僅促進了臨床醫學專業教學改革,而且提升了教學質量。近三年來,學校的助理執業醫師資格綜合考試平均通過率提升至70%。過去幾年中,通過與國內相關高職院校及行業企業的合作,在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充分利用了各方的資源優勢,提高了資源庫的專業性和實用性。這種合作模式可以為新專業的資源庫建設提供有力的支持,使新專業的教學資源更加豐富和實用。
(二)健康大數據管理與服務專業實習與就業
健康大數據管理與服務專業的發展相對滯后,相關領域教育相對落后。這一現象的出現,既與我國在健康大數據領域的研究起步較晚有關,也與相關專業教育資源的匱乏密切相關。目前,我國在健康大數據領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等方面,而在將這些數據轉化為實際的醫療服務和健康管理方案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此外,由于健康大數據管理與服務專業的教育資源相對較少,導致相關專業的教育質量和培養效果難以得到保證。
作為一個新興的交叉學科,學生實習與就業問題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一方面,由于專業的跨學科特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同時掌握醫學、數據科學和管理等多個領域的專業知識,這對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就業競爭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目前市場上對健康大數據管理與服務專業人才的需求相對較小,導致學生的實習和就業機會相對較少。因此,需要加大對健康大數據管理與服務專業的投入和支持,提高相關專業的教育和培訓水平,以促進該專業的快速發展。
(三)健康大數據管理與服務專業的師資問題
健康大數據管理與服務專業作為一個新興的交叉學科,其師資隊伍建設面臨一些挑戰。一方面,由于專業的跨學科特性,教師需要具備計算機、醫學、數據科學和管理等多個領域的知識,這對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目前高職院校在健康大數據管理與服務專業的師資隊伍建設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師非本專業畢業生且數量不足、相關課程高職類教材嚴重缺乏、可用線上教學資源數量偏少等。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教學質量,也限制了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建設健康大數據管理與服務專業的專業資源庫可以為教師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和支持,旨在打破單個專業的孤立性,促進不同專業之間的融合與交流。
二、建設方案
(一)總體設計
根據國家級職業教育資源庫驗收標準,在“互聯網+醫療”的背景下,本研究將健康大數據管理與服務專業教學資源庫的建設需要自上而下分為用戶與終端層、綜合服務層、應用系統層和基礎設施層四個層次進行全面考慮和規劃。
應用層資源劃分為核心資源、輔助資源、特色資源和其他資源四大類。搭建一個滿足教學資源建設可持續發展的應用框架,其總體設計如圖1所示。
(二)用戶與終端層
用戶與終端層位于整個系統的最上層,是用戶與系統進行交互的界面和通道,是資源庫建設的第一步。這一層主要考慮的是用戶類型和角色,包括學生用戶、教師用戶、企業員工以及社會學習者等。“互聯網+”時代,為了使用戶能夠方便快捷地獲取所需資源,系統提供了電腦、手機、微信公眾號、微信小程序等多種訪問方式。同時,在這一層中,還需要根據不同用戶的需求和反饋,不斷優化和更新資源庫的內容和功能,提高用戶體驗和服務質量。
(三)綜合服務層
綜合服務層主要負責將各種資源進行整合和分類,形成統一的應用入口,方便用戶進行查詢和使用,主要依托“智慧職教”門戶和統一應用平臺搭建。
“智慧職教”是教育部推出的職業教育信息化平臺,其核心目標是為職業教育提供高質量的教學資源,以支持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需求。目前,職校中國家專業資源庫建設的網站和平臺主要使用的是“智慧職教”平臺。“智慧職教”平臺是一種數字化教育資源庫的建設平臺,它依托云服務平臺,將課程、資源、人力等有機融合,通過“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空間,實現線上線下的有效銜接,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新模式。該平臺不僅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還提供了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如自主探究學習、合作學習、項目學習等。同時,“智慧職教”平臺還為學生提供了個性化的學習支持服務,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興趣愛好等提供定制化的學習建議和指導。
此外,“智慧職教”平臺還具有強大的數據分析功能,可以實時跟蹤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效果,為教師提供全面的教學反饋,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同時,該平臺還支持多終端訪問,學生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設備隨時隨地地進行學習。
為實現多渠道、多場景的無縫接入,可以進行跨平臺整合。開發統一應用入口,注冊微信公眾號,移動App,以及將智慧職教門戶網站、移動應用、微信小程序和公眾號進行數據和服務的打通。用戶只需要在一個地方進行身份驗證,就可以訪問所有系統和應用。這一模式可實現不同平臺之間的無縫對接,提供一致的用戶體驗,同時也能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各個平臺的數據和服務。
(四)應用系統層
應用系統層是資源庫建設的核心部分,這一層主要劃分成核心資源、輔助資源、特色資源和其他資源四類。其中核心資源主要包括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資料,涵蓋Python程序設計、數據庫應用、健康大數據采集、數據可視化、應用軟件需求分析技術、醫學信息技術以及衛生健康數據統計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這些技術和知識是構建健康大數據管理與服務專業教學資源庫必需的基礎要素。
輔助資源類針對專業拓展課的教學資源建設,包含移動應用與可穿戴設備、云計算應用技術、物聯網應用技術、人工智能應用技術等課程,這些拓展課程為健康大數據管理與服務專業的學生提供了最新的技術和知識,使他們能夠應對快速發展的科技環境,并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健康數據。
特色資源類主要由虛擬展館、實訓平臺和應用案例組成。其中虛擬展館可以結合行業動態,展示數字健康、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等新型基礎設施在衛生健康領域的應用及其發展趨勢;實訓平臺是專為學生提供實踐操作和技能培訓的場所,學生不需要手動搭建平臺,便可借助在線的實訓平臺進行數據采集、數據處理、數據可視化和Python、Java編程語言一站式學習和開發。實訓平臺主要包括以下四個:
1. 數據采集實訓平臺。學生可以學習并掌握各種數據采集方法和技術,如網絡爬蟲、數據清洗等。
2. 數據處理實訓平臺。在這個實驗室中,學生可以學習和實踐使用Hadoop、Spark等大數據處理工具進行數據分析和處理。
3. 數據可視化實訓平臺。學生將學習如何使用各種數據可視化工具和技術,將復雜的數據以直觀易懂的方式展現出來。
4. 編程語言實訓平臺。在這里,學生可以學習和實踐Python、Java語言程序設計等編程語言,為未來的軟件開發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此外,特色資源中增加了健康大數據管理與服務專業在實際中的應用案例,這些案例主要圍繞醫療健康大數據的分析和應用。
其他資源主要是介紹本專業課程設置、職業技能1+X證書培訓、相關競賽信息以及職業發展與規劃。學校健康大數據管理與服務專業積極構建基于“課證融通”的課程體系,目前已申請“1+X”大數據應用開發(Python)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中級)考試點,提升了學生的專業技能,有力拓展了學生的就業和創業本領。
(五)基礎設施層
基礎設施層是健康大數據管理與服務專業資源庫建設和穩步發展的根基,它為整個專業資源庫提供了必要的硬件和軟件支持。具體而言,基礎設施層包括校園網、網絡通信設備、校園云計算平臺、網絡安全設備和數據庫等。其中校園云計算平臺是一個基于云計算技術的資源管理和服務平臺,它可以提供虛擬化的計算資源、存儲資源和應用服務。使用云計算平臺,學校可以更加高效地管理和利用各種計算資源,降低IT成本,提高服務質量。
三、結語
健康大數據管理與服務專業教學資源庫的建立,將極大地提升專業人才的應用和研發能力,推動“互聯網+”醫療大數據管理與服務的創新和發展,為醫療健康領域的廣大民眾提供更好的服務。因此,健康大數據管理與服務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是十分必要且具有實際意義的。
健康大數據管理與服務專業的資源庫建設離不開眾多學校和企業參與,任課教師可以積極分享自己的教學資源和寶貴經驗,學生可以提供學習需求和反饋,專業機構和相關企業可以提供實踐案例、行業動態和最新技術等資源,豐富資源庫的內容。各方的共同努力將使健康大數據管理與服務專業資源庫成為一個具備高價值的教學工具,為本專業發展和人才培養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劉萍,李群芳,武蕾. 健康大數據管理與服務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 現代職業教育,2021(49):42-43.
[2] 段金寧. “互聯網+”醫療環境下的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J]. 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8,27(06):49-53.
[3] 孟群,畢丹,張一鳴,等. 健康醫療大數據的發展現狀與應用模式研究[J]. 中國衛生信息管理雜志,2016,13(06):547-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