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文潔



摘要:高中生涯規劃課程作為一門新興課程,在實際實施中多屬于校本課程。為了提升課程的實效,發揮校本作業在高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中的輔助作用,基于生涯規劃的實踐,從高中生涯規劃校本作業涵蓋的三部分(導學預習、課堂探究和拓展檢測)入手,提出校本作業內容和形式方面的設計策略,為一線教師開展生涯教育提供借鑒。
關鍵詞:高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校本作業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4)11-0056-04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到:高中階段教育要建立學生發展指導制度,要通過多種途徑對學生進行生涯指導。根據《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文件精神,2018年,福建省開始實施新高考政策,越來越多的中學從高一就開設生涯規劃課程。作為一門新興的課程,高中生涯規劃課大多歸屬于校本課程。在實施的過程中,教師通常會基于本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一些校本作業。
高中生涯規劃課程一般設置的周課時量并不高,大致為單周一節或者雙周一節。生涯規劃課程的校本作業并非單指校本課程教學之后配套的練習作業,還可以是生涯規劃課程課前預習、課上教學及課后練習三大環節的重要輔助工具。高中生涯規劃課程的校本作業主要涵蓋了導學預習、課堂探究和拓展檢測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在課前引導課程的進度及銜接課程內容的導學預習部分,主要以相關信息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好奇。
第二部分是在課堂上輔助高質量完成教學內容的探究活動部分,主要以問題為導向展開探索,既關注個人思考也促進小組合作與交流。
第三部分是在課后延伸學習的拓展檢測部分,主要以分層練習促進學生明晰收獲,加強其實踐能力。
那么如何有效地設計高中生涯規劃課程的校本作業,使之不僅符合校情和生情,而且有利于學生接納和吸收生涯規劃課程的相關知識,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側重從高中生涯規劃校本作業涵蓋的三大部分入手,結合實踐經驗,提出校本作業內容和形式方面的幾點設計策略。
一、導學預習
我所在的福建省晉江市養正中學高一學生雖然了解生涯規劃課程是新高考背景下對自己很有幫助的一門課程,也很希望能通過課程明晰自己未來的生涯之路,然而由于學校地處農村,學生的生涯視野與格局受限,可供學生進行外部探索的資源也相對有限,學生對于自身生涯規劃大多仍處于懵懂狀態。所以在課程教學之前,先進行導學與預習有其必要性,其作用主要包括三個方面:(1)激發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好奇心。(2)在教學容量大的課程中引導課程進度,高效利用好課堂時間。(3)促進承上啟下地銜接課程內容。
一般導學預習部分的內容包括生涯故事、理論知識、生涯測試、課前小調查、好文薦讀、影片薦賞等。
(一)運用生涯故事的敘事力量
生涯故事可以采用具有代表性,貼近學生實際,容易引起學生共鳴的素材。例如,在教學內容為“職業選擇受到家庭環境影響”的課中,在校本作業的導學預習中,我精選了六段文字作為任正非的“生涯鏡頭”,引導學生從任正非的“生涯鏡頭”轉向自己的視角,覺察自己的家庭環境在哪些具體的方面影響了自己。
生涯故事不僅能對學生起到榜樣的引領作用,也能引導學生從中認識家庭對自己生涯發展的影響力,并進一步接納自己現有的家庭資源,愿意通過自身的努力去提升、改變和創造未來的家庭環境。
生涯故事通過敘事療法的運用增加了學生自我的感受性,促進學生的自我內省與覺察,也可進一步喚醒學生的生涯規劃意識和行動力。
(二)采用生涯知識與測評激發好奇心
生涯課程教學中涉及一些必要的生涯理論與知識,也可以在導學預習中先行呈現,讓學生先有所了解,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對課堂內容感興趣,也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在自我探索時會涉及生涯測試,例如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多元智能測試等,學生對此也非常感興趣。然而生涯測試需要嚴謹使用,并且要明白測評并不是學生進行生涯探索的唯一途徑,學生進行探索的方法可以是多元化的。因此如果采用生涯相關測評,不僅要做好解析,更重要的是提醒學生,測評是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而不是限制自己,認為自己只是這樣,只能這樣。這就違背了教師采用生涯測評的初衷。
例如進行多元智能測試時,可引用稻盛和夫的那句話:“不要以你現在的能力來束縛你對未來的想象。”引導學生以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自己未來希望的樣子。
課前小調查可以是教師為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而設計的調查,也可以是為促進學生對課程的理解而讓學生對特定群體進行的調查。還有好文薦讀、影片薦賞等選擇,通俗易懂,在此不再贅述。
二、課堂探究
(一)創設探究型體驗活動 促進生涯思考
高中生涯規劃課程在自我探索、生涯決策和生涯行動等模塊中強調,學生應通過各種體驗活動來感知與反思自我狀態,并就未來如何發展進行學習與探索。所以在設計校本作業時,創設多樣化的活動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采用適當的探究型活動還能產生思維的碰撞,能夠促進學生相互幫帶,互相模仿,互相學習。
1.自我探索并分享
在設計過程中,需要緊密地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使學生能基于當下的認知水平發現自我,又能進一步提升認知,尋找未來自我發展的努力方向。
例如,在“學科印象與選科策略”一課的教學中,我在校本作業的設計中采用了“學科坐標圖”(見圖1)。先讓學生從是否喜歡與是否有能力兩個維度出發,判斷高中所學各學科在坐標圖上所處的位置;接著用不同形狀圈畫出“3+1+2”學科,通過坐標圖分析自身的學科傾向性,最后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如果你自主選擇+3學科,在考慮選擇的因素及權重時,你還會受哪些因素的影響”,在小組內討論并分析自己看重的因素。學生在課后反饋中提到,很喜歡校本作業中這樣的探索活動,不僅能意識到自己的想法,也借助他人的想法打破了自我設限,拓寬了自己對選科策略的認知。
2.小組合作式探究
生涯規劃校本作業的設計要兼顧形式與內容,在形式上要多元化,在內容上要情景化,不妨考慮多創設一些具有創意性,又有挑戰性,同時滿足學生自主性的探究活動,讓學生樂于參與,從中充分體驗到探究的快樂。
例如為了制作學科魅力海報,我會先創設一個活動情境:假設學校要召開高中“6選3”學科魅力秀,請你們合作創作一張你深愛學科的海報并上臺演講。先讓學生自主選擇最感興趣的學科,從而形成六個學科魅力組,接著讓學生從該學科所培養的能力、學習該學科所獲得的樂趣、該學科的意義和應用及學科所對應的大學專業和未來職業等方面進行討論分析,從而學生共同制作出一張“學科魅力海報”。課堂討論之后,引導學生在課后通過查找資料和咨詢學科教師等途徑進一步補充完善這份海報,并在下一課時進行學科魅力的匯報演講。校本作業中課堂探究部分的小組合作式探究活動也可以延伸到課后,例如生涯人物訪談、職業資訊大搜尋等。
(二)提供生涯工具 掌握探究方法
在生涯規劃課程教學中我們發現,為學生提供一些生涯工具,教會學生使用生涯工具也是必不可少的。常見的生涯工具包括各種生涯測評、生命彩虹圖、生涯自我探索圖卡、職業資訊表、大學對比清單、生涯決策平衡單、SWOT分析圖等。學生需要通過生涯工具來明晰自己的當下,了解外部世界和分析決策。在高中生涯規劃課上探索之后,學生并非就能給自己的人生下定論,完全明確自己的生涯發展方向與途徑,而是從生涯規劃課程中學習并掌握了一些有利于開展生涯規劃探索的方法,以便未來能持續而深入地進行生涯規劃的探索。
(三)精練總結 明確學習要點
校本作業包含的是教師教學的思維和智慧,在校本作業中還可設計思維導圖、圖表用于梳理課堂教學的重難點。教師在設計時應基于理論的科學性,注意邏輯的嚴密性和情況的真實性,力求簡明扼要,便于學生理解。在“認識專業”一課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冷熱門專業的影響因素,也可在校本作業中設計填空題。(如圖2所示,答案見圖3)
這一課中,教師指導語為:“請將以下關鍵詞填入相應位置,形成專業冷熱門原因分析圖。”關鍵詞包括社會關注度、社會發展需求、社會接受度、報考人數、國家政策導向、媒體宣傳、高校開設專業、錄取分數。
三、拓展檢測
(一)運用網絡資源 拓寬知識面
生涯規劃外部探索方面包括對學科、專業、職業和社會環境的了解,強調提升學生對外部環境的認知。學校地處農村,生涯外部探索的相關現實信息與資源相對匱乏,較難為學生進行外部探索提供便利,建立多元化的職業體驗實踐基地、開展“大學課程走進中學”等都存在一定的難度。可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輔助學生進行外部探索。所以在設計外部探索部分校本作業時,教師可側重提供給學生所需的信息、知識、資源和工具。
第一,講授選科策略,提供各省教育廳的網址,例如福建省教育廳網址為:http://jyt.fj.gov.cn/xxgk/zywj/,便于學生查閱并了解所在省出臺的新高考改革方案。
第二,引導認識專業,可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網站上檢索查閱“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等文件,了解高校專業設置規則及具體專業增補情況;可通過“陽光高考信息網”查詢有關高校各招生專業的選考要求;還可通過查詢各高校官網了解各高校專業的培養目標、課程設置、研究領域、院校介紹及就業情況。
第三,引導認識職業,提供《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的電子書,方便學生了解有意向的職業;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查看職業增減情況;提供一些職業信息網站,要求學生完成校本作業中的“職業資訊表”,促進學生自主進行信息整合,構建個性化的職業知識庫。(見表1)
(二)采用分層作業 符合學生實際
在生涯規劃校本作業中,分層作業常常被學生稱為作業超市,教師可以提供給學生自主選擇的空間。學校的分層作業一般包括必做題、選做題和挑戰題。必做題要求全員完成常規任務;選做題則提供多項選擇,學生可從中選取符合個人實際的任務來完成;挑戰題不僅有一定的難度系數,而且還需要學生在完成校本作業時結合書本知識、課堂知識并運用于生活實踐中,挑戰題往往能拓展學生的視野。
分層作業運用了學生最近發展區理論,布置學生處于最近發展區的問題活動,對于學生的發展是最有效的。在布置暑期生涯規劃課程校本作業時可以采用作業超市的形式。必做題為完成一份職業資訊表。選做題包括三個選項:A.讀一本生涯書;B.采訪一位大學生;C.參觀一所大學。挑戰題為生涯人物訪談活動和職業一日體驗活動。這樣的生涯規劃校本作業不僅僅能起到檢驗課堂教學的效果,更關注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契合學生的需求,為學生創造出更多的思考空間和實踐機會。
高中生涯規劃課程校本作業的設計還處在初步探索的階段,教師首先要明確學生在生涯規劃探索過程中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設計校本作業內容,并且在教學過程中應征求學生在使用校本作業中提出的各種意見和建議。然后進行集中討論與修訂,刪除重復多余的作業內容,適時修改不恰當之處,從發展的角度更新題目,從而在未來能更好、更全面地推行生涯規劃的校本作業。
參考文獻
[1]陳德彭. 基于“生本”視角設計的校本作業[J].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4(4):39-40.
[2]黃永新. 校本作業開發的基本原則及其評估[J]. 新課程學習,2013(1):32.
[3]謝偉,王永中. 普通高中生涯規劃現狀及對策研究[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7(13):39-41.
編輯/張國憲 終校/高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