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亞
關鍵詞:產房,助產士,職業暴露,危險因素,標準化防護策略
產房是醫院中非常重要的科室,助產士更是承擔著重要的職責,發揮著積極作用。例如產婦在分娩前,助產士要幫助產婦消除恐懼、不安等消極情緒,使產婦以更加平和、樂觀的心態去分娩[1],還要根據實際情況對產婦進行分娩方面的知識宣傳,將引導分娩的情況、相關影響因素、分娩時間、并發癥情況詳細告知,指導其如何更好地進行分娩,讓產婦對分娩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助產士還可以在評估產婦身體及胎兒情況的基礎上,為產婦選擇恰當的分娩方式,最大程度保證母嬰安全。助產士的各種干預,可以使產婦分娩更順利,最大程度減少產婦發生大出血的概率,整體工作對保障產婦安全分娩有積極意義。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助產士會受到產婦體液、血液、羊水污染,器械傷害等因素影響,承擔著一定的職業暴露風險。職業暴露就是指醫務人員在進行醫療護理工作中,因為各種意外因素而感染的情況。產房的工作強度比較大,工作環境非常特殊,因此,助產士發生職業暴露的風險較高。本研究選取無錫市錫山人民醫院30位助產士進行研究,對其遭受職業暴露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具體的標準化防護策略。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無錫市錫山人民醫院的30名助產士,其中未采取標準化防護措施的15名助產士為對照組,采取標準化防護措施的15名助產士為觀察組。對照組年齡分布為26~50歲,平均(38.59±2.51)歲;工作年限5~29年,平均(17.62±1.65)年。觀察組年齡分布為27~49歲,平均(38. 81±2. 19)歲;工作年限5~30年,平均(17.71±1.35)年。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助產士均知曉并自愿配合本次研究活動,沒有中途退出對象。
1.2 方法
(1)對照組采取常規防護措施。助產士在進入產房之前,要做好自我保護,戴好護目鏡、口罩等保護措施,在工作中集中注意力,防止發生意外情況。
(2)觀察組采取標準化防護措施。1)接觸患者前:嚴格按照操作流程做好手部清潔和消毒工作,減少疾病的傳播。然后穿戴手套、口罩、護目鏡、防護服等,防止接觸到患者的體液或分泌物。2)助產結束后:將使用過的器械進行消毒,防止滋生細菌,發生感染等。并將使用過的輸液工具、手套、注射器等進行統一處理,禁止隨機丟棄。對整體環境進行消毒,減少細菌感染情況。3)已發生職業暴露時:進行后續消毒和檢查工作,以防止患病,具體包括流動水沖洗、擠血并消毒、報告感染科、暴露源血液檢查、職業暴露者血液檢查,根據情況注射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長效青霉素等。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發生具體職業暴露的方式及所占百分比,包括針刺傷(會陰縫合、拔針、處理污物傷),切割傷(玻璃安瓿瓶劃傷、刀剪損傷),破損黏膜或皮膚(羊水污染、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血液污染)。
比較兩組職業暴露后各處置方式的處置率。包括流動水沖洗、擠血并消毒、報告院感染科、暴露源血液檢查、職業暴露者血液檢查、注射乙肝疫苗、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長效青霉素等。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3.0軟件處理數據,采用χ2檢驗,用(%)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分析具體的職業暴露方式
對照組與觀察組均存在部分助產士反復發生職業暴露現象,對照組總次數為26例,觀察組總次數為19例,觀察組發生具體職業暴露總次數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據見表1。
2.2 分析職業暴露后的處置率
將對照組與觀察組發生職業暴露后各處置方式處置率進行統計,結果為觀察組處置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據見表2。
3 討論
助產士是產婦在分娩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操作人員,助產士需要熟練掌握護理常識、分娩常識,以及相關操作方式完,不僅要掌握如何給予產婦最大程度的護理,還要掌握如何對自己進行最大程度的保護,降低各種危險的發生率[2]。助產工作的職業暴露風險較高,使助產士的身心面臨著巨大壓力。所以,為了使其壓力減輕,本文對助產士暴露的風險因素進行詳細分析,并對這些風險因素提出相關的標準化防護措施,現進行詳細說明。
3.1 助產士職業暴露危險因素
3.1.1 物理因素
這是指助產士在進行麻醉、會陰縫合、斷臍、注射藥物等工作時受到了刺、劃、切割等傷害。如果產婦具有傳染類疾病,應用的器械上容易殘留其體液,這會增加助產士的感染概率。另外,紫外線、臭氧等使用不當也會使助產士受傷害的概率增加。本研究統計也有顯示,即使采取標準化防護措施,還會有助產士因為針刺、切割等因素發生職業暴露,這也證實,物理因素是助產士受到傷害的一大原因。
3.1.2 化學因素
分娩的手術室屬于二類環境,要保持無菌,會有多種消毒劑。這些消毒劑有很強的揮發性,而產房環境密閉,揮發的消毒劑會刺激助產士的呼吸道黏膜,引發黏膜損傷。
3.1.3 生物因素
助產士會接觸到產婦的血壓、羊水、分泌物等,且有時候產婦情況非常緊急,助產士沒有足夠時間做好自我防護[3]。這就使羊水、血液、分泌物有機會直接接觸到助產士皮膚,如果殺菌消毒沒有做好,就非常容易被病原體感染,出現職業暴露。本研究統計顯示,助產士在進行良好保護之后,也會有破損黏膜或皮膚損傷的情況,這表明,生物因素也屬于一個較為嚴重的職業暴露原因。
3.1.4 心理、社會因素
產科工作關乎母嬰安全,常存在非常緊急的情況,需給予足夠的關注,保持高度緊張的狀態,這就使助產士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且產房中儀器眾多,發出的聲響以及產婦的痛苦聲音等均會加重助產士的心理負荷,嚴重者會發生失眠等,工作時就無法集中注意力,進而也使職業暴露的危險系數增加。本研究結果表明,存在助產士受到其他因素影響而發生的職業暴露,這與其生活、心理等因素有著非常重大的關系。
3.2 具體的標準化防護措施
3.2.1 加強助產士培訓工作
因為產婦比較特殊,有部分產婦患有傳染疾病,在生產時助產士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其體液、血液等,這就使職業暴露的危險系數增加。醫院要定期地對助產士進行培訓工作,提高其對相關感染類疾病的了解程度,并對具體的操作流程及規范措施進行深入探討,在進行理論講授的基礎上,進行實踐鍛煉。還要對如何進行有效的自我保護進行指導,使工作更具有標準化、規范性以及熟練性。
3.2.2 制定標準化的操作流程以及相關制度
醫院要加強制度的建立,使助產士的操作更加規范化,并對助產士的防護流程進行規定,監督其嚴格按照標準化流程實施。在產房工作時,助產士要將防滲透衣、手套、面罩、眼罩等仔細地穿戴,經過檢查確定做好防護措施后,才可以進入產房工作。如果接觸到了患有疾病的產婦的體液,要及時進行處理,并且后續進行相關檢查,查看有無感染情況[4]。
3.2.3 減輕助產士心理壓力
醫院中要有充足的助產士,并合理地進行工作班次安排,實行人性化的管理,最大程度地保證其進行足夠休息。定期對助產士進行心理疏導,釋放其壓力,使其更加積極樂觀地投入工作之中。還要與產婦家屬進行溝通,讓他們予以足夠的尊重。
3.2.4 改善產房環境并組織體檢
定期對產房中的儀器進行維護,減少噪聲發生,還要將消毒液等液體密封,減少其揮發,經常開窗通風,進而減少對助產士呼吸道黏膜、皮膚的損傷。并且醫院還需根據標準化流程,定期組織助產士體檢,并根據體檢結果進行疫苗接種,或進行相關治療措施。
3.2.5 職業暴露后的標準化處置方法
助產士如受到銳器傷,需對局部進行處理,將手套等脫掉,擠壓傷口的血液,然后使用肥皂水或清水進行持續沖洗并消毒。如果有職業暴露的情況發生,還需及時上報感染科,在其指導下,進行對癥檢查,評估感染的風險。在后續也要給予助產士更多關注,讓其積極地配合用藥及監測。本研究結果表明發生職業暴露的助產士均進行了流動水沖洗、報告院內感染科、暴露源血液檢查、職業暴露者血液檢查、擠血并消毒,部分發生職業暴露的助產士注射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或長效青霉素,并且觀察組處理方式要優于對照組,這也說明,經過標準化防護措施后,助產士發生職業暴露后的處理能力得到了提高。
綜上所述,助產護士工作中非常容易發生職業暴露,對職業暴露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在助產工作中采取具體的標準化防護策略,可以使職業暴露的發生率降低,全面提升助產士的工作質量,保護助產士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