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叢改 少華 萬宇 王潔瓊 劉云 楊志惠

基金項目:西南醫科大學校級教改項目(YSZ202211,SFTD201915)
第一作者簡介:黃叢改,女,主治醫師,在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腫瘤病理學。E-mail:huangconggai66@163.com
通信作者:楊志惠。E-mail:yzhih73@126.com
[本文引用格式]黃叢改,汪少華,萬宇,等.細胞病理學課程思政的教學實施與體會[J].右江醫學,2024,52(3):281-283.
【關鍵詞】? 細胞病理學;課程思政;體會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24.03.017
細胞病理學(Cytopathology)是以組織病理學為基礎,研究組織碎片、細胞群團、單個細胞的形態和結構以及細胞間比鄰關系,并探討組織來源的一門科學。我院病理科承擔研究生的病理教學工作,研究生課程思政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戰略任務的重要舉措。新時期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是時代所需、專業所求和人才所備[1]。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教育部于2020年5月發布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2]。本文將總結思政教育融入研究生細胞病理學教學實施方法和體會,希望對促進細胞病理學課程思政的研究生教學工作提供幫助。
1? 課程思政的重要性
課程思政是培養醫學研究生良好醫德醫風、提升人文素養的重要舉措。醫學院校課程思政從研究生接觸學習的每一門課開始進行思想、職業道德教育,厚植醫學研究生人文情懷。醫學院校研究生是國家執業醫師和科研事業的接班人和開拓者,通過課程思政建設,將醫學思想、職業道德融入專業課程教育,有利于培養研究生奉獻精神、創新意識和科學思維,順應歷史潮流,適應新時代發展。“健康中國”建設要求醫生不但要有扎實的專業技能,而且要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3]。所以,必須重視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讓專業課堂擔負起思政教育的職責[4]。專業課教師是影響學生思想言行和成長的第一因素[5]。作為細胞病理學課堂教學的第一責任人,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文化修養,探索教學方法改革,思考課程思政核心內涵,挖掘細胞病理學專業課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實現思政教育與知識傳授的深度融合,真正做到傳道授業解惑。通過細胞病理學課程和思政的學習,使研究生掌握細胞病理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與技能,幫助學生認識和掌握疾病的本質和發生發展的總體規律,為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奠定扎實的基礎,從而具備一定的臨床分析能力以及合作、溝通及協調能力。
2? 課程思政的可行性
細胞病理學在疾病診斷中應用廣泛:(1)進行人群或癌癥高發區的普查;(2)發現早期癌,為早期治療提供依據;(3)腫瘤治療后隨診;(4)認識癌前病變;(5)提示良性病變。細胞病理學的應用價值:(1)無創傷性取材或微創性取材;(2)難以獲取組織病理診斷時,涂片和細胞塊達到形態學診斷目的;(3)細胞病理學可代替部分冰凍切片檢查。細胞病理學診斷的局限性:(1)取材不滿意降低診斷的敏感性;(2)腫瘤分化對診斷的影響;(3)腫瘤細胞退變的影響。細胞學報告是臨床醫生綜合判斷的依據之一,細胞學診斷惡性腫瘤或癌具有臨床參考價值,細胞學診斷陰性,說明本次取材標本為陰性,臨床醫師需綜合判斷檢查的結果。綜上,細胞病理學有其專業的特點、應用和局限性,在臨床診斷中我們要發揚求真務實的專業精神,避免漏診和誤診。細胞病理學課堂教學包括理論課、實驗課及PBL案例討論等形式,可以將本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挖掘出來,并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PPT、多媒體圖片、音視頻資料等,可以更好地做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3? 課程思政的實施
經過仔細分析細胞病理學的教材與教學大綱,立足于當前強化課程思政建設的背景下,找到以下相關的思政切入點(見表1),從而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3.1? 辯證思維教育
在細胞病理學臨床閱片實踐中引入辯證思維的整體性特點,培養研究生觀察時先用低倍鏡觀察再用高倍鏡觀察的習慣,既要觀察單個細胞的特點,也要通過細胞排列結構辨識出最接近的組織學形態,如果只抓住一點,容易導致片面的認識,得出錯誤診斷。細胞病理學系統性和邏輯性強,研究生要善于運用辯證思維的方法來分析和看待疾病的發生過程和發展規律;細胞病理學指導性和實用性強,研究生對于疾病的認識和診斷要實事求是、嚴謹,在以后的診斷工作中,更是要能做到將患者的病理變化與癥狀、體征相結合,進而做出正確的診斷[6]。唯物辯證思維要求以動態、聯系、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和分析問題,內外因之間的作用在不同患者身上的體征以及癥狀表現不同。
3.2? 家國情懷教育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最美麗的逆行者,中國科學家鐘南山、李蘭娟、陳薇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時沖鋒在最前線,通過他們的生動事跡增強研究生的愛國情懷,激發社會責任感。中國細胞病理學奠基人楊大望教授1951年從美國學習回國,最先從國外引進巴氏細胞檢查方法,建立一套適合中國國情的標準送檢、制片、鏡檢、登記和歸檔制度[7]。前輩們的名家風范、人格魅力一直在激勵著病理學后繼人才的茁壯成長。研究生要學習他們的愛國主義和敬業精神,培養科學探索的精神,立志學習報效祖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國家經歷了百年的奮斗,作為當代醫學生,我們每個人都是新時代的見證者,也將是新時代的開創者和建設者,都將通過努力綻放出屬于自己的光芒。
3.3? 法治倫理教育
社會發展過程中,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才能夠提高全民法治素養及道德素養。就當前的醫療環境,醫患關系日益緊張,主要原因是醫務工作者的法制觀念比較淡薄,在某種程度上忽視了患者的合法權利。有的醫生在開展臨床細胞病理學的實際教學中,為了讓研究生學習實際病例,沒有經過患者的同意,就讓多名研究生旁觀乳腺細針穿刺,并以患者的身體作為標本對研究生進行講解,嚴重損害了患者的個人隱私權,導致患者起訴醫院以及醫療工作者。而以“課程思政”為核心,開展細胞病理學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需要讓研究生認識到以患者為中心的現代醫療服務模式,重視在診斷過程中尊重患者的隱私權、生命健康權和知情同意權等,讓患者清楚了解自己在診療過程中的權利。同時,要讓研究生對自己在診療過程中的義務有明確的了解及掌握,根據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處理好醫患關系,防止發生醫療糾紛。
3.4? 醫學人文教育
在給患者做臨床細針穿刺時,引導學生站在患者的角度,讓他們明白患者對穿刺的恐懼和害怕都是正常的臨床表現,我們要多一些耐心,安慰和鼓勵患者,尤其是年幼的患兒,要給予充分溝通和安撫,讓患者建立對醫生的信任和安全感。婦科液基刷片診斷為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部分患者對原位癌的心理沖擊。患者拿到診斷為惡性的報告時,常常在窗口淚如雨下,我們要用舒緩語氣和平和的態度告訴他腫瘤最新的預后可能,建立他對醫院的信任和對戰勝疾病的信心。醫者仁心仁術,我們醫務工作者要常常去提醒自己,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同理心去處理醫患關系,醫生的知名度和醫院的威望就會在患者的口碑中相傳。
3.5? 愛國、敬業教育
周恩來同志為了維護大國外交形象選擇保守治療膀胱癌,他的卓著功勛、崇高品德、光輝人格,深深銘記在全國各族人民心中。“兩彈元勛”鄧稼先院士為了我國核武器的研發,長期工作和生活在條件極其艱苦的大西北,身處暴露于核輻射的危險中,最終罹患直腸癌離世。老一輩病理學家心懷祖國,不畏艱難險阻,為病理事業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使我國病理學在教學、人才培養、科研、病理學會建設等方面實現了從零到有、從貧瘠到豐富再到蓬勃發展的過程[8]。我國著名病理學家沈瓊長期致力于食管癌高發區患者的早期診斷和綜合防治研究,率先研制出采集器,提高了食管癌的檢出率,為我國衛生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眾所周知的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研究員,以持之以恒的精神潛心鉆研,大愛無疆的格局,是我們作為醫務工作者和研究生學習的榜樣。新時代醫務工作者肩負著保駕護航“健康中國”的歷史使命,展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4? 細胞病理學課程思政教學的評估
課程思政作為研究生教學中的新模式,重點在“思政”,關鍵在教師,重心在院系,成效在學生。關于課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與管理,強調標準和評價的引領作用,通過標準化、量化等手段形成課程思想政治管理與實施的新范式;通過內外部評價相結合,對課程思想政治管理的建設和實施過程起到了保證、監督、診斷、反饋和規范的作用,課程思政建設有章可循,促進課程思政管理創新與高質量發展。以細胞病理學課程的知識培養、能力培養、價值觀培養為目標,制訂細胞病理學課程思政教學的評定標準,知識和能力的考核以筆試、操作、鏡下閱片三者相結合,通過課堂討論以及問卷調查來實現價值觀評定。
5? 小結及展望
隨著醫學的發展,對細胞病理學的重視程度已經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9]。近年來,細胞病理學研究生課程教學中不斷融合課程思政理念,進一步總結歸納教學成效,逐步形成豐富的課程思政素材庫,實現了專業課程教育與思政教育之間的互通。實踐證明,思政教育與細胞病理學課程有機結合,滿足了研究生成長發展的內在期待和要求,進而推動研究生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參? 考? 文? 獻
[1] ??周琳.新時期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創新思路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41(27):34-36.
[2] ??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EB/OL].(2020-06-01)[2022-03-13].http://www.moe.gov. 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3] ??陳裕慶,劉文文,陳麗紅,等.病理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21(3):11-12.
[4] ??侯聰玲,王平,趙聰.新時代高校工會助力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探索與實踐——評《課程思政:從理念到實踐》[J].領導科學,2023(1):154.
[5] ??張文強.高校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同路徑研究[J].中州學刊,2023(5):26-32.
[6] ??姬靜,崔若凡,劉亞楠.病理學教學中課程思政的探索[J].菏澤醫學專科學校學報,2022,34(1):93-96.
[7] ??譚先杰,郎景和.郎景和院士談子宮頸癌的防治策略[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21,7(1):1-6.
[8] ??楊野梵,武莎斐,李媛,等.2019—2020年中國病理科人員、設備、工作量的調研報告[J].中華病理學雜志,2023,52(9):985-988.
[9] ??趙媛,聶艷紅,趙永剛,等.超聲內鏡引導細針穿刺細胞學聯合組織病理學對胰腺占位病變的診斷價值[J].實用醫學雜志,2023,39(7):899-903.
(收稿日期:2023-09-13? 修回日期:2023-10-13)
(編輯:潘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