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振秀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行以及“互聯網+”與教育教學的融合,當前小學語文教學重點由重視學生的語文成績逐漸地轉移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更加重視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等綜合能力的培養與發展。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結合互聯網信息技術,采取全面、綜合的方法來指導學生的閱讀和寫作,通過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發散學生的思維,從而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本文分析了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如何更加有效地運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并針對多個方面的教學要點,設計更加有效的讀寫結合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讀寫結合;教學應用;“互聯網+”
一、引言
由于許多教師仍然堅持使用傳統的教育方法,更加側重于知識的講解,忽視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導致小學語文課堂不夠活躍,學生缺乏對閱讀和寫作的興趣和主動性。因此,在當前“互聯網+”環境下,為了能夠更好地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教師需要重視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帶來的便捷性,綜合培養與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更好地發揮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優勢,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讀寫教學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缺乏在讀寫教學中融入信息技術的意識,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直觀的學習體驗。而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師應該積極地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學生開展讀寫結合教學,利用互聯網當中豐富的素材內容,如圖片、視頻和音頻等,讓學生在讀寫結合過程中擁有更豐富的學習體驗,并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水平。
以小學語文《美麗的小興安嶺》為例,教師可以積極地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打破傳統課堂教學的弊端,搜集更加豐富的學習資源,讓學生在課堂上擁有更加直觀和豐富的學習體驗,使得學生在視覺和聽覺層面有更好地感受,并營造更加輕松和活躍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教材中對四季的描述,為學生播放小興安嶺的四季景色,讓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到小興安嶺中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色、夏天花團錦簇的樣貌、秋天森林落葉的情況以及冬天白雪皚皚的景色。在觀看完小興安嶺的四季變化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小興安嶺中的白樺樹、小鹿等,讓學生看到課文當中描述的事物,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并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得學生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將自身的情感滲透到思考當中。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自己觀察到的四季和視頻當中所播放的四季有什么不同,以此激發學生的寫作思路,引導學生從閱讀的思考轉變為寫作思考,進而提高學生的讀寫結合效果。
三、以互聯網信息技術進行拓展延伸,促進思維訓練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不僅需要著重傳授基礎的語言和技巧,也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思維和批判思維。讀寫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和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使其在聽、說、讀、寫方面逐漸地獲得更好地提升。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語言,訓練學生的思維,啟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因此,在采取閱讀與寫作結合的方式授課時,教師應該充分運用文本資料,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以及相關的設備,將抽象性文本的內容轉變為更加直觀、有趣的動畫視頻,拓展和延伸教學內容,從而提升學生的表現力,增強學生的思考,啟發學生思維的同時,也能夠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
以小學語文《王戎不取道旁李》這篇文言文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通過對其中的細微差別的描述,來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創造力,并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播放一段相關的視頻資料,在學生觀看完之后,教師向學生提問,通過對“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的理解,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表達和實踐來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還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提示,例如:
(1)王戎看到路邊長滿李子的樹,請問他為什么沒有動手去摘它呢?你們覺當時他在想什么呢?
(2)假設你是王戎身邊的一位好朋友,在當時的那種情況下,你會對他說什么呢?你從王戎的身上學到了什么?能不能用幾句話描述一下。
接下來,教師再引導學生思考文言文中的“問之”“取之”兩個詞,并且從這兩個詞中進行拓展想象,以此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能夠從閱讀中思考,學習王戎在遇事時的狀態以及身上展現出來的善于思考、觀察、不盲目跟從的品質。通過拓展延伸,學生不僅能夠想象出更多的場景,還能夠讓故事情節更加豐富多彩,教師就可以以此引導學生進行續寫,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思路。又如,以小學語文《獵人海力布》這篇課文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續寫故事來描述“海力布”的神奇經歷。這種方法通常被用于童話或具有故事性的文章中,通過將學生帶入神秘的民間故事世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同時,在以拓展延伸為載體、促進思維訓練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以下幾個問題:
(1)在開展讀寫教學前,教師需要以讀為基礎,通過讀的方式讓學生吸收材料內容,吸收完之后,學生才能夠更好地運用,這也是讀的一種升華方式。以讀為基礎作為鋪墊,有助于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水到渠成。
(2)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應該只局限于書面表述,而是應該將閱讀和寫作兩項技能融為一體,通過仿寫練習來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寫作能力。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的方式進行延伸,例如利用視頻或者圖片,讓學生思考故事的情節與內容,并根據圖片視頻的內容進行續寫,這也是一種有效的續寫方式與活動。這些活動既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字,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擴充知識領域。
然而,讀寫融合的方式并非局限于書面文字,可能更多地涉及語言技巧的培養。例如,閱讀指導能夠幫助學生掌握語言技巧,如文字處理、語調調節、語氣控制等。此外,教師還可以將語言技巧與語言文字技巧相結合,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運用語言進行交流。最后,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使得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能夠有自己獨特的想法。
四、通過教學視頻輔助,加強讀書筆記練習
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背景下,為了更好地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進行深度融合,教師應該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優勢,讓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當中進行讀書筆記和觀后感的寫作,幫助學生逐漸地養成在閱讀之后進行寫作的意識和習慣。互聯網信息技術還能夠為學生的寫作積累更加豐富的素材內容,讓學生在讀書筆記和觀后感的寫作當中擁有更加豐富的素材和
感受。
以小學語文《富饒的西沙群島》課文教學為例,在學生學習課文的過程中,首先,教師可以通過教學視頻輔助學生學習,讓學生觀看實際的西沙群島樣貌,進而在腦海中形成更加清晰地理解,這樣更有助于學生在課文閱讀之后進行觀后感和讀書筆記的寫作,讓學生能夠在其中表達更豐富的內容。例如在觀看完西沙群島的視頻之后,學生了解在西沙群島中有著非常多的群島,海面上不僅五光十色,在海底更是有非常豐富生物,包括海底的珊瑚、魚等,這些都能夠成為學生讀書筆記寫作的豐富素材內容。不僅如此,教師還能夠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我國其他群島的景色,讓學生進行對比和欣賞,感受到我國的大好河山,也有助于為學生積累更豐富的寫作素材。教學視頻可以感染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讀書筆記練習的過程中能夠寫出更加豐富的內容。
五、利用互聯網培養學生續寫能力
讀后續寫是讀寫結合的一種重要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續寫能力,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將閱讀的內容轉化為豐富的表達。在小學階段,學生有著非常豐富的想象力,但是腦海中想象的事物比較抽象模糊且缺乏具象化,導致學生在續寫的過程中無法將腦海中的形象或內容通過文字清楚地表達出來。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為學生收集與原故事內容接近的資料,讓學生在觀看之后再進行想象和思考。通過觀看具體的圖片或者是視頻資料,學生會在腦海中有更加具體的故事情境和人物形象,有助于學生在讀后續寫的過程中表達腦海中的事物,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例如,在《草蟲的村落》這一課文的教學中,在讀寫結合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一種新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即通過續寫來讓學生更深入地領會這篇課文的主題,并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優勢,讓學生在視覺和聽覺層面有更加深刻和豐富的感受,以此來啟發學生的續寫思維。為此,教師需要讓學生從一個更加深刻的角度來欣賞這篇文章,如:“甲蟲歌曲家們全神貫注地振著雙翼,美妙的音韻,像靈泉那樣流淌。”通過讓學生想象:我們在觀看到這些景象、聽到這些聲音中,你們覺得在草蟲的村落里,作者會遇到哪些小蟲子?如果你去哪里,你會看到什么?你會想到什么?接著,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動態化故事情節,這樣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思考后續內容時能夠在腦海中產生更加具體形象的事物。最后,教師可以學生可以發揮想象力,將想到的內容繼續寫下去。
根據反饋情況,學生的寫作水平、寫作的意識和思維逐漸地得到提升。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從寫作的視角出發,幫助學生更好地閱讀和理解,并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日常經驗和積累,把所看到的內容轉換成有意義的句子,用自己的筆觸和想法進行書面表述,以此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運用自己的想象和創意。
六、在閱讀教學中注重語言積累
閱讀與寫作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前者需要大量地吸收信息,后者則需要大量地輸出信息。而“互聯網+”背景則為實現這一目標提供了巨大的便利,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內容。為了使學生的表述變得更為真實且富有感染力,教師需要不斷地提高學生的語言技巧,引導學生重視在閱讀中的語言積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并記憶語言知識。同時,教師應當為學生提供相對應地幫助,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地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與資源。例如,在《草原》這篇課文教學中,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有意識地關注課文中一些描寫得比較精彩的句子,尤其是運用了一些特殊描寫方法的句子,讓學生掌握比喻、擬人等修辭技巧;接著,向學生展示提前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收集和整理的有著相同修辭技巧的語句,讓學生進行對比和思考。為了讓學生對文章中的一些修辭手法、描寫手法有更加深刻地認識,方便學生的記憶和使用,教師可以采取逐步提高的策略,在“如何做一個最好的自己”主題中,采取一系列的閱讀與寫作方式引導學生:首先,模擬課文當中第一段的描述,描述一處自然風光;接著,運用適宜的修辭技巧,如比喻、排比等,使得自己的表達變得栩栩如生。通過定期指導和訓練,教師會發現學生的掌握寫作技巧有了顯著提升。在閱讀和寫作的過程中,學生不僅積累了豐富的語言知識,還積累了語言表達、描寫的方法。
七、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背景下,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便捷性開展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更好地指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這種方法與當前的教育政策相一致,并且適應了小學階段學生的特點。因此,教師應該認真研究并實施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掌握多樣化的互聯網信息技術使用技巧,為學生的成長作出更大的貢獻。當前教育環境正在不斷演化,教師需要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來適應新的教學環境,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推廣先進的教育理念,進而讓學生得到最好地培養。
參考文獻
[1]楊嫣.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探究[J].小學生(下旬刊),2023(04):115-117.
[2]張玲慧,李亞屏.部編本小學語文教材中讀寫結合的設計分析[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22,43(05):105-107,112.
[3]蔡雪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1(61):22-24.
[4]郭娟靜.巧拓展,重整合——小學語文“讀寫”融合教學策略研究[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1(05):65-66.
[5]陳慶花.讀寫結合在部編版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中的實踐[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1(04):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