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是培養高素質“三農”人才的主要渠道,對推動鄉村振興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闡述了鄉村振興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的現實意義,分析了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對創新創業能力提升路徑進行了探究,提出加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加強對農村產業經濟的關注、健全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增強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建設等有效路徑,以激活高職學生返鄉創業的動力,促進我國鄉村振興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 鄉村振興;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5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2024.6.010
Research on Ways to Improv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WANG Yongshan
(School of General Education, Beihai Vocational College, Beihai, Guangxi 536009)
Abstrac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he main channel for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alents in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enhancing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ies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alyzes the shortcomings and reasons in cultivat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ies, explores the paths to enhanc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ies, and proposes effective paths such as strengthening students'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strengthening attention to rural industrial economy, improving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urriculum system, and enhan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platforms, to activate the motiva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o return home and start businesses, and promote the achievement of China's rural revitalization goals.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浪潮中,高職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意味著其具備就業能力和發展潛力,在當前就業形勢嚴峻的環境下,提升高職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引導學生走自主創業的道路是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重要途徑,也是在當前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建設高素質的“三農”人才隊伍、促進農業升級轉型、實現鄉村振興的有效舉措。高職院校應積極探索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路徑,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
1 "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的現實意義
1.1 "有利于緩解就業壓力
近年來大學生的就業難已經成為社會的焦點問題,國家也出臺了相關政策積極探索解決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創新就業模式、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是解決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有效舉措,鼓勵大學生到鄉村進行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是緩解就業壓力、保持社會和諧穩定的關鍵。
1.2 "有利于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黨中央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了“三農”工作未來的發展方向,要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現代農業體系,提升農村地區的經濟活力,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第一步是培養農業科技創新人才,第二是大力發展鄉村產業,第三是重點發展特優綠色農產品,按照國家的戰略方針,需要培養一大批農業創新人才。提升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有利于鄉村勞動力結構的優化和提升,從而促進現代化農業的發展和農業技術的進步,實現農業產業的轉型升級[1]。
1.3 "有利于高職生實現自我價值
據了解,高職院校的學生進入社會,創業或參與到創業群體中的比例要比同等學力或更高學歷的學生群體高,創業的成功率也更高。由于高職的學科應用性強,高職學生創業具有較明顯的職業技能優勢,他們將先進經濟發展理念運用于鄉村生產實踐中,為鄉村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同時,他們將自身優勢與社會需求相結合,通過創新創業,獲得了經濟收益與職業認同感,實現人生理想。
2 "高職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2.1 "對國家政策的缺乏關注,創業意識不強
高職院校學生是國家和社會未來的建設者,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先鋒,應當樹立崇高的理想和強烈的家國情懷,擔當起民族復興的神圣使命。但是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對國家政策和社會熱點并不了解,他們更多專注于自己的學習和娛樂生活,對國家大事缺乏興趣。據了解,很多學生對于國家的戰略方針政策沒有任何概念,對于創新創業相關政策一知半解,其中一部分學生有創業想法,但是對當前低迷的市場經濟失去信心,對個人創業能力不自信,創業積極性不高。近年來,國家和地方政府紛紛出臺各種創新創業優惠政策,卻只有少部分的學生關注,大多數的高職生畢業后傾向于選擇固定崗位正常就業。
2.2 "高職生對農村產業經濟了解不深
大部分高職生對于農村經濟環境的印象仍停留在“窮”“臟”“差”的層面,對農村產業經濟缺乏深入的了解,看不到鄉村未來的發展前景,即使是農村籍的學生,對農村經濟環境及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也不甚了解。近年來,隨著扶貧工作及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深入,農村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回鄉創業帶領當地村民致富,相關新聞媒體也進行了大篇幅的報道,很多學生也逐漸改變了對農村地區的偏見。但是回到農村進行創業活動的高職學生,由于對農村產業不了解,并且缺乏知識儲備和實戰經驗,對創業項目的選擇缺乏理性的判斷和思考,創新創業能力不足,只能考慮奶茶、餐飲店、小型超市等低門檻的項目,這些項目科技含量低且競爭激烈,失敗率很高。
2.3 "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不足
大部分高職學生希望畢業后能夠從事與專業相關的職業,但是據調查發現,超過70%的畢業生沒能找到理想的就業崗位,最終不得不選擇與專業不符合并且技術含量低的職業。究其原因,主要是高職教育中,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嚴重脫節,把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訓練放在首位,如涉農專業表現在具體操作技能和生產技術應用能力的訓練,忽略了創新創業教育對高素質人才創新精神及能力培養的重要性,人才培養目標沒有真正落到實處。在通識課程教學中,常見的課程如“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多采用理論知識講解、實踐案例分析等方式,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沒有體現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與專業課程的有機結合,高職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的核心力量嚴重不足。
2.4 "創新創業能力提升實踐平臺不完善
實踐平臺是連接學生、學校和社會的橋梁,近年來國家對創新創業日益重視,各省市政府、社會團體、高職院校積極響應號召,積極建設創新創業科技產業園、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創新創業大賽等各種實踐平臺,各鄉鎮農村創新創業基地的建設也在不斷推進[2]。但是,鄉鎮和農村地區的實踐平臺涉及面不廣,政策宣傳也不到位,而且多適合已經有過創業經歷并且創新創業能力比較強的學生,項目的訓練不夠系統和完善,缺乏針對性,高職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很難得到提高。很多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偏理論化,實踐活動比較單一,除了“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這類大范圍的比賽,校內創新創業實踐平臺較少,缺乏實訓室和實訓設備,以創新創業為主題的培訓講座,尤其針對高職學生返鄉創業的講座和報告更少,對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支撐性不強。
3 "鄉村振興背景下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的路徑
3.1 "加強學生社會責任感
從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到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五年來,鄉村振興取得的階段性成就,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未來指明了前進的方向,高職學生應當肩負歷史責任,積極投身于助力鄉村振興建設中。高職院校作為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的主陣地,應該以各種教育方式提高學生的政治覺悟??梢酝ㄟ^舉辦校內外各種公益活動及傳統文化宣傳活動,喚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從而激發其創新創業的動力和活力。還可以通過校內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從助力鄉村振興出發,選擇農村創業項目,促使有創業意向的學生積極走向鄉村,對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有極大的作用。
3.2 "加強學生對農村地區產業經濟的關注
首先,高職創新創業教育課堂中,要對“三農”、鄉村振興、精準扶貧等相關政策進行解讀,重點介紹區域經濟的發展狀況以及地方特色產業項目,引發學生對家鄉經濟產業的思考和關注,提高鄉村創業項目對高職學生的吸引力[3]。其次,學校可聯合當地政府和農村產業機構,為有返鄉創業意向的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學校和政府負責部門組織有返鄉意愿的高職學生深入農村觀摩和實踐,與村民溝通交流、了解農村和農業經濟情況,通過考察市場,加強對地方經濟的了解,提升自身的創新創業能力。
3.3 "健全創新創業課程體系,與專業教育融合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是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在構建創新創業課程體系過程中,應該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認知規律,將通識課程、專業課程與網絡課程相結合。
首先,通識課程體系的建立。①在公共必修課教學內容設置上,大一著重職業生涯規劃能力以及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大二著重就業指導和創業實踐教學。②針對有創業意向的學生開設選修課,如“大學生創業案例研究”“初創企業創業實務”“網絡創業理論與實踐”等,培養學生的 創新創業意識和創新思維。③針對有創業行動的學生開設“創業模擬實訓”選修課程,主要以項目訓練的形式進行,利用各種實踐平臺進行實踐訓練,提高高職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課程體系建立完成后,按照課程標準統一規范,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學,配合講座以及實訓等形式,做到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一體化[4]。
其次,將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相融合。教學過程中融入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等相關知識點,體現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要求。例如在涉農專業課程的教育教學中,培養目標是掌握農業機械化、農業現代化、栽培、育種等相關知識,學生需要掌握最新的研究方法和測試手段,并且具備組建科學研究小組的能力,教師可采取課堂教學與實訓基地實踐相結合的模式,根據專業發展的最新趨勢拓展延伸廣闊的創新創業空間。
最后,借助在線開放課程體系,利用互聯網便捷、高效、不受時空限制的特點,開設 “互聯網 + 農業”網絡課程,如“現代休閑農業經營”“鄉村生態旅游”“電商直播助農”“數字化農村建設”等,便于學生根據自身情況獲取更多農村創業相關知識,提高學生返鄉創業的能力。
3.4 "加強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建設
高職院校應積建設創新創業實踐平臺,為學生提供辦公場地和所需設備,設立創新創業專項基金,鼓勵學生參與創新創業項目。此外,學校要與其他高職院校、企業、農業科研院所、創業導師進行深度合作,建立合作平臺,實現資源共享,為學生提供如技術、資金、市場、人脈等方面的創新創業資源,解決學生創新創業活動中的各種難題。
首先,創業項目的指導。由校內教師、合作企業專家及創業導師為學生提供專業化的培訓和指導,利用學校專項基金為入選的項目提供資金支持,針對優秀的鄉村創業項目,定期組織開展項目展示和路演活動,邀請政府相關部門及合作企業參與活動,借助媒體的力量進行宣傳,實現高職院校與政府、企業、社會機構的對接,推動項目的發展。
其次,高職院校要與當地優秀的農業科技園、農業科研所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實訓基地,學校篩選優秀的創新創業團隊進入科技園實踐體驗,科技園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進行全程支持和幫扶,提供政策咨詢、創業培訓、項目孵化等一站式服務。此外,可以借助農業職教發展聯盟,為高職學生提供最新的農業信息、農業政策等,借助這些實踐平臺,拓寬創新創業教育渠道,形成學校社會協同育人共同體,發揮企業的引領和示范效應,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4 "結語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大學生參與農村地區的創業活動,是實現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推進城鎮一體化、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因此,高職院校應把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作為主要目標,改變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為鄉村振興輸送更多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從而使農村經濟得到高效、迅速的發展。
基金項目:2023年度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基礎能力提升項目(2023KY1484)。
參考文獻
[1] 陳建紅,蔣飛燕,盧成波.高職涉農類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探析——以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廣西教育,2019(31):176-177.
[2] 劉亞寧.“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與實踐策略[J].人才資源開發,2023(17):32-34.
[3] 焦連志.TRIZ理論視野下的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J].現代教育科學,2021(6):141-145.
[4] 姚圣卓,王傳濤,金濤濤.新工科人才培養視域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建設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2(10):7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