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珍


【摘要】化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常常被初中學生視為抽象難懂的學科,然而聚焦大概念的初中化學單元教學的初探思路,旨在改變這種印象,將化學教育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同時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在這個教學方法中,強調的不僅僅是傳授化學知識,更是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理解化學的實際應用。本文將以“化學與社會發展”這一單元為例探討如何將化學的大概念融入教學過程中,通過這個單元,學生將不僅學習化學的基本原理,還將理解化學與環境、能源和社會發展之間的緊密聯系。
【關鍵詞】大概念? 初中化學? 單元教學? 思路
【中圖分類號】G633.8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4)03-0031-03
本文著眼于聚焦大概念的教學方法,即通過引入關鍵概念來幫助學生理解和應用化學知識,通過這一方法幫助學生建立起對化學的堅實基礎,為他們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還將探討如何利用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和實驗來增強學習的樂趣和參與度,使學生更容易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聯系起來。
一、聚焦大概念的理念
聚焦大概念的理念就是一個能夠引導思考如何更好地教授初中化學的方法。它著眼于將復雜的知識和概念化繁為簡,將化學的核心思想呈現出來,以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記憶。這一理念的核心是選取一些關鍵的、具有代表性的概念,將它們作為教學的重點,幫助學生建立起堅實的知識基礎。為了更好地理解聚焦大概念的理念,首先討論一下什么是大概念。大概念是那些具有廣泛應用和重要性的核心概念,它們貫穿了整個化學學科,是構建更高層次理解的基石。這些概念不僅是化學知識的基礎,也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因此,將它們引入教學中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所學[1]。
聚焦大概念的理念的意義在于它有助于化繁為簡,將化學的廣泛領域聚焦到少數關鍵概念上。這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整個學科,而不是陷入瑣碎的細節中。學生不再需要記憶大量無法理解的信息,而是能夠深刻地理解為什么某些概念如此重要,以及它們如何在不同情境中應用。
二、聚焦大概念的初中化學單元教學的意義
初中化學教育在學生的理科學習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學生往往對這門學科的抽象概念感到困惑。化學領域的復雜性和抽象性常常讓學生望而卻步,這使得如何更好地傳授初中化學成為一個重要課題。聚焦大概念的教學方法為化學教育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它旨在將化學知識精煉為少數核心概念,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應用這些概念。
聚焦大概念的教學方法的意義在于:一是它有助于學生深刻理解化學概念。化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涉及多種復雜的概念和原理,而這些概念往往相互關聯,形成一個有機整體。然而,學生常常難以理解這些復雜概念之間的關系,導致他們僅僅記住信息而沒有深刻理解。聚焦大概念的方法通過選擇關鍵的概念,將化學知識的復雜性簡化為更易理解的形式。這使學生能夠將重點放在核心概念上,深入探討它們,而不是被大量瑣碎信息淹沒。通過深刻理解這些核心概念,學生能夠建立起堅實的化學知識基礎,為他們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二是它強調化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化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然而,學生往往感到化學知識與他們的實際生活脫節,這導致他們對這門學科失去興趣。聚焦大概念的教學方法通過引入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和實驗,將抽象的概念與學生的日常經驗聯系起來。這樣,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為什么化學知識如此重要,以及它們如何在不同情境中應用。例如,教師利用食物在冰箱里保存時間更長的例子來解釋化學反應速率,這種聯系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概念的實際應用。通過將化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學生將更容易看到科學在他們生活中的實際意義,從而激發對科學的興趣[2]。
此外,聚焦大概念的教學方法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互動性。傳統的教學方法往往是一種師生單向傳授的模式,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而不積極參與。這種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對學科的理解和興趣有限。相比之下,聚焦大概念的方法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學中,提出問題、討論和互動。他們被鼓勵思考和探索,而不僅僅是記憶信息。這種互動性教學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通過參與互動,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化學概念,同時也更容易記住所學內容。
三、聚焦大概念的初中化學單元教學初探思路
(一)構建單元概念框架
聚焦大概念的初中化學單元教學中,構建概念框架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步驟。這個框架將有助于明確教學目標、大概念以及與之相關的核心概念和問題。以“化學與社會發展”單元為例探討如何構建這個單元的概念框架,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應用化學知識。首先教師需要明確單元的主要目標。在“化學與社會發展”這一單元中,目標是教育學生關于化學如何與社會發展緊密相關的知識以及如何做出可持續發展的化學選擇,這一目標有助于為概念框架的構建提供方向。接下來需要選擇核心概念,在這個單元中的核心概念包括化學反應、能源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等,這些核心概念將成為整個單元的支柱,幫助學生建立起對重要概念的深刻理解。在構建概念框架時,關鍵問題的選擇至關重要。這些問題將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索,以深化他們對核心概念的理解。例如,提出以下問題:化學反應如何影響環境?能源的可持續利用如何有助于社會發展?為什么可持續發展在化學領域如此重要?如何做出更環保的化學選擇?這些問題將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化學與社會發展相關的議題,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3]。
概念框架的構建還需要考慮如何將這些概念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在“化學與社會發展”單元中,教師引入實際案例、實驗和應用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些概念的實際意義。舉例來說,展示不同種類的能源如何影響環境,或者介紹可持續發展的化學技術如何在實際中應用。最后,概念框架的構建需要考慮教學資源和方法,教師選擇合適的教材、實驗設備和多媒體資源,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概念。教學方法應強調互動性、實踐性和探索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規劃單元內容體系
在聚焦大概念的初中化學單元教學中,規劃單元內容體系是確保教學的有機性和連貫性的關鍵步驟,這個過程有助于確立單元的結構,使教學更具針對性。以“化學與社會發展”這一單元為例探討如何規劃這個單元的內容體系,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化學知識。
在規劃內容體系時,需要選擇核心概念和相關的關鍵問題,這些將貫穿整個單元的教學。在“化學與社會發展”單元中,核心概念包括:(1)化學反應與環境:了解不同化學反應對環境的影響,包括污染和可持續性。(2)能源與可持續發展:掌握能源的類型以及如何選擇可持續的能源。(3)化學選擇與社會責任:討論個人和社會在化學選擇中的責任,特別是在環保和可持續性方面。關鍵問題涵蓋以下方面:化學反應如何影響環境?可持續能源選擇的重要性和方法。個人和社會在化學產品和技術使用中的責任。
在規劃內容體系時需要組織教學內容,確保它們以邏輯順序呈現并幫助學生逐步理解和應用核心概念,如,按照以下方式組織“化學與社會發展”單元的內容:(1)單元引導:介紹單元主題和目標,引發學生興趣。(2)化學反應與環境:深入討論不同類型的化學反應,如酸堿中和、氧化還原反應等,以及它們如何影響環境。(3)能源與可持續發展:研究各種能源形式,如化石燃料、太陽能、風能等,探討它們的優缺點和可持續性。(4)化學選擇與社會責任:考察在日常生活中的化學選擇,如食品、能源、材料等,強調環保和可持續性[4]。
為了使內容更具實際意義,引入實際案例和實驗,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核心概念。舉例來說,介紹有害廢物處理的實際案例,如污水處理廠的運作,或進行與能源可持續性相關的實驗,如太陽能電池的制作。這樣的實際案例和實驗將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幫助他們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聯系起來。在規劃單元內容體系時,教師應注重互動性和參與性教學。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參與討論和實驗,以促進深入學習。采用小組討論、角色扮演、項目研究等方法使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制定基于學科素養的單元教學目標
制定基于學科素養的教學目標需要考慮學生在本單元中應該達到的技能、知識和理解水平。(1)科學知識掌握:學生應該能夠理解化學反應的基本原理,了解不同能源類型的特點以及它們在社會發展中的應用。他們應該能夠解釋化學知識與環境、健康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系。(2)批判性思維:學生應該培養批判性思維的能力,能夠分析化學信息和數據,評估化學選擇的影響并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他們應該能夠就可持續性和環境責任問題展開討論并形成有根據的觀點。(3)實驗技能:學生應該能夠設計和進行實驗、收集數據并運用科學方法進行分析,這將有助于他們理解實驗的重要性,同時培養實驗技能[5]。(4)跨學科理解:學生應該能夠將化學知識與其他學科聯系起來,如生物學、地理學、倫理學等,探討化學與社會發展的綜合性影響。這些基于學科素養的教學目標將幫助學生在化學單元學習中不僅掌握必要的知識,還培養綜合性的能力,這些能力包括科學知識的運用、批判性思維、實驗技能、社會責任意識和跨學科理解。通過達到這些目標,學生將更好地理解化學與社會的聯系,同時也為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做好準備。最后,教師還應該根據學生的需求和水平靈活調整教學目標。不同學生在不同方面有不同的需求,一些學生需要更多的支持,而一些學生已經具備較高的學科素養。
(四)設置單元課時任務和學業評價要求
首先需要明確“化學與社會發展”單元的核心內容,了解化學反應如何影響環境、掌握不同能源類型的特點以及如何做出可持續發展的化學選擇。這些核心內容將成為制定任務和評價要求的基礎。在課時任務中設計一系列實驗和探究活動,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不同類型的化學反應對環境的影響,例如學生進行酸堿中和實驗,觀察氧化還原反應的結果以及探索廢水處理的方法,這些任務將有助于學生理解化學反應如何與環境問題相關聯。學生還要注意進行研究任務,深入了解不同類型的能源,如化石燃料、太陽能、風能等,他們探討每種能源的優點和缺點以及如何選擇可持續的能源以滿足社會需求,這些任務將鼓勵學生思考能源的可持續性問題,與單元主題密切相關。
學業評價要求應反映出單元的核心內容和學科素養目標。以下是一些學業評價要求:(1)項目報告:學生提交一個關于可持續性化學選擇的項目報告,包括他們的研究、分析和提出的解決方案。這將評估他們的研究和分析能力。(2)實驗報告:學生提交關于進行實驗的報告包括實驗設計、數據收集和結果分析,這將評估他們的實驗技能。(3)小組討論和展示:學生參與小組討論和展示,討論化學反應與環境的關系以及能源選擇問題,這將評估他們的合作和溝通技能。(4)書面反思:學生撰寫一篇關于單元學習的書面反思,討論他們的學習成果、新的理解以及未來的學習計劃,用此評估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學習動機。通過這些學業評價要求,教師全面評估學生的知識、技能和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化學知識,同時培養他們的學科素養。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聚焦大概念的初中化學單元教學初探思路構建中探索了一種新的教育方法,旨在讓化學教育更加引人入勝、有趣和有意義。這個教學方法的核心理念是將化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社會責任感。通過以“化學與社會發展”這一單元為例展示了如何設計課時教學過程、設置教學目標、進行實驗和探究活動,以及進行項目和展示。這個方法的目標不僅僅是傳授化學的基本原理,更是幫助學生理解化學的實際應用。這個初探思路的實施需要教師的創新和學生的積極參與,相信通過這種教育方法學生將更深入地理解化學與社會的聯系,同時培養綜合性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洪清娟,張賢金.“雙減”視域下初中化學教學實現提質增效的路徑探尋[J].化學教與學,2023(14):7-11+76.
[2]張東平.初中化學單元整體教學研究與探索[J]. 中學課程輔導,2023(21):108-110.
[3]陳磊.聚焦大概念下的初中化學單元教學思路[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3(3):51-53.
[4]葉翔宇.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化學基礎薄弱生課堂教學有效性探究[J].考試周刊,2022(43):127-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