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希晨
摘? 要:在教學中,作業作為教學活動的拓展和延伸,無論是對學生的學習,還是對教師的教學,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隨著時代的發展,小學英語教師需要改進小學英語作業設計,以單元為整體設計作業,力求達到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目標。基于思維品質提升的小學英語單元作業設計,教師應以《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為依據,力求從單元整體出發,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關鍵詞:思維品質;小學英語;單元作業設計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通過英語學習,學生應“能夠在語言學習中發展思維,在思維發展中推進語言學習”。而小學階段恰恰是培養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關鍵時期。所以,在單元整體教學環境中,教師需要在英語教材中積極探索和研究單元作業設計,使單元作業設計成為提高作業設計質量、提高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工具。
一、小學英語單元作業設計的現狀
(一)作業設計缺乏創新性
在現行的英語作業設計中,通常是以單一的書面鞏固作業為主,形式單一、缺乏創新,基本是抄單詞、做習題、默寫等。這種作業設計著重考查學生讀和寫的兩項技能,但是長此以往會使學生喪失思考和創新的能力,阻礙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所以,在設計單元作業內容時,就需要教師智慧地進行作業創作設計,使作業由枯燥向創新進行轉變。
(二)作業設計缺乏分層性
蘇聯教育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每個學生的家庭背景和人生經歷都不一樣,因此他們所擁有的最近發展區也會不同,在基礎知識、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別。而目前,小學英語單元作業設計中,“一刀切”的現象比較普遍,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沒有認真研究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差異性,分層設計作業的情況比較少。
(三)作業評價方式單一
在作業評價方面,目前英語教師普遍任教的班級多,作業的批改量大,平常較難有精力進行更加豐富充實的評價,所以往往傾向于采用較為便捷單一的方式,如等級。這就導致了缺乏一些針對性的單元評價語,無法更好地發揮評價對學生的引導作用,缺乏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
(四)教師缺乏作業設計意識
很多教師注意到了課堂教學設計的重要性,但其中的作業設計作為備課的最后一個環節,經常只有很少的羅列,總是在不經意間被忽略。即便是一些優秀的公開課,也往往將作業設計一帶而過。但是在教學中,培養教師優化作業設計的意識,進行英語作業設計方面的探討與研究,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基于思維品質提升的小學英語單元作業設計的策略
(一)注重作業內容和形式的合理性
在小學英語單元整體作業設計中,教師要依據各課時作業目標,通過設置層層遞進的基礎性作業,豐富真實情境下的拓展性作業,強化遷移創新的實踐性作業,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由課本聯系生活,由淺入深,整體性地去掌握并鞏固一個單元。同時,教師提供與單元緊密相連的文本題材,設計合適的作業類型,嚴格控制作業總量,逐步實現對單元主題的深入理解和單元目標的達成,提升歸納、判斷、總結等能力,從而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
以譯林版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A healthy diet”為例,該單元的主題是健康飲食,分別介紹Mike和Yang Ling的飲食習慣,圍繞健康飲食金字塔,討論人們的健康飲食習慣。該單元的教學目標是學會have,has,a few,a little的用法,并能運用日常交際用語介紹自己及他人的飲食習慣。
單元作業設計設置如下:
1. 層層遞進的基礎性作業
(1)Finish the introduction of Mike and Yang Lings diet(填寫Mike和Yang Ling的飲食計劃),如表1所示:
作業1: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完成“飲食計劃”,理解a few,a little,a lot of等核心詞匯的用法,鞏固單元基礎知識。
(2)Introduce the food pyramid(介紹食物金字塔的構成),如圖1所示:
If we want to have a healthy diet,we should eat a little ___________,a few ________ and _________,some ______ and_________,and a lot of __________.
作業2:通過看圖說話模式,引導學生使用課堂所學,介紹健康合理的飲食金字塔。讓學生在鞏固課堂所學的同時,加大語言輸出,從而提升學生的提取信息的能力和信息輸出轉換的能力。
2. 真實情境下的拓展性作業
(1)Talk about your healthy diet(班級內四人一小組,互相詢問對方今日早中晚的飲食計劃,同時記錄下來,最后評一評小組內哪位組員飲食計劃的最健康)
可用句型:
What do you have for breakfast/lunch/dinner?
For breakfast/lunch/dinner,I have a lot of/a few/a little/some...
Do you eat...every day?
作業1的目標是能正確介紹自己的飲食計劃,詢問他人的飲食計劃。在設計作業時,教師幫助學生從課本拓展開來,關注“自身”和身邊的“他人”,使用本課重點句型進行交流。在提升思維能力的同時,引領學生貼近生活實際,不斷探索健康飲食的意義。
(2)Read the picture book The Healthy Food Party,then introduce your healthy diet.(仔細閱讀繪本后,每位學生模仿繪本介紹自己的健康飲食計劃)
作業2是一項閱讀類作業。主題內容為與本課時主題相一致的繪本故事,學生通過自行閱讀繪本,并回答教師布置的與繪本內容相關的問題,加深對本單元主題的印象,并在新的文本語境中學習語言、豐富認知。隨后和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健康飲食計劃。學生通過完成這項繪本作業,能夠更真實地體會到健康意味著什么,健康食物有哪些,如何才能吃得健康等。
3. 強化遷移創新的實踐性作業
(1)Write down your healthy diet(每位學生寫下自己的飲食計劃)
參考結構:
Hello,everyone. My name is... Today,I want to tell you something about my healthy diet...
作業1的設置是為了訓練學生“寫”的技能。在學生閱讀了繪本故事,互相交流了自己的健康飲食計劃后,利用已有的詞匯和知識儲備來撰寫自己的飲食計劃。前面這些作業的鋪墊,也是為了降低寫作難度,讓學生更順暢地訓練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2)Make a poster(繪制healthy diet主題的英文手抄報,進行班內評比)
此項作業屬于實踐展示類作業,學生可以自行創作,并把之前撰寫的小作文運用到繪制的手抄報中,在自由創作的過程中逐步增強思維的邏輯性、創新性。這樣的作業設計,可以給學生提供獨立完成任務的機會,進而實現知識和能力的應用遷移,提升其思維品質。
(二)促進作業的跨學科思維融合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學生通過英語學習活動學習語言知識,并為今后繼續學習英語或用英語學習其他相關知識奠定基礎”。小學階段所要學習的英語,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例如學習用品、家庭成員名稱、食物、學科名稱、體育運動等。所以,教師的作業設計可以不局限于本學科內,教師可以結合主題情境,呈現與之相關聯的其他學科知識,實現學生從學習英語本學科知識到融合其他學科的過渡和提升。
例如,以譯林版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How much”為例,教師可以結合本單元的英語知識點,并且涵蓋小學數學課程知識,可以設計題型如下:假設hamburger/10元,cake/6元,juice/8元,banana/3元,Id like a glass of juice,eight bananas,ten cakes and five hamburgers. How much are they?讓學生在做英語題的同時,運用到數學學科知識,達到兩學科的融合與雙贏,真正實現學生英語思維上的拓展。
(三)實施作業的個性化分層設計
每位學生的基因遺傳、家庭和生活環境不一樣,導致學生的認知和理解能力存在一定的區別,為使小學英語單元作業更具針對性,所以英語單元作業設計的布置需要豐富多樣,教師有必要開展作業分層設計。
教師可以基于學生目前的學習能力,設置不同難度的作業類型。以譯林版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Chinese Festivals”這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在作業中設計三個梯度的作業內容,讓他們自己選擇。
一是必做題:用英文和朋友、家長討論你喜歡的節日。旨在鞏固所學知識,使學生達到“會”的目的。
二是選做題:將和朋友、家人關于節日的對話寫下來。旨在培養學生的技能,使學生達到“熟”的目的。
三是挑戰題:畫出自己喜歡的節日的場景,并用已學句型靈活對其進行描述,如自己最喜歡什么節日,這個節日的時間,以及人們在過節時會做什么事、吃哪些食物、傳統的活動等。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達到“活用”的目的。
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適合每個學生個性特點的作業,能讓每位學生通過努力,獲得有效、有層次的作業。這種分層作業設計可以照顧到每一位學生,調動學生的作業積極性,也能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提高靈活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四)鼓勵學生采用多種方式完成作業
多樣化的作業形式,讓學生不會感到單一乏味。作業有各種類型,形式更是各式各樣,如在語言積累上有背誦、整理錯題集、摘抄本等;在培養觀察力上有記錄、提取信息等;在培養學習習慣上有課前預習、小組合作學習等;在總結單元知識點上有思維導圖等。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My family”知識內容的過程中,學生會學習如何用英語向朋友介紹自己的家人。在掌握單元基礎知識后,教師就可以結合本單元的“家人”主題,為學生布置作業,要求學生根據本單元所學的語言知識補全單元思維導圖。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選擇貼家人的照片或者畫簡筆繪制家族樹,還可以標明人物特點。在介紹時,可以對照著思維導圖,口頭介紹家人。完成后,學生還可以在班級分享他們的作品,體驗英語學習的成就感。這份作業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既增強了學生綜合運用英語語言的能力,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實施評價方式的多元化
英語教師應將評價貫穿英語課程教與學的全過程。在進行作業設計時,要真正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需要聚焦多元評價。
一是評價主體多元化,改變單一的教師評價方式,通過教師評價、家長評價、小組評價、學生自評,立體多角度評價學生,使評價結果更客觀。二是評價內容多維化,教師結合學生的作業完成度、正確度、參與度、美觀度設計評價標準,以引導學生全面發展。三是評價方式多樣化,改分數為星級,注重過程性評價。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對小學英語單元作業進行優化設計,是鞏固學生知識和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手段。廣大小學英語一線教師仍需在實踐教學中不斷探索,最終達成落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目標,奠定學生的英語學習基礎,促進學生在未來實現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邱慧敏.提升思維品質的小學英語主題作業設計策略[J].教師,2021(27):43-44.
[2]謝瑜.英語單元整體作業設計策略:以譯林版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2的書面作業為例[J].小學教學研究,2023(01):39-41+44.
[3]林蘭清.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單元作業設計探究[J].試題與研究,2022(32):180-182.
(責任編輯:廖? 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