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培養策略
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階段,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和學習習慣至關重要。其中,問題解決能力是學生學習數學必須掌握的關鍵能力。美國數學家波利亞曾說過:“數學教師的首要責任是盡其一切可能來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1]因此,如何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目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仍然以“填鴨式”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缺乏主動思考和動手實踐的機會,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
數學知識之間具有嚴密的邏輯關系。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注重新知識的講解,而忽視了新舊知識之間內在聯系的挖掘,導致學生知識掌握不牢固,無法舉一反三,問題解決能力難以提升。
數學學習離不開動手實踐。然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教師為了追求升學率,片面強調題目訓練,忽視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難以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
教師要摒棄傳統的“填鴨式”教學,積極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比如利用多媒體課件、數學游戲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和動手實踐,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提升能力。教師還可以設置一些開放性問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勇于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批判性思維能力。此外,小組合作學習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
數學知識的學習不是孤立的,而是一個螺旋上升、不斷積累的過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復習舊知識,幫助學生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聯系。通過總結歸納、類比推理等方法,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和經驗來解決新問題,實現知識的內化和遷移,不斷提升問題解決能力。例如,學習“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圖形的相似”知識,探究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加深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教師要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比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時,教師可以提供一些實物模型,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測量、拆分等方式,親自動手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加深對立體圖形的認識。再如,在教學“數據的收集與整理”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次小型的問卷調查,讓學生親自設計問卷、收集數據、整理信息,在實踐中體驗統計的過程,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來不是唯一的。因此在課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不同的解題方法進行總結和反思,肯定學生多元化的思考方式,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和創新意識。教師可以設置一些開放性的問題,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分享自己的解題心得。通過這種交流碰撞,學生能夠開闊眼界,學習他人的思維方式,找到解題的最佳路徑。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對相似問題進行類比推理,提高解決問題的遷移能力。通過對具體問題的分析比較,幫助學生逐步抽象出解決某一類問題的一般性策略和方法,從而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提高問題解決的效率和能力。
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問題解決能力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不斷實踐和探索。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方式,加強新舊知識聯系,重視實踐環節,注重總結提升,多措并舉,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全面提高。唯有如此,才能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收獲知識與能力,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王迎曦.小學數學核心能力的表現及問題解決能力培育[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1,22(08):94-96.
[2]孫皓.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D].山東師范大學,2018.
[3]周潔.小學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培養策略探析[J].數學大世界(上旬),2022(03):71-73.
[4]楊國輝.對小學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培養的探討[J].新課程,2020(48):93.
(作者單位:山西省臨汾市逸夫育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