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怡 劉平平
摘 要:依托線上授課平臺,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合理有效整合線上線下教學資源,能有效提升專業課程的教學效果與實現多維度的育人目標,文章以《國際貨運代理》課程為例,從教學資源與實際教學情況、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學生主觀能動性與案例教學法的三個方面出發分析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改革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針對性從高質量建設《國際貨運代理》課程資源、《國際貨運代理》課程組織實施、教學方法改革、課程成績評價考核方式四個角度探索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改革措施,確保學生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創建的良好環境中,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線上線下 混合式教學 改革路徑 《國際貨運代理》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4-212-03
隨著現代通訊技術、信息儲存技術以及人工智能產品的發展,學習通、釘釘、MOOC等APP的出現,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線上教學方式的發展,拓展了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在時間、空間上的束縛。國際貨運代理作為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在大學期間必須要學習的一門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而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傳統的講授理論知識為主,即在講臺上簡單地講解,而學生則是在講臺下被動地接受,缺乏實踐操作性的教學,難以使學生符合實際的崗位要求,造成高等教育觀念與教育模式不能適應應用型管理人才需要的矛盾。近年來,學者們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展開了研究,陳小梅(2023)從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角度出發,從評價方式、過程性評價、評價指標、評價體系框架三個方面構建課程考核評價體系;李珍妮等(2023)通過開展“SPOC+互動課堂”深度融合式教學模式,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課堂教學,優化課程考核評價模式等改革措施;孫麗敏等(2023)探討了教學理念的改革與創新,認為在信息技術時代,學校教學應該利用線上學習平臺和線下教學場所,實現教學內容的多元化、個性化、互動化和創新性;羅陽(2023)認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能夠更好地融合新技術與傳統技術,促進學科交叉,又能創新教學手段,提供教學改革思路;王輝等(2020)指出深入研究“財務管理學”金課課程改革方向,從教學設計、教學手段、教學資源三個方面提出構建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教學模式。因此,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高校應該充分利用線上教學資源,將線上教學資源與線下教學資源有機結合,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深度學習,本文以《國際貨運代理》課程為例,探求《國際貨運代理》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
一、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改革工作主要解決的問題
(一)引進教學資源與實際學情難以有效融合
在實際《國際貨運代理》課程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過程中,發現存在以下這兩個方面的矛盾,一方面,引進的教學內容與學校教學大綱在內容上具有差異性,在教師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在引進教學資源和學校教學大綱中難以做出抉擇,因而,難以科學合理地做好課程設計,另一方面,教學內容脫離了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教學內容不能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針對性分析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況,教師通常是根據自身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設計進行教學,沒有與學生進行交流,以傳授理論知識為主,并未深入學生實際。因此,高校應當采取異步SPOC或者雨課堂等方式,采取學生能接受的教學方法,科學、合理設計好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充分考慮到每一位學生的實際需求,做到因材施教,合理配置線下與線上資源,完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
(二)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難以有效整合
學生的發展是一種動態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把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但是,在傳統的課程評價中,有一種重結果、輕過程的觀念,在傳統《國際貨運代理》課程評價方式中,教師過度重視《國際貨運代理》課程教學結果的評價,卻忽略學生的過程評價,抑制學生學習熱情。對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當充分考慮如何將《國際貨運代理》課程與MOOC、SPOC進行有機融合,在課堂上合理利用線上教學平臺,有助于為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對學生的平時的學業表現進行過程性評價,讓學生都關注日常的教學內容和期末考試的結果,推動學生健康發展。
(三)學生主觀能動性和案例教學法有效整合的矛盾
《國際貨運代理》課程的課堂教學,不僅要有真實、科學的案例,更要注重學生的主動性,通過教師與學生的有機結合,才能有效提高《國際貨運代理》課程的教學效果,而在傳統的《國際貨運代理》課程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互相交流不能創造一個好的環境,過分強調理論的學習,注重教師的地位,在教學方法上,常常是教師片面地將案例傳遞給學生,而忽視了對學生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
二、《國際貨運代理》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措施
(一)高質量建設《國際貨運代理》課程資源
1.合理整合線上線下混合教學資源。2019年,教育部印發《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教高〔2019〕8號),《意見》中提出優化重構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將建設萬門左右國家級、萬門左右省級一流本科課程,并明確將線上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及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課程作為建設重點。在構建《國際貨運代理》課程資源的過程中,全面整合線上線下混合教學資源,構建重構教學內容與教學體系,涉及《國際貨運代理》的教材、教學案例視頻、教學課件、教學大綱等內容,將線上線下教學資源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線上教學資源,使學生了解國際貨運代理的基本知識,培養國際貨運代理運作的能力。《國際貨運代理》課程對學生素質方面的培養目標主要集中在要求學生能夠利用基礎知識點解決實際問題,形成從事國際貨運代理工作所必要的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
2.創新思政案例融入課堂的方式。2020年5月,教育部發布《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綱要》中指出高校課程思政要融入課堂教學建設,作為課程設置、教學大綱核準和教案評價的重要內容,落實到課程目標設計、教學大綱修訂、教材編審選用、教案課件編寫各方面,貫穿于課堂授課、教學研討、實驗實訓、作業論文各環節。在《國際貨運代理》課程的設計中,需要將課程思政融入到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各方面,從“四個自信”“兩個維護”等方面出發,創新建設與《國際貨運代理》有關的思政案例庫,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3.提高教師專業能力與素養,建設高質量教師隊伍。在《國際貨運代理》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需要一支組織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與素養,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過程中,部分老教師受到年齡的影響,不能很好地運用線上授課平臺,對MOOC、SPOC等授課新理念的方式接受較慢,因此,高校需要對這類教師進行專門培訓,以此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與綜合素養,使得這些老教師在互聯網上也能夠傳播知識;同時,需要引進一批在企事業單位一線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走進課堂,把自身的工作案例科學、合理地與教學實際相融合,增強了案例的真實性,幫助學生對理論知識進行更加精確的了解,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幫助學生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當中。將校內和校外的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為高校培養大量高素質應用型技術人才創造良好環境。
(二)《國際貨運代理》課程組織實施
《國際貨運代理》課程的教學,采取線下與線上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開展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利用中國大學MOOC、學習通等APP,建立線上教學平臺,通過線上教學平臺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結合不同班級的實際狀況,按照教學大綱與教學目標,及時調整相關教學內容,做到靈活性與原則性相統一,這為開展線上自主學習和線下翻轉教學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提供良好環境。如圖1所示,在此部分的教學中,線上教學內容和線下教學中每一個章節都運用混合教學的教學方式,線上理論教學中,從課前活動、學習教學視頻、完成檢測題目三部分進行,由教學重難點視頻精講、章節檢驗、分析討論等部分組成,線下實踐教學中,由回顧理論教學內容、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實踐活動、教師進行點評總結和學生完成實踐作業四部分組成,由案例分析、小組完成任務、集中答疑、實際操作等部分組成。確保學生能有效吸收本節課的內容。
(三)教學方法改革
1.案例教學法。首先,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應將個案納入教學內容。這一部分屬于講解型案例,教師將與《國際貨運代理》課程有關的案例融入到理論授課的過程中,在教學的任何一個章節都要有所涉及,主要針對課程中的重難點、教學目標等方面設計相關案例。在講解本節課的內容之前,先進行案例引入,讓學生把問題帶入課堂,從而提高學習效果,這一類型的案例教學法要求教師有豐富的教學案例,并且確保每一個案例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其次,討論型案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授課之前,教師選擇一個與本節課相關的典型案例,以此作為學生討論的主題,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由學生通過對案例的研討和剖析,從發現問題到分析問題,再到解決問題,教師只在最后進行點評。最后,在設計教學案例的過程中,教師要將國內經典案例和國外典型案例合理結合其中,將當今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新問題通過案例的方式融入到課堂中,引發學生的思考。
2.小組研討法。開展《國際貨運代理》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采取分組的方法,針對有關的教學內容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將學生按照班級的實際狀況進行分組,以小組協作的方法來解答老師所提的問題,小組協作不僅可以是組內成員之間進行合作,同樣也可以是小組之間進行協作,拓展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打開學生的思路,這樣就可以使教學中的各個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得到最好的發揮,提升學習的效果。在小組成果展示環節,小組的作品可以上傳到中國大學MOOC、SPOC等APP中,由小組派出代表自評、小組之間進行互評、教師評價等多種方式相結合,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寓教于樂。
3.翻轉課堂。在《國際貨運代理》課程教學過程中實施翻轉課堂,需要教師采用教師有精心的準備和細致的觀察,在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同學,對課堂有一定的主動權,從而保證翻轉課堂的成功。在進行教學之前,教學應當要求學生提前預習本節課內容,標注還存在不能理解的問題,在課堂上能夠針對性地進行學習,提高學習效率與課堂參與度,指導學生在預習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高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綜合素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案例,鼓勵學生去運用預習的知識點去解決案例中提出的問題。
(四)課程成績評價考核方式
為確保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的有效結合,確保《國際貨運代理》課程評價的公平公正,教師在進行課程評價考核時,可以根據學生在日常學習中的表現情況進行合理評價,做到客觀評價與主觀評價相結合,如表1課程評價考核表所示,過程性考核占55%;結果性性考核占45%。過程性考核可以從章節測驗(5%)、日常作業(10%)、小組作業課堂展示(10%)、考勤(5%)、個人課堂表現(10%)、業務實訓(15%)這6個方面進行,結果性評價主要是期末考試成績,占比45%,在評價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結果性評價的比值過程性的比值小一些,并且線上也計算到考核標準中,這有助于學生更加重視在日常學習中的表現,從而更加主動的參與到課堂中。
三、結語
本文以《國際貨運代理》課程為例,積極探索《國際貨運代理》課程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改革,隨著5G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在促進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同時,縮短了全球各地之間的空間距離,給物流管理領域帶來了一系列挑戰。對此,高校應該對思考如何培養既具有過強的專業能力與又具有良好綜合素質的物流管理專業的學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積極創新傳統的教學方法,實現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合理配置線上線下教學資源,確保學生具備滿足在人工智能時代中從事國際貨運代理工作所需要的能力。
[基金項目:湖南省省級一流本科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國際貨運代理》(湘教通〔2021〕218號,序號:847號);湖南省“十四五”規劃課題:高校“課程思政”實施現狀及效果提升路徑研究,編號:ND233121,主持人:劉雪蕾。]
參考文獻:
[1] 楊維霞.基于“四融合”的國際貨運代理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物流科技,2023,46(17):167-171.
[2] 陳小梅.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考核評價機制研究——以高職“會計信息系統應用”為例[J].科技風,2023(35):26-28.
[3] 李珍妮,賈俊強,朱圓圓.“SPOC+互動課堂”深度融合式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現代面粉工業,2023,37(06):42-44.
[4] 孫麗敏,劉艷.線下與線上融合教育模式:教學理念的改革與創新[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3,42(12):46-49.
[5] 王奕俊,楊悠然.人工智能背景下專業人才培養的發展路徑與方向——基于會計職業相關數據的實證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20(01):35-45+76-77.
[6] 宋銀秋.數字化轉型背景下SPOC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改革實踐——以梧州學院“高級英語”課程為例[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23,42(11):178-182.
[7] 靳豆豆,馮善德.以項目制教學為載體的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建設實踐探索——以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績效管理課程為例[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1,035(005):81-86.
[8] 張愛輝.高校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評價體系構建與應用研究——以管理會計課程教學實踐為例[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2,25(04):35-37.
[9] 周嘉.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實施與績效管理——以《成本核算與應用課程》為例[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0):91-93.
[10] 王魁.高職國際貨運代理在線課程網絡平臺資源建設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2(10):26-29.
[11] 張子儼,楊哲.案例教學法在高等院校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職業教育,2020(45):106-107.
[12] 楊尚昆,趙婷婷.管理會計課程翻轉課堂的有效性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4,45(02):176-178.
(作者單位:湖南交通工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湖南衡陽 421001)
[作者簡介:屈怡,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區域經濟;通訊作者:劉平平,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市場營銷。](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