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 鐘華

摘? 要: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是人才培養核心目標,近些年,經過一些有益的探索與實踐,取得明顯的成效。但在創新創業與專業融合的實踐課程教學中仍有一些不足,需要積極吸引優質企業參與到酒店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中,共同探討并完善實踐課程體系,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社會進步、企業創新和經濟發展輸送大批復合型人才。
關鍵詞:酒店管理;創新創業;實踐課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0?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4)13-0041-05
Abstract: Innovative spirit, entrepreneurial awareness and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hotel management students are the core goals of talent training. In recent years, after some useful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significant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shortcomings in the practical course teaching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professionalism. It is necessary to actively attract high-quality enterpris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hotel profession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jointly discuss and improve the practical course system,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and contribute to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and enterprises.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end a large number of compound talents.
Keywords: hotel managemen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al courses; talent training; curriculum system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升級轉型、新舊動能轉換,創新創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頒發《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迅速發展與普及,高職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也成為高職教育的核心培養目標。
一? 酒店專業創新創業實踐課程開設現狀
(一)? 教育目標的定位
當今社會,高職學生面臨比較嚴峻的就業形勢,企業用人標準不斷提高。酒店管理專業畢業生入職企業后,能否快速適應崗位要求,是否具備一定的創新創業能力,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其在激烈的競爭中能否嶄露頭角,未來是否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在推進職業教育綜合改革中,酒店專業將創新創業教育作為突破口,推行創新行動計劃,探索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升教學質量,培養具備優秀創新創業素質和能力的學生,提高酒店專業學生的就業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1],讓創新創業教育成為推動學生可持續發展的“發動機”。
(二)? 課程體系的設置
酒店專業以職業能力為本位建構酒店專業課程體系,是培養符合企業用人標準,實現教學和企業人才“零對接”的重要途徑。以武漢城市職業學院酒店專業為例,根據企業需求,確定職業崗位群,客觀而細致地分析職業崗位及崗位工作流程,提煉出與崗位對應的職業能力,包括崗位職業基本素質能力、崗位基礎能力、崗位專業能力和崗位綜合能力,然后按照能力來設計課程,從而構建完整的專業課程體系。將課程體系構架成四大課程模塊,即職業素質教育與拓展模塊、崗位基礎能力模塊、崗位專業能力和提升模塊、崗位能力拓展模塊,通過以上四個模塊的教學達到適應于專業崗位(崗位群)的基本培養目標,拓展和提升學生專業能力、崗位能力和綜合素質的目的。建立以實驗、校內外實習實訓、課程設計、課程論文和專業綜合能力實踐(含畢業設計、頂崗實習報告)等為主導的實踐教學體系。
(三)? 課程內容的選取
根據四大課程模塊,實踐教學課程內容的選取圍繞基本技能、職業技能、綜合能力,見表1。
(四)教學模式的設計
創新創業教育以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為目的,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個體化學習,實踐教學以線上與線下混合型教學相結合的模式,其中線上學習充分運用數字化信息手段,實現學習時間的自由化、學習資源的多渠道化及學習方式的多樣化;線下教學通過校內校外結合,采取課堂實訓、企業講堂、課外活動和專家講座等形式,將理論知識與技能實踐有機結合并融會貫通。
二? 酒店專業創新創業實踐課程存在的問題
(一)? 酒店專業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薄弱
大學每年都如火如荼地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但創新創業理念在高職酒店專業學生中的普及度并不高。他們僅僅把創新創業理解為一個比賽項目,參與度不高。大部分學生局限于學習理論知識、專業技能,獲取相關學分,能夠順利畢業找到滿意工作即可。并沒有意識到創新創業精神和思維是作為現代大學生應具備的綜合能力,也是社會、企業對人才的需求[2]。
(二)? 酒店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目標有偏差
隨著社會的發展,數字化技術被大量運用到酒店服務中,推動新模式和新業態的不斷涌現,酒店行業對人才的質量需求與以往不同,具備一定創新能力的酒店高級管理人才為現代酒店業所急需。創新創業并不是人人要創業,而是重在培養創新思維與能力,對創新創業的理解偏差導致對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創新創業思維和能力培養重視度不夠,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度不夠,使學生的素質和能力跟不上酒店行業的新發展和新要求,人才培養目標與市場需求的契合度不高。
(三)? 酒店人才培養模式傳統且層次簡單
酒店專業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道德、職業精神和專業技能培養為核心,以職業能力和通用能力培養為宗旨,大多數學院都采取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面向全體學生,通過兩年半學校理實一體化學習和半年的企業頂崗實習,完成對人才的無差別式培養,人才的標準化不能適應社會及企業高速發展的需求和差異化的要求。現代酒店業發展以及經營模式的創新催生了對具備創新創業能力人才的需求,酒店專業應探索分層培養專項培養,重新構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
(四)? 校企之間產教融合的深度不夠
酒店專業與企業的合作形式主要是校企之間簽訂合作協議,建立實習實訓合作基地,學院為企業(酒店)提供所需的勞動力,企業(酒店)為酒店專業學生提供實習崗位及實習場所。在合作中,學校總是希望企業能夠積極參與到專業的人才培養中,深入到人才培養的每一個環節。但由于企業(酒店)本身的組織屬性,企業合作的動機主要是解決其用工需求、控制人力成本或挑選適用性人才,很難投入時間、人力或精力與學校進行深入的人才培養合作。產教融合的深度不夠,對學校而言,教學內容和人才培養標準一定程度上更新滯后,無法跟上企業的高速發展;對學生而言,學生在實習中獲取企業的關注度不夠,缺乏系統的實習生培養計劃,導致學生僅僅為了獲取學分而完成頂崗實習;對企業而言,因酒店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的缺位,導致創新創業人才后續儲備不足,影響企業的升級發展和行業競爭力。
(五)? 專業教育與創新教育融合不夠,實踐課程體系有待完善
酒店專業在創新創業教育上做了很多有益探索,但在發展的同時也發現在人才培養方面的不足。專業創新創業培養主要關注少數有創業意愿或有商業計劃書的學生,其進入到創業學院進行創業項目孵化,在專業教師指導下通過學習完善創業項目,部分學生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并取得優異成績,并有少數學生項目孵化成功,成為真正的創業者。
但創業者畢竟是少數,大多數酒店專業的學生未來將成為企業(酒店)的主要人力群體。酒店專業在推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上做了很多努力,逐漸整合學校與企業的創新創業資源,改革課程形式,如課堂實訓、企業講堂、課外活動和專家講座等,但課程內容上仍然以職業崗位技能的學習和訓練為主,與企業深度融合不夠,缺少企業真正深入參與的對學生創新精神和能力的過程性培養。雖然專業教育實現了從以理論教育為主轉變為以實訓實踐為主,但在實踐過程中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主動思考探究能力、勇于探索創新能力的培養深度不夠,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并沒有充分開發。因此,需要面向全體學生,圍繞專業核心課程,進一步完善實踐課程體系,將創新創業理念、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培養滲透到實習實訓的過程中,形成以企業(酒店)資源為主的創新創業實踐課程體系[3]。
三? 酒店專業創新創業實踐課程教育發展思路
(一)? 以提升創新創業能力為依據,堅定明確的創新實踐教育理念
社會的高速發展,對人才需求標準也不斷提升,要求職業教育應該以一種開放型、自主型、開拓型的姿態面向社會、面對學生,我們所培養的職業從業者不應只是熟練技術的操作者,更應該是崗位技術的開發者、崗位理論的創新者、企業制度的開拓者。酒店專業的人才培養應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與企業現代發展需求緊密接軌,從單純注重專業技能培養轉向有優秀專業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創新創業能力的綜合培養上,讓學生能夠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充分發揮出自己的個性與優勢,將創新貫穿于個人發展的始終。
因此,酒店專業的實踐課程教育應擯棄以就業為導向的傳統理念,堅定地以市場為導向,以提升創新創業能力為依據,將創新創業實踐教育理念貫穿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學生在專業學習與實踐中,不僅能接受政治思想教育、職業素質教育、職業技能訓練,也能通過實踐掌握創新創業理論知識、培養創新思維的方法和習慣,具有勇于創新的精神和創新創業的能力。
(二)? 以推進素質教育為主題,設置梯級漸進式人才培養目標
創新創業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以及創新創業基本素質是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創新創業基本素質包括自主學習能力、扎實理論知識。學習能力是指學習者自我獲取知識的能力。若要創新創業,在這個信息化時代,必須不斷地汲取新知識,及時更新舊知識,只有自主學習的能力才是知識真正的源泉。理論知識是人們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指南,扎實的理論知識功底是創新創業的支柱之一,理論知識薄弱,創新創業難以突破發展。
酒店專業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素質能力是在各類實踐活動中培養的,通過廣泛參加專業項目實訓、職業技能大賽、各類素質教育活動和企業實習實訓活動等,充分鍛煉并提高職業技能,學生在各種實踐中對自身的優勢和劣勢、興趣和不足、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有了充分認識,能夠結合自身的興趣和能力優勢選擇有利于創新創業的職業發展方向。一旦確定了發展方向,就會產生提高自身能力的意識,并自覺地投身到更多的實訓實踐中,在實踐中結合理論知識產生創新思維,再利用創新思維來指導實踐,實現個人能力的飛躍,從而實現個人的可持續發展。
遵循酒店專業學生在大學期間的學習成長規律,以推進素質教育為主題,設置梯級漸進式人才培養目標[4],因材施教,實施分層分類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第一階段,以職業意識、職業素養培養,專業知識技能塑造為目標,培養創新創業精神和意識。第二階段,校企協同,共育人才,以培養正確的職業觀、良好的職業道德、熟練的專業職業知識和技能為目標,培養創新創業能力和素質。第三階段,以實現“愿意去、干得好、留得下、能成才”的人才成長愿景為最終目標,完成企業創新創業人才的定向定崗培養,從而為企業留住人才,實現人才的成長。
(三)? 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升級并完善人才培養方案
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階段,職業院校也在積極進行創新發展來推動學校的內涵建設,而創新性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成為評估職業院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酒店專業應該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根據酒店行業的發展、經營業態的變化,以及企業、社會及學生對人才培養質量的訴求,升級并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到人才培養目標制定、課程體系建設、教育教學方法等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實現創新創業教育的大眾化、普及化。
首先,升級人才培養目標。創新創業教育的目的不是人人都是創業者,而是培養學生樹立創新創業理念,具有一定創新創業理論,具備一定創新創業能力,能夠適應現代社會和企業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因此,酒店專業應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創新創業教育目標相結合,以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作為評價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標準,培養有社會責任感、專業技術熟練、綜合素質全面、勇于創新與實踐,既能夠勝任企業復合型崗位,又具有較強終身學習能力的“專創融合”高素質型酒店人才。其次,完善課程體系建設。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的學習是學生的核心競爭力,離開它創新創業將是無本之源。酒店專業應該根據本專業的特色與優勢,建設具有專業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根據大學三年不同階段的特點,分層次、分階段設計,以人文素養、養成教育為主線的通識教育課程提高學生人文素養,拓寬知識廣度,獲得創新原動力;以職業精神和專業技能培養為核心的專業核心課程提升學生的職業素質能力和專業核心能力,提高學生崗位工作的質量和效能;以提升崗位綜合能力與職業創新能力為目標的實習實訓課程,培養除專業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綜合實踐能力,引導學生立足本專業進行創新創業,提高創新創業教育的時效性和針對性。最后,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創新創業教育是一種開放式教育,現代的高職學生是個性鮮明的一代,他們掌握了豐富的網絡信息,傳統的模式化、套路化的教學方法已經落后,教師們要積極改進教育教學方法,采用項目式、研討式、探究式等多種方式的課堂教學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建設生動豐富的線上教學,利用慕課等拓寬創新創業信息的獲取渠道,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測評、自我創新,激發學生興趣,逐步激活創新創業的意識、期望和熱情,從而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5]。
(四)? 以創新人才培養開發機制為重點,優化企業與學校的共育與合作
《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創新人才培養開發機制,堅持以國家發展需要和社會需求為導向,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創新能力為核心,注重在實踐中發現、培養、造就人才,構建人人能夠成才、人人得到發展的人才培養開發機制。
目前高職酒店專業存在人才培養與人才使用之間脫節的現象,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特點是綜合性和實踐性,要培養具有綜合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酒店專業必須堅持以創新人才培養開發機制為重點,以企業需求為起點,邀請企業更早地介入到人才培養過程中,深化校企合作平臺。首先,整合校外優勢資源,將優質行業、企業的職業經理人、部門總監或經理、行業標兵及杰出校友等創新創業人才納入到師資隊伍中,豐富和壯大我們的師資力量。其次,真正把企業作為第二課堂,利用企業的場地、技術和人員等有利資源共建創新創業實習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真正的實習實訓平臺與機會,鼓勵學生采用調研、兼職、體驗和實習等形式走進企業,不僅解決企業臨時用工需求,更有助于學生親身體驗企業文化、感受企業的發展與變化,學習企業創新創業的成果,甚至能激發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創造,將專業變成興趣,將興趣變成職業。再次,企業講師利用課堂教學和實習實訓環節,將自己的企業文化、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創新創業理念滲透到教學中,讓學生充分了解企業發展的新技術新規定及新動態,解放思想、積極開拓,主動成為創新創業的實踐主體,使人才培養規格更符合市場需求。最后,在面對面的教學互動中,學生能深入了解企業、熟悉自己未來的職業,不斷加強職業的自豪感和獲得感,能更快地尋找適合自己特點與優勢的崗位和目標并為之努力奮斗;企業有機會更早地全面了解學生,主動發現或選撥培養適合自己企業的人才,同時,刺激企業更有興趣、有動力主動加強與學校合作,更積極地投入到創新創業人才的教育培養中。
學校通過與優秀企業展開全方位、深層次的校企合作,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與人才使用之間共同搭建一條有效的融通渠道,實現產、學、研、用的結合[6],企業與學校、學生三向互動交流,優化共育與合作,實現校、企、生三方共贏,真正為企業、為社會培養一批高素質、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酒店人才。
(五)? 以實現更高質量就業為目標,加強實踐課程體系的融會與貫通
全面開展高職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其目的是培養學生有可持續競爭力,能盡快適應社會,與企業需求相匹配,推動學生更高質量地就業。酒店專業與創新創業教育一樣都具有鮮明的實踐特征,因此,以企業人才需求為導向將創新創業融入到專業實踐的各個階段,與該專業實踐內容、操作標準和崗位需求融會貫通,構建新的實踐課程體系。第一,實踐內容項目化。充分依托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將實踐內容進行歸類整合,以項目的形式下達給學生,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研討、團隊協作等開放式實訓實踐學習,拿出項目的調研報告、制作項目計劃書、進行項目活動展示和完成項目效果評估等,在此過程中,記憶性、機械化的演示性實訓將被弱化,實現向注重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綜合素質運用的項目化實踐轉變。第二,操作標準企業化。將企業導師引入教師隊伍,將企業品牌文化、規章制度、職業道德、服務標準與管理理念貫穿到實訓實踐的全過程,充分利用校內、校外兩個課堂,以酒店的規范化、標準化服務指導和培訓學生,啟發學生在標準化服務中發現問題,思考如何創新提高服務質量。第三,崗位需求市場化。實踐課程的開設以市場的崗位需求為依據,根據學生的素質能力和個性特點,進行分層、分崗教學,讓學生能在適合自己的崗位上進行專項實訓實踐,大大提高學生對專業的興趣,提高實訓實踐的教學效果。
四? 結束語
重視社會、企業需求,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將創新創業教育與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相結合,校企合作協同培養,使學生不僅具有優良的職業道德品質、嫻熟的職業技能、較強的崗位適應能力,成為企業合格的就業者;更具有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綜合素養和專業創新能力,善于把握時機,成為工作崗位的創新者、創造者,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高質量就業。
參考文獻:
[1] 劉地松.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發展思路[J].教育評論,2017(11):88-91.
[2] 崔思雨,張逸,沈善谷,等.構建高校創新創業課程體系路徑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18):6-8.
[3] 郭欣.我國高校創新創業課程發展的流脈、現狀與改進路徑[J].職業教育研究,2021(2):52-56.
[4] 付宜強,丁傳磊.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與發展對策[J].高教學刊,2018(11):27-30.
[5] 陳書成.國內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問題與發展思路[J].河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19(12):123-128.
[6] 李萌仕.“雙一流”視閾下高職院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研究[D].武漢:湖北工業大學,2020.
基金項目:2022年中華職業教育社課題“基于黃炎培人才教育觀的高職人才職業素養培養研究”(ZJS2022YB244);2021年武漢市市屬高校教研課題“基于‘雙創能力培養的高職酒店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2021122)
第一作者簡介:張智(1970-),女,漢族,河北武邑人,碩士,教授。研究方向為酒店管理職業教育。
*通信作者:鐘華(1986-),女,漢族,湖北鄂州人,博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酒店管理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