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楠
【摘要】小學低年級階段是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養成學習的好習慣,能夠幫助學生平穩愉快地進行幼小過渡,得到穩步發展。本文通過對“雙減”背景下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實踐分析,提出“雙減”背景下低年級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策略,希望對低年級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有所幫助。
【關鍵詞】“雙減”;小學生;學習習慣;培養策略
一個人在小時候養成的行為習慣,就像天生的一樣,即使長大成人也不會輕易改變。從孩子們長遠的可持續的發展考慮, 需要不斷加強培養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來促進小學生穩步健康發展。基于“雙減”政策的指導思想,培養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一種學習上的減負。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務必要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穩步長遠的發展。
一、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閱讀興趣與習慣
閱讀是學習的主要途徑,閱讀興趣與習慣,是學習能力培養的重要表現方式。在“雙減”政策引領下,教師更應認識到培養低年級學生良好閱讀興趣與習慣的重要性。對于剛剛步入小學階段的孩子,教師可以創設情景先讓他們感受閱讀的價值,再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運用激勵方法,提供給低年級學生閱讀的動力。
比如在一節班會課上,講完班會內容,筆者宣布做個有趣的游戲,游戲規則展示在大屏上,游戲的魔力不言而喻,筆者趁機帶領孩子一起閱讀游戲規則,然后孩子們按照游戲規則玩得不亦樂乎,教室里時時傳出他們的歡聲笑語。游戲結束后,筆者再鼓勵低年級學生說出閱讀收獲。之后,筆者又組織了很多次閱讀活動,并發動家長在家里設置了“圖書角”,布置親子閱讀任務。還鼓勵小學生們邊閱讀圖畫、文字,邊思考、想象,理解故事內容。
二、培養小學生認真仔細的傾聽習慣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在學校學習幾乎成了學生唯一的學習渠道。課堂上學習效率的高低,取決于傾聽習慣的好壞。因此,學生更需要在課堂上有良好的傾聽習慣,能在課堂上高效收獲。
作為教師,可以組織一些傾聽游戲。比如“復述數字游戲”:教師先說出4個數字,學生再復述,在訓練中慢慢增多數字。學生要在游戲中認真傾聽,將數字按順序重復出來。還可以組織講故事游戲,由教師說一段故事,第二天再鼓勵學生復述或簡單講出故事的大致內容。在與低年級學生交流時,教師應放慢語速,讓學生聽清楚,并在重點位置給予提醒。在逐步的訓練中,便能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傾聽習慣。
三、培養小學生善于思考、勇于質疑的習慣
思考、質疑、探究,是新時代人才培養的關鍵要素。教師和家長都要注意啟示和鼓勵學生質疑、提問,在他們提出問題后,給予肯定,并鼓勵學生自主思考、探索,促進學生自主解決問題,收獲成就感,培養自信心。
比如班級里的“植物角”來了一只蝸牛,引起了學生們的注意。這時候,教師就可以鼓勵小學生多觀察蝸牛,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并持續觀察,檢驗是否與自己想的結果一樣。學生在觀察中,提出了很有趣的問題:“蝸牛吃什么”“蝸牛分公母嗎”“蝸牛是怎么生寶寶的”……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布置任務,讓學生運用觀察、提問與記錄的方法,記錄蝸牛生寶寶的整個過程。接下來學生又提出了很多有趣的問題:“蝸牛寶寶吃什么”“它們怎么長大”“長大需要多少天”等。
四 、培養小學生自覺整理學習用品的習慣
步入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用品都需要自己整理,這也是學生要掌握的一項必備技能。但是有的學生只會粗略整理,有的還不能獨立完成,需要家長的幫助。教師也應該重視培養小學生整理學習用品的技能和習慣,讓他們愛護書本、書包,將學習用品歸納有序。
教師可以組織小學生學唱兒歌《寶寶愛整理》并理解其中的要點。然后教師再組織他們參與動手操作,掌握整理的方法和技能。可以開展“整理我的小書包”教學活動,教師啟發學生尋找整理的方法,里層、大兜兜、 外面的小口袋分別放什么,并設計競賽活動,訓練他們的整理能力。還可以訓練低年級學生整理文具盒的能力。引導他們平時愛護書本及其他學習用品,用完放回原處,有條理歸類學習用品。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也應鼓勵孩子自主整理書包、文具盒等,并要求其展示給家人看,增加他們的成就感,在逐步實踐中培養良好的整理學習用品的習慣,奠定他們步入中年級學習的基礎。
五、培養小學生按時完成任務的習慣
很多剛剛步入小學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作業,需要教師告知他們,培養他們的作業意識。教師可以運用類比法,啟示低年級學生:“家長每天需要完成的工作和我們的作業一樣,作業是我們每天需要按時、有質量完成的工作哦!”
有了任務意識后,教師可以提示學生記錄任務或作業的方法,基于他們的身心發展特點與認知水平,引導孩子運用畫圖、符號或數字的方式來形象記憶當天要完成哪些任務。然后由家長與孩子一起,運用繪畫、符號的方式來完成書寫類的學習任務。作業形式多樣,還可能是觀察、動手制作、小實驗、交流任務等,家長可以運用拍照方式記錄孩子的完成過程,督促他們按時完成任務,當天的作業當天做,而且給孩子規定時間,鼓勵他們在固定時間完成作業,培養低年級學生良好的按時完成任務的習慣。
六、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低年級小學生肌肉力量欠缺,握住鉛筆在田字格中規范寫字,對他們來說比較困難。教師可以選用一些比較適合的方式,來訓練學生的小肌肉,如運用涂涂畫畫的方式,或是寫一些簡單的數字,或是畫一些簡單的圖案。
在進行書寫時,教師和家長要給低年級小學生營造和諧、自主、安靜的氛圍,最好是專門準備一個書寫的小桌子,讓他們坐著完成。書寫時要求孩子不要吃零食、玩玩具,家長也不要隨意打擾他們的書寫過程,要努力培養他們的專注力。拿筆書寫,從最初開始就要規范小學生端正坐姿,教給他們正確的握筆方法、書寫姿勢,還需要巧妙運用激勵方法,培養低年級學生的自信及專心書寫的習慣。
七、培養小學生集中注意力做事情的習慣
對于小學生專注力的培養也非常重要,屬于良好學習習慣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對于剛剛步入小學的孩子,教師、家長更要重視對他們集中注意力做事習慣的培養。教師可以運用低年級學生感興趣的事情來訓練他們的專注力,比如可以借助拼圖、閱讀訓練、聽音樂等方式進行。
拼圖的時候,要創設安靜的環境和氛圍,每個孩子要隔得遠一些,使他們之間不相互干擾。組織拼圖競賽,對做得最快最正確的孩子進行表揚。還可以組織低年級學生閱讀繪本,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繪本閱讀,再鼓勵他們講出來。或以聽純音樂的方式,鼓勵低年級學生說出旋律中呈現出什么樣的場景。通過不同的訓練,可以培養低年級學生集中注意力做事情的習慣。在平時的生活中,教師、家長也要創造適合的環境,讓孩子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培養他們的專注力。
總之,“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和家長應合作共育,重視低年級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讓低年級學生輕松幸福地學習成長,積蓄可持續發展的力量,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
注:本文系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第十四期立項課題“在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中踐行孝文化的實踐研究”(編號:2021JY14-L277)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蔣灣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