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書
摘要:現在各種媒體傳播的信息量非常大,使人們能獲取更多的知識。但是知識的信息難免魚龍混雜,特別對正在獲取知識和樹立價值觀的孩子們,好的積極地內容更利于培養孩子積極向上,敢于擔當,愛國愛家的好品格。而消極的甚至是錯誤的知識信息會不利于孩子們良好品格的培養。所以我們的課堂教育特別是歷史的課堂教育顯得就特別重要。因為歷史是史實的講述,最具有說服力。
關鍵詞:正確的史觀;比較出真偽;家鄉的活歷史;實地走訪;教學創新。
一: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背景
《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規定: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財富,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心中,維系著中華大地上各個民族的團結統一,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祖國發展繁榮而自強不息、不懈奮斗。中國共產黨是愛國主義精神最堅定的弘揚者和實踐者,9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革命、建設、改革實踐是愛國主義的偉大實踐,寫下了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的輝煌篇章。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愛國主義教育,固本培元、凝心鑄魂,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取得顯著成效。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處于關鍵時期。新時代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對于振奮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所以說愛國主義教育意義重大。然而在現在各種多媒體的信息沖擊背景下,很多的史實被歷史劇戲說,比如說鄭和下西洋這個內容,很多自媒體說是為了尋找朱允炆,有的說是為了撈錢等等。這樣的胡侃歷史,肯定是和課本教育完全不同,我們的課本肯定完全對歷史負責,按史而論,就是“宣揚國威”,。這是極好的愛國主義教育題材,我們的遠航是為了加強和南洋各地區人民的友好往來,可以用這個史實和地理大發現作一個比較,而歐洲的地理大發現是殖民侵略。于是可以上升主題,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是愛好和平的民族,是刻在基因里熱愛和平的民族。這樣學生就受到了極大的愛國主義教育。
二,每一課都是極好愛國主義的教育素材
中國古代史內容;中華民族的歷史源遠流長,中華大地很早就有原始人活動痕跡,上古歷史有堯舜禹傳說,上三代夏商西周,大一統秦漢隋唐,每一個史實都在證明著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當我上商周文明內容的時候,甲骨文是我國古老而最早的文字,而且是延續進化到現在的文字,是東亞文化圈主流文字和母文字。是一種成熟的文字,漢字的六書都已具備,而且這種文字的結構形式影響了日本,越南,朝鮮等國。再比如鐵器的使用和牛耕技術,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標志,這些內容的講述,完全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近代史的林則徐虎門銷煙,英法聯軍的火燒圓明園,鄧世昌的黃海海戰,孫中山的辛亥革命,每一個歷史史實都是極好的愛國主義素材。當代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抗美援朝,改革開放,每一件史實都是我們的共產黨人為了人民而嘔心瀝血,眾志成城,建設我們偉大的國家。
三,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更能讓學生接受愛國主義的內涵。
歷史是過去真實發生的事實,學習歷史就是教師圍繞課本內容,把史實傳授給學生。課本都是圖文形式,所以課文的史實和實際現在學生對史實的感受總是有一個距離,就像說一個故事一樣,對學生感染力不深,這個時候老師就可以用一些家鄉的活歷史,實地走訪歷史史實發生的地方,探尋歷史,親身感受歷史。比如我上中國古代原始人遺址,我帶學生到繁昌人字洞古人類遺址參觀,了解到繁昌人字洞遺址應該是距今約200到240萬年的更新世早期人類活動遺址,我們這里應該是歐亞大陸目前發現的比較早的古人類活動聚集點,同時切身感受到?古代原始人生活的痕跡,增強了記憶。再比如我上解放戰爭的渡江戰役,因為我們這里是渡江第一船,所以我帶學生去了渡江第一船紀念館,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渡船(小木船)的樣式,渡江的地理環境,身臨其境,更讓學生體會到人民解放軍的英勇頑強,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所以說得民心者得天下。這樣的實地體驗歷史遺跡,一下子就把歷史拉近到零距離,歷史不是故事,而是當下環境發生的事實。讓學生得到了更深刻的記憶和愛國主義教育。
總之,歷史課程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課程,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渠道,所以我們一線教師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責無旁貸的義務,但是不能是填鴨式的,要善于運用學科知識的特點,靈活用好身邊歷史的資源,創新歷史教學,為國家培養更多更優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