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敏

【摘 要】和學生一道學習數學六年了,畢業考試前最后一次數學復習課,有許多話想和學生說。有幸聽到一位老教師的用心力作,開辟了復習課的別樣途徑,用真心、真情觸及學生心靈深處,將知識復習、生活感悟、情感交流融為一體,引領學生向情感最深處漫溯,收到了情理之中、預料之外的好效果。
【關鍵詞】數學教學 復習課 情感 感悟
和學生一道學習數學六年了,畢業考試前最后一次數學復習課,有許多話想和學生說。是進行模擬測試,還是考前指導教育?說什么,怎樣說才能讓學生印象深刻?筆者有幸聽到一位教師的“用心力作”,開辟了復習課的別樣途徑,用真心、真情觸及學生心靈深處,將知識復習、生活感悟、情感交流融為一體,引領學生向情感最深處漫溯,收到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好效果。
一、教學情景再現
游戲要求:
(1)打開作業本。
(2)左右兩手握筆同時畫:左手畫正方形,右手畫圓形。
生試畫,有的畫不出來,有的在慢慢描,還有的雖然畫出來了但不同步,多數畫不出來。
師:請畫出來的同學上臺演示。
生展示。
師:看到他畫的過程,你們有什么想說的?
生1:他的勇氣讓人佩服,不過,他不是同時畫的。先畫的正方形,再畫的圓形。
生2:我曾經看過這樣的節目,有人經過訓練還是可以畫出來的。
生3:同時畫兩個不同的圖形,一般人確實很難做到。除非經過專門訓練。
師(溫馨提示):動手做,一顆心,不二用,才成功!
【片段一】
三分鐘內完成下面各題。請認真閱讀題目,讀完后再做:
(1)在練習本上寫上序號,直接寫得數。
19.5-4.5×2
-+
+×
5.8+0.2-5.8+0.2
(2)下面各題,怎樣算簡便怎樣算
45%×125+0.55÷
(-)×(--)
5.4×2.8+0.46×28
(3)甲乙兩地距離200千米,一輛汽車從甲地駛往乙地,每小時行160千米,行了四分之三小時后這輛汽車離甲地多遠?
(4)同一個等腰三角形中相鄰兩邊的比是2∶5, 底邊長10厘米,這個三角形的周長是多少厘米?
(5)一堆圓錐形沙子,底面周長是18.84米,高60分米。如果每噸沙子有0.75立方米,這堆沙子有多重?
(6)上面的題讀完后,只要做第1題。
大多數學生見題就做,只有少數學生按要求讀題,很快就完成了。
師:時間到!感覺怎樣?
生1:來不及做。
絕大多數學生附和:來不及。
師:有幾個同學完成了。想不想知道他們為什么這么快?
生2:要求認真閱讀題目,讀完后再做,讀到最后才知道是讓我們做第1題的口算。
生3:我一開始也是從頭做的,但是一想,三分鐘不可能完成這么多題,瀏覽了一遍題就知道了。
“噢!這樣呀。”在同學的提醒下,大家會意地感嘆。
生:老師是想通過這題的練習,提醒我們做題前要明確要求,審題很重要。
師(溫馨提示):做題前,明要求,再審題,很重要!
【片段二】
師:請同學們交流做第一組題的感受。
生1(說出各題的答案):這些都是容易錯的口算題。
生2:都要注意運算順序。
生3:這些都是我們錯題本里經常出現的,是有“陷阱”的。
師:“陷阱”這個詞語用得好,提醒大家注意,有些題看上去可以用簡便運算來解答,實際上卻不可以。
師(溫馨提示):走捷徑,有方法,掉陷阱,錯得慘!
【片段三】
師:第二組題沒完成的繼續做完,做完的同學檢查一下。做完后看有什么新的發現?
生1:45%×125+0.55÷1/125中將除法轉化成乘法后就可以用乘法分配律簡便計算;第二小題表面像是乘法分配律,實際上只能按原來的順序算;第三小題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結構,根據積不變的規律用轉化的策略把5.4×2.8轉化成0.54×28就能簡便運算。
生2:第三小題還可以把0.46×28轉化成4.6乘2.8。
生3:也可以轉化為54乘0.28加46乘0.28。
生4:第三小題三個同學都是用了積不變的規律來轉化的。第二小題其實也能簡便,第一個括號先不算,只要算第二個括號中的數,發現是0這個特殊數,就可以簡便了。
師:是呀,有的題目貌似不能用簡便方法計算,其實有內涵,找到特殊數,如0、1,就能解決大問題了。
師(溫馨提示):簡便算,整體看,找特殊,巧轉化。
【片段四】
“六齡進校六春秋,六冬六夏樂悠游。上上下下六層樓,六寒六暑有春游。六月時光終沒有,六日之后便分流。待到六年高考后,數我六一最是牛。”這是筆者作的一首詩,計算詩中“六”字出現的次數占總字數的百分之幾?
學生讀著讀著,有的笑了,有的眼睛紅了,有的淚水在眼眶里打轉……
師:都會做的,但要解釋一下。后兩句是指六年后的今天是你們高考查分的日子,老師希望你們都能金榜題名。課件出示:老師像保溫瓶,外表冷,內心熱!偶爾批評,那是嚴格要求;有時發火,那是恨鐵不成鋼;看到你們進步,心里無比幸福。老師的愿望:十年后,你們超過父母、超過老師、超越自我。老師喜歡你們,舍不得你們離開,希望你們常常回來。你們要相信自己是最棒的,樹理想,揣夢想,努力學習,健康成長!今天你們以學校為榮,明天學校以你們為傲!
跟隨打字機顯示字幕的聲音,學生激動且有節奏地拍手,有的伏在桌上流淚……下課鈴響,教室出奇的安靜,學生們坐在座位上,久久不愿離去……
二、教學反思
(一)真愛喚真情,潤物無聲,觸及心靈深處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由‘心出發,才能打動人心。”教師對學生的愛,會贏得學生的真情回報;教學中有感情,育人時有真情,會喚起學生的真心認同和愛。停留在嘴上的愛,沒有體驗,學生轉眼就忘;停留在紙上的愛,剛剛看完,轉身就忘;放在心里的愛,感受深刻,永遠珍藏在心底。數學復習的最后一課,老師對學生的真愛,是建立在真實、真切、實事求是基礎上的體驗與感悟,來不得半點虛假。正是這種符合邏輯、充滿挑戰,又富含真理的一個個知識點,讓學生串連、交織形成了一張張知識網。在這一過程中包含了失敗、挫折、痛苦、喜悅、感動、頓悟等情感體驗,正是這樣的真情實感,幫助學生樹立了求真的人格。上述教學片段,教師不僅用心設計,更是在用情設計。教學過程用心演繹,總結語加“溫馨提示”,無不飽含深情。如在學生遇到貌似不能用簡便方法計算的題目時,教師可以引導其找特殊數,如0、1,解決問題,提示:簡便算,整體看,找特殊、巧轉化。這是教師發自內心的真情流露,更是教學智慧的點睛之筆。如此教學,使學生有了一點就通的感覺,這更是學生與老師心意相通、情義交融的佐證。
(二)教書與育人,學教自然,豐富人生體驗
學生的成長過程,伴隨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促進。他們的知識、能力與智慧的發展應該與人格的發展相統一,學習知識的同時更要學習人生之道。數學教學不能僅限于知識的教學,更應該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和人格的培養。上述教學片段中,學生解題時出現的各種情況,反映了他們的真實想法。這些想法無論對錯,其實反映的都是學生在實際解決問題過程中產生的真知灼見。想法不同是因為受到各自思維、家庭背景、表達方式等的影響,從學生個體的角度去思考未必沒有合理性。不同想法,反映的恰恰是正確解決數學問題的思考過程:產生不同想法,然后交流、碰撞,在思辨中積累經驗,完善策略,形成思想方法,提高思維能力。同時,學生要通過積極的相互評價、相互欣賞,學會與人相處交流之道:學會欣賞、吸收、對比、反思;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同學的獨到見解,用寬容之心對待同學的失誤和錯誤,從失誤與錯誤中吸取經驗和教訓,反思自己的思維過程。學生出現所謂的“錯誤”時,教師也不能一味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復的練習加以糾正,要讓他們在“歷錯、識錯、知錯”的過程中,產生內在的“自我否定”,才能做到知錯即改。這樣的教,讓學生從別人的思考中清楚看到自己思考的不足,對新的認知有了本能的認可和內化。判斷對錯的教是對結果的評判,學生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缺少指導的教無異于野蠻生長的學,教與不教區別不大。知學生的不足,于不足處教是睿智的。不同學生的成長環境、認知水平、活動經驗是不同的,所處的思維水平也不盡相同,他們對數學有不同的認識與思考,正是這種不同認識才能引發認知沖突。教就是抓住沖突和矛盾,引導學生交流、辯論、補充;教就是清楚看到自身思考的局限和不足;教就是教師引導、點撥、指點、提升和導向。這樣的教在學生內心深處留下烙印,解惑的同時提高自己,這是在教學生學會學習。數學復習不僅僅是知識的整理與練習,而是通過具有代表性的知識網絡,讓學生學習時自我感悟、體驗最終有所得。
(三)探究加發現,分享感受,漫溯教育深處
課堂教學的資源是多元的。綜合練習題是資源,多媒體的應用也是資源;學生的探究發現是資源,學生之間的評價也是資源;學生的生成信息是資源,老師的總結點撥也是資源。這些資源只有合理應用、巧妙運用,才能發揮最大價值,提高數學課堂的復習和學習效率,才能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相信學生,他們會給我們意料之外的精彩。上述教學片段中,每一個教學資源都承載著不同的教學目標:課始練習既有強調動手操作與熟能生巧的意義,又有滲透學習做事專心致志的要求。表面是要求在規定時間完成,實際所選練習都是精心挑選的易錯點,提醒學生仔細審題,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學生通過相互欣賞、點評、提醒、分享,同伴間有了自然的再認識、再發現、再思考。如片段一中的第4題學生反思自己錯誤的原因:既要考慮題中看得見的條件,更要注意題目中的隱含條件。在這題中,三角形中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就是隱含條件,也必須考慮進去。學生通過分享,思路更加清晰。
分享讓學生認識到經驗的不足和能力的欠缺,提高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數學思考與情感態度的協同發展。分享促進了師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的多維互動:由點對點、點對線至點對面、面與面,積極參與、共同成長。知事、明理、做人相通,傳道、授業、解惑相合。最后的詩創作和心里話,升華了師生的情感,將情感體驗推向高潮。此時此刻,師生心意相通、情感交融,觸及心靈深處。這樣的數學復習,可以促使學生情感向教育更深處漫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