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建新
〔摘? ? 要〕?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尤其強調興趣的重要性。只有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有科學探究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才能充分激活學生的觀察力、分析力、總結力等學習力表現,并有助于促進學生形成高階思維。本文對此展開綜合研究,首先對高階思維進行解讀,并明確興趣的必要性,隨后進一步圍繞創設情境、演示實驗、教學互動、自主實驗、創新實驗、科學競賽、反饋評價等方面,來探討激發學生興趣,促使學生形成高階思維的若干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 小學科學;興趣;高階思維;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4)? 12? ? 028-030
小學科學是一門實踐性、邏輯性、綜合性比較強的學科,是小學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其內容與物理、化學、生物等領域相關,旨在為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奠定基礎,啟蒙學生的科學思維。而新時代教學越發重視對學生高階思維與底層素養的培養,而不再僅局限于某一知識的教學中,以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在對學生高階思維的培養中,則需要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起點,促使學生深度融入科學探究的氛圍中。
一、高階思維的內涵
(一)科學態度是高階思維的基礎
科學態度包括實事求是態度、懷疑態度、實證精神等,是每一位從事科學工作的人客觀分析問題、了解科學真相、尊重推理邏輯的一種態度。小學科學作為學生的科學啟蒙課程,重點需要對學生的科學態度進行培養,對學生在認識層面與價值觀層面進行引導,促使學生養成實事求是態度、懷疑態度、實證精神等科學態度。
(二)科學素養是高階思維的核心
科學素養,是指學生能夠了解分析、綜合、比較、分類、抽象、概括、推理、類比等思維方法,能夠運用科學語言與他人交流溝通,能夠發展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等??茖W素養的培養,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不以灌輸式教學為教學方式,而是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親自通過觀察、分析、概括、總結等思維過程獲得科學知識,提升科學技能,經過一定量的訓練,學生的科學素養會養成。而學生包括思考能力、研究能力、總結能力、觀察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等科學素養的養成,不僅會讓學生在科學課程學習中受益無窮,同時也會讓學生在其他課程學習以及未來生活、工作中都因此受益。
(三)科學能力是高階思維的重點
科學能力的基礎是科學技能,指以實驗為主體,進行論證、觀察、分類、測量、推理的能力。而科學技能基礎之上,科學能力更多的是指學生能夠將科學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去觀察生活,去創造生活,圍繞生活中的難題,運用科學知識去解決具體問題??茖W知識不僅要應用在作業中、考試中,同時還要應用于生活中,真正實現學以致用,這一點是高階思維的重點。
二、趣味教學的必要性
趣味教學,指在教學過程中始終以一種有趣、鮮活的方式展開教學,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感到放松、舒適,并能夠促使學生對教學內容形成好奇心與積極性,深度融入學習環境之中。在小學科學中展開趣味教學,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有著非常重大的價值。首先,小學生的天性就是好玩好動,對有趣的學習內容有較強的學習力,對枯燥乏味的學習內容則會產生抵觸情緒。因此趣味教學是符合小學生天性的教學方法,能夠引領學生感受到科學學習過程的鮮活生動,對所學的科學知識形成較高的熱情,從而爆發出較強的學習力。其次,很多科學知識本來是有趣而生動的,就是因為傳統灌輸式課堂讓學生把知識“學死了”,久而久之使學生產生厭惡、抵觸的情緒。因此,小學作為重要的奠基階段,必須探索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帶給學生良好的科學學習體驗,讓學生感受到“科學有趣”“科學有用”。這有利于培養學生長久的科學探究興趣,學生未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學類課程學習就會輕松很多。
三、激發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形成高階思維
(一)創設情境,激活好奇心,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
教師在科學教學過程中,應當積極運用多媒體設備、互聯網資源、教學語言或課堂游戲等多種多樣的方式來創設情境,以科學知識應用的具體情境展開教學,而不是“干巴巴”地向學生講授科學知識??梢越Y合相應的故事情境、生活情境等,以生活情境為例,即將科學知識、對科學知識的講解以及與之相關聯的生活情境融合在一起,使教學貼近生活,帶領學生從生活走向科學。這將有效提升學生的科學好奇心,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
例如,在教科版六年級上冊《不簡單的杠桿》一課學習中,教師首先以杠桿在生活中的應用情境來舉例,引入課堂。如老式的秤、鉗子、起重設備等,將教學內容生活化,拉近科學知識與學生生活之間的聯系,進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基礎上,再進入教學,可以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對杠桿的知識原理進行深入思考分析和比較,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的建立。
(二)演示實驗,開展趣味教學,調動學生的科學興趣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演示實驗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指教師在課堂上做科學實驗,由學生進行觀察和總結,科學實驗的鮮活性、奇異性能夠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學生可以清晰觀察到科學現象的具體特征與特點,而不是僅靠教材中的文字對其進行理解,再加上教師巧妙引導,學生的科學知識是自己觀察、分析、總結得來。這勢必能夠引領學生加深對該科學知識的認識。因此,教師應根據教材中的實驗案例,或者根據教學目標合理設計實驗,在課堂上多做演示實驗,來優化科學知識的傳播過程。
例如,在教科版科學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聲音”教學中,教師結合具體的情境,利用多媒體播放風扇的“呼呼”轉動聲、樹葉被吹動的“嘩嘩”聲、木梳滑動的“沙沙”聲、鋸木頭的“哼哼”聲等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利用音箱、鹽、氣球等物品,做演示實驗,將氣球套在音箱上,在氣球上放上鹽粒,讓學生觀察鹽粒隨著音樂跳動的現象,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總結,讓學生觀察得到“聲音的產生與傳播與振動有關”的結論。教師再結合具體知識講解,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教學互動,擦出思維火花,延伸學生的科學興趣
合作學習是較為輕松的學習模式,學生在與同學互動探討的環境中,感受到的學習壓力較少,并且與同伴一起克服困難或研究科學知識,學生往往有著更大的積極性,學生的互動還有利于擦出思維的火花,深化學生的知識理解。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倡導展開合作互動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思辨、質疑、探討等。
例如,在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下冊《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地球上的動植物與自然環境之間存在相互依存的關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互動探討,分別說一說他們知道的食物鏈和食物網,互相說一說食物鏈與食物網的特點、保護自然的重要性等等,在互動探討中促使學生加深對本課知識的認識,并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自主實驗,提供豐富材料,滿足學生的科學興趣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自主實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可以說是激發學生科學興趣、培養學生科學高階思維的核心所在。對于合適的科學實驗,教師可帶領學生開展各類自主或分組實驗。分組實驗,指因為實驗室器材或藥品不能滿足實際需求,或者某一實驗比較復雜,由學生分成小組合作去完成該實驗。在分組的時候,要注意公平公正和角色劃分,應當讓學優生與學困生為一組,以起到以強帶弱的作用。分組宜以兩人或三人為一個實驗小組,并分配好實驗任務或實驗角色,好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實驗的機會。學校和教師要盡可能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驗資源,可巧妙利用鄉土資源以及生活資源,擴展實驗器材與材料資源。
例如在教科版三年級上第一單元中《水能溶解多少物質》《加快溶解》等課學習時,主要是給學生講授“溶解”的科學知識,旨在帶領學生研究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教師可以在生活中取材,如細沙、鹽、味精、砂糖、冰糖、藕粉、奶粉等材料,讓學生親自做溶解實驗。
(五)創新實驗,解決實際問題,深化學生的科學興趣
在實驗的基礎之上,教師還可以提出一些實際問題,鼓勵學生運用科學方法進行創新實驗,解決實際問題,深化學生的科學興趣。
仍以上文的“溶解”實驗為例,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砂糖、冰糖、塊糖誰在水中融化得最快?兩塊相似的冰糖,在熱水中融化得快還是在冷水中融化得快?攪拌能不能加快融化?一步步引導學生進行創新式的科學探究,培養學生高階思維。最后,教師給學生留下問題:生活中雪糕應該怎么保存?從冰箱里拿出食材,如何才能夠最短時間解凍?藕粉沖泡不開的時候我們應該怎么辦?這些問題將科學知識與生活聯系在一起,引導學生去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
(六)科學競賽,實現以賽促練,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
為了進一步促使學生深度融入小學科學學習中,同時為了強化對學生科學意識、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的培養。在小學科學教學中也可定期展開競賽活動,可以班級為單位,也可以年級為單位,并設計相應的競賽獎品。鼓勵學生參加科技競賽,勢必能夠在校園內形成良好的科技氛圍,實現“以賽促學”的目的。
例如常見的“三?!备傎?,以航模、船模、車模制作為主題的競賽,或者讓學生自主擬題,制作一個簡單電路的手搖電風扇、雕刻竹子筆筒、制作一個土電話等等。題材多種多樣,評審與獎勵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七)反饋評價,善用激勵策略,保持學生的科學興趣
反饋和評價是教學非常關鍵的組成部分,對小學科學教學來說也不例外。教師應當對學生在科學探究中的表現進行評價。在評價中提倡采用激勵策略,即多肯定、多贊揚學生的良好表現,少批評,促使學生在科學探究學習過程中收獲更多的成就感與滿足感,養成長久的科學探究的興趣與自信心。
綜上所述,在小學科學課程教學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起點,以促使學生養成高階思維為目標,教師圍繞創設情境、演示實驗、教學互動、自主實驗、創新實驗、科學競賽、反饋評價等方面,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勢必能夠讓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深度融入科學探究的氛圍中,促使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天鵬.探究激發學生科學學習興趣的有效路徑[J].小學教學參考,2023(24):90-92.
[2]徐慧琴.讓科學扎根于生活:小學科學教學生活化淺探[J].安徽教育科研,2022(35):85-87.
[3]李世秋.淺談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實踐措施[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10):73-74.
[4]朱敏.新時代下構建小學科學趣味課堂的新思路:評《趣味科學》[J].科技管理研究,2022(21):3.
[5]李晨敏.基于教材轉化的小學科學微項目化學習實踐:以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上冊《靈活巧妙的剪刀》一課為例[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23(9):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