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
〔摘? ? 要〕? 小學科學項目式教學是一種教學方法,旨在通過引導學生參與具有實際意義的項目,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促進他們積極思考和實踐,從而培養他們的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這種教學方法的關鍵在于如何設計合適的項目,以吸引和維持學生的參與,并促使他們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實踐。同時,教師也需要給予適當的指導和支持,以確保項目的順利進行和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 小學科學;指向思維;持續參與;項目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4)? 12? ? 091-093
近年來,小學科學教育的發展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如何引導學生在科學學習中保持積極的思維參與成了教師們亟須解決的問題。小學科學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而項目式教學作為一種新穎而有效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學習空間。在這樣的背景下,探討指向學生思維持續參與的小學科學項目式教學策略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將圍繞如何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促進學生的思維參與,以及如何引導學生在項目式學習中保持主動性和創造性展開探討,旨在為小學科學教師提供可行的教學策略,使學生能夠在科學學習中實現全面的發展。
一、指向學生思維持續參與小學科學項目式教學的意義
(一)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小學科學項目式教學的一個重要意義在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往往是被動接受知識,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而項目式教學則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其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培養其自主探究能力。具體來說,項目式教學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選擇研究方向、制定計劃、開展實踐,并不斷反思和總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動用各種資源,進行信息收集、數據分析、實驗設計等一系列科學活動,從而培養他們的自主探究能力和科學思維能力。小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需要長期、系統地訓練。而項目式教學正是一個有效的訓練途徑,它可以使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知識探究者,從而建立起自主學習意識,形成行為習慣。此外,學生通過項目式教學所獲得的知識和技能,也可以為他們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態度都具有深遠影響。通過項目式教學,學生可以親身參與實踐性的探究活動,解決真實問題或完成具體任務,這種學習方式能夠提供更加貼近實際、具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當學生在項目中進行觀察、實驗、分析和總結時,不僅能夠獲得知識,還能夠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科學思維的習慣,這種積極的學習經歷會進一步增強學生對科學學習的興趣。此外,項目式教學也能夠提供學生自主選擇和控制學習過程的機會。在項目中,學生可以自主選擇研究的主題、制定解決方案,并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進行深入探究。這種自主性的學習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增強他們對學習任務的投入感和責任感。通過持續參與項目式教學,學生能夠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從而培養起對科學學習的持久興趣。
(三)提升學生實踐學習能力
在小學科學項目式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可以有效促使學生思維的持續參與,進而提升他們的實踐學習能力。這是因為項目式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探究精神,通過實踐活動,學生能夠親身參與問題的解決過程,從而深入理解科學知識和原理。首先,在項目式教學中,學生通過親自動手、觀察、實驗等方式,積極主動地探索問題,從中獲得實質性的學習經驗。這種主動性的參與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其次,實踐活動能夠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科學項目中,學生需要面對各種實際問題,并且通過實踐去解決這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動腦思考、分析和推理,培養了他們的邏輯思維和創新能力。同時,實踐活動也鍛煉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讓他們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和改進方法,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和質量。
二、指向學生思維持續參與小學科學項目式教學
(一)聯系生活實際
在小學科學項目式教學中,探索生活是一個重要的思維指向。學生通過觀察身邊的自然現象、提出問題、進行實驗和調查等活動,積極參與到科學探究中。這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找尋答案,促使他們將所學的科學知識與實際情境相結合,提高學科學習的實效性。思維持續參與是小學科學項目式教學的關鍵。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具有挑戰性的項目任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導他們運用科學思維和方法進行實踐探究。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的思維和創新意識,引導他們提出問題、收集資料、進行實驗、分析數據,并形成科學推理和結論。同時,教師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讓他們在合作中共同解決問題,實現知識的交流和分享。
例如,在一年級科學上冊《校園里的植物》課程中,教師運用項目式教學策略中的“探索生活,思維放飛理論”來促使學生思維持續參與。
在這個課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地考察,帶領他們走進學校的花園和植物園,觀察不同的植物、花朵和葉子。通過觀察和感知,學生可以積極思考:為什么有些植物長得高,有些長得矮?為什么有些植物在春天開花,有些在夏天開花?他們通過自主提問和思考,激發了對植物生長規律的好奇心。
接下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讓他們選擇一個感興趣的植物,研究它的特點和生長環境。學生可以通過查閱資料、觀察和記錄,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生長需求、繁殖方式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收集信息、提出問題、展開討論,并嘗試找到答案。
最后,學生可以展示他們的研究成果,例如制作海報、舉辦展覽或進行口頭報告。通過展示,學生不僅可以分享自己的發現和成果,還可以從其他同學的研究中獲取新的思維啟發和知識。
通過這個例子,在小學科學項目式教學中,學生不再被動接受知識,而是積極參與和主動探索。他們通過實地考察、合作研究和成果展示,培養了觀察、思考、提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學習方式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促進了他們的思維發展和創造力的釋放。因此,“探索生活,思維放飛”理論成為小學科學項目式教學策略中重要的一環,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思維在探索中蓬勃發展。
(二)實踐出真知
小學科學項目式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以項目為核心的教學方法,旨在通過實踐活動和探究性學習,激發學生的思維參與和興趣。首先,小學科學項目式教學強調“實踐出真知”。通過實踐活動,學生能夠在具體的情境中感知和體驗自然現象,積極參與到科學探究中。例如,學生可以通過觀察植物生長的過程、設計簡單的實驗驗證、收集數據等方式,深入理解植物生長的規律和原理。這種基于實踐的學習方法,有助于學生從直觀經驗中建構科學知識,提高他們對科學概念的理解深度和廣度。其次,小學科學項目式教學注重“思維翱翔”。學生在項目式學習中不僅僅是接受知識,更要通過提出問題、設計實驗、分析數據等活動,運用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進行探究。例如,在學習地球運動的項目中,學生可以提出“為什么會有晝夜交替”的問題,通過觀察、實驗和推理,逐步形成對地球自轉和公轉規律的理解。這種思維上的翱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此,小學科學項目式教學策略下的“實踐出真知”“思維翱翔”體現了一種深入學習的理念。通過項目式學習,學生在實踐中感知真知、在思維中翱翔,不僅能夠積累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科學思維和探究精神。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興趣特點,合理設計項目任務,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探究,激發他們的思維參與和創新能力。同時,教師還應注重學生思維過程的引導和反饋,促進他們形成系統性的科學思維模式,全面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三)拓寬視野
小學科學項目式教學旨在通過項目驅動和探究性學習激發學生的思維參與和興趣。在這種教學策略中,指向學生思維持續參與的關鍵理念體現為“拓寬視野,思維展翅”。這一理念強調了學生在科學項目式學習過程中的視野拓展和思維展開,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思考和創新能力。
首先,小學科學項目式教學強調“拓展視野”。通過項目驅動的學習,學生能夠融入真實的科學問題中,從而深入了解科學領域的知識和實踐。其次,小學科學項目式教學注重“思維展翅”。學生在項目式學習中扮演主動參與者的角色,通過提出問題、設計實驗、解決問題等活動,展開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例如,在學習動物適應環境的項目中,學生可以提出“為什么企鵝能在寒冷的南極生存”的問題,通過調查研究和推理思考,拓展對動物適應能力的理解。這種思維的展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思維。
首先,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地觀察和測量。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操場上,讓他們選擇不同的玩具車或小球,并利用比賽跑道進行比賽。學生可以自己設計比賽的規則和方式,然后觀察并記錄不同物體在相同距離內的運動快慢情況。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思考:為什么有些物體跑得快,有些物體跑得慢?它們之間有什么區別?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開始思考運動速度與物體性質、形狀、重量等因素的關系,拓展他們對于運動的理解。隨后,可以組織學生展開實驗。教師可以提供一些簡單的材料和器材,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方案,探究不同因素對運動速度的影響。例如,他們可以嘗試改變小球的重量、材質或者軌道的傾斜角度等,觀察并記錄不同條件下的運動速度變化。最后,學生可以展示他們的實驗成果,并分享他們對于運動快慢的新認識。同時,可以邀請學生展開討論,分享他們在實驗過程中的發現和思考,拓展整個班級對于這一問題的視野和理解。
通過這個例子可以看到,在小學科學項目式教學中,學生通過實地觀察、自主設計實驗和成果分享,積極參與了整個學習過程。他們不僅簡單地接受運動速度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實踐,拓展了對于運動的理解和認識。這種學習方式促使學生將課堂所學知識與實際場景相結合,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幫助他們開闊了視野,展翅飛翔于知識的海洋中。因此,“拓寬視野,思維展翅”成為小學科學項目式教學策略中的重要環節,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在探索中成長。
三、結語
在小學科學項目式教學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持續參與和鍛煉。通過實踐探究,他們不僅學會了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創新思維的能力。這些能力不僅在科學學習中有用,更可以幫助他們面對未來的挑戰。因此,我們應該更加注重小學科學項目式教學,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平臺,讓他們在參與中成長,在探究中發現自己的興趣和潛力,為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賢平.指向學生思維持續參與的小學科學項目化學習教學[J].中小學班主任,2021(20):47-48.
[2]黃依鑾.指向學生思維持續參與的小學科學項目化學習[J].新課程研究(上旬),2022(3):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