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伊彤 陳蓉 蔡艷蓮 李艷 饒穎竹
〔摘? ? 要〕? 自“雙減”政策出臺以來,全國中小學陸續開展課后服務課程,湛江市開展了互聯網環境城鄉教育一體化“專遞課堂”,助推教育資源不發達鄉村學校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和教師專業發展。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對開展小學科學活動課“專遞課堂”課后服務的湛江市10所鄉村小學教師進行調研。通過前后測結果分析,發現“專遞課堂”的實施對鄉村教師專業能力具有促進作用,據此對鄉村教師信息化能力發展提出相關建議,為提高鄉村地區小學科學教育水平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 小學科學;“專遞課堂”;教師專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4)? 12? ? 097-099
一、湛江市鄉村小學科學課后活動課“專遞課堂”概述
目前已有許多地區和學校在“雙減”政策的實施下,不斷完善小學課后服務的內容和質量。現階段,各地城市小學積極承擔課后服務責任,推進課后活動課的開展。城區小學師資力量雄厚且課程經驗豐富,開發和設計內容多樣,具有多方面的客觀條件優勢。與城區學校相比,鄉村地區學校因師資隊伍建設等原因,在開展課后科學活動課方面還存在許多不足,以現代智能技術為教育賦能,推動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是提升鄉村地區教育質量、構建高質量教育生態系統的必要手段。
“專遞課堂”作為利用互聯網連接城鄉教育資源的手段之一,是促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的有效途徑之一,是利用城市地區優秀師資帶動鄉村地區薄弱師資發展,"專遞課堂"的開展有利于促進鄉村地區教師隊伍建設。以廣東湛江地區為例,為了解決課程開設不充分、城鄉教師專業發展不均衡、城鄉教育資源差距較大等問題,湛江市教育局在廣東省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項目的帶動下,在2021年下半年采取1所城市主講端學校帶10所鄉村助講端學校,即“1+10”的模式開展2021年湛江市“互聯網環境下城鄉教育一體化——專遞課堂”(以下簡稱“湛江市專遞課堂”)試點教學,借助網絡平臺同步課堂實現跨區域互動教學,市區小學與鄉村小學進行投屏互動,開設“名校網絡課堂”。之外,湛江市各試點城鄉學校采取“雙師課堂”教學模式,即城市端教師擔任主講端教師,鄉村端教師擔任助講端教師,二者共同完成課堂教學。在此過程中,“名師課堂”的示范效應發揮得淋漓盡致,城市端優秀教師帶動鄉村端普通教師教學水平提升,使得名師資源最大化,構建起湛江市“互聯網+教育”的新興畫面。
二、湛江市鄉村小學科學課后活動課“專遞課堂”前測調查結果分析
鄉村科學活動教師專業能力發展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分析。
(一)實驗設備不夠完善且利用率低下
湛江市所參與調查的10所鄉村小學中,60%的被調查者表示所執教的學校未設有科學實驗室。其中,有50%的教師所在學校在實驗室開展科學課程的頻率為每學期一次,25%的學校在實驗室開展科學課程的頻率為每周一次,25%的學校在實驗室開展科學課程的頻率為每月一次。校內若沒有開設科學實驗室,會讓學生缺失動手實踐、組織協作的環境條件。盡管有的學校為此專門設立了實驗室,但是實驗室的開放頻率仍舊較低。以自然科學學科為例,如果僅依靠教師的講解和演示,不僅不會降低教學難度,還非常不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教師對教育信息化的認知不足
在參加湛江市教育局組織的2021年10月25日湛江市中小學“互聯網環境下城鄉教育一體化”課堂試點學校測試暨工作培訓活動(以下簡稱“10月25日培訓”)之前,10位湛江市鄉村小學教師對“互聯網環境下城鄉教育一體化”的了解情況為:50%的教師僅聽說過,基本了解;50%的教師不了解、未聽說過。鄉村振興戰略為鄉村教師隊伍建設以及鄉村教師發展提供了機遇和挑戰,有利于激發鄉村教師前進動力,提高鄉村教師專業素養。由此可推測鄉村教師群體對于鄉村教育發展以及自我提升方面的關注度欠缺,缺乏主動了解、總攬全局、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的積極意識。
(三)教師對課后科學活動課的開展積極性不高
調查結果顯示,在10月25日培訓之前,60%的教師表示小學課后服務科學活動課(以下簡稱“課后科學活動課”)有一定的開展意義,但意義不大;30%的教師表示課后科學活動課的開展比較重要;僅10%的教師認為課后科學活動課的開展非常重要。由此推知,在2021年湛江市“專遞課堂”開展前,本調研范圍的大部分鄉村小學教師對于課后科學活動課關注較少,對其重視程度較低。
鄉村地區對于相關的教學培訓、教研活動較少,教師未能及時接觸到新消息而導致對此方面的知識儲備不足。并且,在“雙減”背景下,鄉村教師所面對的非教學性質工作日益增加,部分教師教學科目與所學專業沒有聯系,該部分教師課程研發壓力大,教學教輔任務重。以上原因都可能導致鄉村教師對課后小學科學活動課的重視程度偏低。
(四)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不足
調查發現,在10月25日培訓之前,在日常上課時經常使用PPT授課的教師占70%,另外30%的教師主要還是采用傳統教學方式。由此可見,仍有30%參與調研的小學教師對信息技術運用的能力不強,其原因在于鄉村地區的數字教育資源和教師隊伍建設質量較差,并且教師對于數字資源的運用能力較低。新時代下,教師只有充分利用現代教育資源,才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有針對性地因材施教。
三、湛江市鄉村小學科學課后活動課“專遞課堂”后測調查結果分析
(一)教師對教育政策的認知度提高
前后測調研結果表明,在經過一個多月的城鄉教育一體化“專遞課堂”試點工作后,鄉村教師對“城鄉教育一體化”的認知程度有了明顯的提高。從“專遞課堂”開展前有50%的助講端教師不了解“互聯網環境下城鄉教育一體化”的教育政策、50%的助講端教師只是基本了解該政策,轉變為開展后有40%的助講端教師非常了解該政策、60%的助講端教師基本了解,對該政策完全不了解的教師比例下降為0%。但教育政策信息在鄉村地區的傳播確實存在壁壘,造成認知滯后,若教師不清楚政策內容,則無法做好配合推進教學的準備,很可能影響整個城鄉教育一體化的進度。“專遞課堂”的開展,通過城鄉教師互相交流學習,實現了鄉村教師教育政策信息獲取途徑的拓寬。
調查結果顯示,2021年湛江市“專遞課堂”的運用是基于鄉村地區的實際需求,這使得鄉村教師在了解“互聯網環境下城鄉教育一體化”方面有一定的進步。通過此次廣東省“三個課堂”在湛江市的“專遞課堂”試點工作,利用名師資源分配以及名校網絡同步教學的方式,鄉村教師在對小學科學活動課教學認知和教學能力方面有了質的改變,所有老師都基本了解“雙減”政策的目的、“城鄉教育一體化”內容以及實施方式,可以將經驗介紹給更多的教師,幫助他們做好信息化教育的準備。
(二)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提高
70%的教師表示在開展2021年湛江市“專遞課堂”之后,對于新式教學工具(如:希沃白板、計時器、展臺等)能夠基本運用,其中20%的教師表示能夠熟練地運用。從“專遞課堂”開展前所有教師只會使用PPT等傳統方式授課,到“專遞課堂”結束后,70%的教師能夠運用希沃白板等新式教學工具進行授課,助講端的教師們通過與主講端教師一起備課交流學習,也認識到了教學工具功能的便利性和實用性,主動學習其使用方式,得以快速上手。從活動開展前的一知半解,到活動結束后能夠熟練運用教學設備,是此次“專遞課堂”順利開展的成果之一。
在湛江市教育局的高度重視以及湛江市各地的全力合作下,2021年“專遞課堂”活動如火如荼。同時,主講端教師的傾力指導與助講端教師認真的態度和不懈努力,給予助講端的鄉村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方面快速進步的機會。
四、鄉村地區科學教師專業發展問題改進策略
(一)推進“專遞課堂”常態化,促進鄉村教育信息化
在鄉村地區教育資源較匱乏的背景下,相關教育部門應加大對鄉村地區教育資源的分配,其中物質資源,例如建設科學實驗室、配套教學設備、教學一體機等作為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物質基礎,需要相關部門給予分配的重視。并且,推進“專遞課堂”常態化。當城市地區教師帶動鄉村地區教師教學能力發展成為常態,鄉村地區教師隊伍建設將指日可待,這有利于提升鄉村地區教師的信息化素養,從而推動鄉村教育信息化的發展。
(二)加大鄉村地區科學教師師資培訓力度
通過此次廣東湛江市課后科學活動課“專遞課堂”的調查結果可知,鄉村地區大部分的教師專業意識淡薄,并且難以找到提升教學素養的途徑,這極大地阻礙了鄉村地區教師的專業能力發展。因此,有關教育部門及學校應提高師資培訓的重視程度,增加教師外出交流或線上培訓的機會和途徑,擴大教師專業發展的路徑。
教師科學素養和能力是培養和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先決條件,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意味著科學教育和信息教育技術在建設祖國的過程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作為鄉村地區的科學教育領路者,鄉村教師應具備敢于突破自身局限、走出職業舒適圈的勇氣。樹立正確的專業發展理念,在日常生活中積極關注教育時政熱點,養成重視專業發展的教師專業意識,這樣才能培養具有創新精神、不畏艱苦精神的未來一代。
【本文系嶺南師范學院2023年筑峰計劃專項項目、嶺南師范學院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02210579012X)、廣東省一流專業建設項目——生物科學專業(教高廳函〔2022〕14?號)和廣東省本科高校教學質量與改革工程項目——生命科學多學科交叉專項人才培養計劃(粵教高函〔2023〕4?號)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周洪宇,齊彥磊.“雙減”政策落地:焦點、難點與建議[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1):69-78.
[2]鄧悅,蔣琬儀.城鄉教育資源不平衡對鄉村產業振興的影響[J].管理學刊,2023(1):33-42.
[3]彭澤平,鄒南芳.智能技術賦能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理念詮釋與治理邏輯[J].中國電化教育,2023(2):118-126,141.
[4]趙冬冬,曾杰.“互聯網+”視域下跨區域教學共同體建設研究:兼議“三個課堂”應用[J].中國電化教育,2021(2):97-104.
[5]穆肅,周德青,胡小勇,等.人工智能技術賦能下鄉村教育精準幫扶的實施模式與對策:以雙師專遞課堂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23(9):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