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文章基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證券投資學原理與應用課程教學實踐,探索基于新投資環境、技術資源條件下的核心通識課混合式教學模式,重構課程教學體系,研究和創新課程教學路徑,推進案例教學資源建設及其在課程思政中的應用,實現線上線下相結合,課前、課中與課后全過程管理。將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轉為以學生為主、師生互動的探究式教學模式,切實提高核心通識課程教學質量和效果。
[關鍵詞]證券投資學原理與應用;核心通識課;混合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437(2024)03-0026-05
核心通識課是“三全育人”體系、課程教學體系和人才培養計劃的重要構成部分。而“互聯網+”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通過提供基于移動通信設備、網絡學習環境與課堂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情境,實現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全過程教學活動有效管理[1-2]。
本文基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下簡稱我校)核心通識課證券投資學原理與應用教學特點,探索核心通識課混合式教學模式,將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轉為以學生為主、師生互動的探究式教學模式,提升學生體驗感和獲得感,培養學生思辨能力和學習能力,從而有效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和效果。
一、學情分析以及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情分析
證券投資學原理與應用是我校面向非經濟管理專業學生開設的一門應用型核心通識課。在新工科、新文科建設背景下,核心通識教育應將人文教育理念貫穿課程設計和教學全過程。由于授課對象是非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因此本課程教學必須兼顧學生的專業背景和基礎,系統構建科學完善的課程體系,優化教學內容,將新理念、新技術、新方法與傳統課程教學充分融合,以此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二)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1. 學時有限條件下教學內容優化問題
如何在有限學時內將證券投資學相關理論、實踐應用等內容系統完整地進行介紹,既體現專業教學特色,又兼顧教學對象跨專業、零基礎特征,需要在原有的投資學課程教學內容、形式以及手段上進行優化,并在有限學時內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深度適宜的課程教學內容。
2. 跨專業教學對象的教學引導問題
證券投資學原理與應用課程教學要求有多門先修課程(宏微觀經濟學、會計學、概率統計學、管理學基礎等)作為基礎。如何合理進行教學引導,緩解學生畏難情緒,激發其對全新領域知識的學習興趣,需要在教學方式、手段、內容上進行全面重構。
3. 課堂教學與課下管理問題
核心通識課課堂規模較大,一般在60人左右,傳統小班教學與管理、課堂小組案例討論的方法在這不完全適用。同時,學生來自不同年級、不同學院,專業背景也各不相同,對教學組織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規的教學管理方式效果并不明顯。
完整的教學管理應是課前、課中、課后管理三個環節的有機結合[1]。如何從源頭上(課前)吸引學生主動預習,在教學過程中(課中)讓學生主動聽課并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課后主動繼續學習與拓展,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將團隊協作與教學理論滲透到課程教學與實踐環節,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創新、團結協作與探索的能力,需要從各個教學環節進行精心設計。
4. 教學形式和手段單一問題
傳統的教學組織過于簡單化,較多地關注課堂基本知識的傳授。實踐證明,案例教學、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方式在核心通識課教學過程中更能取得明顯的教學效果。同時,基于SPOC理念,利用在線教學平臺進行線下翻轉課堂教學,探索將互聯網技術和資源深入融合的有效方式,加強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能有效解決以上問題。
二、核心通識課證券投資學原理與應用混合式教學體系的構建與探索
證券投資學原理與應用課程混合式教學體系構建和探索的基本思路如圖1所示。
(一)教學目標
2019年,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將建設具有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的課程作為未來高校課程建設新目標[3]。不斷完善教學資源,將課堂授課、網上自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應用到核心通識課教學中,能有效解決課堂授課學時有限而課程內容多的問題。
具體而言,可以設定以下三個目標:一是知識目標。了解基本投資產品和投資市場運行機制,掌握基本投資理論。 二是能力目標。系統掌握投資決策工具使用方法和分析方法,學會運用投資學理論指導實際投資活動。三是素養目標。學習科學分析方法、訓練科學的思維特質,樹立追求真理、刻苦鉆研、愛國奉獻精神,具有職業操守、社會責任與擔當精神。
(二)“體系化+網絡化+一體化”的核心通識課混合式教學建設路徑
1. 課程教學內容體系化
傳統課程教學以西方投資學理論講授為主,課程教學內容相對固化。隨著我國金融市場深化與發展,新型投資產品和投資方式日益涌現,需要不斷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更新以順應金融市場變化[4],探索“一軸雙向螺旋式遞進”課程教學內容供給方式,做到知識內容體系科學、完整,教學內容兼具先進性和動態性,教學重點和難點分布合理。
以專業知識傳授為主軸,以案例教學與實踐教學為抓手,把思政元素沿軸融入教學全過程。具體而言,就是將系統專業知識傳授、中國證券市場實踐與應用以及思政元素供給融入教學中,實現“教”與“學”雙向互動,形成螺旋遞進良性循環。對現有投資理論相關知識體系進行梳理,引入最新的研究成果,合理分配各知識點的權重,優化知識體系結構,緊扣現代投資理論與技術。
在課程教學內容上,教學團隊做了一些補充和調整(見表1)。
2. 課程教學形式與手段網絡化
教育技術高速發展和線上教育資源日益豐富,有助于有效解決通識課課時少、課程教學組織困難等問題,從而為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困境、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供了條件。
證券投資學原理與應用課程以線下教學為主,同時,不斷豐富線上教學資源,結合互聯網技術,積極利用在線教學平臺、慕課、微信課程群等新技術、網絡教學資源和互聯網通信設備,拓寬學生知識、信息獲取渠道,實現課前、課中和課后全過程網絡化管理。
教學團隊選用了包括中央財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和山東大學投資學課程在內的部分慕課資源,依托學校在線教學平臺,實現課程資料分享、直/錄播授課、課程討論、作業布置與考核、課堂教學互動,并將課程微信群作為信息溝通手段,實現跨越時間和空間的無障礙線上溝通。
3. 理論與實踐教學一體化
以學生為主體、課堂教學為核心、信息化建設為支撐、綜合實踐與應用為抓手,探索實踐教學模式,實現基于課程思政的課內理論教學與課外實踐活動一體化,從而提升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應用水平。
以小組研學的形式,將投資學理論與資本市場實踐相結合,將國內外證券市場重要理論、發生的重大事件作為研學選題,鼓勵和引導學生組隊進行同步/異步討論,完成基于項目的協作式網絡學習和自主探究,為學生提供實踐教學平臺,培養學生學以致用能力。
(三)探索和構建三維融合的“案例+實踐”混合式教學模式
喬納森在《學習環境的理論基礎》中提出了關于建構主義學習環境教學設計的模型(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簡稱CLE 模型),將教學環節分為六個部分:學習主題確定、教學情境創設、信息資源設計、自主學習設計、協作學習環境設計和學習效果評價設計。圍繞以上教學環節,教學團隊構建了 “全過程課程教學管理+在線教學平臺及資源建設+多維度學習評價機制”三維融合的“案例+實踐”混合式教學模式。
1. 課前、課中與課后全過程課程教學管理
課前:通過在線教學平臺,教師開課前發布包括教學大綱、教學進度及要求在內的教學指導性學習資源,使學生在正式選課前做到心中有數。每次授課之前,教師在平臺上發布本周課程教學任務、進度安排、思考與討論的題目,并推送相關教學資料(課件PPT、教學相關音視頻、線上慕課學習鏈接地址和其他參考文獻等)。通過開展以上課前準備工作,幫助學生在課前完成學習主題的確定,形成課程和每周教學的總體框架[5],并完成信息資源的準備和共享,為自主學習提供了條件。
課中:課堂教學是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線下教學環節,主要進行重難點講授、小組討論與交流以及研究課題匯報等。教師根據授課內容創設協作學習環境,進行翻轉課堂教學。首先通過問題式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和思考,在此基礎上對重點教學內容進行講解,搭建理論框架,并將課前思考問題融入對應的案例分析和討論中。借助課前設計好的在線教學平臺資源開展課堂互動,適時組織課堂討論,將理論學習與實踐形象化、具體化。在課程結束時,教師對授課內容(重點和難點)進行總結,對討論和學生互動環節的情況進行點評,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
課后:依托在線教學平臺測試功能,設計課堂小測環節。該測試模塊不僅能夠自動給出成績和參考答案,而且能夠及時反饋全班學生的測試結果。教學結束后,教師利用在線教學平臺的作業功能發布課程作業,學生上交作業后,教師及時進行批閱并反饋。
2. 在線教學平臺及資源建設
證券投資學原理及應用課程采用的是OBE理念下傳統課堂教學、SPOC以及翻轉課堂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其中SPOC部分是在有針對性地利用線上學習資源(大學慕課投資學相關課程特定章節視頻等)基礎上,將教師甄選的文獻資料、課件、音視頻等同步在在線教學平臺進行分享,為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提供了條件。將在線教學平臺的留言、直播討論區提問功能用于師生課后互動,完成課堂教學延伸與拓展。深度開發和靈活利用在線教學平臺的多種交互功能,有效解決了傳統核心通識課大班上課中師生互動受限的問題,建立課程及時反饋機制,形成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氛圍。
教學團隊利用在線教學平臺的上課互動工具(問答、投票、選人、評分、問卷、測評等),根據具體的授課內容,有針對性地設計了多個課堂互動環節,形成全員參與和討論的課堂氛圍,這成為學生體驗感和滿意度最高的教學環節。互動環節主題包括:通過分散投資降低投資風險的概率問題解答、不同期限不同投資收益產品的選擇、“地上的鈔票要不要”測試、出贏保虧股票選擇偏向測試、期末成績預測。互動工具的應用,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全員參與課堂活動的可能性,而且能夠實時在課堂上在線展示學生的反饋信息和分析數據,這為教師組織學生就反饋數據進行討論提供了便利,從而有助于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完成對相應知識點的學習。
3. 建立多維度學習評價機制
課程通過在線測試、在線互動、課堂出勤與參與、小組成果展示和期末考試完成多維度綜合評價。
在線教學平臺可提供全方位全過程綜合評價數據,如作為平時考勤記錄的課間自動簽到、課堂互動環節的參與記錄,以及計入平時成績的課堂小測試結果等。
另外,教學團隊設計了課題研學小組展示與分享環節,鼓勵學生跨學院、跨年級組隊開展研學活動。教師從選題到結構搭建、報告完成以及PPT小組展示全程參與,并給予展示小組適當的獎勵。
提高期末考試題目的開放性和靈活性,鼓勵學生關注財經時事,拓展學生學習廣度和深度。通過設計開放式題目,不僅考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還考查學生對財經時事、新聞的解讀和理解(全面注冊制、中國概念股回歸、北京證券交易所成立等),切實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應用相結合。
4.將案例教學貫穿教學全過程,形成案例教學特色
由于在校大學生較少有投資股票、基金、債券等金融產品的條件和經歷,因此在理論講授的過程中,教師需配合經典案例開展教學,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吸引學生的注意,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案例給出的情景中再現和深化課堂知識[5-6]。
結合授課內容和特點,教學團隊系統梳理了每一章節的知識點及其思政元素,分析其德育功能,開發典型教學案例和整理對應的支撐材料,并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給出教學建議,將課程思政元素有機融入理論教學,做到案例教學全覆蓋,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6]。
5. 探索和加強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是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是課堂理論教學的提升,是理論聯系實際的具體體現。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克服核心通識課中學生來源分散、基礎差異較大的困難,提高理論學習效果,學以致用非常關鍵。
在授課期間,針對證券市場中發生的新聞和熱點、個股及板塊的輪動,教師在課前增加“一周新聞時事分享”環節,引導學生通過模擬交易操作了解證券市場,充分利用互聯網工具獲取財經信息,并及時對典型財經事件、案例、熱點話題進行專業性點評,幫助學生建立理性、科學的證券投資分析思維。鼓勵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自主研學活動,近幾年,學生小組研學的選題包含了滴滴上市分析、“妖鎳”大戰故事分享、關于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的介紹、中國概念股暴跌分析、 GameStop事件、元宇宙的投資機會分析等。
三、核心通識課證券投資學原理與應用混合式教學實施效果評價
基于課程教學實踐,教學團隊設計了調查問卷,邀請選課學生結合課堂教學和組織形式對教學實踐效果進行匿名評價。
102名參評的學生中,有關課程教學綜合滿意度方面,64.71%的學生表示很滿意,35.29%的學生選擇滿意,沒有學生選擇一般或不滿意。這說明學生對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實踐效果具有較高的認可度。
在“哪些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實施效果最佳”的選項(復選)中,41.18%的學生選擇了“小組課題探究型學習,并進行小組交流與展示”、82.35%的學生選擇“課堂上教師結合理論講解,聯系實際應用并給出國內外相關案例”,35.29%的學生認可“課后研究性大作業”的方式,29.41%的學生認為通過“組織課堂案例討論”的方式也能達到較好的效果。這說明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多種教學方式并舉確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四、結語
教學團隊在對課程教學體系進行構建的基礎上,探索了“體系化+網絡化+一體化”的核心通識課混合式教學建設路徑以及“一軸雙向螺旋式遞進”課程教學內容供給方式,通過搭建“全過程課程教學管理+在線教學平臺及資源建設+多維度學習評價機制”三維融合的“案例+實踐”混合式教學模式,實現了線上線下相結合,課前、課中與課后全過程管理,在理論教學基礎上,以學生協作式實踐活動為抓手,將案例教學貫穿教學全過程。引導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建立多維度學習評價機制,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
[ 參 考 文 獻 ]
[1] 張銀霞. 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大學語文課程中的實踐探索 [J].大學教育,2022(11):163-165.
[2] 馮曉英,王瑞雪,吳怡君. 國內外混合式教學研究現狀述評:基于混合式教學的分析框架[J].遠程教育雜志,2018,36(3):13-24.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教育部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EB/OL].(2019-10-31)[2023-06-29].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10/t20191031_406269.html.
[4] 劉志東. 新文科背景下投資學課程內容體系與課程建設探討 [J].中國大學教學,2021(5):54-59.
[5] 謝嵐. 公選課《證券投資學概論》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金融理論與教學,2018(3):85-88.
[6] 謝嵐. 核心通識課程思政教學實踐與改革探討: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投資學原理與應用課程為例[J].大學教育,2023(3):114-117.
[責任編輯:蘇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