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巖 王良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引領下,傳統的課堂教學觀轉變為以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新型教學觀,化學教師如何在有機化學知識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素養教育,應該成為現在關注的焦點。本文選取2018—2022年高考理綜全國Ⅰ卷、Ⅱ卷中涉及有機化學知識的試題作為研究對象,采用統計分析法對試題進行分析,從考查知識、核心素養、刻畫水平三個方面進行試題分析。研究發現,在全國卷中,有機化學的相關知識是高考必考點,且分值相對穩定[1]。
關鍵詞:高考有機化學;核心素養;試題分析
Abstract:Under?the?guidance?of?the?new?curriculum?reform,the?traditional?classroom?teaching?concept?has?been?transformed?into?a?new?teaching?concept?guided?by?the?core?competencies?of?the?subject.How?chemistry?teachers?conduct?literacy?education?for?students?on?the?basis?of?organic?chemistry?knowledge?should?become?the?focus?of?attention?now.This?article?selects?the?questions?related?to?organic?chemistry?knowledge?in?the?National?College?Entrance?Examination?of?Science?and?Technology?from?2018?to?2022,Volume?I?and?Volume?II,as?the?research?objects,Use?statistical?analysis?method?to?analyze?the?test?questions?from?three?aspects:examining?knowledge,core?competencies,and?characterization?level.Research?has?found?that?in?the?national?exam,knowledge?related?to?organic?chemistry?is?a?mandatory?test?point?for?the?college?entrance?examination,and?the?score?is?relatively?stable.
Keywords:Organic?Chemistry?in?the?College?Entrance?Examination;Core?competencies;item?analysis
有機化學是《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版)》必修、選擇性必修課程中要求的學習內容,也是高考的重點考查內容。高中有機化學研究有機物的組成、結構、性質、轉化、應用,是學生感受化學學科魅力、培養“物質結構決定性質”“物質之間可以實現相互轉化”等基本化學觀念、提升關鍵能力、發展科學思維、樹立社會責任的重要載體[2],并在食品、農藥、材料和醫學等領域擁有巨大的開發潛力和應用價值[3]。因此,在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中,對于有機化學知識的考查成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內容。
核心素養指的是學生通過某一方面的學習所能具備的一種可以滿足自己終身發展的目標,適應不斷發展和進步的社會需求的能力和品格[4]。普通高中化學課程以全面發展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為主旨,設置了“5個主題、3個模塊、3個系列”的課程安排,綜合體現化學學科的特點、社會發展價值和時代性[5]。本文對現階段高考有機化學試題考查內容和題干涉及的核心素養展開分析,并對教師如何進行課堂教學給予意見。
1?有機化學試題考查形式
高考化學試卷對有機化學知識的考查形式主要分為選擇題和填空題,其中選擇題每道題的分值為6分,填空題為選答部分,學生可以在35題36題之間,選擇一題進行作答(部分省份在2023年取消選做題)[6],其中一道題的分值為15分。
1.1?選擇題題型及核心素養分析
從選擇題的角度來分析,高考化學試卷對于有機化學知識考查的范圍廣泛,包括必修二和選擇性必修三兩本書,對于有機化學知識的考查,筆者總結了如下常考的題型以及題目所體現的核心素養與必備知識(見表1)。
再比如2020年的全國Ⅰ卷第8題,以中藥“紫花前胡醇”為背景,題目中分別涉及了分子式、不飽和鍵的性質、能否發生某類反應三個常考點;2022年全國Ⅰ卷第8題,對于輔酶Q10的考查,題中涉及了分子式、甲基的個數、原子共平面、能發生反應的類型四個常考點,從近三年的全國Ⅰ卷有機部分的選擇題來看,題目更注重對于基礎知識的考查,沒有過難的考點。
1.2?填空題題型及核心素養分析
有機化學大題往往需要學生耗費學生更多思考的時間,因此對于有機化學填空題部分常考題型,筆者以2018—2022年全國Ⅰ卷、Ⅱ卷為基礎整理出10個常考題型以及各題型出題考查頻率(見表3),以供各位學者參考。
結合近幾年全國高考Ⅰ、Ⅱ卷,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從有機化學部分的題型來看,題目更注重對學生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素養的考查,培養學生宏觀—微觀—符號三重表征的化學思維能力。
2?教學實施意見
2.1?注重教學情境創設
學生生活的周遭環境是學生最熟悉的情境素材,從學生熟悉的內容入手,更能夠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情境教學策略的應用,在有機化學教學中比比皆是,例如在講授“苯”時,可以將凱庫勒做的“蛇夢”的故事作為情境導入,培養學生求真意識與創新精神;在講解“乙醇”時,以“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8]為教學情境,從學生身邊的標語入手,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化學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在講授過程中,注意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告訴學生事物具有雙面性,要用辯證的眼光地看待世間萬物,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2.2?加強實驗演示教學
對于高中階段的有機化學實驗,學生必做的實驗有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質、乙酸乙酯的制備與性質、有機化合物中常見官能團的檢驗和糖類的性質,在課堂情況許可的前提下,教師還必須引導學生親自動手進行試驗,適當的引導學生對實驗項目加以改進和完善,改變傳統的講授—接受式的教學模式,真正把課堂交給學生,這樣不但可以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
2.3?加強教學反思
教師在教學后要及時進行教學反思,根據學生的課堂反饋或試卷等途徑,反思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課堂上讓學生暢所欲言的發表自己見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也可以開通郵箱,便于學生或者家長及時反饋問題,教師吸取意見,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提升教學質量[9]。
結語
綜上所述,無論是選擇題,還是填空題,高考對于有機知識的考查大多數都是基于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綜合考查,讓學生可以從各個維度了解事物的多樣性,從而建立“結構決定性質的概念”,并能夠從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角度去研究和處理實際問題。
參考文獻:
[1]付峻鋒,左國防,張田雷.基于STSE教育理念的高考化學試題分析及教學策略[J].云南化工,2022,49(01):153156.
[2]高進,閆春更,張慧敏,等.2022年高考有機化學試題分析及教學啟示——以全國理綜甲、乙卷為例[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22(19):6366.
[3]王星星.有機化學高考選擇題的分類例析[J].中學化學,2017(05):5657.
[4]徐雯馥.基于化學核心素養及學科能力水平的高考化學試題分析[J].試題與研究,2021(05):2526.
[5]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6]教育部.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部分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省份教學內容和考試命題依據說明的通知(教基廳函〔2020〕29號).
[7]崔璨,王后雄.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考化學試題評析——以2019年高考理綜全國卷I為例[J].教育測量與評價,2020(4):1016.
[8]官海芳.新高考背景下化學有機類試題分析及教學策略[D].西南大學,2022.
[9]王丹丹.基于認知模型的高中有機化學教學策略探究[J].試題與研究,2021(17):5152.
作者簡介:王紅巖(1998—?),女,漢族,吉林扶余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課程與教材分析。
*通訊作者:王良,博士,教授,吉林師范大學碩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