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英杰 藥丹
摘要:在新時代的發展中,高職院校應當加強對學生干部核心素質的培養。高職院校學生干部應當起到橋梁與紐帶的作用,成為開展學生思想教育工作與管理工作的有效助力,成為廣大學生的學習榜樣,成為社會優質儲備人才。為此,從行政倫理的核心價值出發,結合行政倫理理論,根據高職院校的學生干部特點,從政治素養與道德素養方面加強學生干部的綜合素質,從服務素養方面提升學生干部的實際能力,這樣才能發揮出高職院校學生干部的榜樣作用。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干部;行政倫理;核心素養;問題分析;提升策略
引言
高等院校學生干部是大學生群體中的優質人才,不僅需要具備優質的政治素養與道德素養,還要有優秀的管理與服務能力,這樣才能發揮出學生干部的實際效用,也能促進高職院校的政治發展。高職院校學生干部核心素養是決定人才發展的關鍵,只有加強對學生干部的培養才能讓學生干部成為更加適合社會發展的優質人才。
一、新時代高職院校學生學生干部核心素養現狀
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創新改革,高職院校學生學生干部的思想與行為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但仍需要進行核心素養的整體培養,特別是對學生組織這一整體機構缺乏正確認知,通常以自我為中心,缺少謀大局利大益的公共責任意識。許多學生干部還不能從班級或學校組織的公共利益出發,缺少了奉獻精神,且官僚主義思想較重,缺乏服務精神與團隊意識,更有甚者本身能力不強,不能發揮出學生學生干部的服務作用,不能促進高職院校的整體發展。
借鑒行政倫理的理論,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學生干部的培養其實就是對處在這一組織中的人員進行了行政道德的培養,它要求相關人員以“責、權、利”的統一為基礎,以協調個人、組織與社會的關系為核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準則和規范系統。
學生學生干部作為班級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施工作的過程中必然也需要以班級和學校的公共利益為根本目標來配合完成各項工作。因此,針對學生學生干部的核心素養就需要從多方面進行提升,要在思想與道德層面加深學生干部的認識,發揮他們的精神素養力量去影響更多的學生,潛移默化起到傳幫帶的作用。同時,要提升綜合素質能力,從多角度多領域出發加強管理責任的培養,成為能力責任的擔當,這樣才能全面開展高職院校管理工作,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優質人才。
二、對新時代高職院校學生學生干部核心素養的實際要求
結合高職院校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兩年實地調查問卷的收集結果,對新時代高職院校學生干部的核心素養提出了三個方面的要求。根據調查問卷結果顯示,有超過78%的參與學生認為應該將思政教育作為學生干部培養體系中的首要內容。它能夠給予學生干部方向性的成長指引,具有領航作用。同時在學生干部選拔的問題上,學生干部的綜合能力和道德品質已然成為重要的考慮因素,遠超成績的關注程度,可見素養能力的綜合提升才是新時代學生干部培養的關鍵。為此,提出了以下三點學生干部核心素養的實際要求。
(一)政治素養
高職院校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也需要從思想認識方面進行提升,尤其是高職院校學生干部,不僅要在學習生活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還要在協助管理中運用自身政治素養提升服務能力,通過這樣的方式完成高職院校管理工作。政治素養的培養能夠讓學生干部具有愛國愛黨思想,可以關心國家發展,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具有極強的政治覺悟與敏銳性,能夠積極地配合學校教育政策,發揮橋梁與紐帶的作用。高職院校學生干部要加強自身政治思想學習,并在實際的管理工作中發揮政治思想作用,要成為幫助教師進行管理的有效助力,針對高職院校學生學生干部的政治素養培養需要從抗壓能力與自我調節能力等方面入手,讓學生學生干部具備正確的思想認知與覺悟,能夠處理好日常的管理工作,還能適當地進行自我調節,處理好高職院校與學生之間的關系。
(二)道德素養
學生干部還需要具備道德素養,能夠秉持高尚作風,學生干部需要有一定的責任意識與服務意識,能夠起到核心管理作用,許多高職院校學生學生干部還沒有意識到自身的責任,沒有從道德思想上進行改變,不能做好教師的助手。高職院校學生干部只有加強道德素養才能避免出現官僚作風,才能以身作則成為學生的榜樣,引導學生積極向上,發揮團結協作的實際效用。高職院校學生干部應當作風正派,承擔起學生干部的責任使命,在加強自身能力的基礎上幫助高職院校完成教育工作。因此,在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中需要加強對學生干部的道德素養培養,讓學生干部可以具有良好道德品質,能夠成為國家社會需要的重要人才。
(三)服務素養
除了需要具備組織與管理能力外,高職院校學生干部還需要具有服務素養。在培養學生干部的核心素養過程中,需要從溝通能力、服務意識,團隊建設等方面入手,讓學生干部成為高職院校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橋梁。學生干部在開展工作的時候,既要從學生角度出發,為學生提供服務,又要從班級與院校角度出發,加強溝通交流,高效開展管理工作,這樣不僅能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在學生中樹立威信,還能為學校的公共利益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另外,學生干部還需要進行創新能力培養,要善于發現問題,更要有處理問題的能力,通過自身的創新思想完善管理與服務,提升高職院校整體管理教育質量,加強人才的培養效率[1]。
三、高職院校學生學生干部核心素養存在的問題分析
在收集調查問卷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干部的作風問題受到了很大的關注。針對當前學生干部中存在的不作為,兩面派,態度惡劣,行為高調等問題從行政倫理的角度予以分析。
(一)角色定位有偏差,缺少行政倫理思維
隨著近些年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互聯網的廣泛應用,新時代的學生思想也出現了相應的變化,容易受到外界不良風氣的影響,尤其是高職院校學生干部,開始出現了思想認識與價值觀的扭曲問題,甚至受到了官僚主義思維的影響,認為自己擁有了一定的行為權力,將自己的私人欲望擺在了組織公共利益的前面,缺少責任擔當,自律性差,出現了思想上的認知偏差,加深了與學生之間的矛盾,缺少了分辨是非對錯的正確判斷,影響了學生干部的整體形象。
(二)培養方向有誤差,缺少公共服務意識
現階段的高職院校學生學生干部數量日益增加,但實際的學生干部質量卻不能達到理想標準。眾所周知,高職院校學生干部的主要工作就是幫助高職院校完成教育目標,起到管理與引導學生的作用,為此學生干部要時刻謹記自身責任,發揮協調作用,既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伙伴關系,又要能起到服務引導的廣泛作用。但現實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高職院校對于學生干部的選拔沒有規范標準,對于學生干部工作內容的設置也不夠合理。有許多的學生干部雖然具有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卻缺少服務意識,只是簡單機械地在完成工作,沒有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去考慮問題,使得很多工作即使完成也不能夠得到學生的普遍好評。
(三)培養體系不完善,缺少深度挖掘
高職院校學生干部不僅需要有優秀的學習能力,還要有正確的三觀認識,能夠具有責任感與合作服務意識,這樣才能發揮學生學生干部的實際工作效用。可許多高職院校并沒有意識到針對學生干部的培養工作問題,在實際的學生干部核心素養培養過程中,高職院校缺乏對培養工作的具體認識,沒能合理安排培養內容,沒能從專業的培養角度對學生干部進行能力提升培養。觀察現有的高職院校培養體系會發現,高職院校設置的政治思想培養課程過于單一,沒有加強對學生干部的思想指導工作,也沒有從社會適應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等方面提高學生干部的綜合素質,導致學生干部對自身工作認識不清,不能發揮學生干部作用,不能幫助高職院校完成教育工作[2]。
(四)規劃發展未納入,缺少長遠思維
針對高職院校學生干部的核心素養培養問題,還需要從未來規劃發展方面入手,在培養提高學生干部工作能力的同時,為學生干部提供規劃發展幫助,讓學生干部可以更快地適應社會發展需求,成為國家需要的優質管理人才。許多高等院校在選擇學生干部的時候沒有為學生干部的規范發展進行考量,未能建立源頭培養,跟蹤培養,全程培養的素質培養體系,往往是一屆換一屆,缺少規范的“傳幫帶”繼承與發展模式,同時,只關注了學生干部的在校發展,忽視了學生的社會適應和成長能力。結果就是許多學生干部未能成為正向引導的擔當隊伍。
四、新時代高職院校學生學生干部核心素養提升策略研究
從行政倫理的角度看,我們會發現公共政策的本質在于對社會利益和價值進行權威性的分配。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工作的過程中,當涉及正義價值的倫理選擇時,就必須以公共利益為重,最大限度地增進公共利益。學校就是一個公平正義的組織環境,學生干部就好比組織中一線的服務人員,要想把基礎工作做穩做好,就必須讓學生干部在工作和服務的過程中始終把班級利益、組織利益和學校利益放在首位,以此來作為行動方向的指南。
(一)程序公正—實現人職匹配,增加實踐機會
所謂行政程序公正就是按照所建立的一系列程序、規章、條例、辦法等為受眾群體服務,杜絕個人謀取私利的手段。
當前許多高職院校學生干部還處于摸索成長階段,許多學生選擇成為學生干部只是想增加鍛煉機會,但對崗位的選擇還較為茫然,不能根據自身的能力與發展需求進行選擇,因此高職院校需要實現人職匹配,要從工作需要方面進行學生干部人才選拔,這樣才能合理地進行學生干部管理工作,也能增強學生干部的實踐機會,發揮學生干部的實際工作能力。一部分學生干部對于工作崗位的認識存在偏差,甚至出現迷失自我的現象,再加上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會出現官僚主義思想作風,不利于學生干部的整體成長。高職院校應當加強對學生干部的核心素養培養,要從學生學生干部的性格與職位需求入手開展培養工作,提高學生干部的工作積極性,按照學生干部的實際能力進行工作分配,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生干部實際作用,才能激發學生干部的潛力。高職院校要建立完善的學生干部準入制度,要對學生干部崗位進行詳細的說明介紹,要提高對學生干部的選拔標準,讓學生干部在進行崗位選擇的時候能夠有更加清晰的認知,人職匹配能夠提高學生干部的工作質量,也有利于高職院校更好地發現實用型人才。
(二)組織信任—加強政治培養,增強學生干部服務意識
組織信任不僅需要正式的權力體系,更要構建人與人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行政機關與外部環境之間的和諧信任關系。
高職院校學生干部是社會主體建設的優質后備力量,是肩負責任使命的新時代人才,因此在對學生干部進行核心素養培養的過程中,需要加強政治培養,提高學生干部的思想認知,讓學生干部可以成為作風正、能力強的優質榜樣,讓學生干部可以從思想上對學校組織產生責任感、使命感、信任感。作為院校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橋梁,學生干部不僅需要完成好高職院校的管理工作,還需要與學生拉近距離,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走進學生中間成為他們的知心人,這樣才能更好地為學生提供服務,也能不斷加強自身的能力。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完善政治課程內容,提升政治教育效果的方式,針對學生干部進行思想培養,通過學校案例的分析強化學生干部的服務意識[1]。
(三)制度創新—創新培養體系,強化能力提升
制度激勵即如何通過建立組織內部合理公正的制度關系來激發組織成員的積極性,進而推進組織活動的順利開展。一般來說,制度激勵所蘊含的倫理問題包括兩類:組織需要與個人需要之間的關系以及效率與公平的問題。
為了提高學生干部的核心素養,增強學生干部的職業能力,院校需要完善學生學生干部的考核培養體系,讓學生干部可以在科學化與規范化的管理中增強自身能力,實現自身價值。高職院校在學生干部上崗之前要進行職業說明,并進行上崗指導,讓學生干部可以更快速地適應管理工作,并了解自身的工作責任。高職院校要建立系統化的培養模式,組織專業的指導團隊進行學生干部綜合素質培養,幫助學生干部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讓學生干部可以掌握工作技巧,從而更好地完成學生干部工作。高職院校還要建立完善的學生干部考核制度,為學生干部創建工作檔案,讓學生干部意識到工作的重要性,合理的獎罰制度更是能激發學生干部的潛力,更好地發揮自身作用。也能排除掉渾水摸魚的無用人才,讓高職院校的管理工作可以順利開展,同時也能為真正具有能力的學生干部提供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讓學生干部可以成為社會優質人才[2]。
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在選擇學生干部人才的過程中,要從學生自身能力以及未來發展潛力入手,要選擇具備責任感與使命感的學生干部人才,在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中更是要加強政治思想教育,強化能力培養,培養服務意識,讓學生干部具備優秀的綜合能力,能夠真正成為優秀的學生干部[3]。
本文系山西工程職業學院2021年度院級課題《行政倫理視角下新時代高職院校學生干部培養隊伍建設機制的研究》(項目編號:JY2021-11)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葛麗敏.新時代高職院校學生學生干部核心素養要求和提升路徑[J].秦智,2022(11):128-130.
[2]朱宇峰.基于生涯發展理論的高職院校學生學生干部職業能力培養研究[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9(33):36-38.
[3]路麗梅,范繼.基于新媒體大數據環境下的高職院校學生學生干部核心素養培養研究[J].山西青年,2020(10):71.
(作者單位:山西工程職業學院)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