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國 郭福生 許德如 葉長盛 朱志軍 李增華

摘? 要:專業綜合評價工作是本科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文基于江西省第二輪本科專業綜合評價背景和評價指標體系,分析東華理工大學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存在的若干問題,并提出該專業在日后建設和發展的新思路和提升路徑,即從提升思政質量、加強內涵建設、創建一流課程、培育一流師資和培養一流人才等方面制訂教學質量提升方案,以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培養具有寬口徑、厚基礎、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有效推動專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專業綜合評價;資源勘查工程;指標體系;專業建設;提升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0?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4)14-0095-04
Abstract: Majo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s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ajor of resource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in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second round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undergraduate majors an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n Jiangxi Province, and the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new ideas and promotion path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is major in the future, that is, to formulate teaching quality improvement plans from the aspects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creating first-class courses, cultivating first-class teachers and cultivating first-class talents with broad caliber, solid foundation and high quality, so a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and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jors.
Keywords: majo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resource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index system; major construction; promotion path
本科專業是高校人才培養的載體,其建設水平和績效決定著高校人才的培養質量[1]。當前,對于本科專業的評價工作越來越多地引起高校的關注與重視,專業綜合評價已成為現代高校教育質量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推動高等教育質量提升、保證高等教育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國家“雙一流”建設、招生錄取制度改革以及高校本身內涵建設的客觀要求,均對本科專業實力與水平及其人才培養質量提出了明確的要求[2]。為貫徹全國教育大會和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關于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評估工作的意見》等文件要求,引導普通本科高校調整優化專業結構,加強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加快新工科與新農科、新醫科、新文科的融合發展,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養質量,江西省教育廳在2021年進行了第二輪本科專業綜合評價。本文以本科專業綜合評價為契機,依據東華理工大學資源勘查工程專業辦學特色,結合構建本科專業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探討新形勢下如何建設一流本科專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資源勘查工程專業科學、高效、可持續發展。
一? 本科專業綜合評價現狀及通用指標體系
為加強對江西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人才培養工作的宏觀指導與管理,推動教學改革和建設,江西省教育廳聘請有關專家組成江西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對江西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工作進行研究及評估。本科專業綜合評價是高等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評價的一個組成部分,有助于促進學校專業與人才培養結構的調整與優化,促進學校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3-4]。從表 1中可知,本科專業綜合評價相關技術指標體系主要由立德樹人、培養模式、培養能力、教學質量、學習質量、就業與發展質量、質量保障、特色與社會聲譽8個一級指標組成,包含28個二級指標和57個觀測點,定量指標占比為57.15%,定性指標占比為42.85%。
二? 資源勘查工程專業現狀與存在問題
(一)? 專業建設現狀
資源勘查工程專業是東華理工大學成立最早的專業之一,該專業在學校的發展規劃中一直被列為重點優先發展對象[5]。該專業伴隨我國核工業的建設和發展,不斷得到加強和完善,其前身是1956年創建的放射性地質普查與勘探專業,1982年更名為鈾礦地質勘查專業,1994年更名為地質礦產勘查專業,1998年更名為資源勘查工程專業。60多年來,為我國核工業系統及國土資源部門輸送了大批合格的資源勘查工程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隨著我國國防科技與核工業的發展,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得到迅速發展和壯大。2012年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17年順利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2018年入選教育部新工科建設專業、江西省一流建設專業,2019年獲批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本專業具有鮮明的核地學特色,服務于國防軍工和核電開發以及礦產勘查與開發等領域,為國際原子能機構成員國培養鈾礦地質高級人才,被譽為“中國核地學人才搖籃”和“世界原子能事業的寶貴財富”。
(二)? 專業綜合評價中的問題
作為學校優勢特色專業,經過多年沉淀,各項評價指標優勢特色較為明顯,特別是在培養方案、協同育人、專業建設和教學質量保障等定性指標方面,構建了一套較為成熟的支撐保障體系。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本科教育質量的不斷提高,資源勘查工程專業本輪專業評價中也暴露出來了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如下三個方面。
1? 在人才培養過程方面
資源勘查工程專業作為學校傳統優勢專業,相較于校內其他專業盡管具有一定學科優勢,但是其專業艱苦性的特點導致近年來在入學平均分數和第一志愿報考率呈下降趨勢。盡管學校和學院始終堅持將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大力推進了教師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但在科教融合、產教協同育人等方面還不盡理想。其主要表現在在校生在發表論文、獲批專利等定性指標方面評價較低;人才培養國際化水平較低。同時,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畢業生就業選擇面增加,就業行業多元化,畢業生的行業吻合度也呈現下降趨勢。從學生就業去向落實情況來看,在地質調查和勘探、有色金屬、石油石化及環境水利等自然資源行業內就業人數占比呈現下降趨勢,部分畢業生轉向互聯網、文化傳媒等新興產業,少部分畢業生選擇靈活就業。
2? 在師資隊伍方面
(鈾)資源勘查工程作為傳統優勢特色專業,師資力量雄厚、具有高學歷、高職稱的特點,近年來,本專業依靠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一流學科建設,引進部分青年教師,增強了師資力量,但是還存在一定問題,例如師資梯隊結構不合理,學科領軍人物少,高層次人才不足,年齡結構(35歲以下青年教師占比50%、35~45歲年齡段教師26.5%)和職稱結構的不合理(教授、副教授占比偏低),教師國際化比率和能力提升培訓率偏低等。師資隊伍建設是學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重要力量,師資結構的不合理亦導致了人才培養環節產生問題,例如本專業雙師型、工程型背景的教師和工程實踐能力較強的青年教師比例偏低,青年教師大多缺乏從業經驗,與實踐教學對教師的要求相去甚遠,致使對實踐能力要求較高的畢業設計數量下降,而重視理論研究的畢業論文數量增加。
3? 在教學資源方面
雖然學院生均實驗設備值達到一定高度,但部分實驗室仍存在建設質量不夠高及大型現代儀器設備短缺的情況。學校和學院一直高度重視課程建設尤其是優質課程資源建設。盡管如此,與同類院校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需要。主要表現如下:一是省級以上精品課數量不足;二是自建優質教學資源缺乏整合與利用,尤其是網絡教學資源功能不齊全、更新不及時、訪問量不高;三是引進國內外優質課程教學資源較少;四是不同專業優質課程建設成果不均衡;五是優質素質教育選修課程資源較少,不能滿足學生選課要求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 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建設提升路徑
(一)? 提升思政質量,加強內涵發展
著力創新育人體制機制、內容形式、方法手段,構建與實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維育人”模式,即將課程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作為第一維度,推動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創新;將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組織育人作為第二維度,全面提升專業教師、管理隊伍的思想政治素質;將文化育人、心理育人、資助育人作為第三維度,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專門力量建設;并將“互聯網+育人”的理念方式貫穿其中,提升提質思政工作內涵式發展。大力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優化課程設置,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一。加強專業質量建設,強化優勢、特色專業內涵式建設,積極開展新工科教育的研究與實踐,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和跨界整合,提高學生和社會的滿意度。
(二)? 推進教學改革,創建一流課程
更新課程教育理論和課堂教學觀念,推進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管理模式改革。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積極發揮教師課堂教學的主導作用,激勵教師開展促進學習革命的各類課堂教學改革,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不斷提高學習效率。加強課程建設,打造專業金課,改革考核方式,強化過程考核。創建“資源勘查工程+信息技術”多元化專業課程體系,吸納空間信息、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等新技術,構建跨學科專業交叉融合的多元化課程體系,以適應新經濟新產業對復合交叉型工程人才的要求。建設一批由專業核心課程、實踐教學課程等組成的國家、省、校三級金課。
(三)? 培育一流師資,構建一流實踐平臺
積極開展教師思政工作、教學基本技能、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新型教學方法和創新創業教育等方面的培訓,培育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的高水平教師隊伍。加強對教師育人能力和實踐能力的評價與考核[5]。健全和強化課程教學督導制度,加強教育教學業績考核,在教師專業技術職務晉升、年度考核、聘期考核中施行本科教學工作考評一票否決制,加大對教學業績突出教師的獎勵力度[6-7]。依托地學專業優勢,進一步加強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地質礦產、國土空間、旅游規劃、區域地理及城市規劃等產業聯合建立育人平臺。進行全方位的校企合作,鼓勵教師進入企業掛職學習,提高雙師型教師比例。健全資源共享、交流與管理機制,促進政產學研用聯動,把更多優質社會資源引入學院教學中,實現學院內部資源與外部資源的對接,將社會優質資源轉化為育人資源。
(四)? 培養一流人才,推動創新創業
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改革人才培養體系,強化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將國家安全、生態文明、敬業精神等素質教育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不斷提高學生科學精神、安全意識、文化素養、人文情懷和審美情趣[8]。積極開展科技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學生表達溝通、團隊合作、組織協調、實踐操作、敢闖會創的能力。倡導學生專業與創新創業相結合。為進一步引導學生將專業理論學習與創新創業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創新創業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創新型人才。
四? 結束語
專業綜合評價是評價、監督、保障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強,推動構建高質量本科教育體系,營造良好的本科教育生態。通過對標專業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資源勘查工程專業綜合評價側重點得以顯現,即培養模式、培養能力、教學質量、學習質量是教育教學質量保障的關鍵,也是加強專業內涵建設的重要抓手。隨著江西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綜合評價計劃的不斷推進,亟須對資源勘查工程專業本科教育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培養出具有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為地質行業輸送更多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 溫天力.大數據視域下本科專業綜合評價優化研究[J].教育探索,2017(5):68-70.
[2] 劉洪彬,劉文合,王楠,等.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建設質量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高等農業,2021,10(5):28-33.
[3] 譚靜強,王文卉.基于成果導向的資源勘查工程專業教學改革與實踐[J].高教論壇,2022(4):31-33.
[4] 王洪來,段玉璽,高爽,等.本科專業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運用研究[J].高等農業教育,2015,7(7):18-21.
[5] 時國,郭福生,張樹明,等.新工科背景下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9(1):77-81.
[6] 廖益,孫家明,黃敏君.高校學科專業評價一體化研究:案例、問題與趨勢[J].韶關學院學報·教育科學,2021,42(2):18-22.
[7] 李紅星,方根顯,楊海燕.工程教育認證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方法——以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為例[J].高教學刊,2018(8):71-76.
[8] 張迎暉,楊斌.江西省材料類本科專業綜合評價的實踐與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20(5):222-224.
基金項目:江西省高等學校省級教改課題“基于OBE理念的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研究”(JXJG-17-6-19);東華理工大學校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基于OBE教學理念的‘資源勘查工程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研究”(19XYB01)
第一作者簡介:時國(1978-),男,漢族,山東濟南人,理學博士,副教授,副院長。研究方向為教學管理與地質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