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萍霞
[摘 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是語文新課標提出的新理念,是語文課程內容組織與呈現的主要方式之一,目的是提高學生審美鑒賞、審美表達的能力。目前的文言文教學,要么創意表達缺失,要么創意表達零碎。教師要從聚焦單元主題、著眼語言文體等方面開掘創意表達路徑,并從日常生活、文學體驗及跨學科學習等方面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促進學生理解文言文、喜歡文言文,實現文言文閱讀與創意表達的相融共生,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4)10-0018-03
“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是發展型學習任務群之一,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語文新課標”)提出的新的教學理念,也是語文課程內容組織與呈現的重要方式之一。自從語文新課標頒布后,廣大語文教師對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都非常重視,并落實在現代文的閱讀教學中。但是,在文言文教學中,不少教師比較重視文學閱讀,而忽視創意表達。即使有一些教師引領學生進行仿寫或者補白等練習,也都是零碎的、蜻蜓點水式的,與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對學生的要求相距甚遠。因此,依據文言文課文特點構建完整的、系統的創意表達體系,不僅可以深化學生對文言文內容的理解,而且可以充分發揮出文學閱讀對培養學生審美鑒賞能力的作用,幫助學生創作出富有新意的、具有自己獨特體驗與思考的文學作品來。
一、文言文教學中創意表達現狀透視
在文言文教學中,結合課文特點引領學生進行創意表達,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且可以讓學生的文言文閱讀充滿別樣的魅力,使學生更加喜歡閱讀文言文。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對課文的分析、闡釋比較重視,而在幫助學生進行語言積累以及學以致用方面明顯用力不足,影響了學生創意表達能力的提升。
(一)創意表達缺失
對小學生來說,文言文是一種比較陌生的文章,主要是因為文言文以先秦的語言表達習慣呈現,語言精練,省略較多,給學生的閱讀帶來一定的困難;另外,文言文中一些特殊的語法讓學生難以理解。在教學中,教師習慣引導學生逐字逐詞地翻譯,花費大量的時間把一些簡單的問題復雜化,這就導致課堂中根本沒有為學生留下多少可供創意表達的學習時間與空間。例如,教學統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囊螢夜讀》一課時,不少教師圍繞著理解詞句意思、背誦課文展開指導,很少從創意表達的視角引領學生閱讀,導致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視野狹窄,閱讀的興趣不高,難以獲得創意表達能力的提升。
(二)創意表達零碎
在文言文教學中,雖然有一些教師會利用文章的空白處、精彩處,引導學生進行想象補白、遷移運用,但這些表達大都是教師隨意提出的,是簡單的、零碎的,很難幫助學生形成整體認知,影響了學生創意表達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學統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精衛填海》時,教師只是讓學生想象精衛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是怎樣填海的,并寫一寫,而沒有從整體上對學生的創意表達進行規劃,也沒有為學生提供創意表達的情感支架。學生參與創意表達的積極性不高,很難形成對文本的整體理解與感悟。
二、文言文教學中創意表達的追尋
統編語文教材選編的文言文,都是名家的典范之作,有許多精彩的句式特別值得學生借鑒。教學時,教師要結合文言文的特點,為學生提供創意表達支架,引導學生進行創意表達實踐。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字詞、積累背誦,而且能讓學生從創意表達的視角對文本內容進行挖掘,學會有創意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需要指出的是,在引領學生進行創意表達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明確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是什么、用怎樣的方式進行表達、要達到的目標是什么。這些是文言文創意表達追尋的目標所在。
(一)聚焦單元目標,讓創意表達具有生活味
統編語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分布在各個單元中的,與單元中其他課文的人文主題是相同的。在文言文教學中,引領學生進行創意表達時,教師要聚焦單元主題,結合課文特點確定創意表達的內容,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凸顯出創意表達的生活味。例如,統編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伯牙鼓琴》一課,所在單元的人文主題是“體會藝術之美”。選編本篇課文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受到伯牙與鍾子期之間的深厚友誼,體會藝術在他們友誼中作用。教學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從中感受到伯牙與鍾子期之間的珍貴友情,明白知音難覓,還要讓學生從伯牙與鍾子期一個善鼓琴、一個善聽琴中感受他們對音樂的精通,明白音樂與高雅生活之間的聯系。為此,教師先讓學生深入理解故事內容,明白古人對音樂藝術的追求;再結合本單元習作“我的拿手好戲”,出示一個學生打架子鼓的視頻,為學生搭建創意表達支架:“ 擊鼓, 聽之。 曰:‘ , 。又曰:‘。”讓學生模仿課文的結構形式把擊鼓的場景寫下來。這樣的創意表達與本單元的人文主題及習作訓練要求緊密關聯在一起,引導學生將生活中常見的情景描繪出來,不僅讓學生的創意表達顯得有內容、有生活味,而且實現了創意表達與單元教學內容的融合,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把課文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創設表達情境,能有效激發學生的表達興趣,凸顯創意表達的魅力。
(二)著眼文本語言,讓創意表達具有文言味
文言文言簡意賅、節奏感強,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從文言文的特點出發,引導學生仿照古文的形式進行創意表達,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挑戰欲,讓創意表達更具有文言味。在課堂上,教師要對教材文本中的語言進行整體觀照,引領學生品味、感受文本語言的特點,這樣學生的表達才有文言味。例如,教學統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守株待兔》一課時,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最后一句“身為宋國笑”,以宋國人的身份把笑的內容寫一寫。有一個學生這樣寫道:“宋有耕者,偶遇兔觸株,扔耒守株,日夜夢有兔。偶一事,豈可成常態,荒了田,沒了兔,笑煞人也。”這樣的創意表達蘊含對寓意的感悟,不僅促進了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而且讓學生感受到表達的樂趣,產生了深入閱讀的動力。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運用文言文的形式進行表達,使學生穿越時空,和古人對話,向古人學習,從而自覺傳承與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三、文言文創意表達的實施
文言文教學中,學生創意表達的能力不是一下子就可以達到的,既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又需要教師的具體引導。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文本的語言進行梳理,理解語言的含義、節奏、情感等,鑒賞文本語言表達的精彩、獨特之處;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具體情境下詞句的內涵、表達作用,以促進學生對文言文語言表達規律的感悟,使學生獲得審美體驗;最后,教師要從交流的層面引導學生從文學閱讀走向創意表達。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依托情境,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閱讀經驗,通過表達與交流活動幫助學生形成個人的獨特思考與體驗,使學生的創意表達能力得到提升。結合文言文特點與語文新課標對學生創意表達的學習要求,教師可以從日常生活、文學體驗、跨學科學習三個方面引導學生進行不同形式的創意表達訓練,把創意表達的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一)根據日常生活創設情境
統編語文教材選編的文言文大都具有生活氣息,內容可觸、可感。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可從學生日常生活出發創設情境,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的創意表達提供條件。例如,統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楊氏之子》一課,講述的是孔君平來拜訪楊氏,楊氏不在家,楊氏的兒子招待孔君平時發生的故事。這樣的故事極具生活色彩,不少學生也有類似的生活體驗。教學時,教師先讓學生借助注釋讀懂課文內容,感受楊氏之子聰明、機智、幽默的品質;然后,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說一說自己獨自在家時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事情,客人說了什么,自己又是如何應答的;最后,讓學生仿照課文的樣子寫一寫。這樣教學,能實現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的有效融合。在生活情境中,學生依據原文的形式進行仿寫,描繪自己生活中的情景,促進了對文言文語言運用規律的理解以及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與傳承。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創設表達情境,能讓學生有話可說,促進學生創意表達能力的發展。
(二)根據文學體驗創設情境
在文學閱讀過程中,學生會不自覺地進入作品所描述的情境中,對人物、事件形成自己的體驗、感受。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從文學體驗的視角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創意表達,能提升學生的創意表達能力。例如,教學統編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伯牙鼓琴》一課時,在理解文本內容的基礎上,教師補充相關資料,引導學生對文本所蘊含的知音文化進行鑒賞性閱讀,以獲得豐富的文學體驗,并進行創意表達活動。這樣教學,不僅能促進學生對文本蘊含的知音文化的認同,而且能使學生的創意表達能力得到極大的提升。如何才能使文本中蘊含的知音文化得到傳承呢?教師讓學生在搜集有關知音的故事和名人名言的基礎上,根據某一知音故事進行創意表達。這樣,從文學體驗出發創設表達情境,讓學生的創意表達有所依、情感抒發有所托,更好地把自己對文本的獨特思考與感受表達出來,實現了讀寫的高度融合。同樣的文學作品,不同的學生閱讀感受、體驗不同。教師從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體驗著手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表達出自己獨特的體驗與思考,有助于學生創意表達能力的提升。
(三)根據跨學科學習創設情境
統編語文教材選編了不少寫人的文言文,文中人物性格鮮明,但是由于跨越了歷史時空,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較遠,很難引起學生的共鳴。如何幫助學生建立起與文中人物的聯系呢?教師可依據課文特點創設跨學科學習情境,引領學生進行創意表達,引發學生與文中人物的共鳴,使學生自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例如,統編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書戴嵩畫牛》一課,主要通過牧童指出戴嵩《斗牛圖》中的問題,告訴人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的道理。教學時,結合課文特點,教師創設這樣的學習情境:“同學們,學校最近要舉行文藝匯演活動。我們班計劃把這篇課文改編成課本劇,參加文藝匯演,但要先在班上進行比賽,挑選優勝者。”這樣的情境、這樣的學習活動,讓學生躍躍欲試,想要完成這一跨學科學習任務。編寫劇本是編演課本劇的核心,也是學生創意表達成果的體現。為了豐富劇本內容,除了編入牧童與杜處士的話,教師還讓學生發揮想象,給圍觀的人群以及戴嵩配上合適的臺詞,揣摩各個人物角色的語言、動作、神態等。在表演中,牧童的聰明、機靈、活潑,杜處士的謙虛好學、泰然處之,圍觀人群的表情、動作,畫外音中戴嵩的深刻反省等,給學生帶來了思考與啟迪。這樣以劇本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創意表達活動,能讓學生真正融入文本中,體會到每個人物的思想與情感;同時,在音樂、美術及信息技術等多個學科知識的運用中,學生與文本人物產生共鳴,深刻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表達思維更敏捷、思路更廣,創意表達能力得到了發展。
綜上所述,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從字詞理解、積累背誦等方面引導學生閱讀,還要從創意表達方面進行教學,以培養學生的系統思維,促進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讓學生在創意表達實踐中體會到文言文學習的樂趣,從而樂于學習文言文,自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參 考 文 獻 ]
[1] 張俊.小學文言文思維教學策略探究:以《王戎不取道旁李》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3(8):56-58.
[2] 邢朔.以《伯牙鼓琴》為例談小學文言文教學策略[J].陜西教育(教學版),2023(9):33.
[3] 徐文秀.統編教材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以小學高學段為例[J].名師在線,2023(22):40-42.
[4] 龔文娟.把握文言文課文特點,優化文言文教學策略[J].語文建設,2023(16):78-80.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