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
摘要:隨著新時代數據技術的發展和普及,教育數字化會全面賦能教學和學習模式,教師會不斷提高數字素養。為培養應用型人才,高校不斷探索產教融合育人模式,以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本文探討了教育數字化和產教融合課程建設現狀,分析了教育數字化背景下產教融合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優化產教融合培養機制,構建混合式教學模式和成果導向的“線上+線下多”方位評價體系等措施。
關鍵詞:教育數字化;產教融合;市場營銷;教學模式;培養機制
引言
2022年教育部啟動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推出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以推進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為此,教育領域的數字化改革逐漸加速,各高校也正積極推進課程建設數字化改革,以實現教育數字化轉型。建設產教融合型一流課程是推進高校面向行業和產業辦學,促使高校能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發展。各高校都期望通過產教融合課程建設,促進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需求深度融合,以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應用型高質量人才。深化產教融合的主要目標是推行校企協同育人,校企雙方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授課、共建實踐實習基地等提高行業企業參與辦學程度,健全多元化辦學機制。高校圍繞產教融合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充分發揮校企雙方現有資源效能,雙方合作協同育人,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雙贏發展”。在此背景下,市場營銷課程如何實現教育數字化轉型,如何實施產教融合是值得探討的問題。因此在教育數字化轉型基礎上進行產教融合課程建設能豐富資源供給,有效聯動企業參與制定課程教學大綱、課程設計、教學考核機制等,并參與學生的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實習指導,創新教學模式,重構智慧教育發展生態,優化教育治理等路徑重塑人才培養體系。
一、教育數字化和產教融合課程建設現狀研究
(一)教育數字化轉型背景下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
教育數字化是我國“數字中國”“數字經濟”戰略的明確要求,也是高校側重關注的問題和教學改革的重點。《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點》明確提出要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因此高校課程建設要加快實現教育數字轉型和智能升級。黃榮懷(2022)提出,我國教育正處于數字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的創新階段,高校應培養教育數字化意識、培養教育數字化能力,構建數字治理機制,創新數字評價手段[1]。吳砥(2022)提出在教學過程中深度融合信息技術,推進和實現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數字化,構建線下線上混合式教學模式,全面推廣信息技術應用[2]。
(二)有關產教融合課程建設的研究
在產教融合方面,歐美等發達國家研究較早,有較為成熟的經驗,其主要圍繞產教融合背景下人才培養的目標、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等方面展開研究。2015年以來,我國頒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通過產教融合提高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質量,我國學者也展開了很多關于產教融合的研究,張宇偉(2022)分析了產教融合課程在教學改革中存在的不足,并從國際化、市場性、教育性等方面進行研究,探討了產教融合課程實踐教學改革[3]。桑楠、董彥龍等(2022)探討了產教融合課程在課程資源建設、教學團隊建設、教學模式創新、考核評價方法、校企文化融合等方面的課程建設內容,提出課程評價的全新指標體系,豐富和發展了課程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完善課程教學體系以及實踐體系,使人才培養供給側與需求側有機結合,快速響應產業對人才培養的需求[4]。
(三)產教融合背景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
張璠、孟宇等(2020)主要從如何重構課程內容與知識點、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以及科教融合等方面,探索了在產教融合背景下計算機專業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方案[5]。謝艷華(2021)構建了產教融合視域下基于工作過程的線上線下教學模式,選擇項目化、任務化的課程內容,開發了以“企業項目+典型任務”為導向的教學資源,搭建了以“企業實踐項目模塊+課程學習模塊”為主線的線上學習平臺,優化了以能力為核心的全方位、過程化的考核方式[6]。曾慧、劉美萍(2021)通過分析校企合作存在的一些問題,建立體現產教融合理念的課程平臺,探索產教融合視域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7]。利用新的信息化技術進行深度產教融合,改革教學模式、教學實踐和教學評價。
二、教育數字化背景下產教融合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產教融合的課程教學機制不健全
產教融合課程教學模式的深入推動,需要完善的教學機制去支持與引導。目前高校在深入推行產教融合課程教學改革方面的機制還不健全,不利于推動產教融合教學改革。企業在與高校合作的過程中,有時會因為學校校企合作機制的限制,導致部分合作內容無法正常運行,這會影響企業參與產教融合的積極性。
(二)原有教學模式難以滿足產業人才培養需求
傳統教學模式中理論教學與行業需求不能有效結合,教學環節中少有行業專家參與,特別缺少產業教授,以致教學內容難以及時體現產業技術變革。課程教學模式難體現教學內容的先進性,難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校培養的學生能力與企業對學生能力的要求存在差距,傳統教學模式難以滿足產業人才需求。
(三)教育數字化給教學帶來新的挑戰
數字化轉型給教學帶來新的挑戰,教學團隊跟進新信息技術,提高數字化素養,開發數字化課程,并對學生進行數字化管理。數字化轉型加速了數據的產生和積累,教師需要對大量的線上學習數據進行管理和分析,以實現數據驅動的教學決策。課程建設需要構建先進的數據分析和處理技術,以便優化教學方法。
(四)難以實現課程的“兩性一度”要求
學校的理論與實踐環節教學難以營造出真實行業背景環境,高校在模擬的環境下無法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級思維能力,難以實現課程教學的高階性,無法使知識、能力、素質有機融合。同時,教師欠缺行業背景,教學內容不能體現產業技術前沿,學生課后作業內容也缺乏挑戰,難以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能力。
(五)高校供給能力有待提升
依托高校的高層次平臺、創新性技術、人力資本和社會服務資源,獲得產品創新、技術改造、勞動力供給等利益是企業核心訴求。應用型本科高校在師資隊伍建設、課程體系構建這兩類“軟能力”上有待進一步提升,在技術創新和人才供給上更好地滿足企業的期待。
三、教育數字化背景下產教融合課程建設的優化措施
(一)建立產教融合培養機制
堅持服務需求,構建深化產教融合新機制。校企雙方合作成立產教融合專家組,專家組由行業企業專家和校內優質師資共同組成[8],其主導制定課程目標、構建校內外雙師團隊、指導實踐教學任務、建立實習基地、優化考核方法等工作。專家組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行業產業人才能力需要制定課程目標,雙師團隊則參與指導校內外實踐教學、實習工作、學科競賽,專家組根據行業企業工作標準優化考核制度和方法。校企雙方通過構建產教融合培養機制,提升學生核心職業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
(二)構建基于OBE理念的“三驅動·三融合”混合式教學模式
1.三驅動
市場營銷課程采用基于OBE理念的“三驅動·三融合”混合式教學設計,三驅動即教學目標驅動、項目任務驅動、考核評價驅動。
教學目標驅動是根據學生應具備的職業能力確定學生所需掌握的專業知識,進而確定課程目標,即傳授知識、提升能力和引領價值。OBE理念是成果導向教育,其強調學科的培養目標應和學生畢業以后的專業和職業能力需求相聯系。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都應以學生的學習成果為導向,因此市場營銷課程根據OBE教學理念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內容,以期培養學生的營銷創新思維和實戰能力,并深入思考要讓學生取得什么樣的學習成果以及如何取得[9]。
項目任務驅動是將企業真實項目引入教學,并在課前、課中和課后都貫穿和應用項目任務。本課程積極引入實戰項目,每個知識點都結合具體實戰項目,將抽象理論具體化,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內化營銷知識。課程通過對企業職業活動的分析,制定相應的項目,并在每個項目中都安排不同的任務,以此完成教學。為此,聘請行業企業專家從事實踐指導,指導學生參與企業真實項目,基本做到了學校與企業結合、教學與生產結合、學業與專業結合,為實現“學業→專業→職業→就業”全線貫通打下扎實的基礎。
考核評價驅動是通過構建以成果導向的線上線下多方位評價體系以驗證教學目標是否達成,教學設計是否合理。市場營銷課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應該從以“考試為中心”轉為“以培養學生能力為中心”,考核過程中注重過程性考核,本課程的線上學習能隨時了解和掌握學生觀看視頻、完成單元測試和課程討論的情況,教學團隊能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案。而線下學習過程中的課堂討論、匯報及真實項目的完成情況能增加師生互動和學生對課程知識的深化,也便于教師對學生的切實考核。
2.三融合
三融合即產教融合、線上與線下融合、教學與育人融合。OBE理念強調學科的培養目標應和學生畢業以后的專業和職業能力需求相匹配,本課程根據OBE理念確定教學目標,進而進行教學設計。
產教融合是課程通過校企合作項目,開發課程和實訓項目,校企共同制定培養目標、課程目標、課程開發計劃、教學計劃、考核方式,同時結合行業企業的需要及時優化課程設計,以持續提升課程培養企業最新技術人才的能力。校企共施課程教學,課程同時兼顧專業標準和行業標準。校企共建教學團隊,學校邀請企業專家現場授課,將企業的真實案例融入教學,加強課程知識與技能的應用。
線上與線下融合是市場營銷課程依托中國大學MOOC在線開放課程進行線上與線下融合,課前線上帶著項目任務線上預習、提出問題,課中線下課堂的任務導入、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課后“線下+線上”鞏固拓展,并根據行業企業需求、教學反饋及時更新教學內容,打造“線上+線下”多維度學習模式。
教學與育人融合是課程團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互聯網+教育”的功能,在課前-課中-課后結合不同的教學重點深入挖掘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有效塑造價值的教學案例,培養學生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情感,不斷增強大學生責任感、使命感和家國情懷,實現育人觀貫通課前、課中、課后全流程。并結合大國工匠精神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教育納入課程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深入挖掘育人內涵,將育人理念融入教學設計和學生學習任務中。
教學目標驅動、項目任務驅動、考核評價驅動下,通過產教融合、線上與線下融合、教學與育人融合,采用翻轉課堂、項目教學、案例教學等方式,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高階思維能力。
3.構建“理論+實踐”課程體系
構建以“理論+實踐”的課程體系,理論體系主要包括四大模塊,即提供理論基礎、市場分析、制定戰略、設計營銷策略。實踐體系是構建“體驗+實踐+實戰”的“專業+創業+產業”三大功能遞進的實踐教學平臺,其中,專業實踐教學平臺主要以校內實訓室為支撐,通過校企共建為學生提供真實環境的實訓平臺。創業實踐教學平臺以校內創業基礎實訓平臺為支撐,通過產教融合為學生提供創業平臺。產業實踐教學平臺以行業企業為支撐,校企共建覆蓋市場調研、營銷策劃、市場推廣的校外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真實產業環境的真實生產項目與創作實戰平臺。
結語
為培養適應現代產業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創新型人才,高校會繼續深化產教融合,不斷提升專業與產業的匹配度,致力于打造產教融合校企共同體,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同時高校要繼續推進教育數字化,加快課程數字化改革,開發線上課程,完善教師信息應用技術,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
本文系2023年南京審計大學金審學院教育教學研究課題項目《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產教融合型市場營銷課程教學模式創新研究》(項目編號:JSJYZD2303)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黃榮懷.加快教育數字化轉型 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J].人民教育,2022(03):28-32.
[2]吳砥,李環,蔚小榮.教育數字化轉型:國際背景、發展需求與推進路徑 [J].中國遠程教育,2022(07):21-27.
[3]張宇偉.基于產教融合的國際市場營銷學課程實踐教學改革[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2(07):234-236.
[4]桑楠,董彥龍,劉成武,李凱強,戴旭東.基產教融合背景下“汽車構造”課程建設路徑探索 [J].常州工學院學報,2022(03):92-96+104.
[5]張璠,孟宇,常淑惠.產教融合背景下基于線上線下的計算機專業課程混合式教學研究——以《面向對象系統分析與設計》為例 [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9):150-151.
[6]謝艷華.產教融合視域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探索——以工程管理專業建筑工程估價課程為例[J].教育觀察,2021(12):86-90.
[7]曾慧,劉美萍.產教融合視域下“藥理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 [J].教育教學論壇,2021(28):124-127.
[8]齊夢宣,衣龍洋.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機制建設與路徑探究[J].現代教育科學[J].現代商貿工業,2022(07):70-72.
[9]羅元梅. 一流課程建設背景下的大學英語聽說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基于OBE理念視角[J].英語廣角,2020(07):92-94.
(作者單位:南京審計大學金審學院管理學院)
(責任編輯: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