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主要運用了網絡調查法、文獻資料法、內容和邏輯分析法等科學研究方法,通過檢索研究主題的相關文獻獲得關于數字中國、高質量發展、智慧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資料;運用內容和邏輯分析法,對高質量發展背景下,我國智慧體育圖書館建設問題進行研究:一是高質量發展背景下,智慧體育圖書館建設要求。提出圖書館員要乘勢而行,提升自身業務能力;重構組織機構模式,適應智慧體育圖書館發展需要;加強文獻資源數字化建設工作;推進智慧體育圖書館發展多點突破。二是對智慧體育圖書館建設的幾點建議。提出進行智慧體育圖書館功能定位;重構組織機構運行模式,實現一站式服務;培育館員的新技術應用能力;以體育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為目標,實現體育信息資源數字化建設網格式分布。
關鍵詞:圖書館建設;高質量發展;智慧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
新信息技術的出現推動了圖書館管理與服務的提升,在“智慧地球”的啟發下,產生了“智慧圖書館”的概念,隨之與“智慧圖書館”相關的學術研討和實踐探索不斷展開。智慧圖書館理念在圖書館界廣為傳播,智慧圖書館不斷得到深入實踐。“智能時代的圖書館發展轉型”“數字中國戰略背景下的智慧圖書館轉型”成為學術研究的熱點。“十四五”期間“全國智慧圖書館體系”建設作為一項重大文化工程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實施。我國高等體育院校圖書館應借助建設數字中國這一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提高信息服務質量,建立服務優勢。數字中國整體布局、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為高等體育院校圖書館行業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提供了政策指引,同時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高等體育院校圖書館如何在數字中國引擎的推動下把握好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在智慧圖書館建設中真正體現高質量,是當前我們應該重點研究的問題。
1?高質量發展背景下,智慧體育圖書館建設要求
1.1?圖書館員要乘勢而行,提升自身業務能力
智慧體育圖書館以新技術應用為基礎,數據庫建設、提升數字化服務水平、開展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甚至一站式服務已經成為圖書館信息服務新業態。智慧體育圖書館與新技術密切相關,與數據管理密切相關,大數據、物聯網與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浪潮促進智慧體育圖書館向前發展,同時也對其館員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質量發展背景下,圖書館員必須提高自身素質,了解和不斷掌握新技術在智慧體育圖書館中的應用,力求專業素質與新技術發展取得同步。
1.2?重構組織機構模式,適應智慧體育圖書館發展需要
在高質量發展背景下,智慧體育圖書館運行初期的信息管理體系和機構組織模式大都還是以處理印刷本文獻為主。其館員仍然習慣于印本信息資源工作模式,對于圖書館網站、智慧圖書館數據體系、數字資源建設和服務工作仍然處在起步階段。而智慧體育圖書館建設依據智慧圖書館職能體系,智慧圖書館的建構方式依據智慧圖書館的職責和功能。在國家文化數字化發展戰略的指引下,智慧體育圖書館的職責和功能構建需要對現在的組織機構進行重新構建,以適應智慧體育圖書館發展的需要。
1.3?加強文獻資源數字化建設工作
在體育圖書館建設過程中,體育文獻資源建設工作一直以來都是圖書館一切工作的起點和基礎,在圖書館工作中占據著重要的作用。高質量發展背景下,智慧體育圖書館在傳統印本文獻資源建設方面實現了采購優化,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在編文獻的入館時間。體育文獻數字資源建設還處在較低的發展階段,由于多種原因,體育特色信息資源數字化開展緩慢。在《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文件指引下,智慧體育圖書館應提高體育特色文獻資源建設水平,以便為體育文獻信息服務能力提升做好必要的基礎工作。
1.4?推進智慧體育圖書館發展多點突破
參考文獻[1]中王世偉在《中國特色公共圖書館創新和高質量發展的全新探索》一文中闡述了作為智慧圖書館建設典范的上海圖書館東館建設情況。他在文中指出:“從21世紀初以來的近20年發展中,中國智慧圖書館建設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的提升。”在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上海圖書館東館作為智慧圖書館建設的典范實現了建設的新穎性、先導性、開放性、主動性;在創新方面具有多層次、立體化、包容性和整體性的特征,提升了智慧圖書館發展的系統能力。智慧體育圖書館建設也必須以我國智慧圖書館建設典范為樣本,在一點突破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多點突破,最終實現系統提升的目標,實現智慧體育圖書館建設更高質量的發展。
2?智慧體育圖書館建設的幾點建議
2.1?進行智慧體育圖書館功能定位
體育圖書館是高等體育院校日常課堂教學工作的延伸,是學校極其重要的文化設施之一。因此,智慧體育圖書館的功能定位首先考慮到的是為高等體育院校的師生提供更為便捷的信息服務。在此基礎上,智慧體育圖書館建設的功能定位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智慧體育圖書館館舍功能定位。高等體育院校智慧圖書館建設必須首先針對體育院校學生專修運動訓練的特點,在館舍設計上下功夫。在現代智慧圖書館建筑設計理念下,智慧體育圖書館在營造一種溫馨、舒適、寧靜的閱讀氛圍的同時,設計中還應融入體育特色的獨特元素,為疲憊訓練后的師生讀者提供一個休閑閱讀、學習專業知識的課后活動基地。館舍功能的定位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智慧體育圖書館對師生讀者的吸引力。
(2)智慧體育圖書館基礎職能定位。圖書館是搜集、整理和收藏圖書資料的機構,搜集的圖書資料供人閱覽和參考。圖書館具有保存人類文化遺產、開發信息資源、參與社會教育等職能。數字化發展的時代,在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下,著重定位智慧體育圖書館的基礎智能十分必要。因此,智慧體育圖書館的基礎智能可以定位為全面搜集整理和保存體育類印本和數字信息資源,著重開展特色印本和數字信息資源一體化建設,即體育特色信息資源數字化建設。數字中國建設中,智慧體育圖書館要發揮自身優勢,在體育信息搜集、組織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我國文化知識和信息的多點保存和維護,將智慧體育圖書館建設成為不僅僅依賴于商業數據和知識平臺的真正的體育信息資源中心。
(3)智慧體育圖書館服務職能定位。“智慧圖書館是指把智能技術運用到圖書館建設中而形成的一種智能化建筑,是智能建筑與高度自動化管理的數字圖書館的有機結合和創新。”智慧體育圖書館的服務目標是實現更多用戶的多種多樣的信息需求,讓讀者依據需求信息的關鍵詞進行搜索,而不需要去尋找信息資源的地址,就能獲得所需的信息資源。
因此,如何實現智慧體育圖書館“被切實感知”是圖書館服務工作的重點。智慧體育圖書館實現“被切實感知”需要服務職能做出如下定位:首先是為讀者提供包括查詢、預約、續借等便捷的基礎服務,重要的是保障基礎服務的有效運行和問題的及時解決。其次是為讀者提供精準的個性化信息服務,包括閱讀推薦和知識分享。最后是為讀者推薦體育特色信息服務,即對用戶需求的優質體育學科信息進行抽取,定向推送。
(4)智慧體育圖書館數據職能定位。參考文獻[3]中程春玲、楊曉亞在《數據驅動視域下的智慧圖書館建設路徑探究》一文中,將智慧圖書館的數據體系分為用戶數據、空間數據、資源數據、業務數據和事實數據五大類。基于數據驅動的智慧圖書館體系結構分為物理層、數據層、處理層和應用層。物理層應用先進信息技術能夠保障信息服務有效運行。數據層建立在物理層基礎之上,它是信息服務團體開展業務工作的依據。智慧體育圖書館以數據驅動體育信息服務,實現體育信息服務和相關信息需求無縫對接。處理層和應用層功能的實現也基于數據層。因此,圖書館數據職能建設非常關鍵,智慧體育圖書館要求實現精準的、便利可查的數據職能。例如,利用新技術讓圖書館管理信息化、透明化;對館藏印本文獻數據、數字化文獻信息數據、用戶靜態及動態行為數據、各項業務數據等實現深度挖掘、分析和預測,讓決策有據可依,從而實現智慧體育圖書館的精細化管理,達到消除信息服務工作與教學、科研之間信息差異的目標。
2.2?重構組織機構運行模式,實現一站式服務
智慧體育圖書館建設初期,圖書館對于信息服務模式、用戶動態行為方式、信息資源建設方向轉型還沒有完全適應。其組織機構和業務模式大多還處于傳統狀態,智慧體育圖書館高質量發展需要組織機構和業務重新構建。參考文獻[4]中邵波、單軫、王怡在《新一代服務平臺環境下的智慧圖書館建設:業務重組與數據管理》一文中也指出:“由于新技術的應用和新平臺的投入使用,許多原有的業務內容、人員、機構、制度、基礎設施將不再適用,圖書館的業務流程再造顯得更為緊迫。”智慧體育圖書館的線上信息服務模式,為讀者提供了不受時空限制的便捷服務,同時也對圖書館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線上服務要求館員熟練掌握印本資源、電子資源和數字化資源服務技能。原有的業務流程將印本資源建設與服務分離,而電子資源和數字化資源的讀者培訓和信息服務不足,不利于讀者對圖書館信息資源的有效利用。因此,筆者認為,智慧體育圖書館應以體育學科信息服務高質量發展為目標,進行業務流程一體化建設,按學科內容開展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和服務。
2.3?培育館員的新技術應用能力
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指引下,智能體育圖書館的建設和工作內容已經完全不同于傳統圖書館,核心問題是讀者和管理者如何有效應用它。當前,智慧體育圖書館建設關鍵在于加強培養圖書館員對新技術的了解和掌握能力,對智慧圖書館系統的應用能力。對于已經在館的館員,需要建立健全的圖書館員培訓機制,以不斷更新智慧圖書館員知識結構;對于需要引進的館員,注重引進具有圖書情報學和新信息技術知識的綜合性人才。日常工作中,只有進一步明確崗位職責,持續不斷地優化智慧館員隊伍,使圖書館人才隊伍結構和組成更為適應智慧圖書館發展的需要,隊伍建設和管理才能更科學和規范。
2.4?開展走進讀者工作
要實現智慧體育圖書館被讀者切實感知,號召館員在智慧體育圖書館的應用層走進讀者。特別是體育學科館員在工作中要注意培養自身和服務對象的信息素養,提高體育學科服務的主觀能動性。館員要注重應用圖書館學專業知識、體育學科知識和溝通能力,跟進服務對象的專業信息需求。
2.5?以體育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為目標,實現體育信息資源數字化建設網絡式分布
圖書館是搜集、整理、收藏圖書資料以供人閱覽、參考的機構,有保存人類文化遺產、開發信息資源、參與社會教育等職能。《圖書館學概論》中談道:“圖書館是社會記憶(通常表現為書面記錄信息)的外存和選擇傳遞機制。換句話說,圖書館是社會知識、信息、文化的記憶裝置、擴散裝置。”因此,圖書館最基本的職能和基礎工作在于保存人類文化遺產。信息和知識的選擇傳遞和參與社會教育的職能在保存人類文化遺產的基礎上展開。當前,新技術發展促使傳統圖書館向著數字圖書館和智慧圖書館邁進,為圖書館進行信息和知識傳遞提供了便捷手段,促進了圖書館參與社會教育職能的發揮。但在文獻資源建設方面,眾多圖書館遠遠落后于商業數據庫和知識網絡平臺。其中原因大致是:在新技術環境下,促進了商業數據庫和知識網絡平臺的產生和發展,其資金和技術力量雄厚,有明確的發展目標。例如,有的商業平臺在公共知識整合和提供知識服務上下功夫,深化到各行業機構的知識創新,建成了各單位用戶進行知識學習、研究和工作創新必備的知識基礎平臺,以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及共建的雙一流數字圖書館為目標。而我國眾多的圖書館由于有商業數據庫和知識服務平臺提供便捷的信息資源,在資源共享的理念下,更注重讀者服務工作,加之眾多圖書館資金和技術力量薄弱,文獻資源數字化工作開展緩慢。智慧體育圖書館發展中應注意到自身文獻資源數字化工作的不足,各個體育院校圖書館之間須加強合作,開展體育文獻資源數字化共建和共享工作,建立起我國體育信息資源數字化網絡布局,為我國體育事業發展做好信息資源保障工作。
結語
當前,智慧體育圖書館是高等體育院校圖書館發展的轉型初期,對智慧體育圖書館建設中的重點問題的深入研究和實踐,決定了我國智慧體育圖書館的高質量發展方向和速度。對于新建設的智慧體育圖書館,必須首先重視智慧體育圖書館建筑設計理念。對于正在向著智慧體育圖書館發展的、已經建立的體育圖書館,需要在培養圖書館員信息素養和精通智慧圖書館系統方面做出努力。明確智慧體育圖書館建設要求、框架、數據體系與優化體育信息服務之間的緊密聯系,是高質量發展背景下,智慧體育圖書館建設中應該重點關注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王世偉.中國特色公共圖書館創新和高質量發展的全新探索[J].圖書館雜志,2023(4):417.
[2]劉慧,夏瑩,陸康.智慧圖書館職能體系構建及其實現——以江蘇智慧圖書館發展為例[J].新世紀圖書館,2022(12):7196.
[3]程春玲,楊曉亞.數據驅動視域下的智慧圖書館建設路徑探究[J].甘肅科技縱橫,2022(6):6063.
[4]邵波,單軫,王怡.新一代服務平臺環境下的智慧圖書館建設:業務重組與數據管理[J].中國圖書館學報,2020(3):2736.
[5]李正超.國內科學數據共享平臺建設現狀及發展策略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8(8):108112.
[6]徐瀟潔,邵波.基于數據驅動的智慧圖書館服務框架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8(22):3743.
[7]肖希明.信息資源建設(第二版)[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20.
[8]吳慰慈.圖書館學概論(修訂二版)[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8:5254.
作者簡介:陳金萍(1974—?),女,漢族,沈陽人,碩士研究生,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信息資源建設與數字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