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莉媛
摘要: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美術已經成為小學階段的一門必修課。由于該學科融合了造型美、色彩美、形式美與意境美等美學要素,因此,學習該學科可以給學生創造更加廣闊的想象空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應當結合學科特點,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培養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讓學生在學習美術知識的過程中享受樂趣。
關鍵詞:想象力;小學美術;想象空間
想象力是在大腦中描繪圖像的能力,其所想象的內容不僅包括圖像,而且包括聲音、味道等內容,同時,疼痛和各種情緒感受也能通過想象在大腦中“描繪”出來,從而使人有著身臨其境的感覺。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通過具體的美術創造活動,能夠強化學生的觀察意識,提升學生的想象力,還能開發學生的智力,提升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1?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想象力的意義
1.1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因為小學生的年齡小,智力尚在發育中,所以他們對任何事情都有著強烈的求知欲。在這一時期,學生自制力較差,容易產生注意力渙散等現象。提升學生的想象力,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藝術的認識,讓他們在學習中體會到藝術的魅力,從而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另一方面,教師可以持續地對教學進行優化,把課堂還給學生,通過問題設計、游戲活動等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樣,學生就可以積極地去探索知識,從而更好地集中精力,激發美術學習興趣。
1.2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伴隨著教育的持續改革,當前階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養品質的提升放在了重要位置。同時,新課程標準提出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展開分層教學,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以適應社會發展進程中對人才的要求。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可以讓他們感受到事物的美,通過對事物的觀察和分析,可以提升學生對美的創造能力。與此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生活觀念,為他們今后的發展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1.3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美術創新思維
想象力和創新思維有著密切的關系。相關研究顯示,學習美術對于學生的智力有重要的啟發作用。通過美術教學,不僅能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能力,而且能讓其形成敏銳的情感分析能力。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教師需要把課堂交還給學生,通過藝術創作發散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勇于思考,以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激活其思維,從而使學生在想象過程中形成創新思維。
2? ?小學美術教學現狀
2.1教育理念落后
教育理念是否先進、是否全面、是否科學,直接關系到教育工作是否具有實效性和適切性。在美術教學中,部分教師的教育理念滯后,沒有充分理解美術教育的重要意義。他們在教學工作中僅僅是根據已有的教學計劃進行教學,而沒有對學生從文化解讀和藝術欣賞的角度進行引導,這就造成了學生對藝術課程的理解、藝術欣賞和文化素養得不到有效培養。針對這一情況,在后續的藝術課程教學指導中,教師應該將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和藝術審美能力的培養相結合,引導學生對藝術作品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因素、人文特征和藝術表現形式進行深刻的認識,進而培養學生的藝術鑒賞力和審美能力,以滿足當前學科素養教育的發展需要。
2.2教學模式單一
教學模式是否合理,是否具有針對性,是否具有科學性,直接關系到學生對所學課程是否具有學習積極性。在美術教學中,興趣培養是重要的先決條件。在課堂上,有些教師只是根據課本上所設置的章節進行授課,對欣賞美術作品的指導性較為寬泛,同時,在對美術作品進行鑒賞與教學時,大部分教師不能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性。在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下,學生對美術鑒賞的興趣不高,而教師又沒有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這就造成了整體美術教學質量不高。
2.3 忽略美術內涵
在目前的美術教學中,部分教師只注重完成教學目標,而忽略了對美術教育內涵的表達,使學生在進行美術學習時,無法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另外,許多學校在進行美術教育時,不注重學生的個性創造,從而造成了學生的藝術作品缺少個性化內容,不利于他們發展個性。
3? ?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想象力的途徑研究
3.1依據美術特點,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美術是一門藝術,它通過線條、色彩等方法對現實的事物進行藝術化加工,從而完成一幅作品。小學美術是培養學生想象力的載體,也是讓學生感受美術藝術的主陣地。因此,小學美術教師的主要教學目標應是激發學生的興趣,遵循學生的發展規律,提升學生的想象力,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雖然小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但是有的學生在想象某一個場景、某一幅畫面時會過于盲目,甚至完全脫離了現實生活,這樣往往會給美術知識的學習過程設置障礙,以至于其無法準確地提煉出美術作品獨具特色的美。針對這種情況,美術教師在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時,應當結合本節課所講授的具體內容,為學生創設有固定方向、固定主題、固定模式的想象空間,并正確啟發和正向引導學生的想象力,將學生帶入這一空間當中,使他們能夠充分發揮個人潛質,想象出合情合理的唯美畫面,進而為審美素養的發展打好基礎。
3.2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審美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點在任何學科的教學中都是一樣的。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要想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首先要從激發學生的審美興趣開始。要激發學生的審美興趣,教師應先對學生的興趣和喜好進行全面的調查,并在美術教學中挖掘能夠調動學生積極性、滿足學生個性化喜好的教學活動與方法。情境教學法是一種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課程學習魅力的教學方法,它在美術教學中運用,對激發學生的審美興趣,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具有積極的意義。教師可以與美術教學內容相結合,對情境創設的方法與策略進行適當的選擇,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地接受自己想要掌握的知識與技能,滿足好奇心與求知欲。通過創設真實的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完成美術教學任務后,教師可組織與美術教學主題相關的創作比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美術創作活動。當學生完成創作后,教師可以讓他們欣賞自己和他人的美術作品,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審美、設計和想象能力。
3.3轉變傳統觀念,注重審美教學
理念對人的行為具有直接和間接的作用。同樣,教育理念對教師的教學行為也具有直接和間接的作用。在以往的美術教學工作中,有些教師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在課堂教學中僅僅是指導學生按既定的教學步驟完成學習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并未注重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思維活動的質量都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美術是一門觀察生活、升華生活、進行藝術實踐的綜合性課程,但因為有些教師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學生想象力、藝術思維、審美理念和實踐能力缺失的現象。針對這一現狀,在教學工作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從而使課堂教學質量有效提高。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引入新的教學理念,關注小學生的想象力培養,鼓勵他們發揮想象,通過美術創作展現自己心中的想法,創造出更多精彩的作品,以提高美術教學質量。同時,針對學生在美術想象力培養過程中出現的片面性問題,教師應該在欣賞教材和藝術作品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將學習視角轉移到現實生活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藝術審美觀,這樣才能實現他們想象力的發展。
3.4組織實踐活動,拓展想象空間
藝術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我們所說的“藝術”,就是通過對生活中所見、所聞、所體驗到的事物的一種提煉,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創造性的創作,同時將自己的情緒與性格融入其中。生活是學生想象力發展的源泉,通過參與美術實踐活動,有利于學生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發揮想象,創作出高質量、具有深刻內涵的美術作品。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多觀察生活,從具體的生活現象中提取美的元素,并結合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開展創作活動,拓展想象空間,培養想象力。教師可通過將美術課堂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關聯,引導學生以校園寫生的形式提升自身的想象力與審美能力。還可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提升他們的想象力。
3.5引導學生創作,拓展想象深度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注重對理論知識的傳授,通過對美學知識的講解,使學生形成完善的美學知識體系,從而提升他們在創作和欣賞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中要與實踐相結合,組織作品鑒賞、戶外寫生等活動,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到生活中的美,使學生對美有更直觀、具體的認識,從而在理論與實踐的雙重作用下,不斷提高藝術審美水平。在學習美術知識的過程中,學生會產生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觀點、不同的創意,而這些想法、觀點與創意恰恰是激發想象力所必備的要素。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當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實踐、自主創作的空間,讓學生通過想象創作出更多吸引人、打動人、感染人的美術作品,從而拓展學生想象的深度。
綜上所述,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這既可以提升學生的生活感悟能力,又能夠充分體現美術教學的價值,從而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因為在小學階段,學生擁有一定的創造力,但是他們并不能很好地展現出來,所以美術教師要積極地指導他們,讓他們強化自己對美的感覺,并在此基礎上展開美的創作,這樣既可以幫助他們培養良好的想象力,也可以讓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
參考文獻:
[1]楊洋.讓想象馳騁美術課堂:探究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想象力的培養[J]. 藝術評鑒,2019(19):153-154.
[2]薛梅.淺談如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9(18):107-108.
[3]郭志勇.關注兒童個體成長的小學美術教學探索[J].現代中小學教育, 2022,38(8):70-73.
[4]劉明.藝術學的想象力與洞察力:以吳小虎帕米爾寫生作品(2018-2019)為考察線索[J].世界美術,2021(4):25-28.
[5]鄭曼青.小學美術教育中想象力的有效培養分析[J].大眾文藝,2022(1):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