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程思政是適應新時代人才培養要求的重要舉措,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學前教育專業核心課程,通過落實課程思政理念,系統修訂課程標準,挖掘課程思政資源,有機融合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創新“三段六步”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強化增值評價,構建“五維多元”課程思政評價體系等舉措規范課程思政教育教學體系,提升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課程思政;學前教育;專業核心課程
學前教育作為教育的開端,是進行人生教育的關鍵期。相比其他教育階段,學前教育對幼兒教師的思想政治理論素質要求更高。“教育者先受教育”要求幼兒教師除了要具備淵博的知識、嫻熟的技能,更要加強對道德操守、教育情懷、職業素養與理想信念的培育。專業核心課程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專業知識、提升專業技能、增強核心競爭力。因此,基于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時代要求,高校在開展育人工作時要肩負專業核心課程價值引領的重任,使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擔當育人使命。
一、學前教育專業核心課程融入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立足學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受各種因素影響,專科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如求學精神、職業認同、從事幼教事業的熱情呈現下滑趨勢,部分學生缺乏必要的社會責任感和集體意識,價值觀易受不良網絡信息影響,對網絡信息的鑒別能力較弱。從幼兒教師職業發展以及幼兒教育來看,幼兒教師必須德能并重,加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強化情感、態度及價值觀培育迫在眉睫。
(二)優化專業核心課程,創新提升專業課程教學質量
依據《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要求,本專業將學前教育原理、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施等六門課程確定為核心課程。專業核心課程主要講授學生走上幼教工作崗位必須掌握的知識與技能,其教學質量決定了師范生的專業素質和關鍵能力。教師在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實現德育與智育的同頻共振,既是專業教學的必然要求,又是專業核心課程實現質量提升的重要途徑。
二、學前教育專業核心課程開展課程思政教育的可行性
(一)增強教師的德育意識和德育能力
育人者必先育己,立己者方能立人。理念提升是先導,專業核心課程教師要切實提升自身能力,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結合《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和《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要求,把思政教育元素以潤物無聲的方式融入專業教學中,將教書育人和自我修養相結合,不斷提升教師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
(二)發揮兩代師表的示范效應
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已有70余年的辦學歷史,學前教育專業特色鮮明,兩代師表的校園文化詮釋著“學高為師,崇德愛幼”的育人理念。在幾代任課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六門專業核心課程形成了大量的理論與實踐資源,形成了深厚的專業積淀。每一門專業核心課程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和人文精神,體現著獨特的價值意蘊。
三、學前教育專業核心課程融入課程思政教育的實踐路徑
作為河南省職業教育高水平專業群——“學前教育專業群”,其專業核心課程建設緊密圍繞“培養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高素質幼兒教師”,從修訂課程標準、調整課程目標、探索課程思政載體、創新教學方法、改善評價方式等方面深化教學改革,構建和完善學前教育專業核心課程思政育人模式。
(一)貫徹課程思政理念,系統修訂課程標準
從學情分析、教學實施情況、學生評教三個角度調研專業核心課程推進課程思政實施情況,系統修訂課程標準,梳理塑造人格、傳授知識、培養技能“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明確教案各單元的思政素養目標,使知識、能力、素質培養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責任感等有機融合。例如,根據學校學前教育專業70余年的辦學歷史,以“師范性”為根,“職業性”為葉,從校史、校風、校訓以及高職院校特色入手,引導學生將“立人”與“立業”相結合,“愛校”與“愛國”相結合,實現知識傳授、價值引領、思政教育的全面銜接。
(二)挖掘課程思政資源,有機融入教學內容
要緊跟時代,因勢而新,貼近實際,在專業核心課程中深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勞動教育、工匠精神、職業道德、職業精神、職業規范、家國情懷、社會責任、理想信念、法治意識、校史校訓、使命擔當、創新創造、生態文明、科學發展觀、誠實守信、珍惜時間、生命健康、感恩教育等至少20類思政元素。學前教育原理課程建設了3個思政教學案例幼教故事庫,如“幼教名家故事庫”“行業典范故事庫”“優秀畢業生成長故事庫”,自編學前教育原理課程思政案例80余個,將幼教人身上體現的愛崗敬業和責任擔當融入課程教學中。幼兒園班級管理課程則圍繞幼教工作崗位所需要的職業素養,通過對幼兒園班級管理的八大任務進行深入研判,形成“家國情懷、職業精神、追求卓越”三大思政主題、九個思政元素融入表。
(三)改進教學方法,創新“三段六步”課程思政教學模式
專業核心課程重視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探索出“課前+課中+課后、導—學—析—做—評—拓”的“三段六步”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將課程思政貫穿教學全過程。課前“發布任務、自主學習”,采取思政知識點直接融入、任務融入、項目融入等方式引領思政教育發展方向;課中以幼兒園真實項目為載體,以設計、分析、實踐、評價、反思等作為教學線索,植入課程思政案例,引導學生對思政案例展開討論,厚植學生的家國情懷、強化責任擔當、深化職業精神,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教育觀、兒童觀、教師觀;課后通過“資源拓展—崗課賽證融合”的形式,幫助學生獲得知識經驗,學以致用,提升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
以學前教育原理課程中“游戲單元”為例,課前導學階段,教師通過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平臺推送教學資源并發布學習任務。將“游戲單元”以“我的國,我的家”為主題貫穿始終,要求學生自主撰寫游戲計劃書、創編表演游戲腳本、設計游戲環境等。教師則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確定課堂教學重難點,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課中學練階段,教師融入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思政元素。根據課前小測成績及平臺討論區情況,引出問題讓學生展開分析。小組代表以微視頻、圖片、角色扮演、游戲方案設計書等方式分享課中成果,教師親身示范引導學生解決出現的問題,以結構游戲計劃書中“中國制造”為主題,小組之間合作進行主題建構比賽。最后由教師歸納出知識要點,精講新知;課后拓展階段,融入社會責任感和服務社會的思政元素。小組在廣場和公園等場所組織開展木偶戲、皮影戲表演等社會志愿服務活動,在校內實訓室錄制親子游戲和民間傳統游戲,并將之上傳短視頻平臺,拓展課堂所學知識。
在游戲單元中,教師選擇的案例主題注重強化學生的愛國意識和職業擔當。如角色游戲案例中最美逆行者的職業使命與擔當,能夠厚植學生的家國情懷;表演游戲中皮影戲的創編與模擬,能夠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結構游戲中聯系中國科技成就,能夠培養學生的勞動能力和創新精神。總之,在整個教學全過程,要體現人文關懷,引導學生崇尚和發揚高尚的師德師風,培育奉獻與責任等品質。
(四)注重增值評價,構建“五維多元”課程思政評價體系
借助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構建了“五維多元”的立體化評價體系,從“學習收獲、課堂組織、授課質量、總體印象、學習交流”5個維度23個選項貫穿課前、課中、課后全過程。課程評價體系要客觀多維反映學生的整體素質,全過程浸潤式育人,提升學生的思政素養,注重增值評價,使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貫通、政治性與學理性相貫通、價值性與知識性相貫通、理論性與實踐性相貫通、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貫通,達到育人成效。
四、學前教育專業核心課程建設成效
學前教育專業核心課程全程貫通育人主題,與教育內容縱向銜接,形成協同效應。近兩年,6門專業核心課程已經有4門被認定為河南省課程思政示范項目,31名教師被評為河南省職業教育課程思政教學名師。教師所授課班級學生積極上進,學生整體素質、學習能力逐步提升,在河南省師范生教學能力大賽中連年獲得團體一等獎,在園所跟崗實習中廣受行業導師好評,大量畢業生進入省級示范幼兒園工作。學生逐漸成長為一批適應學前教育改革發展要求,熱愛學前教育事業、綜合素質全面發展、保教能力突出的卓越幼兒教師。他們具有卓越的專業理念與師德師風、深厚的專業知識、突出的專業能力,在將來的工作中不僅能夠擔負起育人之責,更有榜樣示范引領之作用,千萬名兒童和幼教園所將因此受益。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2020-06-01).http://www.moe.
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
2437.html.
[2]董少校.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N].中國教育報,2016-12-02.
責編:勉 耘
基金項目:2023年河南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重點項目“專業認證背景下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編號:豫教〔2024〕05744);河南省2022年度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研究項目“課程思政引領下學前教育專業核心課程育人新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編號:2022-JSJYYB-103)
作者簡介:李曉潔(1984— ),女,鄭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學前教師教育,幼兒園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