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照華
摘 要:通過探究勞動教育的發展歷程及實施開展來分析勞動教育對時代和具體環境的針對性開展和適應性效果,啟發新時代勞動教育的系統化、體系化、規范化發展,以促進新時代社會主義勞動者的素質提升與全面發展,助力人才培養體系的完善。新中國成立之初,勞動教育作為工作開展的一種重要形式在鞏固新生政權、加快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實踐的不斷深入,勞動教育也經歷了由盛及衰到新的發展的歷程。新時代越來越重視勞動教育在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中的作用,探究勞動教育的發展及開展歷程對于時下及未來的教育工作具借鑒和指導意義。
關鍵詞:新中國;勞動教育;發展;啟示;意義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新時代勞動教育作了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教育的本質屬性是一種影響,而成功的教育則必然是對人積極的影響。面對現在越來越多在家庭缺乏家務勞動,在學埋頭學習的情況,我國青少年的健康和全面成長已然成為了一個問題。教育在促進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上具有積極和不可或缺的作用。實踐對認識有著決定的作用,而勞動教育便是一種重要的教育形式,我國的教育模式應加強完善勞動教育的分量。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改革開放近30年來,中國的政治、經濟條件發生了巨大變化,教育事業發生了巨大變革。新中國成立之初,人民群眾教育意識淡薄的現狀,我國學前教育發展乏力,基礎教育的普及和推廣也受到當時經濟和人才的限制,沒有得到系統化地實現和制度上的健全。勞動教育當時在我國發揮了重要作用,其發展有著堅實的基礎,并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在建國以來的教育政策中,勞動教育的演變大致經歷了初塑時期、政治化時期、現代化初建時期、轉型發展時期、整合發展時期、新時代發展時期,每一個階段都有其鮮明的時代特征。勞動教育本身也日益體現其功能的社會性、內涵的豐富性和實施的規范性,在課程設置、價值取向和功能定位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發展經驗。未來勞動教育的新發展模式應高度重視勞動教育對國家發展的戰略意義,確立勞動教育學科地位,重視勞動教育學科體系建設,加強和完善勞動教育實施機制,確保勞動教育作為學校課程和學生活動來落實實施。
勞動的多樣性決定了勞動教育的多樣性,這是五種教育融合的起點和凝聚點。新時代新實踐對勞動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提出了新要求,我國勞動教育的發展仍需遵循我國教育現代化的精神,繼續堅持在馬克思主義教育與勞動教育相結合思想的指導下不斷創新。構建具有內在生活力的中國特色勞動教育體系,自覺推動勞動教育科學方法體系的設計和不斷完善,仍然是未來勞動教育研究的重點。
科學、技能、知識和創新已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和綜合國力競爭的主要方面。國家提倡培養德智勞全面發展的人才,這是對馬克思主義促進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觀的重要踐行和貫徹。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改革開放的30多年里,中國的勞動教育工作在人民和社會發展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新中國成立之初,面對滿目瘡痍、一貧如洗的社會狀況,中國共產黨的主要任務是領導中國人民迅速穩定新政權,恢復國民經濟。穩定政權需要加強人民對新政權的認可,發展經濟需要人民掌握知識和文化。這兩項重要任務都指向教育產業,同時勞動教育成為一種重要形式在實現發展目標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只有深化和發揮勞動教育的作用,把我國的教育工作做好、做強,才能真正改變我國落后落后的局面,真正把群眾從舊社會的貧困和思想束縛中解救出來。在新中國的快速發展中,勞動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95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明確提出“黨的教育工作方針,是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同時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后來概括為“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毛澤東曾在講話中提出“教育要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并將其納入黨的教育方針和國家憲法。早期,愛勞動被定義為“五愛”民族美德之一。學校將學生參與生產勞動作為一項主課,組織學生到工廠和農村地區參加工農業生產勞動。此外,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開辦工廠和實驗園區,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與生產勞動接受教育。改革開放前,中國廣泛推行勞動教育和知青下鄉。這不僅是對廣大學生的身體素質鍛煉,也是對基層工作、社會情感和社會實踐的初步探索。
毛澤東曾在1957年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指出,中國(當時)大約有500萬知識分子,盡管他們大多數人支持和擁護社會主義制度。但是,在他們中間,真正理解并能運用馬克思主義,堅定地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的,是極少數的。這反映了勞動教育的一個分支,以及在中國實施干部勞動教育的重要性。新中國成立初期,隨著黨在全國的執政地位確立,黨的中心任務向經濟建設轉移,加強干部教育培訓,大規模培養干部,使干部隊伍素質顯著提高,適應黨的中心工作要求,轉變干部角色,成為新中國成立之初黨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根據新中國干部來源廣泛、經歷不同、素質不同的特點,我們黨對不同干部的勞動教育和培訓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全國勞動模范和模范個人表彰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新形勢下,我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要繼續學先進趕先進,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鞭策自己,將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作為自覺行為。”黨員干部廉政教育對干部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干部隊伍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建設具有重要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勞動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基礎性作用,對勞動工作進行了創造性的解讀和探討,這些論述蘊含著深刻的哲學意蘊,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在勞動實踐中把握真理的思想,突出聯系觀、發展觀、矛盾觀的辯證思維,體現了以實際工作取得偉大成就、以勞動創造幸福、以勞動教育實踐創造美好生活的實踐品格。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正確貫徹落實教育方針,促進我國教育事業健康發展,就必須明確教育的服務方向、人才培養的基本途徑和教育的總體培養目標,把握時代性,尊重教育規律,體現素質教育,堅持以人為本。教育體制改革要與時俱進,才能更好地完成立德樹人和促進人自由全面發展的重要作用。
進入新時代,中國正逐步向高質量發展過渡。科學知識、專業技能、創新思維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高素質勞動力也成為中國起飛發展的重要動力,成為中國綜合國力與世界抗衡的重要力量。國家提倡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是對馬克思主義促進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觀的重要推動和落實。從勞動教育的發展歷程中,可以總結出培養工匠精神、工業制造和技術創新等方面的有益啟示,對于我國加快創新,提升經濟高質量發展有重要作用。同時對勞動教育的開展及實施有益經驗的總結對新時期我國勞動教育的開展、勞動教育體系的完善、新時代勞動教育的系統化、體系化、規范化發展有重要意義,通過勞動教育的開展實施和五育并舉育人方針的落實,助力人才培養體系的完善,促進新時代社會主義勞動者的素質提升與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飛.新中國“十七年”勞動教育的成就與啟示[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20,34(01):1-7.
[2]鄭銀鳳. “90后”大學生勞動觀教育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6.
[3]李惠紅. 新中國勞動教育思想探析[D].福建師范大學,2012.
[4]李慶剛.大躍進時期教育革命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2屆博士學位論文.
[5]中國教育年鑒(1949-1981 年)[M].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