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標準要求初中化學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構建高效課堂,全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傳統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學習缺乏主觀能動性,自主學習、實踐探究的空間不足。項目式學習的應用有助于改變初中化學這一教學現狀,能夠實現教學主體的轉化,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提升學習效率。基于此,文章先對項目式學習在初中化學常態教學中應用的價值進行闡述,還對初中化學教學現狀做出分析,進而具體探討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初中化學常態教學的實施與優化策略。
【關鍵詞】項目式學習;初中化學;常態教學;主題
項目式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以項目為驅動的教學模式,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性。初中化學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學生需要在大量的實踐操作中深度理解化學概念、實驗原理。項目式學習在驅動學生主動思考、深入探究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一、應用價值
(一)有利于提升學生主體地位
新課標中明確要求化學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要徹底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究能力及科學素養。項目式學習以項目為核心、以任務為驅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實驗探究、問題探討,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課程知識、解決相關問題。與此同時,教師的角色也發生了改變,從以往的知識灌輸者轉化為學生學習的輔助者、引導者,在教學活動設計上也能夠立足學生實際需求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興趣特點,科學選擇引導方式,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二)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實效
項目化學習是一種具有整體性、系統性的教學模式,通過項目的確定、組織、實施、總結等環節,帶領學生在項目探究中系統化的學習知識、探究問題,最后進行學習的反思和總結。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能夠通過對各個教學環節的把控,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掌握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和存在的不足,通過適當調整教學方案提升教學效果。
(三)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發展
項目式學習在初中化學常態教學中的應用,不僅能夠實現學生對課程知識的深度學習,還能促進學生綜合能力與素質的提升。比如,在項目探究中,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實驗探究等方式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強化知識的運用,在此過程中能夠訓練和提升學生的實驗素養、探究能力、思維能力及合作能力,實現學生的綜合發展。
二、有效實施策略
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確定其符合項目式學習實施標準后,再根據學生學習需求、教學目標等完成項目式學習方案的設計。九年級化學“金屬和金屬材料”這一單元的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且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適宜實施項目式學習,以下圍繞本單元教學具體探討項目式學習在初中化學常態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一)結合教學內容明確項目主題
確定項目主題是實施項目化學習的重要基礎,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甄選,確定項目主題。項目主題的確立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項目主題要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連,是借助項目的探究促進學生對課程知識的學習,不能偏離教學的核心內容。
(2)項目主題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關聯,設計生活化項目主題能夠拉近學科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距離,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與探究興趣,對順利完成項目學習有重要作用。在本單元的教學中,主要教學內容就是金屬材料,包括金屬材料的特點、化學性質及金屬資源的保護與合理利用等。金屬材料在學生的現實生活中比較常見,其中鐵是學生接觸較多、較為了解的一種金屬材料,并且鐵資源獲取容易、成本較低。從初中生的實際生活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掌握了一些生活常識。鐵鍋是學生家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對于學生而言并不陌生。根據生活經驗,大部分學生能夠知道鐵鍋具有容易生銹的特點,而且生銹后的鐵鍋很難清理,影響正常使用,也會縮短鐵鍋的使用壽命。因此,教師可以將“探究預防家用鐵鍋生銹的方法”作為本單元教學中的一個項目主題,該主題既符合本單元的教學內容需求,又能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關聯,在該主題項目的探究和學習中,需要學生通過具體的實驗操作、分析探討深度掌握鐵的化學性質,并給出具體的防止鐵鍋生銹的方法,既具有科學探究價值,也具有現實意義,在培養學生學科素養的同時,也能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二)立足項目目標設計學習任務
基于新課標要求,初中化學開展項目式學習的過程中,根據項目主題及具體的教學內容,需要進行項目目標的優化,不僅要通過項目式學習幫助學生掌握核心知識,鞏固其化學知識基礎,還要訓練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發展其高階思維,從而提升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教師應從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及情感目標三個方面入手,對項目式學習的學習任務進行合理設置,以具體的學習任務驅動學生順利完成項目式學習,并提升學生的知識水平、能力素養,全面提高初中化學教學的實效。在“探究預防家用鐵鍋生銹的方法”這一項目主題學習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以下學習任務。
(1)通過觀察法和回憶法,整理出在現實生活中金屬鐵的具體使用情況,并從宏觀角度分析和探索金屬鐵的性質及其用途。
(2)通過自主思考、合作探討等方式,運用已掌握的知識及生活經驗,猜想導致鐵鍋生銹的原因都有哪些,并將這些猜想整理出來,以此為基礎科學設計實驗操作步驟,實現對猜想的科學驗證。
(3)分組實驗的方式使學生利用實驗材料,借助具體操作、觀察,探究鐵制品生銹的主要原因,整理出鐵制品生銹的幾方面必要條件。
(4)針對實驗現象和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和總結,明確鐵鍋生銹的原因,分析金屬鐵發生銹蝕的化學
原理。
(5)借助化學實驗操作與分析,將化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相關聯,利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提出有效防止鐵鍋生銹的方法和建議。從以上學習任務的設計情況來看,各個問題之間具有一定的關聯性,并且層層遞進、環環相扣,能夠促進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深度學習,在幫助學生深度理解與掌握課程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實驗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創新教學手段推動項目實施
初中化學常態教學中實施項目式學習,除了要明確項目主題,為學生合理設計學習任務,還要教師能夠創新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啟發和引導,才能推動項目式學習的順利實施。由于初中生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習慣了依賴教師的灌輸,學習自主意識相對不足,更需要教師采用有效的教學手段進行引導,才能提升學生的項目式學習成效。在“探究預防家用鐵鍋生銹的方法”這一主題項目的學習中,教師可以采用以下教學手段助推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1)構建生活情境,設置驅動問題。教師在項目式學習的實施過程中,根據項目主題給學生構建生活情境。比如,可以將未生銹的鐵鍋和生銹的鐵鍋帶到課堂上,便于學生近距離觀察和了解鐵鍋生銹的情況,也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相關的視頻和圖片,讓學生通過觀察和分析,說出:“鐵銹是什么?鐵鍋生銹后對人體健康是否會產生影響?”在問題的驅動下,學生會更加認真自信地觀察鐵銹,總結出鐵銹是一種紅褐色的物質,并且表面粗糙,吸附在鐵鍋表面,不容易清理。然后教師再提出問題:“導致鐵鍋生銹的因素有哪些?如何防止鐵鍋生銹?”給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
(2)引導學生展開分組實驗。在分組實驗之前,為確保項目式學習能夠順利完成,并且取得好的學習成效,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也就是根據學生的學情基礎、綜合能力劃分層次,保障每個小組中不同層次的學生平均分配,既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又能保障各小組的平均學習水平相差不大。教師鼓勵各小組進行實驗方案的設計,填寫相應的實驗報告,做出實驗猜想和假設,并通過實驗操作步驟的設計進行猜想的驗證。大部分小組都能夠按照規范的流程進行實驗設計和操作,部分小組在實驗過程中會遇到問題,并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對實驗步驟的調整和優化,順利得出實驗結果。
(3)組織學生進行實驗結果展示與實驗分析。各小組完成實驗操作后,整理實驗報告,在教師的鼓勵下進行小組實驗結果的匯報,為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多種方式展示學習成果,除了實驗報告的撰寫,還可以通過實物模型或繪制實驗海報、制作項目學習成果匯報PPT等方式,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最終在各小組之間的相互補充下,學生對鐵生銹的化學原理產生更深入的理解。
(四)聯系實際問題延伸項目教學
完成課堂上項目式學習后,為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與綜合素養,結合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結合實際問題進行項目主題的延伸與拓展,讓學生利用課堂下時間自主進行相關數據的調查、分析及實驗的設計操作等,完成項目的自主探究和學習。比如,在“金屬和金屬材料”這一單元的項目延伸與拓展中,教師可以結合當地現實情況,為學生設置如下項目學習任務:“對當地鐵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情況進行分析,并利用所學知識給鐵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提出有價值的建議。”“在生活中探索鐵銹清理的有效方法。”學生在課后可以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共同針對現實問題進行研究與探索,進一步鞏固學生對鐵元素的性質及相關化學反應原理等方面的理解,同時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提升學生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順應初中化學新課標要求,教師要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能夠以學生核心素養發展需求為核心,創新教學模式和方法,加強對項目式學習的研究與應用,充分了解項目式學習實施的價值和意義,從而能夠結合教學內容及學生需求科學設計項目式學習方案。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為提升項目式學習實施效果,教師要注重對項目主題的明確、學習任務的設計,創新教學方法與引導方式,同時聯系實際問題做好項目主題的延伸與拓展,最大程度提升初中化學教學中項目式學習實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林朝萍,王倩倩,南光明.中學化學項目式學習的研究進展:基于CiteSpace的可視化分析[J].化學教與學,2023(12):21-27.
[2]麥雨柔.基于微項目的高中化學“原電池”教學實踐研究[D].廣州:廣州大學,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