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杰
摘 要:在開展高中地理教學工作時,要及時調整教學思路,以教材為線索,精選教學主題,不斷改進和創新教學方法,加大地理課堂教學改革力度,以此達到地理新課改的具體要求?;诖?,本文先介紹大單元主題式教學的定義及具體要求,接著重點分析高中地理大單元主題式教學的意義及具體實施路徑,從多個維度展開深入研究,以突破原有教學的桎梏,提高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大單元;主題式教學;高中地理
現代教育提倡聚焦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高中地理教學應注重學生綜合思維的培育,使其在掌握基礎理論知識的基礎之上,學會將單元知識點看作整體,接受系統性的學習,大單元主題式教學引導學生從整體入手分析問題、內化知識。高中地理課程作為滲透核心素養的載體,必須引導學生學習對生活、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優化課程結構,推進教學改革,將大單元整體教育理念貫穿始終,積極探尋大單元主題式教學與高中地理的融合方式。為實現核心素養目標,在教學中引入大單元主題式教學是必然選擇。
一、大單元主題式教學闡述
主題式教學設計思路是以某個主題有序推進教學過程。在實際教學時,應用主題式教學可以助力學生全面把握知識要點,有效達成學習目標,完成教學任務。而在選擇主題時也要慎重,好的主題應當是和課程知識點緊密耦合的,既完成知識點的教學,又推動主題的深入。在當前的教學實踐中,大單元主題式教學相對比較常見。所謂大單元主題式教學,就是從單元知識點出發,選擇與單元知識內容相關的主題,按照主題合理規劃學習領域。大單元主題式教學強調改變學科本位的觀念,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因而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要更多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不以結果為導向,而是組織學生主動探究,深入主題內部,圍繞著學習任務或項目進行討論和互動,進而實現深度學習[1]。大單元主題式教學與傳統教學有著本質區別,廣大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必須準確把握二者的差異性,革新教育理念和育人方式,抓住教學重點,整體把握,層層遞進,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條件。
二、大單元主題式教學的應用價值
伴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各種各樣類型的教學模式不斷涌現出來。大單元主題教學對提升高中地理教學質量有著促進作用,高中地理教師應對大單元主題式教學的價值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為教學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
(一)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
地理是研究地理環境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關系的學科,高中地理學習可以概括為三個主題,分別為認識地球整體面貌、認識區域部分、認識人類生產生活與地理環境的關系。高中地理知識覆蓋面較廣,理論性也比較強,學生在課堂學習時理解起來比較吃力,容易出現理解困難、無法及時內化等問題,因此必須注重學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提升。大單元主題式教學的引入,可以引導學生將知識點看作一個系統,在腦海中形成知識框架,借助思維導圖進行有效梳理,這樣一來,學生便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字信息,掌握理論性知識,從而強化基礎。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機會,在課堂上表現得比較被動,而應用大單元主題式教學,不同課時之間的界限被突破,學生可以通過分析大單元中不同課時主題內容之間的關聯性,進而發現其背后的規律,而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主體性更加突出,自主分析和理解能力也自然而然地得到顯著提升。
(二)增強學生的主題意識
主題式教學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在整個教育教學體系中的價值已初步顯現出來,是提升個人素質和綜合能力的有效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引入主題式教學,也逐漸成為必然趨勢。主題意識是大單元主題式教學的核心,具備主題意識是接受主題式教育的前提,因而在實際教學時,要以主題意識的培養為前提條件。對于高中生而言,具備主題意識可以拓展思維的深度,促使其深入分析主題意義,而倘若缺乏主題意識,學生的學習思路便會模糊不清,不能知道學習的目標和大致方向,從而降低學習效率。如果缺乏主題意識,學生的地理學習效果會受到嚴重影響。而應用大單元主題式教學,引導學生從研究的主題入手,在明確學習目標之后,按照步驟依次深化對知識點的理解,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強化應用技能,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可以獲得知識和學習經驗,還能在主題意識的作用下有側重有目的地深度挖掘主題內涵,使學習效果更為顯著[2]。
(三)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大單元主題式教學模式建立在自主學習和探究的基礎上,地理本身具有極強的綜合性和實踐性,在高中地理課堂上滲透大單元主題式設計思路,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更為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不同任務或者項目的探究當中,不斷進行實踐創新,深度挖掘自身潛能。大單元主題式教學背景下,學生可以根據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展開合作交流,通過合作學習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學習氛圍也愈發濃厚,這樣一來,學生便在不知不覺中沉浸在課堂學習中,充分調動能動性,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此外,通過完成一個又一個學習任務,學生可以認識到自身知識水平的提升,在此過程中獲得極強的成就感,進而激發出更大的學習動力,主動探索地理學科的奧秘。
三、高中地理大單元主題式教學策略
大單元主題教學在高中地理課堂上的應用,能有效幫助學生梳理教材內容,探究不同課時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性,進而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實現新舊知識的遷移與應用。在實際教學時,教師要結合教育規律及地理學科特點優化教學設計。
(一)梳理單元教材,確定教學主題
大單元主題式教學應確立主題的核心地位,在開展教學工作之前首先對教材進行全方位梳理,統整單元知識內容,根據不同課時之間知識內容的內在聯系確定大單元主題。主題式教學是圍繞某個特定主題展開的,想要保證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就必須以大單元主題為重要依據,在備課階段,高中地理教師應精選富有研究意義的主題,之后與學生共同搜集與主題相關的各種學習資料,以作為課堂學習的輔助工具。大單元主題式教學不同于常規教學模式,所謂大單元主題本質上是將知識點連接起來的一條藤蔓,它上面纏繞著學生需要在本節課學習的所有內容,起到統領的關鍵作用。在實際教學時,必須充分重視大單元主題的地位,從始至終將大單元主題貫穿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之中?;诖耍刻谜n上,教師都要根據課程內容確定一個鮮明的主題,之后再借助情境推進主題活動的呈現,使學生輕而易舉地抓住學習方向,帶著問題進行思考[3]。
以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地理教材為例,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的知識劃分成地球的宇宙環境、太陽對地球的影響、地球的歷史、地球的圈層結構等不同課時,地球是人類生活、繁衍的家園,在高中地理課上要初步引導學生認識大家最為熟悉的生活環境,從上述不同維度加深對地球的整體感知。大單元教學設計思路可以以認識地球為切入點,帶領學生將不同課時內容整理在幾個知識板塊,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這樣不僅可以面面俱到,還便于日后的復習。本章節最后的問題研究《火星基地應該是什么樣子》為知識拓展區域,學生可以在完成大單元知識的學習之后圍繞本單元主題展開交流,提出獨到的想法和見解,引導學生結合地球環境和人類活動方式,借助地理要素進行想象與辨析,有效培養學生的人地思維。
(二)創設問題情境,喚醒探究意識
大單元主題式教學要以提高學生的課堂主體參與性為前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習慣,為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在實際教學時要對教學方法進行不斷的改進,有效調動學生的內在驅動力。情境教學法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現被初步應用于教學實踐中,應用情境可以更好地推進教學工作的有序進行,高中地理大單元主題式教學可以依托情境促進自主學習體系的建構,在充分尊重和重視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基礎上,創設與主題有關的問題情境,一方面引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使自主型學習活動得以有效落實。教學效果往往與教學策略有著直接關系,高中地理教師要積極學習和借鑒前沿的教育理論知識,精進教學能力,采取先進教育理念和新型教學方式,使課堂教學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學習。地理與人類社會活動息息相關,教師可以以學生生活實際為切入點,創設貼近生活的問題情境,打造生動活潑的地理課堂,這樣既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又可以讓他們發現地理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有意識地分析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從已有經驗出發借助所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逐步增強人文底蘊、科學精神以及責任擔當,進一步發展核心素養[4]。
以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地理教材為例,第四章《地貌》以研究地勢高低起伏變化為主題,在實際教學時,可以借助衛星圖像上地表的各種形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讓學生觀察對比,最終概括高原、山地、平原、丘陵以及盆地等常見地貌形態的基本特征。在聯系現實生活,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問題的導向作用,使學生圍繞著特定的研究主題展開深入研究,結合教材、學習資料更好地了解本單元的知識點,在大單元主題式教學中逐漸形成自主學習意識。
(三)結合單元主題,組織合作學習
大單元主題式教育理念在具體實踐中往往表現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高中地理教學應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比起直接灌輸書本知識,最好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探究活動是實現大單元主題式教學目標的最佳途徑,在高中地理課堂上,要以解決一系列問題為契機,通過問題的串聯驅動學生展開對學習任務的探究。為更好地開展探究學習活動,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這樣做的目的是增進他們之間的交流,學生普遍缺乏獨立性,而通過小組合作便可以有效提高班級學生的參與度,活躍學生的思維,而且在互動過程,學生自然會產生困惑,發現一系列問題,進而圍繞問題進行分析和深入研究。自主、合作、探究形式的學習基于學生能夠正確看待自己的課堂地位,扮演好參與者的角色,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提出建議,與之進行互動,確保學習過程由簡單到復雜,逐步深入發展。在探究活動的過程中,學生逐步學會與教師、同學建立合作伙伴的關系,默契配合,相互協作,內化知識,無論是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合作學習能力、探究能力都在實踐中顯著提升,這對學生個體的全面性、可持續性發展十分有利[5]。
以人教版高中必修二地理教材為例,第五章《環境與發展》涉及人類生產活動受到地理環境因素的影響,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自主預習,提前對教材內容有大致了解,做到心中有數;之后在課堂上讓學生針對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這些環境問題給人類生活帶來的挑戰以及具體應對方案等展開合作探究,以主題牽引整個自主學習活動過程。合作學習和探究的過程應該是充滿活力與激情的,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表達觀點,盡情展示他們的才華和潛力,聯系現實談一談各自對環境保護的建議,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意識逐漸增強,更是建立起尊重和保護自然、綠色發展等觀念,產生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人文情懷。除此之外,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思想、情感的碰撞和交融,在升華主題的基礎上可以使他們得到更加深刻的啟示,對知識內涵進行更加深層次的理解和把握。通過合作學習,大單元知識內容被串聯成整體,學生在彼此的幫助下接受系統性的教育,地理實踐能力、學習能力以及學科素養統統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因而在大單元主題式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應以探究學習為途徑,體現出以學生為本的重要特征,積極創建和諧、舒適、穩定的教學環境,帶給學生良好的學習體驗,使雙方在民主、寬松、平等的氛圍中增進與彼此之間的深入交流、合作探究,最終達成核心素養目標,最大限度發揮大單元主題式教學的優勢??傊?,廣大地理教師要兼顧主題的深度和廣度,注重對章節、單元知識價值的深度挖掘,要對知識進行全方位了解和掌握,通過開展一系列豐富的教學實踐活動,將知識內容串聯成整體有效滲透到教學活動當中,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和層次理解知識,逐漸擴大知識面,豐富自身見識,與此同時具備自主學習和實踐探究能力。
結束語
總而言之,大單元主題式教學模式的引入,對高中地理教學來說是一次新鮮的嘗試,新課改背景下,傳統教學思路和方式的缺陷逐漸暴露出來,為滿足學生實際發展需求,則必須摒棄落后的思想觀念,采取更為科學、高效的教學方式。而大單元主題式教學提倡的方式與課程理念相一致,高中地理教師應深刻把握大單元主題式教學的內涵,突破傳統教學桎梏,從單元出發對課堂教學進行改革,貫徹執行主題式教育核心理念,推動高中地理教學改革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吳冬秋.核心素養導向下的高中地理大單元教學實踐探究[J].廣西教育,2023(23):91-93,120.
[2]葉青.大單元教學理念下高中地理綜合思維培養策略研究[J].高考,2022(31):147-150.
[3]王才念.基于問題的高中地理大單元教學設計及實施:以人教版必修第一冊第六章“自然災害”為例[J].中學教學參考,2022(31):92-95.
[4]陶蕭筱,戶清麗.核心素養視角下高中地理大單元設計探索[J].教學與管理,2022(18):93-96.
[5]馮婷.深度整合大單元教學 培育高品質地理核心素養[J].文理導航(上旬),2021(8):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