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華
【摘要】體驗式學習是一種由學生親歷數學知識產生、發展與結果的學習方式.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體驗式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促使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全面發展.文章闡述了體驗式學習的概念及基本特征,分析了體驗式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意義,并提出了體驗式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以期對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率有所幫助.
【關鍵詞】體驗式學習;小學數學;情境;實踐
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要轉變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模式,積極應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深化教學改革,進而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知識的內在動機,保證數學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體驗式學習具備親歷性、情境性、實踐性和情感性,可滿足學生主體化、個性化的學習需求,能夠為數學教學改革提供強大助力.鑒于此,小學數學教師可嘗試將體驗式學習應用到教學全過程,從而有效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一、體驗式學習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體驗式學習是指通過實踐等方式,使學生沉浸在學習氛圍中,并獲得認知、情感、行為、交往等方面的親身體驗,進而經歷知識體系建構全過程的一種學習模式.體驗式學習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能夠使學生不斷積累學習經驗,掌握學習方法,形成自主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同時有助于促進學生知識、技能與情感態度同步發展.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而言,體驗式學習的基本特征有如下四點.
(一)親歷性
親歷性是體驗式學習區別于其他學習方式的本質屬性,其強調學生應真實參與學習活動,直接體驗和經歷學習的全過程.體驗式學習的親歷性要求教師將數學學習主體地位歸還給學生,而教師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創造各種學習條件滿足學生獨立學習、合作學習的需求,引導學生充分經歷數學知識的探究過程,鼓勵學生親自摸索和發現數學規律,從而體驗獲得數學知識的愉悅感.
(二)情境性
情境是體驗式學習必不可少的一個方面,教師需要為學生創設真實、形象、生動的數學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調動多維感官進行體驗,進而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欲望.體驗式學習強調教學情境應具有多樣性、生活性和互動性,這就要求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學生學習能力和生活經驗創設情境,如生活情境、問題情境、故事情境、游戲情境等,使情境成為輔助學生開展體驗式學習的重要工具,進而促使學生在體驗式學習中獲得心智發展.
(三)實踐性
實踐是體驗式學習的前提和基礎.在數學教學中,學生的體驗與實踐密不可分.學生親身經歷數學實踐活動實質上就是學生進行個體體驗.通過數學實踐活動,學生學習新知識和新方法,完成對認知結構的自主建構.數學實踐貫穿體驗式學習的各個環節,可使學生在有目的的實踐活動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感悟知識的應用價值,發展數學綜合能力,進而提升數學學習效果.
(四)情感性
體驗式學習強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使學生深入理解數學知識對社會生活的重要意義,從情感上產生對數學學科價值的高度認同,進而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體驗式學習不同于灌輸式、被動式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更加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變化,可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品質和學習習慣,進而提升學生的整體學習能力.
二、體驗式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意義
(一)有助于活躍課堂教學氛圍
小學階段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他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有著強烈的探索欲望.在這種欲望的趨動下,學生學習相關知識變得更加容易.數學知識相對枯燥,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使他們在課堂教學上基本是機械記憶,學習效果大打折扣.體驗式學習可以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活躍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在情境中探究知識,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有助于感知數學學科價值
數學具備工具的基本屬性.因此,人們通過對數學知識的合理應用能夠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這使得數學學科具有實用性.小學階段學生由于受到自身年齡的限制,其生活經驗有所欠缺,無法將數學與生活聯系到一起,這降低了其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借助體驗式學習,可組織多樣化的實踐活動,這可幫助學生解決其在生活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從而使學生感知數學學科的價值.
(三)有助于加深數學知識理解
與其他學科相比,數學知識比較抽象,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學難度,很難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學效果一般.而體驗式學習能夠使學生在學習期間通過親身體驗、思考和實踐理解數學知識,使學生的體驗感得到進一步提升,這不僅可以調動他們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而且能加深其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三、體驗式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生活情境體驗式學習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年齡偏小、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盡量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變為形象生動的生活知識進行講解,幫助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中認知和理解數學知識.因此,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創設生活情境,搭建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并借助生活情境開展體驗式學習,促使學生感知生活中處處存在著數學知識,從而將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
例如,在教學“克和千克”時,教師可以將生活情境貫穿課前、課中和課后環節,使學生充分體驗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在課前,教師可為學生布置陪家長去超市購物的任務,讓學生關注貨架上不同的物品及其對應的標簽,并記錄下物品名稱、價格、質量等信息,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生活中的“克和千克”;在課堂上,教師可展示硬幣、牙膏、大米、黃瓜、西紅柿、紙巾等生活中常見的實物,讓學生經歷猜一猜、估一估、掂一掂、稱一稱、想一想的體驗式學習過程,引導學生用身體不同感官去感受“克與千克”,加深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感性認知;在課后,教師可布置生活化作業,要求學生回家用電子秤稱量一下家里的生活物品的質量,如鑰匙、飯碗、雞蛋、鞋子等,并記錄稱量的物品及其質量,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教師組織生活情境體驗式學習,能夠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且應用于生活,從而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二)數學游戲體驗式學習
數學游戲是小學階段學生最喜愛的教學活動.教師借助趣味性的數學游戲能夠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全體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開展以數學游戲為載體的體驗式學習,既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又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鞏固和應用所學知識,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教師應盡量在中低年級開展游戲活動,從而緩解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畏難情緒,促使學生充分體驗數學學習的成功感和喜悅感,幫助學生從小樹立學好數學知識的自信心.
例如,在教學“6—10的認識和加減法”時,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6—10的數字加減計算方法,培養學生計算能力.這部分內容是數學學科的基礎內容,教師可增加習題訓練環節以提升學生對計算方法的靈活應用能力,從而為后續數學知識的學習做好鋪墊.但是,傳統機械性的重復訓練必然會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使其對參與習題訓練的積極性不高.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開展競賽式的數學游戲活動“口算搶答”.教師提前準備好6—10數字加減計算的口算題卡,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參賽小組,讓各小組之間進行比賽.當教師舉起題卡時,最先舉手并回答正確的小組獲得1分,如果回答錯誤就倒扣1分.待游戲結束后,積分最多的小組即為獲勝組.此項數學游戲活動能夠調動全體學生參與口算搶答的積極性,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計算能力、反應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小組合作體驗式學習
體驗式學習提倡通過小組合作強化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引導學生共同體驗學習過程,分享學習經驗.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合理布置具有探究性、思考性的小組合作任務,提升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的體驗感,鼓勵學生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使學生通過思維碰撞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
例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以教學目標為基礎,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小組合作體驗式學習活動,使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增強學習數學知識的體驗感.教師要根據平時了解和掌握的情況為學生合理分組,避免因分組不當影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體驗感.之后,教師按課程內容設計合作學習任務,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創設幼兒園給小朋友分果汁的任務情境:果汁一共有三大杯,第一大杯被幼師平分成兩份,小麗喝掉了其中的一份;第二大杯被幼師平分成四份,小華喝掉了其中的兩份;第三大杯被幼師平分成六份,小亮喝掉了其中的三份.大家說一說他們三個人誰喝的果汁最多.各小組按照任務目標在組內進行分析和討論.學生通過與本小組內其他組員之間的交流和共同實踐得出結果,從而對分數的意義與性質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認識.在小組合作體驗式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體驗感獲得顯著提升,同時其學習數學知識變得更加容易.教師要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做好引導工作,使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其中,最大限度地發揮體驗式學習的作用.
(四)實踐活動體驗式學習
實踐活動是體驗式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數學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內涵,感悟數學學科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實踐活動前,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踐材料,指導學生具體的操作方法,幫助學生明確實踐活動目的,使學生參與活動.同時,教師要將實踐活動從課堂內延伸到課堂外,拓展學生實踐活動的空間,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例如,在教學“量一量,比一比”時,教師可以設計活動任務表,讓學生測量自己身體各部位的長度以及其他物體的長度.活動任務表可包括以下三個項目:項目一,測量身體.要求學生測量足長、手長、身高、一步長、一臂長、肩寬等.學生自主選取直尺、卷尺等測量工具,記錄下對應的測量結果,注明米或厘米單位.項目二,測量教室.要求學生測量教室窗框、門、書桌、教科書、講臺等物體的長和寬.學生自主選取直尺、卷尺等測量工具,記錄下對應的測量結果,注明米或厘米單位.項目三,測量臥室.要求學生測量家里父母臥室或自己臥室內的物體,包括衣柜、置物架、床、椅子等物體的長度,記錄下測量數據與單位.
(五)多維作業體驗式學習
作業是促使學生內化所學知識和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環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設計多維作業,從而調動學生手、眼、口、鼻等多種器官,使學生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教師應將多維作業作為實施體驗式學習的有效途徑,整合作業資源,設計學生可選擇的作業形式,使學生不僅用腦思考作業、用手寫出作業,而且用眼睛去看數學現象、用嘴巴去說數學知識、用心去感悟數學的重要性以及用身體去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提升數學作業對學生的吸引力.
例如,在教學“克和千克”之后,教師可以布置以下多維作業:作業一,“看一看”.請你觀察生活中同樣大小或者同樣形狀的兩個物體,你能發現它們的質量有什么不同嗎?作業二,“說一說”.學習完本節課知識后,回家向父母說一說克與千克的不同.作業三,“試一試”.你和家長出去購物,請你嘗試一下自己最多可以拎起多少質量的物品,記錄下物品名稱和具體質量.作業四,“做一做”.請你用電子秤稱量一下不同物品的質量,準確標注克與千克單位.上述四項作業可由學生根據實際情況自主選擇其中兩項獨立完成.學生在完成作業后可獲得對克和千克的感知體驗,深化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認識.
結 語
綜上所述,體驗式學習對推進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提高數學教學質量起著重要作用.數學教師要掌握體驗式學習方法,將體驗式學習靈活應用到數學教學中,使學生親身體驗數學知識的建構過程,感知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計算能力和應用能力,幫助學生形成自主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進而提高數學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邱素連.體驗式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亞太教育,2023(1):125-128.
[2]夏扣琴.體驗式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文理導航(下旬),2023(5):88-90.
[3]嚴靜娟.體驗式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3,8(22):101-103.
[4]祁軍英.體驗式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解析[J].求知導刊,2023(20):47-49.
[5]夏妍.體驗式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文理導航(中旬),2024(3):43-45.
[6]羅蘭.體驗式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名師在線,2024(1):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