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海玲
摘要:歷史“大概念”具有統攝主干知識的作用,是高三進行融通復習的有效范式。“大概念”的凝練以“大單元”為依托,以“核心概念”內在邏輯的打通為手段。教師在進行教材融通復習課的設計中應以“故事”為場景使學習者能夠“親歷”環境、以問題為導向層層推進課堂教學,使明暗雙主線最終能夠匯總聚焦于“大概念”。從觸動學生家國情懷的視角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直觀印象,刺激學生主動深挖主線之外的“細枝末節”,在發展思維的同時提升核心素養。
關鍵詞:中學歷史;大概念教學;教材融通;情境教學
隨著新課程新高考的不斷深入,高三歷史在一輪復習中無法回避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實現統編版選擇性必修教材與中外歷史綱要的融通?《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在教學內容的整合上明確提出,重視以學科大概念為核心,使課程內容結構化,以主題為引領,使課程內容情境化,促進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1]。本文以統編版高中歷史教材選擇性必修三第十課“近代以來的世界貿易與文化交流的擴展”為例,對選擇性必修教材與綱要教材線索進行梳理,并從“大概念”出發設計課堂主線來統攝教學內容,嘗試從兩大核心概念的內在聯系探索“大概念”升華的真諦。
何謂本課的核心概念?北京教育學院方美玲老師認為,歷史核心概念位于從史實到歷史學科大概念的關鍵節點,處于歷史認識內容核心[2]。細探本課標題,近代“世界貿易”與“文化交流”赫然在目,因此厘清兩大名詞背后的核心概念極為重要。從教材的單元結構上看,有別于第九課古代的區域性貿易,本課在時空上皆大為擴展,更多的側重于新航路開辟后,世界貿易網的逐步形成及對世界帶來的影響,因此,“經濟全球化是人類社會發展必由之路”是第一個名詞背后的核心概念。從教材的敘事線索上看,近代以來“文化交流”的擴展顯然是近代“世界貿易”擴展的互動產物,因此,第二個名詞背后的核心概念是“人類文化因交流互鑒而變得豐富多彩”。從教材的打通上看,兩大核心概念的梳理,可以激發學習者拓展思考近代“世界貿易”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經濟全球化”“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之間具有何種關系?將綱要(下)和選擇性必修二的相關知識點打通。
鑒于此,筆者將本課的“大概念”擬定為“經濟全球化促進了文化的交流互鑒,而在文化交流中應遵循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為了實現本課“大概念”對教材的統攝作用,需要將相關知識點進行線索性梳理,從與“世界貿易”相關的三個知識點“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經濟全球化”“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入手,摸清本課“大概念”背后的邏輯關系,由此形成以下知識聯系的框架(見圖1):

通過對綱要與選擇性必修教材的通盤線索摸索,并結合本課的大概念,將本課的主旨定義為:新航路開辟后,伴隨著殖民擴張與掠奪,世界市場逐步形成。工業革命為以歐美為中心的世界市場最終形成提供了重要條件。彼時世界貿易額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爆炸性增長,經濟全球化成為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強勁動力。20世紀上半葉,伴隨著世界大戰、冷戰,經濟全球化受阻。20世紀下半葉,在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全球貿易網得以恢復,經濟全球化愈加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由之路。而一部世界貿易交往的歷史也是一部文化交流的歷史,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過程中,各地文化也發生了交流:如茶從中國傳入英國、俄國、荷蘭、日本后,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茶文化;中國服飾傳入歐洲后,使得西方女裝從以束縛為美轉為以寬松為美。西方服飾傳入東方后,使得東方男裝融合了時代精神與民族特色;而西方鐘表傳入中國后,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形成獨具特色的更鐘文化。更鐘的出現也意味著任何文化在傳播過程中都會面臨著不斷被本地化的趨勢。同時,說明了對于外來文化我們應該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
本課的重難點:
1.時空轉換大,如何運用本課“大概念”精選出合適的地圖?
2.作為復習課,如何既避免知識點的“炒冷飯”又做到知識點的巧妙落實?
3.如何推動教學過程,在促進學生核心素養有效落地的同時,漸指本課“大概念”?為了突破重難點,本課以“大概念”來統攝綱要與選必教材,并以葡萄牙公主凱瑟琳的一份嫁妝為視角設計教學情境,推進教學環節,同時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
有鑒于本課“大概念”“靶心”的步步“命中”與教學環節的設計有密切關系,筆者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教學環節一:全球貿易網的形成
本環節通過梳理新航路開辟后全球貿易網形成的重要階段,著重于引導學生理解工業革命對于經濟全球化帶來的作用,以及經濟全球化對于人類社會生產力的巨大影響,從而得出“經濟全球化是人類社會發展必由之路”的核心概念。
在導入部分,教師由16世紀遠嫁英國的葡萄牙凱瑟琳公主的嫁妝———中國瓷器講起,介紹中國瓷器在葡萄牙大放異彩,葡萄牙通過模仿青瓷,并結合本國審美傳統,成功獲得日后的“瓷磚之國”的美譽。設計問題:葡萄牙的“山寨”制瓷技術超越“正品”源于何?在教學實踐中,學生能夠得出是葡萄牙人對外來文化的一種“交流互鑒、為我所用”態度的結論,為本課的“大概念”奠定基調。隨后,通過展示新航路開辟前后貿易對比圖(見圖2、圖3),設置問題:新航路開辟前后,世界貿易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其后17-18世紀世界殖民擴張對世界市場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