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在高等教育深度變革的時代背景下,各個學科的教育都出現了明顯的變動和調整。在高校所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更是需要充分認識到生命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結合學生發展的實際情況,將二者的優勢進行高度融合,以便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此,本篇文章在綜合了相關調查和研究之后完成,結合生命道德教育在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要性展開分析,并淺析具體的融合和發展策略。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命道德教育
在當今社會,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生命道德教育的結合成為教育領域一項極為重要而迫切的任務。在人才培養教育的過程中,高校始終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其思想政治教育不僅關乎學生的個體發展,更涉及社會的和諧與進步。而將思想政治教育與生命道德教育融合,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三觀,也能夠引導學生成為有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擔當的新時代公民。
一、生命道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的必要性分析
(一)引導學生針對性地解決社會中的各種問題
人是處于社會中的人,個體的成長和發展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之間產生了極為明顯的聯系。當前階段,社會經濟發展形勢不斷變革,社會的主流思想、價值觀念等呈現出了新特征。相應地,社會上也會存在著或多或少的不良風氣。這些不良風氣的存在,將會給大學生的思想觀念產生一定影響。諸多大學生都表示:在面對社會未來生活選擇的時候,往往會出現迷茫、不知所措的問題。如果能夠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融入新的理念和教學策略,找到其中教育的突破點,則可以更好地符合社會的發展規劃。將生命道德教育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可以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
(二)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大眾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對于高校大學生而言,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還面臨著巨大的學習壓力。并且在日常的生活中,還需要面臨來自學業、就業、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壓力。在他們釋放壓力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消極情緒,使得難以以積極、健康的情緒面對社會發展。在較為嚴重的情況下,甚至還會直接威脅到學生的生命健康。幫助大學生積極應對相應的心理問題,對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可以產生積極影響,將此作為思政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可以對學生的全面發展產生積極的引導作用。對于各地區的高校而言,需要積極承擔起對大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重任,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基礎之上,重視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二、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生命道德教育的策略分析
(一)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
長期以來,以人為本都是生命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嚴格遵循的教育原則和理念。從其本質和內涵角度進行分析,便是強調教師需要嚴格遵守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在課堂上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人才培養工作的有序開展創造良好條件。具體來看,主要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開展相應的工作。
一方面,在高校所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需要加強對大學生身心發展和精神層面的重視。針對學生的切實需求,確定合理的教學內容。在各方面都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大量的文化資訊在互聯網的影響下短時間之內快速傳輸到大學生身邊。各種各樣信息的存在,也為學生價值觀的選擇產生了一定影響,從而使得大學生越來越關注精神層面的需求。針對該方面特點來看,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始終考慮到時代發展規劃方面的影響,堅持以學生為本,將學生的心理需求、精神需求方面的內容和教學目標相結合。從學生的思想形成、身心發展規律的角度出發,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另一方面,高校教師還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個體性特征的影響。大學生不斷接觸新事物,他們的價值觀也出現了多元化的發展特征。學生更愿意積極、主動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其個性特征較為突出。因此,在后續的生命道德教育活動中,教師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特征,引導學生在認識自我和生命特征的基礎之上,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發揮榜樣人物的領導性作用,帶領更多學生參與到社會主義建設工作中。
(二)積極貫徹落實生命道德教育,提升學生的思想認識
從生命道德教育的特點來看,其長期性、實踐性的特征較為明顯,并且其中所包含的內容較多,還具備了一定的復雜性特點。若想更好地提升生命道德教育的效果,還需要從教育方法、教育載體的角度進行充分考慮。同時,還需要將其和課程改革方面的內容進行結合,高效開展生命道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念,努力實現自身的生命價值。在設定教育目標的時候,需要融入一定的生命教育。始終堅持“立德樹人”的教育原則,積極優化教學目標,將擔當精神落實到教育目標的全過程中,使得學生可以充分認識到擔當精神的優勢。對于學生而言,在教師的長期引導下,他們的思想觀念會發生積極的轉變,也可以在后續的學習和實踐中認識到生命價值的意義,對其進行積極踐行。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也需要考慮到生命道德教育的影響。既需要發揮教師的主導性作用,也需要在最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將生命關懷教育的理念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上,更好地發揮育人作用,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在課堂上教師也可以結合播放紅色主題電影、影視資料的方式,讓學生對生命價值的意義產生深入思考。同時,還可以在某個固定的時期,在全校范圍內開展相應的“我愛生命”主題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三)結合新媒體技術的優勢,多方位開展生命教育
當前階段,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其優勢已經在各個行業中得到了廣泛運用。網絡作為大眾了解最新信息的一種重要方式,已經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后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若想更好地提升生命道德的教育效果,教師還可以結合新媒體技術的優勢。在社會信息迅速變革的背景下,新媒體技術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內容進行高度結合,也可以幫助教師優化教學方案,增強課堂教學的形象性。在后疫情時代,網絡媒介已經成為了大學生學習和交流的重要渠道。充分發揮網絡平臺的優勢,開展相應的生命教育和普及工作,可以切實提升學生對生命價值的認知水平。利用慕課、雨平臺等線上學習平臺的優勢,將各種教育資源進行高度整合,促進生命道德教育和諧統一發展。利用微博、微信等APP的優勢,在微信公眾號、微博平臺上發布相應的感動中國人物、優秀科學家、教育家的事跡,提升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認識。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學生對生命價值意義的認識,提升學生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同時,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網絡監管力度。從大學生思想特點的角度進行分析,其不確定性、不完善性的特點較為明顯。在復雜網絡環境的影響下,學生思想總是會受到或多或少的變化,導致學生的價值觀念出現扭曲、理想信念不堅定的問題。針對該方面的問題來看,在后續的教育實踐活動中,高校還需要積極篩選和排查網絡信息和相應的資源,培養相關部門開展教育活動,避免不良信息的傳播。結合各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創造一個健康的網絡環境。定期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法治觀念,引導學生積極承擔社會責任。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下,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到生命道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因其復雜性、綜合性特征較為明顯,教師則需要從思想理論、教育實踐策略等角度出發,進行系統性地考慮。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制定合理的教學策略,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生命道德水平。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張典兵,周雨舟.論生命道德教育及其實踐策略[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02):77-84.
[2]崔婷婷.新時代生命道德教育的轉型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3,(04):43-45,54.
[3]廖興利.“后真相”時代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審思與應對[J].湘南學院學報,2023,(01):105-109.
[4]張超.新時代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理論創新與發展[J].食品研究與開發,2022,(08):237-238.
[5]車昆.生命教育視域下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模式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2,(06):76-77,85.
[6]王涵,佟玉英.大學生生命道德教育之生命意志教育[J].現代職業教育,2019,(25):210-211.
【本文為佳木斯市經濟社會發展重點研究課題。課題名稱: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生命道德教育研究(項目編號:230057)】
(作者單位:佳木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