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富景
摘 要:隨著教學理念的更新,當下的教學需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基于這樣的教學要求,教師需調整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項目式學習法就是基于這樣的教學需要而提出的,在西方的教學實踐中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但在我國的教學體系中出現較晚,各學科、各階段的教師還處在摸索階段。本文主要分析家校共育下如何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落實好項目式學習法。
關鍵詞:家校共育;小學語文;項目式學習;綜合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4)03-0101-03
家庭是學生的第一學習基地,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位教師,家長的引導和家庭的氛圍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小學階段,除了學校,家庭仍然是學生主要的學習和生活場所,家長對學生的學習起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學校要和家長加強聯系,獲取家長的理解與支持,促進教學的順利開展。尤其在采用新教學方法的情況下,課堂教學資源、活動時間與空間不足,需要獲得家長的支持,促進項目式學習法的落實。
項目式學習法以學生為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學生通過組隊,圍繞某一問題來展開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分工,搜集資料,進而利用學習的知識來解決問題[1]。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一般先積累知識,再借助知識去解決問題。與之相比,項目式學習法可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能力,同時發展其他方面的能力,推動語文教學方法的改革。
(一)教師對項目式學習法的認識不足
在傳統的語文課堂的教學中,學生采取什么樣的學習方法,以及學習什么樣的內容是由教師決定的[2]。由于部分語文教師和學生對項目式學習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操作流程不熟練,在課堂教學中,采用此教學方法的機會少,或是實施效果不理想,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
(二)家長的參與感較低
部分家長認為將孩子送到學校之后,自己的任務就結束了,不再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去,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不了解,對當下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也不清楚,與學校的聯系不緊密,不配合教師的教學需要,沒有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有效的支持。
項目式學習法注重學習方法的傳授,讓學生掌握學習語文知識的方法,并將其進行遷移,憑借自己的能力去學習更多的語文知識[3]。在其他學科或領域中,該學習方法依舊適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以教材上的某一教學任務為中心,引導學生進行項目式學習,再圍繞該知識點進行拓展和延伸,檢索更多的學習資料,進而掌握更多的知識。要發揮家長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作用,就得找到可以將家長與學生、教師聯系起來的教學任務[4]。
(一)家庭提供資源,輔助學生理解項目主題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項目式學習的前提是要設計合適的項目主題,讓學生根據主題去搜集相關的學習資料,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圍繞“主題”這一主線去分析和總結文本信息[5]。
課堂上,學生可以借助的學習設備有限,無法拓展豐富的學習資料,只能依靠教材和教師提供的學習資料。且課堂時間有限,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要在合作學習中與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保持一致有一定的難度,往往會出現在一個學習小組中,學習能力強的人包攬所有學習任務的情況,導致其他的學生沒有在項目式學習法中取得進步,這違背了項目式學習法的初衷。為了改善這一情況,教師應該提前規劃好時間,將下一堂課要進行項目式學習法的主題提前向學生展示,讓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思考主題內容,若自己無法理解,也可以與同學或家長交流,為下一堂課順利進行項目式學習法減輕難度。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文章時,根據文章內容的特點,教師可以設計主題為“舐犢之情”的項目式主題。有的學生知識儲備不夠,可能不理解這個成語的含義,需要查閱詞典,同時還需要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加深對這個成語的認識。在課堂上,學生可以檢索的信息有限,因此,學生可以提前將這個學習任務帶回家,通過家里的電子設備或其他資源搜集相關的資料,又或通過與家人的交流來獲得對該成語的認識。這時就需要家長支持學生的學習行為,愿意與學生進行學習上的交流,為其解答,或是引導其使用互聯網等技術去搜集信息。如學生搜集的信息如下:1.舐犢之情:原指母牛舐小牛犢表現的愛護之情,比喻人疼愛子女的深情。2.例子:早上父母早起為自己做飯,送自己上學。家長的支持,是學生的精神支柱,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其愿意進一步分享自己的學習情況,愿意向家長求助,在家長的陪伴下學習更多的知識。
圍繞“舐犢之情”的主題,教師需要結合課文內容來設計學習任務,從而讓學生進行分工合作。如在課文《慈母情深》的教學中,教師可設計學習任務為:1.給文章中不認識的生字注音;2.流暢地朗讀全文,給文章標注段落;3.體會文中母親愛“我”的方式;4.分析文中“我”對母親的情感;5.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母愛”。
基于學生提前對主題“舐犢情深”的理解,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可以加速學生對文章內容和主題的把握。且在討論學習任務“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母愛”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提前搜集和整理的資料,快速地作出反應,進而提高課堂上的教學效率。
(二)家校合作,為落實項目實踐活動提供場所
項目式學習法涵蓋了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復習的環節,課后復習環節需要學生認真地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進而鞏固基礎知識,發散思維,促進自身思想情感的發展,形成健全的人格。
在新的教學環境中,教師應優化作業的設計,在鞏固學生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還要發展學生的其他能力。因此,教師設計的作業形式和內容應融合學生各方面的發展需要。如通過項目式學習法中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協作意識;通過學習結果的展示,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結合教學內容,教師可以這樣設計作業:請同學們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分析家人是如何愛自己的,并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為家人做一件小事,可以是給家人做一份禮物,也可以幫助家人做家務。老師會給學生一張彩色卡紙,在完成這項活動后,請家人在卡紙上寫下對學生的評語并帶回學校。
這樣的實踐作業,既與教學內容相關,又不會耽誤學生的時間,且有利于幫助學生和家長建立良好的聯系,讓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而這項任務需要家長進行配合,家長不僅要認真地觀察學生的行為,還要積極地給予反饋和評價,與教師合力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由于教師身份的特殊性,在學生的心中有一定的威懾力,因此,家長要與教師進行配合,督促學生認真地完成任務,而不是將作業形式化。部分家長寵溺孩子,導致學生比較自我,忽視他人的感受,甚至忽視家人的付出,在觀念上出現了偏差。而《慈母情深》《父愛之舟》《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干預的重要時機,教師需要把握機會,挖掘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活動,讓學生發現父母對自己的愛,進而激發心底對父母的感恩之情。
(三)家校合作,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項目式學習法不僅用于課堂上開展教學,還用于其他的課外學習活動。家庭是除了學校以外,學生的主要學習場所,父母也成了督促學生進行學習的主要負責人。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和習慣,增強其自主學習意識,進一步提高其語文核心素養,僅僅依靠課堂上的教學遠遠不夠,還需要家長的重視,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以自身為榜樣帶動孩子進行學習。
在開展整本書的閱讀教學時,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和質量,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和技巧,教師可以設計項目式學習法,為學生設計閱讀任務,進而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把握主線。例如,在部編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推薦一本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學習任務:1.向同學推薦一本你認為值得閱讀的書籍。2.請從作者、書名、故事內容、寫作手法、人物插圖等方面進行介紹。3.請轉述一個你覺得比較精彩的片段,并說明原因。教師可以將其布置為節假日的作業,為學生閱讀并進行分析提供充足的時間,
這樣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可以與同學進行合作,也可以進行獨立思考。為了精準地推薦書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會帶著問題進行思考。學生在家中進行閱讀時,家長應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不干擾學生的學習和思考。如很多父母在下班休息時會看手機、玩游戲等,導致學生的自律性較差,容易受電子產品的誘惑,進而影響學習效率和質量。對此,家長要認識到自己作為榜樣的作用,要陪伴學生一起進行學習,以良好的家風、家教感染學生。
(四)家校合作,促進新的項目學習內容的開展
新的教學環境下,家長與教師都需要更新教學觀念,認識到彼此對學生教育的重要性,加強合作,促進學生的發展。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會了解當下最新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和教育改革情況。為了發揮學生的優勢,積極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需要借助通信設備與家長加強聯系,及時地向家長傳達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讓家長在輔導學生時可以運用高效的方法。
班級學生的學習水平并不完全一致,學習能力強、基礎知識扎實的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高,學習習慣較好,靠自己可以完成大部分的學習內容,并熟練地執行項目式學習法。而接受能力較弱、基礎不扎實的學生,在課堂上很難接收全部的知識點,執行項目式學習法的能力較差。為了幫助這部分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后期趕上教學進度,教師需要針對設計合適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并發揮家長的作用。
如家長與教師聯系,實現信息共享,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習慣、學習情況,為其設計合適的學習任務。在課堂之外,家長可以遵循教師的指導意見,督促學生進行學習,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例如,有的學生寫作能力差,在寫作的過程中缺乏靈感,或者是書寫的內容邏輯性差,質量一般。對此,教師可以設計符合學生發展需要的學習內容,并向家長和學生展示項目式學習法的重要性和操作流程,讓家長督促學生完成學習,再讓學生將自己的學習成果帶到學校,讓教師進行檢查。家長和教師的合作,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自己被關注、被重視,通過學習逐步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例如,在部編版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寫作教學中,寫作內容是選擇教材116頁其中的一幅漫畫來進行創作,寫作難度較大,需要學生通過閱讀漫畫的內容來進行聯想,與生活中的某些案例結合,進而寫出具有深刻含義的文章。但是部分學生的理解浮于表面,無法將漫畫的內容與生活事件進行結合,導致寫作字數不夠,或者內容不深刻。對此,教師可以引用項目式學習法,引導學生逐步梳理漫畫內容。如,學習任務(以左邊的第一幅漫畫為例):1.漫畫中出現了哪些事物?2.漫畫中的人物都做了什么事?3.漫畫中,誰的做法是正確的,為什么?誰的做法是錯誤的,為什么?4.比較漫畫中不同人的做法,你有什么感想?5.你在生活中遇到過類似的事嗎?舉例說說。
家長督促學生將分析的問題進行書寫,并提交給教師進行檢查,如果學生的分析正確,則可以進行正式的寫作。同時,為了讓學生掌握這類題材的寫作方法,教師可以設計“漫畫”主題的寫作活動,讓學生家長為學生尋找合適的漫畫素材,督促學生按照項目式學習法進行分析,并提交給教師進行檢查,以便進一步引導其進行寫作。
綜上所述,家校共育的教學理念下,小學語文項目式學習法要結合家長、學生、學校、教師之間的聯系,發揮家長的作用,為落實、豐富項目式學習法提供支持,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責任編輯:劉婷婷)
[1]俞春華.“學習合伙人”:項目式學習背景下家園共育新探索[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23,(03):26-29.
[2]李玉潔.家校共育下的小學語文項目式學習策略[J].家庭科技,2023,(01):45-46.
[3]陳尚寶,姚毅鋒.家庭項目式學習:新時代家校共育新范式——以深圳市鹽田區家庭項目式學習為例[J].福建教育,2022,(24):12-15.
[4]陳飛.課后服務:在“變”與“不變”中有所作為[J].上海教育,2021,(31):68-69.
[5]蘇紓,魯小凡.用開放與融合的課程構建學校教育新樣態[J].基礎教育參考,2019,(0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