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雅楠
摘 要: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我國教育事業也進行了全面改革?,F階段,高中音樂教育質量不斷提升,滿足了高中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愛好,促進了學生綜合素養和審美能力的發展。在高中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樂感和鑒賞能力是至關重要的,這是讓學生理解音樂、感受音樂的關鍵所在?;诖?,本文首先闡述學生樂感及鑒賞能力的概念;其次,分析在高中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樂感和鑒賞能力的重要性;然后,總結現階段高中音樂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最后,結合高中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樂感和鑒賞能力的基本原則提出有效的教學策略,以此增強高中音樂學科育人價值,促進學生藝術素養的發展。
關鍵詞:高中音樂;教學活動;樂感;鑒賞能力;培養策略
音樂是我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我們藝術素養、陶冶情操的關鍵。近些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音樂教學目標也發生了全面的變化。高中音樂教學作為學生藝術素養及審美能力的培養重要環節,更是對學生音樂能力的全面提升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做好基礎性音樂知識的講解,增強學生唱歌、彈琴等基礎技能,還應要求學生在音樂學科中獲得對音樂作品的鑒賞能力和感知能力。學生的樂感及鑒賞能力是判斷其音樂素養和水平的重要標準之一,因此,在高中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樂感及鑒賞能力已成為每一位教師的教育目標。就目前來說,有部分學生在音樂方面表現出了獨特的天賦,有著很好的音樂感知能力和鑒賞能力,而部分學生則缺乏這些天賦或能力,這就需要教師針對這些情況采取相應的培養策略,以此實現全體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均衡發展,提高整個班級的音樂水平,促進學生音樂素養和綜合能力的形成。而如何有效地在高中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樂感及鑒賞能力,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學生樂感及鑒賞能力概述
(一)概念
樂感通常指的是人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包括對旋律、節奏、和聲等音樂元素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樂感是音樂學習的基礎,學生樂感的培養有助于他們更好地學習樂器演奏、聲樂演唱以及音樂創作等。一個好的樂感能讓學生在音樂實踐中更快地捕捉音樂信息,提高學習效率和表演的準確性。此外,良好的樂感還能幫助學生理解不同音樂作品的風格和情感,提高音樂體驗的深度。音樂鑒賞能力則是指人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評價的能力,它包括對作品風格、表現手法、情感內容等方面的認識和評析。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音樂素養的重要方面。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則可以促進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審美觀念的形成和文化素養的提高。通過音樂鑒賞教育,學生可以學會如何審視音樂作品背后的歷史文化背景,了解作品的創作環境和藝術價值,從而在感受音樂美的同時,拓寬知識視野,培養多元文化的理解力和尊重[1]。
(二)高中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樂感及鑒賞能力的重要性
1.豐富學生精神世界
在當前高中教育階段,部分學生面臨著學習壓力過大、心理壓力過大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會影響學生學習效果,還會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對高中生的全面發展造成了一定困擾。對于高中生而言,其在高中階段不僅要做好與學習有關的事,還應當結合個人信息愛好和需求做一些喜歡的事,以此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豐富自身精神世界,緩解學習和心理上的壓力。音樂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可以直接觸動人的情感和心靈。在高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們通過對音樂的欣賞和理解,可以真真切切地體驗到音樂所傳遞的情感和意境,這有利于學生拓展個人情感世界。同時,音樂作品中蘊含的美感和藝術表現也會給學生帶來積極的情感體驗,增強他們的情緒調節能力,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從這一方面來說,培養學生樂感和鑒賞能力十分重要,可以使學生更加開放、自信、有氣質,使學生有更加豐富的審美情趣[2]。
2.提高學生藝術素養
在日常生活中,音樂無處不在。無論是大課間的活動,還是校園廣播,都會播放各式各樣的音樂。學生們在學習音樂、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可以了解和感受到不同的音樂風格以及文化背景。在整個過程中,學生能獨自分析音樂作品的結構、形式、表現手法等不同方面,這有利于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認知和理解能力。這樣的培養,不僅可以讓學生對音樂的欣賞更加深入,還可以提高學生審美鑒賞能力,使他們在欣賞音樂作品時更具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從這一方面來說,培養學生樂感和鑒賞能力十分重要,是提高學生藝術素養的關鍵所在[3]。
3.促進學生創新精神的形成
現代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發展的社會,社會各領域對人才培養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對于高中生而言,其應當具備良好的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能適應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變化,能運用所學知識和思維認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高中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樂感和鑒賞能力,有利于促進學生創造力和創新精神的形成。從宏觀的角度講,音樂是一種創造性的藝術表現形式,學生可以通過音樂表達個人的情緒、情感和想法。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可以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在學習中,學生通過對音樂作品的欣賞和分析,可以使他們學習到不同的創作技巧和表現手法,這有利于拓寬學生藝術視野。與此同時,學生也能通過音樂創作和演奏活動來表達他們的情感和思想,培養他們的藝術表達能力。因此,在高中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樂感和鑒賞能力十分重要,可以為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精神提供有力支持和激勵。
二、高中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樂感及鑒賞能力的問題
(一)教育資源與環境的制約
教育資源的不足是制約學生樂感及鑒賞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因素。目前,有部分高中學校的音樂課程時數有限,學校所配備的教學設施和音樂器材不完善。如缺少專業的音樂教室、樂器和音響設備等,在這一情況下,使得學生在實際操作和實踐中遇到困難,不能充分感受音樂的魅力。此外,學校對音樂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繼續教育的投入也不足。一些音樂教師可能缺乏足夠的專業培訓,或者對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不夠了解,難以有效引導學生發展樂感和鑒賞能力。
(二)教學內容與方法的不足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實施者,其自身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式的應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課堂教學質量。就目前來說,部分教師在高中音樂教學內容上,往往偏重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較少涉及音樂的審美和鑒賞教育。教材可能過于強調樂理知識的灌輸,而忽視學生個人感受的培養和創造性思維的激發。同時,傳統的教學方法依然占據主導,教師往往采取“灌輸式”教學,學生被動接受,很少有機會進行主動探索和實踐。這種單向度的教學方式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批判性思維[4]。
(三)學生學習動機與態度的問題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從學生的角度而言,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態度是影響樂感及鑒賞能力培養的重要因素。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學生往往將音樂課程視為次要課程,缺乏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活動時,部分學生往往忙著做自己的事,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佳。同時,一些學生雖然會配合教師完成教學活動,但就學習目標而言,他們可能更關注成績和考試,而不是音樂本身的學習和體驗。除此之外,現階段網絡發展速度極快,加快了文化傳播的速度,部分高中生受到流行文化和商業媒體的影響,對于一些傳統音樂、古典音樂等缺乏了解和興趣,他們的音樂品位可能較為狹隘,不利于培養全面的鑒賞能力。
三、高中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樂感及鑒賞能力的原則
(一)多樣性原則
在高中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樂感和鑒賞能力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教學任務。為全面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發展,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樂感及鑒賞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應當遵循多樣性的原則。具體體現在教師需給予學生豐富多樣的音樂體驗。如讓學生在課堂中聆聽不同類型和風格的音樂作品,比如一些古典音樂、流行音樂、民族音樂等;讓學生參加一些與音樂演奏和創作有關的學習活動,例如歌曲創作、合唱等;組織學生參觀音樂演出或展覽。以此保證音樂教學活動的多樣性,使學生接觸到多種多樣的音樂,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激發學生音樂品位和審美意識,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發展。
(二)主體性原則
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全面遵循主體性原則,意味著教師要將課堂歸還于學生,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以此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在實踐中,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深入探索,鼓勵學生參與音樂創作和演奏,或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音樂的討論與分享,提出對音樂的見解,從不同角度和觀點來理解和鑒賞音樂,以此培養學生開放性的思維和審美眼光。通過這些方式,可以全面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觀能動力,有利于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5]。
四、高中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樂感及鑒賞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增加教育資源投入,提高教師專業水平
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想要全面培養學生樂感及鑒賞能力,學校應當全面增加教育資源的投入。一方面,學校要增加音樂教學的經費和設備投入,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條件和資源。比如,學??梢再徶靡恍菲?、音響設備和音樂軟件,并建立良好的音樂教室和練習場所,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另一方面,學校還可以引進一些音樂類書籍、唱片等學習資源,供學生結合個人需求和興趣愛好借閱、欣賞,以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和知識面。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有機會接觸更多的音樂形式和內容,有利于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藝術素養,從而培養學生樂感和鑒賞能力。
不僅如此,學校還應當加強對音樂教師的培訓和專業發展支持,以此提高教師專業水平,確保高中音樂教學活動的高質量實施。比如,學??梢园才乓魳方處焻⒓訉I培訓課程,通過線上加線下雙線培訓模式,結合理論與實踐多種培訓內容,提高教師學科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與此同時,高中音樂教師還可定期開展教學研討會,音樂教師可在會議上分享階段性的教學成果以及教學經驗,學習其他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以此實現教師之間的學術交流,促進教師綜合能力的發展。此外,學校還可邀請專業音樂人士、音樂教育專家到學校舉辦講座或指導,為教師提供實踐經驗和專業指導,使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能更好地組織多種形式的音樂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進行音樂欣賞和表演,全面培養學生樂感和鑒賞能力。
(二)開設多樣音樂課程,增強學生音樂體驗
在高中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樂感和鑒賞能力,教師應當開設多樣化的音樂課程,確保所開設音樂課程的針對性和科學性,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音樂聽覺體驗,以此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和理解力,促進學生和鑒賞能力的形成。
具體來說,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培養他們的樂感及鑒賞能力,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以及教學安排設計多樣化的音樂課程。例如,傳統的樂理和演奏技巧訓練、音樂欣賞課程、音樂創作課程、音樂歷史學習課程,以此讓學生了解不同音樂風格和音樂文化背景,使學生從不同角度感受音樂并理解音樂。以音樂欣賞課程為例,教師可利用每周的學習時間安排1至2節音樂欣賞課,為學生選擇不同類型和風格的音樂作品,引導學生就這些作品進行鑒賞。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選擇音樂作品時,應當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經典作品,還要保證作品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以此引導學生分析音樂的結構、主要的特點以及其中蘊含的情感表達。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以寫讀后感的方式,對所聽到的音樂進行具體的描述,將個人感受呈現在紙上,以此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感知能力。此外,教師還應當設計一些實踐課程,如樂隊演奏、戲劇表演、合唱教學等,通過這些課程,可讓學生親身參與音樂的創作和表演,從而增強學生學習體驗。另外,教師還應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音樂聽覺體驗機會,讓學生感受到學習音樂的美好與樂趣,從而培養學生樂感和鑒賞能力。在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播放音樂錄音、組織觀看音樂視頻、參加線上或線下音樂會等多種方式,讓學生能夠聆聽和接觸到各種各樣的音樂作品。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音樂的評論和分析,讓學生從個人的角度做出對音樂的理解,由其他同學進行點評,以此實現雙向交流,增加學生音樂理解,學生們感受到音樂的藝術魅力。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周末時間帶領學生參觀線上或線下的音樂會,在觀看音樂會后,由教師進行統一授課,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和分享,讓他們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和體驗。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在同等的時間內接觸到更多的音樂,有利于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與熱愛,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欣賞,使學生樂感和鑒賞能力得到發展。
(三)講述音樂文化故事,引導學生理解作品
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有部分學生對音樂的學習僅僅停留于表面,如能跟隨音樂進行演唱、了解整首作品的主要表現方式,但對于音樂故事、音樂背后所傳遞的內涵卻理解得不夠深入,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發展。針對這一方面,教師可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講述音樂文化故事,讓學生了解音樂作品的歷史背景,以此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和表現手法。在實踐中,教師可以針對每個音樂作品進行簡要的歷史背景介紹,并引導學生思考作曲家可能受到的一些影響。同時,一些音樂作品與特定的歷史事件或社會問題密切相關,針對這一方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作品中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或關注的社會議題,并與當時的歷史背景聯系起來。比如,在人音版高一音樂必修1《誰不說俺家鄉好》的教學中,在課前,教師可以讓學生收集影片《紅日》相關資料以及圖片,而后,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一段錄像,讓學生在觀看后說出所看到的場景,以此突出音樂作品內容中的“家鄉”。緊接著,教師便可為學生介紹整首歌曲的背景,讓學生了解整首歌曲是影片《紅日》的插曲,歌曲是一位在炮火紛飛、硝煙彌漫的戰場上為解放軍運送糧食的農村姑娘所唱。并通過播放圖片或視頻資料的方式刺激學生視覺感官,讓學生了解當時的人們對和平以及幸福生活的渴望,進一步感受人們當時熱愛家鄉的心情。最后,教師可播放整首歌曲,讓學生說出這首歌曲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這一活動的設計,既能為學生講述音樂背后所表達的內容以及歷史背景,也能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聚焦樂段樂句,了解音樂結構,從而培養學生樂感及鑒賞能力。
(四)設計多種音樂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高中音樂教學中,針對部分學生對音樂提不起興趣的問題,教師應主動與學生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需求以及興趣愛好,在此基礎上,結合教學目標設計多樣性的音樂學習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這些學習活動中,以此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發展。
首先,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參加音樂團隊,這是讓學生進行音樂活動和演出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師可以在學校內或者課外組織合唱團、樂隊、社團等音樂團隊,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進來。教師可定期在團隊中開展音樂活動,讓學生享受其中,得到多方面能力的發展。比如,在合唱團中,學生需要相互配合,保持和聲和節奏,才能共同完成一次完美的演出,這有助于提高學生樂感和表現能力,發展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和集體意識。其次,教師應當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校內校外的音樂比賽和演出活動,這是鍛煉學生表演能力和鑒賞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利用課堂或課余時間設計一些音樂比賽或演出活動,讓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展現自己的才華和表現能力。然后,教師可以在音樂課堂中設計一些多樣性的學習活動,如觀看視頻寫感受、結合所聽到的音樂作品編寫歌曲、根據音樂創編音樂劇等,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音樂知識和技能,并能積極地參與到音樂創作和表演中。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在多樣化的音樂活動中提高對音樂的興趣,這有利于培養學生樂感及鑒賞能力。
(五)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培養學生批判思維
學生的鑒賞能力是其內心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從這一方面而言,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在課堂中積極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和見解,為學生提供自主表現的機會,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以此促進學生樂感和鑒賞能力的發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代表性的音樂作品或音樂風格作為討論的主題,引導學生進行主題討論,鼓勵學生分享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例如,教師可結合教材內容選擇一首有代表性的歌曲,讓學生分析整首作品的歌詞、旋律和編曲等內容,讓學生討論歌曲所傳達的情感和主題。同時,教師還可結合當前媒體平臺選擇一些火爆的音樂作品,讓學生們共同分析,了解這些音樂作品備受關注和喜愛的原因。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在討論中學會用音樂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能讓學生學會審視不同音樂作品的優點和缺點,從而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發展。除此之外,教師還可在教學中設計一些評選活動。比如,定期開展班級歌唱比賽、樂器演奏比賽、音樂作品評價比賽等,讓學生認真評估自己的表演和作品,并學會從他人的作品中獲得靈感和借鑒經驗,以此提高學生樂感和鑒賞能力。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能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促進學生樂感和鑒賞能力的發展。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樂感及鑒賞能力是重要的教學目標。對于音樂教師來說,應當不斷創新教學方式,豐富教學活動,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愛好,為學生設計多樣性的音樂實踐活動,以此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這些活動中加深對音樂的理解,促進學生樂感及鑒賞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謝文靜.高中音樂教學中學生樂感及鑒賞能力的培養策略[J].黃河之聲,2018(10):1.
[2]鮑勁夫,徐靜.高中音樂教學中學生樂感及鑒賞能力的培養策略[J].世紀之星—高中版,2021(6):62-63.
[3]鄧燦.高中音樂教學中學生樂感及鑒賞能力的培養[J].中外交流,2020,27(6):395.
[4]張靜.如何有效培養高中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J].北方音樂,2018,38(6):1.
[5]張海莉.芻議高中音樂教學中學生樂感及鑒賞能力的培養[J].北方音樂,2018,3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