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將學科內容與傳統文化相聯系,能夠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學科知識的同時,涵養學生的精神,從而實現學科育人的目標。因此,教師要做好前期的課程設計,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則,將傳統文化有效滲透到學科教學中,建構精彩、高效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傳統文化;滲透;教學
作者簡介:錢艷秋(1996—),女,江蘇省南通市八一中學。
新課標對教師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從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目標出發,探尋有效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學習知識、提升能力、完善品格。新時期的道德與法治教師應以傳統文化為資源,豐富教學內容,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拓寬學生的文化視角,凸顯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育人價值。本文從教學案例出發,深入分析傳統文化要素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滲透方法。
一、創設教學情境,活躍課堂氛圍
(一)講述傳統文化故事
我國有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故事。教師可以挖掘傳統文化故事中的育人元素,將其與教材內容、學生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創設教學情境。初中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可以較好地解讀傳統文化故事,從而獲得高尚道德品質的熏陶。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原有的傳統文化故事內容,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學習;也可以針對教材中的重難點,搜集課外傳統文化故事,將其與教學內容融合。通過講述傳統文化故事,教師既可以讓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又可以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1]。
以部編版初中道德與法治“友誼與成長同行”一課的教學為例。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夠從實際生活出發感受友誼,知道如何交朋友、如何與朋友溝通等。為了活躍課堂氛圍,教師在課程導入階段給學生講述高山流水的成語故事,讓學生了解伯牙與鍾子期高尚的友誼。學生在受到傳統文化故事熏陶的同時,明確了本課的關鍵詞—友誼。接著,教師提出問題:“進入初中后,你對‘朋友的定義發生了哪些變化?”通過思考問題,學生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意識到朋友不一定是無時無刻陪伴自己的人,而是能了解自己、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緊扣教材內容尋找合適的傳統文化故事進行課堂導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順利地走進課堂學習中。
(二)呈現傳統文化元素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采用黑板板書呈現的方式傳遞具體知識點。從教學效果來看,這種方法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視聽結合的屏幕展示方式被廣泛應用于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電子白板等多媒體設備展示動態的傳統文化元素,更好地創設教學情境[2]。
以部編版初中道德與法治“珍視生命”一課的教學為例。從教材內容來看,學生要通過學習掌握這幾點知識。其一,了解愛護身體、保持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其二,尊重生命;其三,培養高尚品格,形成追求真、善、美的意識。結合教學目標,教師搜集傳統文化元素作為教學資源,并通過電子白板展示出來。教師可以展示有關珍視生命的古詩詞,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誦,體會其中的情感。教師也可以展示諸多古建筑中的動物圖案,引導學生感受這些動物形象體現出的生命活力。在學生意識到生命的可貴之后,教師提問:“生命為什么是可貴的?如何守護生命?”結合具體的教學資源,學生說出自己的理解,從而形成對教材內容的初步理解。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通過多媒體設備呈現傳統文化元素的視聽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積極思考與回答問題,使學生進入深度學習的狀態中。
二、豐富教學資源,增加課堂容量
(一)應用教學案例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不僅包含大量的知識點,還包含諸多案例。這些案例能夠進一步佐證具體的知識點。在知識講解階段,教師要將案例與傳統文化結合,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懂得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3]。
以部編版初中道德與法治“社會生活講道德”一課的教學為例。在知識講解階段,教師以教材中的圖片引導學生思考:“這兩張圖片分別講述了什么故事?”結合圖片內容,學生紛紛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比如,有的學生說道:“在第一張圖片里,兩名運動員握手致意,體現了尊重對手的競技精神。而在第二張圖片里,有一個人直接往地上扔垃圾,不講道德。”針對學生的分享,教師及時追問:“道德是什么?如何評價一個人是否有道德呢?”基于此,學生展開了深刻的討論,分析傳統文化中道德的標準,在此過程中學會講文明、講禮貌。
在上述案例中,針對比較抽象的知識,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解讀案例來學習,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能夠讓學生對知識產生深刻的理解,且獲得良好的道德品質的熏陶。
(二)應用學習項目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項目式學習逐漸成為一種受歡迎的教學模式,被廣泛地應用于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基于教材內容提煉項目主題,將傳統文化融入其中,也可以將項目設計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如此,學生能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理解具體知識點,且深入理解傳統文化[4]。
以部編版初中道德與法治“積極奉獻社會”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設計主題為“古與今的奉獻”的項目活動,并設計一系列的項目問題,如“古代人是如何理解‘奉獻的?”“近現代人是如何理解‘奉獻的?”“當代人是如何理解‘奉獻的?”等。根據項目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借助網絡搜集資料,將資料整理成答案,再利用多媒體設備制作演示文稿,將不同時期人們對于“奉獻”的定義闡述清楚,同時融入自己的理解。針對學生的匯報情況,教師進行針對性的點評,然后緊扣教材內容對“奉獻”展開深入的講解,引導學生樂于奉獻,學會奉獻。
傳統文化的滲透講究循序漸進,以學生為主體。在上述案例中,教師充分利用學習項目模式,結合教材內容,融入傳統文化元素,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項目任務,不僅能加深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還能提升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
三、設計實踐活動,促進文化傳承
(一)設計了解傳統文化的活動
從學科特點來看,道德與法治兼具理論性與實踐性。要想讓學生深化知識理解,教師就要重視實踐活動的設計,將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教師可以傳統文化為載體,開展競技類活動,讓學生在競賽的過程中深入理解傳統文化。教師也可以將傳統文化融入探究活動中,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了解傳統文化。值得一提的是,實踐活動的主體是學生。因此,教師要堅持生本理念,保證學生對實踐活動感興趣,自主參與實踐活動,從而提升實踐活動的效果[5]。
以部編版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無止境”一課的教學為例。在講解相關知識點后,教師可以設計兩個實踐活動。其一,在課中開展以“學無止境”為主題的知識競答活動。在此過程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以“飛花令”的形式分享有關學習的詩句。初中生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在競爭的氛圍中,他們能夠較好地答出相關的詩句,從而加深對“學無止境”的認知。其二,在課后開展主題為“搜集偉人有關刻苦學習的案例”的實踐活動。根據活動要求,學生要以小組為單位,通過網絡搜集資料,了解不同時期的名人刻苦學習的事跡,并感受他們身上勤奮好學的品質。如此,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
在上述案例中,設計實踐活動的最終目的不僅是要讓學生學習更多的專業知識,而且是要讓學生在親身體會的過程中尋找傳統文化的蹤跡,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扮演好活動設計者、引導者的角色,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活動中,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豐富學生的活動體驗。
(二)設計傳承傳統文化的活動
在融入傳統文化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了解、領悟傳統文化,還要讓學生學會傳承傳統文化,增強社會責任感。基于此,教師可以緊扣與當地有關的傳統文化設計豐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參與當地的實踐活動學習學科知識,并實現傳承傳統文化的目標。教師在設計實踐活動時要充分考量三個要點。其一,實踐活動要貼合當地實際。其二,實踐活動的難度要符合學生的能力水平,保證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其三,實踐活動要能夠激發學生傳承傳統文化的意識。在活動引導階段,教師要鼓勵學生脫離教材大膽實踐,從而使學生逐漸形成學科核心素養。
比如,教師可以基于學科特點設計“傳承當地傳統文化”的實踐活動。首先,學生要以小組為單位了解當地傳統文化的傳承情況,通過視頻、圖片、文字等記錄下來。其次,各小組要總結當地傳統文化保護方面的成果及存在的問題。最后,各小組將自己的研究成果以海報或者視頻的形式展現出來,并在海報或者視頻中提出自己關于傳承當地傳統文化的做法。區別于以往的評價方式,教師設計兩個展示活動。第一,海報評比活動。教師將各小組設計的作品彩印出來并張貼在教室展示板上,通過學生互評,選出“最受歡迎”的海報。第二,播放視頻。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各小組的視頻作品,讓學生相互點評各自制作的視頻。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扮演好評價者、引導者的角色,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欣賞當地傳統文化的魅力上,增強學生保護和傳承當地傳統文化的意識。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將當地傳統文化與實踐活動相融合,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能夠讓學生在觀察身邊生活的同時發現問題,并根據教材知識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實現知識的遷移應用。
結語
總之,傳統文化具有豐富的教育價值。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將傳統文化與學科知識相融合,是教師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的重要渠道。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緊扣學科特點,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要豐富教學資源,增加課堂的容量,讓學生深入理解教學內容。此外,傳統文化要素的滲透講究循序漸進,講究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因此,教師還要兼顧知識傳遞與實踐輸出,通過開展生動、有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充分利用學科知識解決問題,進一步了解傳統文化,學會傳承傳統文化,從而更好地實現學科育人目標。區別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將傳統文化融入課程教學,要求教師充分考量學生的實際情況,注重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從而保證學生既能積累專業知識,又能提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吳振棠.厚植文化意蘊,傳承傳統美德:試論中華傳統美德與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深度融合[J].學苑教育,2022(33):52-53,56.
[2]胡仁.淺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的有效融入[J].新課程研究,2023(12):129-131.
[3]丁艷.談如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融合優秀傳統文化[J].中華活頁文選(傳統文化教學與研究),2023(7):124-126.
[4]朱敏.以知識長見識 以美德育人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與傳統美德教育的融合策略探討[J].新課程,2021(45):1.
[5]張昱.談如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J].中華活頁文選(傳統文化教學與研究),2023(5):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