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晶 季馳煒 姚丁格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影視資源被視為學生課余學習的有效支撐。將影視資源有效地整合和恰當地應用在中學語文課堂上,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速度,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教學內容,構建語文知識體系,幫助他們提升文學素養,還能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審美觀。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將影視資源和中學語文知識有效地結合起來,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學內容。
[關鍵詞]影視資源;語文教學;整合運用
[基金項目]2022年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東北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題材電影藝術特征研究”(編號:22YSE452)。
[作者簡介]陳晶(1967),女,哈爾濱師范大學科研處,研究館員,從事影視文化研究;季馳煒(1995),男,哈爾濱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博士研究生,從事歷史文化研究;姚丁格(1992),女,哈爾濱廣廈學院國際教育學院,講師,從事跨文化交際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志碼]A
隨著社會的持續發展,影視文化以其微妙的方式,悄然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對于處在關鍵成長期的中學生群體,影視文化對他們的影響更為突出。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影視資源的使用成為了語文課程教學創新的重要手段。因此,將影視資源融入到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影視資源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具體而又鮮明的影視元素能夠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產生一些聯系,而通過影視資源的主題和理念,也能給他們帶來一些新的思路。[1]學生能夠通過搜集對影視有關的資料,對中學語文課程進行深刻地了解和掌握,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此外,影視資源還能作為一種有效的手段來構建多元化的語文教育。影視資源把普通的知識點轉換成新穎的教育方法,運用聲音和動畫等新型的教育媒介,為教育理念更新提供了新思路。
一、影視資源在語文教學中的優勢
影視資源有其獨特的藝術特性和文化內涵,影視素材在語文教學中的廣泛運用,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
(一)豐富的文化內涵
語文教育要使學生增強文化意識,深刻領悟中華文化的豐厚內涵,并傳承中華民族的核心思想。“文化教育”是語文教育的關鍵。學生通過欣賞具有藝術感染力的影視創作,體悟內涵豐碩的中華文化,逐步汲取知識和力量,從多角度感受中華民族的人文魅力,進而擴大自我文化視野,提高語文核心素養的內在屬性。
(二)視覺化的文字表現
影視藝術以其獨特的鏡頭語言,以其生動有趣的方式刻畫了“生活”的各種樣態,展現出了豐富、全面、深刻的藝術真實。例如,《紅高粱》里有句臺詞:“九妹出嫁了”,這短短五個字,在張藝謀導演的電影《紅高粱》里通過巧妙地運用各種視角、轉換機位和場景,描繪出九妹婚禮的全貌。大片的紅色高粱田、威武雄壯的山東漢子,以及音樂的襯托,成功地體現出民國時期女子結婚時的人文氣息。這就是電影與電視藝術審美視角的獨特之處,能以極簡卻又飽滿豐富的畫面呈現給觀眾,以傳遞時代的文化特質。
(三)多樣化的審美視角
影視是一門視聽藝術,它以其鮮明的視覺形象和生動的聽覺形象,引起人們的注意和學習。影視通過屏幕和多媒體等手段,對畫面進行可視化的展示,比如人物、景色等,比起語言表達更加直接,更加易于被學生所了解。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直觀可以使人的觀察、使人的思考能力得到發展,使人獲得一種情感的感覺。”而影視藝術能夠將抽象的語言變成生動的圖像,將靜止的事物變成動態的展現,將抽象的東西變成具體的展示,這種直觀的圖像可以更好地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引發思考,訓練他們的視聽思維。[2]
二、影視資源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一)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語文教學要求培養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觀看新聞,模仿主播的口型、發音和形態,或者選擇模仿充滿哲理的電影或電視劇經典臺詞,以提升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通過對影視作品的分析、探討、質疑,研究媒體的熱門話題和焦點,表達個人觀點,這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審美素養和批判思維,更有助于他們對自身、生活、社會和人生的理解。
(二)開闊學生的視野
語文教材中包含了很多類型的文本,其中不乏被改編成影視劇的經典作品,如魯迅的《孔乙己》、老舍的《駱駝祥子》以及安徒生的《丑小鴨》等。這些改編不僅讓文本轉化為視覺形象,還可重構讀者對原作的整體感官體驗,使原著與影視緊密結合,潛移默化地將美學價值注入學生心中,有助于他們更深層次地理解課文,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隨著越來越多的經典文學作品被改編為影視劇,盡管學生可能對閱讀興趣不大,但他們還是會被影視劇所吸引。教師可以抓住學生對影視劇的熱愛,課后讓他們觀看影視劇,進一步激發他們閱讀原著的興趣,鼓勵他們主動進行課外閱讀。教師需要對學生觀看影視劇給予指導,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使他們明白文學作品源起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三)培養學生的寫作素養
教師可以通過寫影視觀后感的方式,幫助學生提升寫作技能,通過自身的再創造過程對影視素材建立更深的理解,樹立正確的人生理念和對世界的認知。教師可以利用影視資源,引導學生從感知向理性的邏輯思考轉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寫作時引入一些影視元素并巧妙運用,提煉出有深度的主題,使作文更具深遠含義。同時,教師還應引導學生模仿一些構思獨特的影視劇作,以此提升他們的創作技巧。在文章的創作過程中,學生可以試著參考電影中的敘事方式,比如以劇情的結尾或片段作為開頭,然后依時間序列去詳細闡釋。不同的敘述順序可以視情況選擇,避免一直使用單一的敘事風格,這會讓文章更豐富和吸引人。借助影視作品的啟發,學生可以通過對角色、環境等進行細膩地描寫,這樣的練習有助于使文章更吸引人,更具活力。[3]
三、影視資源在語文教學中的整合運用
(一)依據影視資源創造教學情境
有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力容易分散,而與課本相比,影視資源更具視覺沖擊力。利用影視資料創造課堂情境,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對課堂的內容有更深入地了解,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可以根據學生的愛好來設計課堂,以提高他們的注意力,同時這也是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的考量。要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參與到教育活動中來,從而提高教育的質量。
(二)依據影視資源豐富教學內容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習內容大部分都是以課內知識為主,同時也有一部分課外知識以及學生自身的親身經歷。在課堂教學時,學生認知上的困難是存在的,所以,教師拓展他們的知識面顯得非常必要。要想使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升,就必須在課堂上拓展教學內容,增加一些優秀的、有意義的課外資源,從而為語文課堂教學提供更多的理論支撐和案例。在課堂上引入影視資源,可以突破時空的局限,把影視資源與課本內容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以增強語文課堂的實踐效果。[4]比如,可以借鑒張藝謀導演的影片《一個都不能少》,讓學生了解中國鄉村的教育狀況,并從影片主人公在艱難困苦中仍能堅守、堅定信仰的故事中獲得教育和啟迪,培養他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依據影視資源突破教學難點
革命文化類作品往往由于其時代背景與現在相去甚遠,使學生很難感受和領悟作品的內涵。而學生可以通過觀看影片資料,逐漸熟知當時的時代背景,建立起自己的認知理念,并對其產生更深層次的理解。[5]例如,在學習《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這兩條消息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已有的影視資料,給學生展示當年的宏偉場面,這樣就能使課堂的教育更加生動,讓學生能夠通過教師的解讀、影視素材的演示以及自己的理解來獲得知識,為他們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依據影視資源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閱讀是學生語言學習的重要方式。針對學生的閱讀狀況調研發現,學生對于文學名作的閱讀現狀并不樂觀,他們的閱讀興趣較低,花在閱讀上的時間并不多。所以,幫助學生提高閱讀量已經變得十分迫切,我們要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消除學生的閱讀障礙。影視資源和文本閱讀有著緊密的聯系,影視藝術包含著文學藝術的某些特征,我們可以汲取這些知識的精髓來推進閱讀教學,為閱讀教學提供一種新的思路。
(五)依據影視資源豐富創作材料
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同時也是許多學生的弱項,學生不知如何選取合適的寫作素材現象尤為突出。在學生的寫作過程中運用影視資源,可以激發他們的創作思維,轉變他們的常規作文方式,使他們發現更多有用的材料,以這種方式來調動他們的創作熱情,使他們感到更多的創作快樂,促使他們積極地進行練習,培養良好的寫作技能。特別是有些影視作品,會采用倒敘、插敘、旁白等手法來進行,這樣可以讓學生從影視作品中汲取經驗,從而提升創作能力。
在語文課堂上,影視資源的運用要適當,避免出現喧賓奪主的情況,教師要掌握好利用的“度”,不僅要圍繞著課程進行,還要將學生的注意力緊緊地集中在課堂上,以達到事半功倍。教師應以引導學生理解文學作品的深層含義為首要任務,影視資源只是起輔助的作用。我們應妥善融合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方法和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參考文獻]
[1]奚小慧.影視資源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整合與運用[J].江西教育,2018(27).
[2]扁成榮.論影視資源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整合和運用[J].內蒙古教育,2015(18).
[3]段系亨.影視資源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整合及應用分析[J].吉林教育,2014(35).
[4]徐潔.語文課如何整合影視資源——基于課題實踐的思考[J].語文學習,2016(02).
[5]熊建軍,趙賽賽.影視資源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利弊分析[J].課外語文,20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