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巧玲 汪超


摘? 要:核心概念是反映學科本質的概念,通過多維度創設情境,可助力學科概念的理解。《遼宋夏金元的經濟與社會》一課的教學以《清明上河圖》進行統攝,運用文字、圖片等多種材料,讓學生沉浸在宋代歷史之中,通過問題鏈的形式,把宋代的經濟及一系列社會現象串聯起來,從而讓學生理解宋代社會的各種變化歸根結底還是由于社會經濟尤其是商品經濟的發展所致。不僅領悟了本課的核心概念,唯物史觀的涵養也水到渠成。
關鍵詞:核心概念 核心素養 宋代的經濟與社會 清明上河圖
歷史核心概念是反映歷史本質屬性的概念,它揭示了歷史的發展進程和實質,是人們認識歷史的關鍵所在。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設能體現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新情境,如“生活情境”“社會情境”等。通過多維度創設問題情境,考查學生在新情境下如何解決問題,如何把問題解決好。[1] 筆者用《清明上河圖》統攝《遼宋夏金元的經濟與社會》一課,讓學生沉浸在宋代城市市民的生活情境中,激發其學習興趣。用問題鏈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并最終領悟核心概念,即:宋代商品經濟的發展繁榮推動市民階級的壯大,繼而出現社會關系契約化、社會人員流動化、文學發展市民化、城市更顯活力和開放等發展趨勢。
一、激趣引概念
教師首先簡要介紹《清明上河圖》,隨后提出問題:如何從歷史研究角度看這幅圖的價值。順利將學生引到本課的主題:宋代社會經濟的變化。
展示圖中部分畫面——孫羊店,并出示材料。
材料一 酒店門口例掛梔子燈;店門前的地面,還立有三塊立體招牌,分別寫著“孫羊”“正店”“香醪”,這是宋代的“燈箱廣告”,入夜后燈箱里會點燃蠟燭。
——吳鉤《風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
問題一:為什么店門前掛有燈籠、放燈箱廣告?
教師總結:因為酒店夜間要營業,夜色下,“燈箱廣告”閃爍著燈光,顯得非常搶眼,這和現代都市到處可見的霓虹燈廣告是一樣的道理。其實唐代就已經出現了零星夜市,但是政府一貫實施禁夜令,而到了宋代,夜市迅速發展起來。
材料二 宋之前無論樂籍制度下的官妓還是世家大族豢養的家妓,他們的生存仰仗的是朝廷發放錢糧或是恩主的供養。……宋朝樂籍制度相對松弛,官府允許藝人脫籍,宮廷教坊規模也一再縮減。脫籍藝人擺脫賤民身份,成為自由從業者。她們往往受雇從事商業演出,表演內容相對自由。
——摘編自張丁睿《宋代樂人官私合流現象研究》
問題二:歌妓脫籍前后與恩主(或酒樓)之間關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種現象反映了宋代社會怎樣的變化?
教師總結:歌姬以往更多地受到人身束縛,依附于官府或者一些世家大族,現在更為普遍的是契約雇傭關系,即從人身依附到契約雇傭關系的轉變。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代社會成員身份漸趨于平等。
二、沉浸中理解
展示圖片——孫羊店后院大量堆積的酒缸,并出示材料。
材料三 根據北宋熙寧十年的酒課總額,這一年市場上流通的商品酒至少有1.59億余斗,釀造這批酒需要消耗大米1600萬石,……宋代釀酒的原料基本上是通過市場獲得的。……宋代的酒稅(含專營收入)常年保持在每年1200萬貫以上。可資比較的一個數字是黃仁宇先生《十六世紀明代中國之財政與稅收》一書中提到的,明代隆慶朝至萬歷朝前期,國家一年的全部商稅也才370萬兩白銀左右(一兩白銀大約等于一貫錢)
——李華瑞《宋代酒的生產和征榷》
材料四 官府實行酒曲專賣(利潤600%)(榷酒制)。各酒戶(正店)定額買酒曲釀酒,再自己售賣或批發給腳店。所買酒曲必須用完,否則罰款。私人制曲釀酒,嚴厲處罰。
——摘編自諶旭彬《大宋繁華酒業背后的存亡之道》
問題三:根據上述材料結合所學,分析北宋釀酒規模巨大的原因。
教師總結:農業經濟發達;商業網絡發達;市場繁榮;交通運輸便利;為從酒市場中獲得最大化的收益,實行榷酒制度以增加財政收入。
通過史料閱讀,培養學生分析史料,提煉史料有效信息的能力,落實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中的史料實證及歷史解釋。材料中的數字能以更形象和生動的方式向學生展示出北宋釀酒業的巨大規模,酒業發達是汴京城乃至全國商業發達的重要表現之一,它也是農業經濟是否發達,民眾生活是否自由的重要指標,從而讓學生建構起古代商業經濟與農業經濟、手工業經濟之間的關系, 認識農業經濟發達是商業經濟繁榮的基礎。繁榮的商業經濟、發達的農業經濟也是人民群眾創造的,落實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唯物史觀。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并結合配套圖冊,整理出北宋農業發展的具體表現,達到落實時空觀念的核心素養,培養學生讀圖、整理提煉信息的能力。
材料五 凡酒店中,不問何人,止兩人對坐飲酒,亦須用注碗一副、盤盞兩副、果菜碟各五片、水菜碗三五只,即銀近百兩矣。雖一人獨飲,碗遂亦用銀盂之類。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
酒具名稱 酒具功能 酒具材質
梅瓶 盛酒器 陶瓷
酒樽 盛酒器 金、玉、銅
酒壺 注酒器 陶瓷為主
酒杯 飲酒器 金、銀、玉
溫酒盤 溫酒器 陶制為主
酒盂 飲酒器 銀制
——摘編自孫劉偉《北宋東京飲食文化研究 》
材料六 宋代東京酒具已經擺脫了粗糙簡單的格局,形成了設計新穎,形制優美的特色。
——摘編自孫劉偉《北宋東京飲食文化研究 》
問題四:根據上述材料,概括當時東京酒樓酒器用具的特點。結合所學,從手工業發展角度分析東京酒樓用具奢華出現的條件。
通過兩則史料,能讓學生從奢華的酒器用具窺探出北宋商業乃至社會發展狀況,了解北宋手工業經濟的發達,理解手工業經濟發展與商業經濟的關系,并認識社會新氣象與經濟發展的關系。以情境創設和問題鏈的方式對教材基礎知識進行貫通,最終指向大概念。對教師來說,能夠基于問題情境在教學中整合教材內容,精準定位教學重點,化解新教材在教學中所出現的教學內容多而教學時間少的難題;對學生來說,教師所搭建的問題鏈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符合學生的學習認知發展規律。[2]這樣學生對本課的核心概念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探究中升華
學生的探究活動是指學生依托一定的材料,通過自覺的分析或小組合作討論,從而達到培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材料七 自從日本學者在19世紀末率先提出“唐宋變革論”以來,宋代的近代化色彩便一直是海外學者講述宋朝歷史的重要母題……當一個社會從中世紀進入近代,總會出現某些共同的趨勢與特征,如“商業化”、“城市化”、“契約化”、“流動化”(地域、階層之間流動)、“平民化”(世襲貴族日漸式微、平民階層影響力上升,世俗化的市民文化蓬勃生長)、“平等化” 、“文官化”(貴族的政治權力逐漸被一個科層化的文官體系所接替)。
——吳鉤《宋·現代的拂曉時辰》
材料八 關于宋代市井的三幅圖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選取材料中關于宋朝近代色彩的其中一個或幾個特征為角度,結合相關時代背景,對圖片進行合理的解讀。(要求:史實正確,邏輯清晰,語句通順,表述成文。)
現展示其中一位同學的作品:
說書——宋代社會新發展的縮影
宋元時期,社會、文化方面出現了新的發展,說書則是其中很典型的代表。宋朝時期文學藝術得到新的發展,詞到宋代進入鼎盛時期,形式也更加自由,更貼近市民生活。娛樂場所的發展,城市生活的豐富多彩,也刺激著說書的發展,說書先生所說的底本被稱為話本,實際上也可稱為早期白話小說。
其次,宋朝與前代相比最為突出的變化還是門第觀念淡化、社會成員身份趨于平等、國家對社會的控制相對松弛,新興市民階層崛起。伴隨宋代社會經濟高度發展,生產力提高,這些沒有被官方過多干預的新興市民階層理所當然地追求思想文化上的滿足,這促使說書這一文娛職業的形成。
綜上,說書的產生是兩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市民階層崛起產生思想層面的需求,文學藝術的發展產生文化上的供應,而說書先生則是連接需求和供應的中間環節。
這是本課的升華,學生需要運用歷史想象完成學習任務。歷史想象是學生為完成學習任務,借助一定的媒介,在教師的指導下,有意識地在頭腦中復原歷史思維的過程,是學生歷史意識形成的重要途徑。[3]這個過程中,學生對于本課核心概念的掌握達到了靈活運用的層次。
【注釋】
[1]徐藍:《基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課程結構與內容設計——2017版<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解讀》,《人民教育》2018年第8期,第52頁。
[2]蘇爍然、程麗云:《大概念視域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設計實施路徑》,《當代教研論叢》2023年第9期,第46頁。
[3]楊永春:《歷史想象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探究》,《新校園(下)》2015年第9期,第5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