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初中英語語法教學中,教師要在語境中呈現語法知識,指導學生觀察所學語法項目的使用場合、表達形式、基本意義及語用功能,幫助學生學會運用語法知識理解和表達意義。在教學中,教師可采取以下教學策略:分析單元主題意義,確定語法教學目標;依托單元主題語篇,激活目標語法結構;聚焦目標語法形式,合作探究語法規則;實踐語篇梯度練習,活化語法語用功能;深入拓展主題語篇,遷移輸出單元語法。
【關鍵詞】初中英語;主題語境;合作探究;單元整體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4)15-0060-04
【作者簡介】傅蘭珍,南京市江寧高新區中學(南京,211112)教師,高級教師,南京市優秀青年教師。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義教課標”)指出,在語言使用中,語法知識是“形式—意義—使用”的統一體,明確學習語法的目的是在語境中運用語法知識理解和表達意義。[1]21語法教學中,教師應依托語篇,創設真實情境,指導學生在語境中觀察、歸納和使用語法,并得體地運用語法表達自己的觀點。
基于“形式—意義—使用”三維動態語法觀,英語語法教學應該堅持三個教學原則,即情境性、探究性和語用性。[2]
本文以譯林版英語八上Unit 7 Seasons 的Grammar板塊的語法項目Verbs and sentence structures的教學設計為例,闡述基于主題語境的語法教學策略。
一、分析單元主題意義,確定語法教學目標
語法教學目標的確定應基于對單元各課型主題語篇的分析和解讀,同時注意課時之間的主題和內容的銜接。本單元屬于人與自然主題語境下的自然生態主題群,內容涉及“天氣與日常生活”和“季節的特征與變化,季節與生活”。分析單元內各語篇內容,可提煉出本單元各課時的主題(見下頁表1),進而歸納出本單元的主題意義——引導學生觀察四季變化更替,感受身邊的天氣和生活變化,開展豐富的戶外活動,培養其熱愛生活和敬畏自然之心。
語法課為第三課時,教學內容為動詞和句子結構,語法功能為運用句子結構正確描述天氣變化和四季更替的景象。在設計本單元語法教學時,筆者借助單元其他板塊語篇、整合語篇或者補充課外主題語篇,拓展主題資源,以期達成如下教學目標:(1)通過合作探究,歸納動詞分類和五種句子結構;(2)運用五種句子結構談論天氣變化和四季景象與活動;(3)運用句子結構得體表達自己最喜歡的季節和原因。
二、依托單元主題語篇,激活目標語法結構
語篇為語言學習提供內容載體和使用情境,并以其特有的內在邏輯、文體特征和語言形式,組織和呈現信息,服務于主題意義的表達。[3]教師可借助單元Reading板塊語篇,以復習四季的詩歌導入主題,并在語篇語境中呈現單元句子結構和動詞的語法,引導學生感知、觀察語法結構。
本板塊的教學中,教師提前安排學生分組自主預習單元語法、復習詩歌的同時,標出Reading板塊詩歌Seasons of the year中含有不同句子結構的詩句。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初步分析目標語法,總結歸納語言知識,對即將學習的內容做好充分準備。隨后,教師組織學生分小組有感情地配樂朗誦,并回答問題:(1)What are four seasons like?(2)What can people do in four seasons?
師生核對答案的過程中,教師板書含有不同類別動詞的詩句,并用下劃線和粗體凸顯,然后提問這些詞的詞性以及動詞的類別,如:(1)Winter days are full of snow.(2)The days of spring are windy and bright.(3)Autumn leaves turn brown.學生依據預習的三類動詞: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和系動詞,借助閱讀板塊的語篇來分析語言特點,辨別以上劃線動詞為系動詞,句子結構為S+V+P(主語+謂語+表語)。
本環節的教學中,教師通過Reading板塊語篇呈現目標語法,引導學生從單元目標語法句子結構的角度再次研讀并分析閱讀詩歌文本,幫助學生在賞析詩歌的過程中感知語法形式,在熟悉的語境中迅速感知語法的形式、意義和運用之間的聯系,準確理解語法結構的語用功能。
三、聚焦目標語法形式,合作探究語法規則
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是學生建構結構化知識,深入理解主題的重要途徑。因此,在語法規則的探究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基于主題情境的多模態圖像和目標語法句子結構的單句范例,引導學生利用課前搜集的四季圖片分組合作探究目標語法,自主歸納本課時句子的語法結構。
本板塊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分組探究三類動詞和五種句子結構的關系,自主發現語法規則和運用規律,師生共同梳理并建構句子結構的語法圖示(見下頁圖1)。這樣的教學,幫助學生深度理解目標語法,整合碎片化語法信息之間的邏輯關聯,有效提升學生高階思維能力,并為遷移創新類語法活動作鋪墊。
四、實踐語篇梯度練習,活化語法語用功能
基于主題語境設計有意義的操練活動,能夠幫助學生在理解主題意義的過程中正確使用語法結構,建立起語言形式和意義的關聯,有效內化語法知識。教師可適當補充與主題關聯且含有目標語法的課外資源,如師生共同搜集的主題多模態圖像和主題拓展語篇,幫助學生在情境中運用目標語法。
1.基于主題多模態圖像,運用語法自由交際
教師組織學生分組合作,利用課前準備的有關四季豐富多彩活動的多模態圖片,運用本課目標語法進行自由真實的交際活動。比如,教師可引導學生針對春季蜜蜂釀蜜的過程進行匯報。然后學生根據匯報和對話內容,分析交際對話中運用到的句子結構(見圖2)。
學生運用語法自由交流,討論自己感興趣的四季活動,在自然的語境中運用語法。簡單的匯報和對話討論也為接下來學生自主構建語篇和進行復雜的匯報作鋪墊,符合語法習得由易到難的規律。
2.構建主題語篇,內化運用目標語法
本單元第四課時是談論當地天氣變化并做天氣預報員,因此教師創設天氣預報員的情境活動,讓學生預報城市天氣變化,引導學生辨析句子結構的區別。這樣的教學在遞進式鞏固語法的同時,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季節主題的語言表達和知識,為后續描寫最喜歡的季節的寫作任務搭建支架。
在此教學環節中,學生能夠初步運用目標語法進行真實交際。教師繼而引導學生進行更為復雜的天氣預報活動,安排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構建天氣預報的語篇,進行班級匯報。此活動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能夠提升其對目標語法進一步內化運用的熱情,從而強化語法的交際功能。師生合作構建的語篇框架如下:Hello, everyone, I am ________. I am todays weather reporter. Lets look at the map. Nanjing will be ________. The temperatures are ___________. Remember to ____________.
五、深入拓展主題語篇,遷移輸出單元語法
拓展運用環節,教師要利用多種渠道開發和拓展基于主題的教學資源,創設不同的情境和豐富的活動,組織學生通過聽、說、讀、寫等多種形式將語法運用和主題式情感體驗相結合,最終實現形式、意義、運用的統一。
1.得體使用目標語法,深入探究主題意義
教師創設主題式新情境,幫助學生恰當得體地運用目標語法創造性地表達意義和情感,提升語用能力。因此,教師應基于主題語境設計綜合性、情境性和真實性的交際任務,指導學生整合語法知識的形式、意義和用法,完成語言實踐活動,從而實現語言能力的提升和對主題價值的認知的飛躍。
本環節創設語境如下:學校英語校報征集有關“四季”的英語詩歌。教師組織學生合作創寫,分小組寫不同的季節,用本課所學的五種句子結構進行話題寫作。
Group work:Write 5 sentences with sentence structures (S+V,S+V+O,S+V+P,S+V+IO+DO,S+V+DO+OC). One student shares it.
Summer is my favorite season...
...
Summer is wonderful!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每個季節呈現相關景物的圖片,為學生創寫提供支架,同時制作精美的信紙分發給各小組使用。完成寫作后,組織學生小組內欣賞作品并進行修改,然后各組在班級內展示優秀作品,教師鼓勵學生參與評價。學生在表達個性化觀點和想法的同時,提升了語法運用能力,深入理解了主題意義的內涵,感受了四季之美并產生對大自然的敬畏和熱愛之情。
2.延伸單元主題,設計綜合實踐類作業鞏固語法
義教課標指出,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檢測學生學習情況和反饋教師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作業評價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1]57教師設計分層實踐性作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體驗和實踐經歷,引導學生運用目標語法解決真實情境中的真實問題,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對主題意義形成切身感受和更深的感悟,最終幫助學生在實踐性作業中促成語法的遷移創新,提升學生語法運用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課結束后,教師布置以下課后作業。(1)“四季”優美創句大比拼:小組運用五種句子結構創寫關于“季節”的優美句子,進行班級比拼賽。(2)制作“四季”英語手抄報:基于課堂學生自己創寫的“最喜歡的季節”,完成季節手抄報,并在班級墻展示。(3)“春游方山”踏青活動英語策劃方案:學校計劃下周三下午舉行徒步方山的春游踏青活動,請小組合作完成活動策劃方案,包含時間、地點、活動及準備事項等。活動策劃要正確得體地運用本課句子結構的五種句式,各組自評和小組互評策劃方案。
單元主題意義引領的語法教學中,教師首先要依托單元主題意義,分析并確定語法教學目標。然后借助單元語篇,幫助學生探究語法規則。教師通過創設遞進式的語法活動,引導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內化語法規則,同時設計創新遷移主題意義的活動,幫助學生鞏固拓展運用能力。最終使學生在探究主題意義的過程中,感知、歸納、內化語法,在真實的、貼近生活的主題情境中得體正確地運用語法表達意義和情感,培養正確的價值觀,提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袁輝,張小紅.基于深度教學的高中英語語法教學實踐[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21(4):27-31.
[3]吳瀅. 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初中英語語法教學實踐 [J]. 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2(5):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