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數字經濟時代,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商業領域內數字產品、運營模式、管理方式等全面變革,涌現出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企業迫切需要熟悉商業領域的新技術、新工具、新管理,具備數字化職業素養的新型商科人才。職業教育肩負著為數字經濟國家發展戰略培育多樣化技術技能人才的重任,為應對數字經濟時代對技術技能人才需求的變化,商科教育亟須植入數字經濟思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近年來,已經有一些職業院校在積極探索數智化人才培養改革,助推新商科專業建設,但效果并不理想。對數字教育背景下職業院校新商科專業群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做出探索,從思政引領,育人為先;文理融通,商工融合;技術賦能,熟悉工具;服務區域,優勢疊加;實戰應用,以績代考五大方面提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路徑,回應了數字時代技術變化和社會變革對商科專業職業教育變革的迫切訴求;立足實踐為諸多職業院校傳統商科專業群的創新發展謀求了方向,對提高商科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為社會培養出適應數字時代發展需要,契合區域產業、行業和企業要求的復合型商科人才,對推動區域經濟及數字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新商科;專業群;人才培養;數字教育
中圖分類號:G65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2272.202311090
Professional Cluster of
“Special New BusinessMajor” in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Education Research on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Innovation
Liu Shuwei
(Zhejiang College of Security Technology,Wenzhou 325016,China)
Abstract:In the era of digital economy, digital technology and the real economy are deeply integrated, and digital products, operation mode, management mode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changes in the commercial field have emerged, new industries, new forms and new modes, and enterprises are in urgent need of new business talents who are familiar with new technologies, new tools and new management in the commercial field, and who have the digital professional qualities.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ers the important task of cultivating diversified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for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digital economy. In order to cope with the changes in the demand for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in the era of digital economy, it is urgent for business education to implant the thinking of digital economy and innovate the mode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ve been some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tively exploring the reform of digital intellectual talent training to boost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business majors, but the effect is not ideal.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nova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of new business major group in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education, it puts forward the specific path of innovativ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in five aspects: ‘Civic leadership, education first’; ‘integration of arts and sciences, integration of business and industry’; ‘technology empowerment, familiarity with tools’; ‘service to the region, superposition of strength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performance instead of examination’, which responds to the urgent demand for chang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business majors in the digital era through technological changes and social changes. It responds to the urgent demands of technological changes and social changes in the digital era on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business majors; it seeks a direction for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business professional groups in many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practice,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business professional talents training, cultivating composite business talents for the society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era, and meeting the requirements of regional industries, trades and enterprises, and the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the digital economy.
Key Words:New Business Major ; Professional Cluster; Talent Cultivation; Digital Education
數字技術與各行業不斷融合的背景下,商業領域內數字產品、運營模式、管理方式等全面變革,涌現出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企業迫切需要熟悉商業領域的新技術、新工具、新管理方法,以及具備數字化職業素養的新型商科人才。教育部在2022年工作要點中正式提出“要實施數字化戰略行動” [1],數字化轉型已成為教育領域備受關注的新熱點[2],數字教育背景下職業院校面向數字經濟的專業群建設迎來新機遇[3]。
“新商科”是在“新文科”建設理念下,為順應新時代數字經濟和信息技術發展而提出的新概念,是以傳統商科為基礎,融合數字經濟創新驅動下的“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通過學科重組和交叉再造,形成順應數字時代發展的商科教育;具有立足本土、跨界整合、應用實踐的顯著特征[4],是新文科理念下經濟與管理類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5]。職業教育肩負著為數字經濟國家發展戰略培育多樣化技術技能人才的重任,經濟管理人才培養要“直面國家根本競爭力、直面經濟建設主戰場、直面高質量轉型發展” [6] 。數字經濟和數字教育背景下,職業院校如何通過“新商科”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為所在地區和國家培養出符合數字經濟時代需求的商業技術型人才,進而推動所在區域和國家的數字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職業院校傳統商科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數字經濟時代,傳統商科專業由于存在“學生缺少文理融合的創新性思維;缺乏智能時代的新方法和新技術;商業倫理和科技倫理教育缺位”等問題,所培養的人才無法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1.1 所培養的人才缺少文理融合的知識結構和互聯網思維
數字經濟時代,企業對具備跨界融合能力人才的需求變得尤為迫切。傳統商科專業課程設置多為文科和商科的相關課程,缺少理科和工科課程,學生缺少文理融合的知識結構和思維,面對數字經濟時代需要的技術技能,由于缺少理科和工科的知識基礎,理解和掌握數字技能及面對新模式下的工作所需要的新知識的學習能力不足,影響對數字時代商業新模式和工作新模式的適應能力。
1.2 所培養的人才缺乏智能時代所需的技術技能
傳統職業院校的商科專業注重理論學習,課程體系中缺少對智能技術相關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缺乏數字時代工作所需的必備新方法和新技術的應用能力。學生要掌握數字時代所需的新方法和新技術,除了設置智能技術相關課程以外,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教授數字技術的應用也可以影響學生對新方法和新技術的掌握。然而,職業院校教師數字素養整體水平尚待提升[7]。因此,所培養的人才在數字時代的商業環境中所涉及到的新方法和新技術的掌握程度有所欠缺。
1.3 缺少專門的商業倫理和科技倫理教育
商業倫理和科技倫理問題在數字時代尤為突出。科技發展給人類的生活和社會發展帶來了眾多便利和福利,但如果缺乏對數字時代商業倫理和科技倫理的清晰認知,科技發展反而會阻礙社會文明和進步。盡管目前職業院校對思政教育的重視程度非常高,傳統商科專業在課程設置時也會突出思政教育課程,但目前的人才培養中缺乏針對商業倫理和科技倫理方面的專門教育,使得學生面對數字時代復雜的商業倫理和科技倫理問題不知所措,缺乏清晰的價值觀念和價值判斷。
1.4 缺少與區域產業及學校自身專業優勢的結合
商科專業所培養的人才對區域經濟有非常重要和直接的作用。傳統的商科專業群課程設置視角多局限于商科專業本身,缺少與區域經濟的融合,未將專業群的設置與所在城市區域的產業、行業和企業發展優勢結合起來,導致專業培養的人才沒有特點,缺乏行業和產業特色。很多職業院校在建校時就有自己明確的定位,學校整體的專業設置有自己的核心和特色,但新商科專業群的人才培養模式沒有借助和利用學校自身的專業優勢和行業優勢,導致培養的人才缺乏明顯的區域和學校特色。
2 特色新商科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基礎
特色新商科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有理論依據,也有現實需求,根據新商科的發展進程,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國家宏觀層面對新商科專業群發展的重視。從現實需求來看,數字時代復雜多變的商業市場對新商科人才的需求有了新變化,需要調整商科專業群的人才培養。從理論方面來看,教育生態理論指出了新商科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框架和方向。
2.1 數字時代復雜多變的商業市場對復合型新商科人才的需求
按照崗位對專業能力的要求,新商科復合型人才可以分為技能型人才、應用型人才和創新型人才[8]。根據這一人才分類,職業院校所培養的人才應定位為技能型人才、應用型人才為輔。數字時代商業環境的變化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增加,所需人才應具有多學科知識,尤其是科技和商業知識,應具有互聯網思維和數字技術,能運用商業知識和技術知識來綜合解決數字時代復雜商業世界的問題的人才。在這一人才需求背景下,傳統商科人才培養模式無法滿足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因此,需要根據數字時代商業環境對人才的需求創新商科專業群的人才培養模式。
2.2 國家和社會各界對新商科發展的重視
2019年6月,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根據商科的學科專業和行業特點,對商科專業進行重構與創新,設計了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并在部分高校中進行試點。2019年7-12月,華人學者營銷協會、百度以及國內外知名高校聯合發起成立新商科聯盟,百度同時發布國內首個VR新商科智能實驗平臺;首屆新商科教學改革與專業建設高峰論壇達成“新商科·銀川共識”;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與10所院校商學院共同發起成立“新商科MBA聯盟”等。
2.3 教育生態理論
20世紀70年代,教育生態學逐漸形成了一門新興交叉學科,旨在探討教育生態環境、條件、結構及其功能的最優化配置[9]。教育生態理論將教育與其相互作用的環境作為一個有機整體,教育系統與經濟社會之間基于供需合力和內生發展動力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交換,從而促進教育生態平衡[10]。新商科專業群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在數字教育及數字經濟背景下,基于教育生態理論,將專業群的人才培養與區域經濟、產業行業發展以及職業院校原有的專業基礎和特色,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考慮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3 職業院校特色新商科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路徑
面對經濟轉型發展、商業模式轉變、數字技術應用帶來的人才需求變化和挑戰,職業院校應結合自身的專業結構,創新商科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推動新商科專業群的變革,培養出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型商科人才。
3.1 思政引領,育人為先,強化商業倫理和科技倫理的培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新商科專業群的人才培養中,要將“立德樹人”作為首要環節,從“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和家國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等方面出發,深入挖掘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環節中蘊含的思政教育資源,人才培養全過程融入人文素養、工匠精神、團隊精神、艱苦奮斗精神等思政元素[11]和法律法規、商業倫理、職業道德、社會誠信等思政教育內容,教育學生保持“認真務實、踏實誠信、自省自律、蓬勃朝氣和敢于拼搏”的狀態。數字時代,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出現,也涌現出科技倫理和一些新的商業倫理問題。這是與以往商業時代很大的不同點。因此,新商科專業群的人才培養要尤其注重對學生進行商業倫理和科技倫理的知識傳授和價值引導,開設專門課程,展開相關學術及學生活動,強化正確的科技倫理和商業倫理觀,為新商科人才培養奠定牢固正確的思想基礎。
3.2 文理融通,商工融合,奠定復合型職業能力培養的知識基礎
技術發展讓商科領域面臨一場深度分工,常規化的工作任務逐步被信息系統自動化所取代[13],非標準化的創新性工作內容成為主要形式。單一領域知識背景無法支持新商科復合型職業能力的構建。只有學生具備了文理科知識,工科和商科知識,在面對數字時代的技術變化時才能更快地適應變化,適應新的商業環境。因此,職業院校迫切需要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把握新商科發展機遇,實施教育教學改革,培養熟練掌握數字技術、工具和方法,具有管理與商務分析與應用能力的人才[8]。因此,人才培養需淡化學科邊界,增強與相鄰或相關學科領域的聯系和滲透[12]。探索文理融合,商工融通的課程體系構建,用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為學生提供文理融合的跨學科教育[2]。例如,新商科課程體系中,構建“專業群平臺課程體系”,將計算機、數學、大數據分析和等理科和工科課程以及“數字經濟”“數字化商業模式”“數字營銷”等課程放入專業群平臺課程模塊,通過商工融通的模塊化課程,拓展學生的知識邊界,幫助學生構建堅實的文理融合的知識結構,為培養學生適應數字時代變化的復合型技能技術奠定扎實的知識基礎。
3.3 技術賦能,熟悉工具,提高學生數字技術技能和數字素養
數字經濟時代,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重構了教育生態體系。智慧學習環境、互聯網教學平臺提供了豐富的教學數據和資源;虛擬仿真試驗和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等不同的數字化工具可以協助構建新商科的問題情境;“在線課程、MOOC、微課”等教育數字化技術和數字化實踐創新平臺可以讓學生接觸到一些教育數字技術和資源。新商科中的“新”是指將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方法和應用融入傳統商科教學中。因此,要提高學生的數字素養和技能,要在現有商科基礎上,增加“數字技術技能”專業群模塊化課程。例如增加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STEAM(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等通識知識[14]。通過“數字技術技能”模塊課程,讓學生熟悉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在商業中的應用,并熟練掌握2~3個數字技術工具,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字技術技能和數字素養,以適應數字時代商業環境對人才的技術技能要求。
3.4 服務區域,優勢疊加,以學校特色專業為依托,打造“特色新商科”專業群
數字經濟發展助推產業聚集化、融合化和生態化,新商科專業群要立足區域經濟發展,深入調研區域產業、行業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變化,構建數字時代商業環境下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人才能力結構模型,根據模型要求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形成“產業、行業、企業、職業”四業一體的人才培養生態,滿足區域經濟發展對人才的新需求,實現職業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目標。此外,特色新商科中的“特色”指的是商科專業群的人才培養應聚焦區域行業和產業,根據學校自身的定位和特色,為特定產業和行業培養商業人才。在學生認知實習、實踐課程、頂崗實習等環節,直接對接學校本身有資源優勢和積累的產業、行業和企業,分階段、有計劃地帶領學生了解這些特定產業、行業以及具體企業的情況,這樣培養的人才既具有數字時代商業人才的思想道德修養,復合型知識基礎,掌握數字時代的技術工具,也具有某一特定行業和產業的知識,更容易適應復雜商業環境下企業快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3.5 實戰應用,以績代考,建立多元開放的評價機制,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力
數字教育技術手段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數字素養,也可以用來提升學生考核過程的效率和效果。數字化背景下,學生學習過程考核和評價機制可以更加多元化和更具開放性。例如與企業深度合作,將真實商業項目引入課程,將學生在實戰過程中取得的市場業績作為課程考核成績,實現“以績代考”,即市場導向,以學生在真實商業環境中取得的實戰成績直接作為課程考核成績。這種項目化的實戰模式在傳統商科專業群的人才培養中也有應用,但效果不夠理想。數字技術的應用,可以提升這種以績代考的實戰項目效果。利用教育數字技術,可以使考核過程“數據化、動態化、可視化、實時化、互動化”,可以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學習主動性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的實戰能力。
4 結語
“經濟越發展,商科越重要”。面對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技術的沖擊,對數字教育背景下職業院校新商科專業群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進行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本文從思政引領,育人為先;文理融通,商工融合;技術賦能,熟悉工具;服務區域,優勢疊加,實戰應用,以績代考五大方面提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路徑,回應了數字時代技術變化和社會變革對商科專業職業教育變革的迫切訴求;立足實踐為諸多職業院校傳統商科專業群的創新發展謀求了方向,對提高商科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為社會培養出適應數字時代發展需要,契合區域產業、行業和企業要求的復合型商科人才,進而推動區域經濟及數字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EB/OL].(2022-01-12)[2022-02-22].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2-01/12/content_5667817.htm.
[2] 齊佳音,張國鋒,吳聯仁.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商科教育變革 [J]. 中國大學教學,2019(7):58-62.
[3] 王昕,石偉平.數字經濟時代高職新商科專業群建設:目標,挑戰與路徑[J]. 職業技術教育,2022,43(11):11-16.
[4] 徐國慶.基于知識關系的高職學校專業群建設策略探[J].現代教育管理,2019(7):92-96.
[5] 孔祥維,王明征,陳熹. 數字經濟下“新商科”數智化本科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探索[J]. 中國大學教學, 2022(8):31-36.
[6] 謝志華,楊超,許諾.再論業財融合的本質及實現形式[J].會計研究,2020(7):3-14.
[7] 易燁,薛鋒.“數字經濟”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師數字素養提升研究——基于浙江省335名專任教師的實證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5):55-61.
[8] 張國平, 王開田, 施楊. “四位一體,四維融合”的新商科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 中國高等教育, 2022(11):50-52.
[9] 范國睿.教育生態學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10] 吳鼎福,諸文蔚.教育生態學 [M].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0.
[11]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1[EB/OL].(2021-04-23)[2022-02-22 ].http://www.caict.ac.cn/kx yj/qwf b/ bp s/202104/t20210423_374626.htm.
[12] 劉振天.文科知識生產的本土邏輯及高校新文科建設的路徑 [J].中國高教研究,2021(11):7-14.
[13] 張國平.新商科人才培養模式與實現路徑[ J].中國高等教育,2021(2):43-44,50.
[14] 田元,周曉蕾,寧國勤,等.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影響研究——基于35項實驗和準實驗研究的元分析[ J].現代教育技術,2021(8):42-49.
(責任編輯:宋勇剛)
基金項目:浙江省教育廳辦公室浙江省高職教育“十四五”第一批教學改革項目“數字教育背景下職業院校‘特色新商科’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g20230494);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年度課題“團隊創造力提升的反饋效價探索——好奇心和情感臨場感的作用”(23NDJC431YBM)
作者簡介:劉淑偉(1980-),博士,浙江安防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數字經濟、反饋與團隊創造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