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技能大賽作為教育鏈和產業鏈的“鏈接器”,在職業學校人才培養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聊城高級財經職業學校積極探索產賽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破解了人才培養面臨的困境,探索出一種新的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職業學校;產賽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
產賽教融合是新時代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有效手段,牢牢把握產賽教融合這條主線,充分發揮“賽”的紐帶作用,促進“產”和“教”緊密對接,推動職業學校人才培養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發展,對職業學校的投入逐年加大,部分地區仍存在教學實訓設備短缺和師資缺乏的情況。面對這種困境,有些學校采用企業服務方式或跨區域開展短時強化訓練,但都無法達到理想效果。部分地區產業基礎落后、產業前沿技術滯后,企業規模小,吸納學生能力有限,校企合作不夠深入、合作持續時間短、形式化等現象比較突出。尋找一種適合職業教育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是擺在我們面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產”即產業,既包括轉型升級的傳統產業,也包括因經濟發展催生的新興產業。“產”是基礎是根源,是職業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指明燈,是學與教的最終檢驗標準。“賽”即競賽,不僅指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職業技能大賽、世界技能大賽等賽項,還包括各種行業類競賽。競賽是對接產業,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法寶。“教”即教育,這里重點指職業教育。教育教學是過程,通過教育教學活動,最終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產教融合是開展校企深度合作,進行協同育人的具體形式,可實現產業與教育統籌融合發展;賽教融合將職業技能競賽與教育教學有機銜接,能夠更好地引領專業建設促進教學改革。產賽融合,競賽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緊貼真實生產場景和過程,代表最前沿產業發展趨勢。
聊城高級財經職業學校位于魯西地區,學校以創建山東省高水平職業學校為契機,深入落實國家職業教育相關政策,基于“崗課賽證”理念,充分發揮競賽“指揮棒”的作用,探索以育人為主線,以多樣化校企合作平臺為支撐的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了多主體參與、多導師育人、多維度評價的人才培養機制。
(一)更新觀念,構建基于產賽教融合的中國特色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
當前我國職業教育已進入高質量發展新時期,部分地區職業教育卻發展乏力,有些學校培養的人才無法滿足經濟發展需求。這些學校大多沒有明確的符合學校實際的人才培養模式;有些學校雖然探索人才培養模式,但缺少很好的保障措施。聊城高級財經職業學校通過查閱大量文獻,實地調研梳理歸納學校發展遇到的實際困難,更新觀念、理清思路,以“崗課賽證”為理念,以企業新型學徒制為指導,既著眼當前區域產業發展實際,又以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新時代興聊十大工程”重點發展領域為引領,各專業建立起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如中餐烹飪專業的“非遺文化傳承,現代學徒助力,培養有滋有味有情的新時代儒廚”人才培養模式、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專業的“高端大賽引領,綜合項目驅動”人才培養模式。
(二)搭建平臺,以競賽為紐帶建立產賽教融合校企命運共同體體系
1.搭建產賽教融合平臺,形成校企命運共同體
聊城高級財經職業學校立足產賽教融合進行特色化辦學,經過多年的實踐研究,探索出形式多樣的產賽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形成了校企雙贏的命運共同體格局。
(1)校企共建校內實訓基地,實施校企雙主體育人。學校電子商務專業與區域重點企業——聊城碩果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校內實訓基地,共同制定了共建、共享、共管、共評、共育“5共”,聚焦、聚合、聚能、聚變“4聚”的“54321”人才培養模式,前3個學期由學校主導學生完成理論和技能教學內容的學習,后2個學期由企業為主導促使學生提升專業技能,最后1個學期學生進行崗位實習。
(2)全面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學生實習就業無縫對接。學校各專業遴選區域行業品牌企業作為企業新型學徒制合作單位,校企共同招生,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校企共同培養管理,合作中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改變“校熱企冷”的局面,真正構建“雙主體”育人格局,使學生經過理論學習、技能訓練、崗位實習,在校期間就可以完成從“學生—學徒—準員工—員工”的蛻變,實現學習、實習、就業無縫對接。
(3)探索產業學院建設,深化產賽教融合。針對中餐烹飪專業實訓所需食材量大、品類多且具有不可逆的特點,特別對于比較昂貴的食材無法滿足學生常態化訓練,學校引進聊城行業龍頭企業——聊糧食品有限公司入校,學校為企業提供場地,企業為學校提供學生實訓食材,實現了校企合作。
(4)牽頭成立專業校企聯盟,打造校企合作高地。學校作為“首批國家示范性職教集團”聊城市第一職業教育集團副理事長單位,在利用集團優勢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同時,進一步加強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省級教改研究項目、教學成果獎共同申報共同研究,企業專家進課堂、企業文化進校園成為常態化。學校先后聯合山東省內外幾十家企業牽頭成立了聊城市財經商貿類專業校企聯盟、聊城市餐飲行業校企聯盟,建立了完善的制度和育人機制,深化在招生就業、專業建設、課程開發、服務社會、技術培訓等方面的合作。
(5)“訂單班”工學交替,深化校企協同育人。學校中餐烹飪專業與藍海集團積極探索“訂單班”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共同定職業崗位、教學方式、實習項目、評價方式。校企雙方在學生入校前根據學生意愿確定學生名單,家校企簽訂三方協議。學生第一年進行理論學習,加強基礎素質學習;從第二年開始采用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模式進行教學,通過校企研討、提煉、歸納出典型工作任務,學生分組以工學交替方式完成從“實際工作項目—學習內容—崗位實踐”的學習。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在崗位中查找學習中的不足,在學習中奠定崗位基礎,形成良性循環。
2.充分發揮競賽作用,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學校基于“崗課賽證”理念深入推進校企合作,充分發揮“賽”的“指揮棒”和“紐帶”作用,將“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改”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學校各專業根據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題庫和比賽評分標準,對接專業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和“1+X”考核標準點,結合行業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將這些元素與人才培養標準、課程標準等相融合重構課程內容。將競賽過程轉化為教學過程,開發教學資源;依據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標準搭建教學環境和實習實訓場景,實現“崗課賽證”融合。
(三)健全產賽教融合機制,為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保障
學校設立專門機構、配備專門人員對校企合作實行校、系二級管理,通過協議確定校企合作形式,確保校企合作高效穩步推進。校企制定全方位溝通機制,定期開展研討,共同研究人才崗位需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標準、開發教學資源、研討評價標準等。校企共同對專業進行科學研判,建立專業動態調整機制。企業為學校提供企業優秀文化、實訓設備、先進生產技術、教師培訓和學生實習就業崗位等。學校主動適應企業需求,為企業培養高技能人才,提升學生崗位適配度;主動對接產業發展需求,為企業進行職工培訓,參與產品研發,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學校充分挖掘技能大賽的紐帶作用,通過競賽帶動專業發展,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聊城高級財經學校立足產賽教融合深入推進校企合作,探索出一條職業教育發展道路,同時存在很多不足,比如校企合作形式還比較單一,還需進一步深入,競賽的作用還沒有完全挖掘和展現,需要探索的內容還有很多。
[1]陳岳堂.產教融合機制的創新與實踐[J].中國高等教育,2022 (1).
[2]何瑜.欠發達地區職業院校基于職業技能大賽的專業建設探討[J].廣西教育,2020(10).
(作者:李國營,聊城高級財經職業學校人工智能系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