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技工院校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不僅是企業的需要,更是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技工院校培養適合企業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是學生、家長和學校共同追求的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依據學生的特點和市場需要,采取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強化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使學生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
關鍵詞:實踐能力;團隊合作;工學結合;實踐教學
技工院校是以市場為導向,能力為本位,就業為目標,為社會培養德技雙馨、技藝高超技能人才的搖籃。工學一體化的培養模式是以實踐能力為目標,將工作過程和學習過程相融合,培養企業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技工教育的過程也就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過程。通過學習讓學生學會一定的技能和本領,使他們能夠憑自己的一技之長找到合適的工作,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所以,對技工院校而言,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變得尤為重要。
開展德育,培養團隊意識。開展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標的思政教育,結合專業特點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在發展專業能力的同時應具有優秀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質。例如,筆者所在學校每年舉辦一次道德講堂,積極倡導思政教育進課堂,就是要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熱愛祖國、品德高尚、身心健康、愛崗敬業、技能精湛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自覺加強對學生團隊意識的培養,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明白如何團結協作。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改進課堂教學,通過各種不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在教學過程中科學合理安排一些以團隊合作形式為主的教學活動,讓學生通過團結互助完成學習任務,進而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這種新型學習組織形式在課內可以是討論小組,也可以是互助小組,成員之間只有通過角色分工、團結協作才能順利完成工作任務。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這樣,不僅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而且促進了學生之間團結、合作意識的增強,使學生在互幫互助的氛圍中輕松愉快地學習。
技工院校學生頭腦靈活,思維活躍,興趣廣泛,喜歡動手進行實踐操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轉換師生角色,改革課堂教學模式。由“教師教,學生學”變為“教、學、做”三位一體,改變以往教師“一言堂”的填鴨式教學模式,控制理論課講授時間,邊講邊練,少講多練。在教學過程中講明白基本原理和方法后,進行實踐技能訓練,讓學生會學習、愛學習,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鞏固學習成果,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工作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使學生在就業時具有更強的適應力和競爭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精心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貼近學生平常生活的經典案例,引導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進入學習情境,使學生的學習更加形象和直觀。比如,筆者在講解“人員促銷”這節內容時,在學習任務一中選取典型案例“老太太買李子”,采用翻轉課堂,讓學生提前自主學習,課堂上將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相互交流和探討,學生分析制訂銷售計劃,成員經過分工分別扮演商販和老太太進行情景模擬,在學習任務實施過程中教師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學生是實施者和參與者。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通過角色扮演進行模擬實踐,從滿足顧客需求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和解決問題。這種類似游戲般的體驗,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了學生對于某一個現實情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全面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達到了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
采用多種教學模式,可以將工作與學習有機融合,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行交替學習,讓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合理運用新知識、新技能,學會通過學習實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學生的知識技能得到鞏固和拓展,學生完成專業任務的綜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同時,培養了學生團隊協作、互助探究的能力,增強了團隊意識,培養了學生搜集信息、開發信息以及展示信息的能力,學生能積極主動查找書籍并認真閱讀研究相關內容,進一步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專業知識技能打下良好基礎。
例如,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分組,引導學生展開討論,闡明自己的觀點,歸納總結問題的根源和解決辦法。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全面發展、自主發展和分層發展,在所有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上,讓部分學生成為有一定特長的優等生,培養部分學生成為新型、優秀的創新人才,以優帶弱,使學生在分層教學的基礎上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成為一名合格的有一技之長的技能人才。
同時,通過校企合作,采用“請進來”的方式,將企業專家和校外優秀的技術能手請到學校給學生講課,指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通過傳遞企業信息,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直觀感受用人單位對技能人才素質、技能的要求。筆者所在學校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對課程進行開發,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為企業儲備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僅不利于學生的學習,而且會影響整個教學質量的提高,影響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技工教育區別于其他應試教育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實訓教學,這是培養和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標志和有效手段。比如,筆者所在學校實行系部制,成立機電系、信息系等系部,各系部根據專業設置開展一體化教學。實訓教學中需要創設一定的職業情境,結合崗位工作過程和要求,對學生進行技能訓練和能力培養,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職業意識。教師在教學中,將學生的基礎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術素養有機結合,盡可能聯系社會實際來擴大學生知識面,同時轉換師生角色,鍛煉學生的溝通協調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等,從理論知識的講授轉向實踐能力的培養,以簡單、實用為主,加大仿真教學力度,培養學生動腦、動手能力。一體化教學讓學生知道應該怎樣做,然后再通過學習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做,先會后懂,從模仿到變通和創新,在“學中做”“做中學”,通過實踐內化和提升專業知識水平。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為主、教師引導為輔,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將大量的時間交還給學生,在一體化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充分體驗到學習的快樂,產生強烈的自豪感與成就感,充分調動了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做、學、教”融通合一。學生通過學習不僅可以完成上崗前的重要專業知識的學習,而且在工作方法、實踐技能、溝通交流、團結協作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
改純閉卷考試為閉卷和平時考核相結合的模式,進一步考核學生的實踐能力,使評價標準與企業質量體系相貼近,提高學生的質量意識。同時,結合學生平時遵章守紀、學習態度、團結協作等各方面表現進行綜合評分,全面考核和評價學生。例如,筆者在開學第一課就和學生說明評價考核的相關機制,將學生的平時表現納入成績考核中。強調過程性考核的重要性,改變以往一次期末考試定結果的傳統評價機制,變終結性考核為過程性考核,技能考試與理論考試相結合,采用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價以及專家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使學生創新意識得到進一步提升。
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離不開社會實踐。學校除了要為學生提供學習技能的實習實訓場地外,還要讓學生“走出去”,到具體、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去體驗和感悟職業需求。例如,帶領學生參觀筆者所在學校對口合作企業,如山西大土河焦化集團、山西新龍重工集團和晉能集團清潔能源有限公司等。通過參觀學習,讓學生了解專業和對應工作崗位,了解企業需求。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通過假期組織學生到企業實踐學習,使學生慢慢了解和適應企業的管理制度,并通過實踐體驗得以將所學知識深化和應用。與此同時,學校還可以聯系對口企業進行校園招聘,采取雙向選擇的形式,通過學生與用人單位面對面進行溝通和交流,可以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存在的不足,明確下一步奮斗的目標。學生實習時能夠很快融入企業,慢慢適應企業管理,提升和拓展各方面的能力。
要充分認識到技工院校學生實踐能力提高的重要性,注重素質教育,與時俱進,不斷改革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以適應企業和社會的需要,適應學生自我發展的需求,實現培養高技能人才的目標。
(作者:蔣旭艷,呂梁高級技工學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