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 李傳波 李敏
摘 要:新時代技工院校加強課程思政建設,是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是培養德才兼備新時代好青年的應有之義,是技工院校實訓課程提質增效的現實需要。通過構建全方位教師團隊,激發學生的親切感;整合全鏈條實訓教材,提高學生的認同感;搭建多層次實訓平臺,提升學生的獲得感;開展多維度綜合評價,增強學生的效能感,不斷提高技工院校課程思政建設水平。
關鍵詞:立德樹人;課程思政;數控技術實訓;實現路徑
課 題:本文系山東省技工教育和職業培訓科研課題“立德樹人視域下技工院校數控技術實訓課程思政實施路徑研究”(課題編號:RSJY2023-Y206)階段性成果。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課程思政是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格局,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立德樹人視域下技工院校課程思政具有深刻的時代內涵,需要不斷探索其實現路徑。
(一)必然:是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
進入新時代以來,黨和政府始終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并從各個層次完善和加強學校立德樹人工作。隨著“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各級各類學校從頂層設計到課程實施,切實加強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工作,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水平。
技工院校作為我國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是職業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力量。隨著提質培優行動的開展,技工院校在關注學生專業技能培養的同時,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工作,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教學的全過程,立足技工院校育人目標,加強課程思政建設,承擔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一體化教育任務。技工院校課程思政建設既是實現課程目標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具體方式,又是協同思想政治理論課做好立德樹人工作、培養德技兼備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內容。
(二)應然:是培養德才兼備新時代好青年的應有之義
技工院校擔負著培養德技兼備人才的重要任務。技工院校培養的新時代好青年既要有專業技術技能,又要有理想情懷和努力奮斗的品質。
新時代技工院校課程思政建設是培養德才兼備新時代好青年的應有之義。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專業課程教學和改革的各環節、各方面,從而產生潤物無聲的效果,有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將完善自身的發展與實現社會價值相結合。通過課程思政的隱性方式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將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方法價值、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傳遞給學生,是培養學生政治素養、國家認同意識、社會行為品質和工匠精神不可或缺的一環。
(三)實然:是技工院校專業課程提質增效的實踐需要
進入新時代以來,技工教育受到高度重視。隨著《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提出,我國技工教育進入改革發展的重要階段,技工院校通過三教改革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提高技工教育教學質量,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課程思政是落實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有利于強化專業課程育人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價值觀目標,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專業課程的三維目標。
加強課程思政建設是技工院校實訓課程提質增效的實踐需要。技工院校的實訓課程內容豐富,類型多樣,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專業課程,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引發學生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關注,提高學生的獲得感;有利于完善課程框架,融入優質教學資源,豐富教材內容,改進實訓教學方法與模式。因此,技工院校課程思政的有效展開,不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探索,也是不斷提高專業課程的綜合性、開發優質專業課的重要實踐。
(一)打造全方位教師團隊
技工院校開展課程思政,首先要打造全方位的多元聚合型教師團隊。第一,從教師自身素質來看,實踐教學教師不但應具有專業技術能力,還應具有思想政治教育能力,能夠挖掘、提取、整合思政元素;第二,從教師合作來看,實訓教學不僅需要專業教師參與,也需要跨學科教師如思政教師、德育教師、創新創業導師進行指導,建設跨學科教師共同體;第三,從教師培訓來看,專業實訓教師要積極參加思想政治理論培訓,把握新發展理念,更新思想觀念,把握課程思政的內核與價值,提高課程思政能力。
要遵循“三層融合”的原則,由淺入深、由大到小、由近及遠提煉實訓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融入國家、地方、學校、企業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國家層面的思政元素包括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職業教育和專業領域的前沿理論等;地方和學校層面的思政元素包括所在學校的校史校訓、所在地域的特色文化等;企業層面的思政元素包括校企合作中的企業文化、職業素養和勞動精神,產教融合中的哲學方法和科學思維等。“三層融合”能夠科學合理地拓展實訓課程的廣度、深度和溫度,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厚植學生的家國情懷,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和職業素養。
(二)整合全鏈條實訓教材
技工院校課程思政的實施,需要整合全鏈條實訓教材,開發“專業+思政”模塊化教材。聚焦國際、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融入地方特色和校本文化,以崗位需求為導向,整合開發“專業+思政”模塊化教材,全鏈條部署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思政目標,各模塊之間有機銜接,將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巧妙融合,兼具應用性與價值性。
要優化實訓課程的知識、技能、思政相結合的三維目標。以崗位、能力為依據確定教學模塊,設置基礎模塊、核心模塊、可選模塊、綜合模塊四個模塊,模塊之間既有獨立性也有關聯性和延伸性,并融入對應的思政元素。采用模塊式教學設計,層層遞進,使學生在數控實訓過程中,既能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和專業操作技能,也能弘揚科學精神,增強哲學思維,進而形成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
(三)搭建多層次實訓平臺
技工院校課程思政的實施,需要搭建多層次實訓平臺。要發揮第一課堂“導”、第二課堂“浸”、第三課堂“潤”的有機作用。拓展單一教室、場地教學模式,建設校內校外“實踐思政三課堂”聯合育人平臺,以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為基點融入社會實踐,線上線下協同育人。
要構建“三課堂”協同育人模式。第一課堂主要指課堂教學活動,第二課堂主要指校內的相關的教學活動,第三課堂主要指校外實踐活動,這三個課堂成為學生工學合一、知情合一的有力助手,有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獲得感。要充分利用“三課堂”,通過興趣教學法、情感導向法、合作探究法、參觀訪談法等,提高實訓課堂中思政教育的向心力、增強數控實訓課對學生的吸引力,提升學生在實訓課程中的執行力。
(四)開展多維度綜合評價
技工院校課程思政的實施,需要開展多維度綜合評價。優化評價主體維度、內容維度、方法維度、權重維度,做好實踐課程協同育人工作,完善實踐教學“三全育人”格局,培養“德技雙馨”的新時代技能人才,提高學生的獲得感和歸屬感。
要結合評價主體、評價內容、評價結果、評價權重,探索開展教師維度、學生維度、作品維度、產品維度四維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及時進行總結、反思,推進課程思政教學質量穩步提升,不斷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
新時代,技工院校要不斷加強課程思政建設。注重頂層設計,搞好教材開發、師資隊伍建設,改革教學方法,創新評價手段,不斷增強課程思政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創新力,從而進一步提高技工院校辦學質量和水平,培養更多立足社會發展、投身國家建設、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1]伍醒,顧建民.“課程思政”理念的歷史邏輯、制度訴求與行動路向[J].大學教育科學,2019(3).
[2]劉寶民,金正連.關于職業院校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12).
[3]唐紀瑛.數字化轉型背景下職業院校模塊化定制實訓教學模式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3(8).
[4]尹顏麗,曹茂慶.“三教”改革視域下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實施現狀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2021(22).
(作者:劉燕,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李傳波,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一級實習指導教師;李敏,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專任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