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珍
摘要:文章主要聚焦學前心理學課程教學實踐中的理論應用難這一真實問題,采用“三愛六化”混合式教學模式,以“三愛”教育思想為指導,以教學目標“任務化”、教學進度“點單化”、教學內容“主題化”、抽象知識“可操作化”、作業布置“活動化”和教學評價“人文化”為支撐,進一步解決學生對理論學習缺乏興趣、理論與實踐聯系不緊密、理論應用難等教學問題,以期提高教學質量,將“三全育人”理念落地落實。
關鍵詞:學前心理學;三愛六化;混合式教學模式
學前心理學課程是面向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開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程,也是一門專門研究0-6歲兒童心理發展規律的學科,涵蓋了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各個方面,包括認知、情感、社會性、人格等。學前心理學課程以培養高水平的應用型人才為導向,旨在幫助學生了解幼兒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能科學應用學前心理學理論分析和理解幼兒實際活動中出現的“行為問題”,能在尊重學前兒童心理發展規律和特點的前提下發展自己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等,為未來開展幼兒教育提供心理學依據。然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側重于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忽視了理論中實用價值的挖掘,導致應用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力度不夠。為了解決學前心理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筆者嘗試開展創新性實踐。
一、教學理念的“三愛”創新
“三愛”教育指的是愛學習、愛幼兒、愛幼兒教育事業。學前教育專業教師肩負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引導學生尊重不同年齡段幼兒的需求差異”的責任和使命。
課程思政是精細的浸潤式教育,并非粗放的“灌輸式”教育,是思政要素與專業知識的有機結合,而非簡單混合。學前教育專業教師通過組織學生查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等黨和國家頒布實施的學前教育政策及法規,引導學生準確把握學前心理學課程的學習方向。
OBE(成果導向教育)理念注重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為學生未來的職業和生活做好充分準備。
綜上,“三愛”教學理念與課程思政理念、OBE理念不謀而合,前者能為后兩者的落地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環境的“寬心”創新
在教學環境創設方面,學前心理學課程注重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寬心”氛圍。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鼓勵前后桌學生為一組,展開課堂討論,安排專人記錄,并由記錄人展示討論結果;教師支持那些認為站著回答問題壓力大的學生坐著回答問題,以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教師在對待學生的回答結果上,不能一味地追求標準答案,需要追求最合適學生現有認知水平、能力水平的答案。此外,教師需要肯定每個學生課堂上的積極表現,尤其是要肯定那些富有思想性和創造性的表現,即使這些表現中存在一些瑕疵。
在落實上述教學環境創新細節的同時,教師能營造輕松、濃厚的學習氛圍,改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三、教學目標的“任務化”創新
在講授學前心理學課程時,教師可以將課程目標“任務化”,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學習目標,這是課程目標展示方式的創新。
創新前,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呈現給學生的是教學目標;創新后,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將教學目標“任務化”,呈現給學生的是清晰的學做任務。學做任務比教學目標更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四、教學進度的“點單化”創新
從教學進度來看,教師應用“傳統推進式”與“點單式”相結合的方式來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靈活調整教學計劃。這是教學進度推進方式的創新。
創新前,課堂教學是以教材目錄的先后順序為中心,制訂教學進度;創新后,課堂教學是依據學生對部分章節表現出來的強烈學習欲望,以學生為中心,正視并滿足學生提出的合理需求,形成教學進度的“點單化”,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五、教學內容的“主題化”創新
從課程內容來看,在講授學前心理學課程時,教師通過“主題化”重構課程內容,旨在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同時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學前心理學的理論知識。這是課程內容設計的創新。
創新前,教師是根據教材內容進行教學,課程章節及內容是按學前兒童各項心理指標的發展構成,具有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知識的系統性,卻較難激發學生學習學前心理學課程的求知欲。創新后,教師結合本課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深挖教學主題,以學習主題、實例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增強學生的學習期待,將“理論指導實踐”思想落地落實。此外,教師對現有教學內容進行梳理和分析,確定需要調整和重組的內容,構建模塊化的課程內容體系。教師依據學前兒童的心理發展特點,將課程內容分為“學前心理學概述”“學前心理學理論基礎”“0-1歲學前兒童的心理發展”“1-3歲學前兒童的心理發展”“3-6歲學前兒童的心理發展”“學前心理學與幼兒教師資格考試”六大模塊,每個模塊下設若干個主題。同時,教師根據學生的實用性期待,增加了案例分析和實踐操作等內容,使課程內容更加貼近實際。
六、抽象知識的“可操作化”創新
學前心理學課程在幼兒教師資格科目二考試中占比高達33%,傳統的課堂練習和課后習題無法滿足幼兒教師資格考試對學生知識掌握及應用能力的需求。基于此,教師通過幼兒教師資格考試專用App將抽象的理論知識“可操作化”,幫助學生熟悉幼兒教師資格考試題型,檢驗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提高知識應用能力,以此助力幼兒教師通過資格考試。
創新前,教師主要是通過課堂答題和完成課后練習的方式,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但題量、題型非常有限;創新后,教師將幼兒教師資格考試專用App引入課程教學全過程,海量題型將課程中的抽象知識“可操作化”,加上系統的解釋說明,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幼兒教師資格考試通過率。教師引入的現代化教學工具和平臺,能使學生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和實踐操作。這些創新的教學手段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七、作業布置的“活動化”創新
教師基于章節重點內容布置形式多樣的活動作為作業,能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這是作業布置方式上的創新。
創新前,教師主要通過預習、隨堂練習和課后練習的方式布置作業;創新后,教師在原有作業布置方式上增加了課后活動作業,可以是學前兒童注意力觀察活動、故事講述活動、主題征文活動、中華經典誦寫講活動、新知識分享視頻等活動。這樣一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最新教學導向,且在活動過程中產生的優秀作品可以選擇適當的賽道參賽,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科技成果應用思維,同時點燃學生投身幼兒教育事業的熱情,為學生順利就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八、教學評價的“人文化”創新
教師可以從學生線上線下討論、答問次數(不設限)、答對次數(每學期六次及以上,本項考核為滿分)等方面,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可以從學生坐教室前兩排的次數,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可以通過學生的自主性、發散性課程筆記,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可以根據學生完成隨堂練習、課后練習、幼兒教師資格考試專用App上同步練習的情況,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可以在學習通不定期收集學生的學習反饋和建議,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
教師在評價過程中的重點是要及時肯定參與評價的學生,并重點表揚那些新穎性、獨立性更高的學生,使整個評價過程“人文化”。
九、學前心理學課程教學創新成效及推廣價值
(一)學前心理學課程教學創新成效
第一,與學期初比較,學生線上線下參與度有明顯增加,課堂抬頭率、主動開口率、主動記筆記率、線上線下搶答率、線上活動主動跟進率等都有提高。第二,學生在幼兒教師資格考試科目二中的通過率有著明顯的提高。2018級學前教育本科1至5班及2019級學前教育本科1至5班學生的幼兒教師資格考試科目二通過率均達到92%以上。第三,學生的課程活動作品收獲了豐富的學業成果,其中特等獎2項,一等獎13項,二等獎11項,三等獎11項,微頭條類作品優勝獎1項,創意優選獎1項和國家級優秀獎1項。第四,學生對抽象知識難懂的擔心度明顯下降,應用抽象知識解決問題的自信度顯著提升。第五,近年來,課程團隊在教學創新實踐中正在由量變向質變過渡,先后開展了20余項教學研究,見效較明顯的有10余項。其中,2021年參與錄制的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被超星集團正式收錄為“示范教學包”,目前已經上線學銀在線,已向學習者開設5期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且近年來一直在積極申報省級一流課程。不僅如此,課程團隊發表了教學研究論文30余篇,其中核心論文5篇;出版了多部教材;獲批省級教研、科研項目6項。第六,學前心理學課程建設初見成效。課程團隊在本課程創新舉措推進過程中,于2021年12月獲批“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一般項目‘幼小雙向銜接背景下學前教育本科生師生關系與自我效能感的關系研究”,于2023年6月獲批“南昌理工學院校級課程思政示范項目”,于2023年8月榮獲第三屆“智慧樹杯”課程思政示范案例大賽一等獎,主講教師先后發表教學學術論文11篇,為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提供了理論支持。
(二)學前心理學課程推廣價值
在過去的5年中,課程團隊通過不斷地教學創新與實踐,使學前心理學課程的教學質量呈現出不斷提高的良性狀態。未來,課程團隊將繼續致力于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創新,更好地服務學生和社會,推動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何振芳,肖燕,馬雪梅,等.基于“團隊+競賽+導師”項目化學習模式的大學生創新創業素養培育研究與實踐[J].高教學刊,2023(31).
[2]曾照靜.線上線下混合式廣告設計教學設計與探索[J].焦作大學學報,2023(4).
[3]尤勝.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以G校藝術設計類課程為例[J].職業技術,2023(12).
[4]張會榮,姚忠福,張麗麗,等.新文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互換性原理與測量技術課程教學改革[J].時代汽車,2023(22).
[5]黨蒙,張傳偉,楊芝,等.以學生為中心的車輛工程專業賽教融合教學模式探索與創新[J].時代汽車,2023(21).
[6]喻冰峰,周紅.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實施過程中的困境與思考[J].高教學刊,2023(31).
基金項目:2023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教育心理學課程在師德師風培養中的應用——以小學教育專業大學生為例”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SZZX23096;2023年南昌理工學院第二批校級課程思政示范項目建設的階段性研究成果;2023年南昌理工學院首批核心課程建設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