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在分析核心素養和“雙減”政策的理論基礎后,從初中英語作業的價值與常見問題出發,針對如何提高初中英語作業的實用性和趣味性,探討初中英語作業的有效設計策略,旨在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同時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關鍵詞:初中英語;核心素養;“雙減”;作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4)12-0010-03
隨著核心素養理念和“雙減”政策的推出,教育領域逐漸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減輕學生負擔[1]。作為學生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業的設計與實施也需要相應地調整,尤其是在初中英語學科中,作業的設計應該注重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同時也要注重減輕學生的壓力。
一、核心素養和“雙減”政策的理論基礎
(一)核心素養的概念和內涵
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面對各種復雜情境時所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和素養,是其在現代社會中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核心素養在教育、社會、文化、經濟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響下逐漸形成,它包括思維能力、信息能力、人際交往與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和文化素養五個方面。思維能力是指人們運用各種認知和思維方式,對信息和問題進行分析、判斷、推理、創新的能力,其中包括邏輯思維、創造性思維、批判性思維、系統思維等多種思維方式。信息能力是指人們獲取、整合、評估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涉及信息搜索、信息分析、信息評價、信息交流等多種技能和能力。人際交往與合作能力是指人們在與他人交往和合作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如溝通能力、協作能力、領導能力、人際關系管理能力等。實踐能力是指人們將知識和能力應用于實際生活和工作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包括創新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實踐技能、實踐經驗等多種能力和素養。文化素養是指人們對文化現象和價值的認知和理解能力,包含了文化意識、文化知識、審美能力、文化傳承能力等多種素養和能力[2]。
(二)“雙減”政策的背景和目標
近年來,中國基礎教育領域存在的問題逐漸凸顯,包括過度依賴考試和分數、過重的學業負擔、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這些問題導致學生和家長的壓力加劇,教育公平和可持續發展面臨挑戰。因此,國家推出“雙減”政策,以緩解教育壓力和促進教育可持續發展。“雙減”政策的目標是促進教育公平和可持續發展,具體包括以下方面:(1)減輕學生和家長的學業負擔,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2)促進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減少對考試和分數的過度依賴;(3)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提高教育公平性和質量;(4)提高教育可持續發展水平,構建長效機制。
二、初中英語作業的價值和常見問題
(一)初中英語作業的價值
第一,幫助學生鞏固和提高英語語言能力,通過閱讀、寫作、聽說等方面的練習,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第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第三,促進家校合作,幫助學生得到更多的家庭支持和關愛,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
(二)常見問題
首先,作業量過多、難度過大。一些學校和教師可能會布置過多的英語作業,導致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其他活動,進而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
其次,缺乏創新和個性。英語作業設計缺乏創新和個性,只是簡單地要求學生背誦單詞或者翻譯句子,缺乏對學生語言綜合能力培養的考慮[3]。
最后,缺乏及時反饋和指導。部分教師不能及時對學生的作業進行反饋和指導,無法幫助學生及時糾正錯誤。最后,學生抄襲現象嚴重。基礎較差的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可能會出現抄襲情況,從而導致初中英語作業的質量無法得到保障,進而影響學生的誠信教育。
三、“雙減”背景下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初中英語作業的設計原則
(一)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身心健康
初中英語作業的設計應當體現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即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作業設計。作業量應適量,不宜過多,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興趣愛好,并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自主活動。同時,作業應當注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避免給學生造成過大的壓力。另外,教師也應當根據學生的反饋對作業進行及時調整和優化。
(二)跨學科融合
初中英語作業設計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同時也要涉及其他學科的知識和能力,鼓勵學生進行跨學科探究和思考,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4]。
(三)多樣化、創新化的形式
初中英語作業的設計應當多樣化,創新化,既有傳統的書面作業,也可以增加視頻、音頻、演講等形式,使學生在多樣化的作業中提高英語能力。
(四)師生互動、合作共建
初中英語作業設計應當注重師生互動和合作共建,鼓勵學生與同學和老師進行交流和討論,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能力的發展。
四、“雙減”背景下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英語作業設計策略
(一)以實現核心素養為目標,精簡作業內容
“雙減”背景下,教師要以實現核心素養為目標,
精簡作業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綜合素質。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程進度,合理安排作業量和作業難度。具體而言,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和表達,促進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進行口語練習或書面表達,或者進行交流討論,這些活動能讓學生在實際中應用所學英語知識,幫助學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交際技能,同時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閱讀英文文章,以幫助學生提高英語理解能力,了解英語文化并提升思維能力。在學習課文之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寫閱讀筆記,或進行文獻摘要撰寫和文章內容分析等活動,以鞏固所學知識,提高語言理解和運用能力。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能力,適時調整作業設計策略,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有效支持和幫助。
(二)創新多樣化的作業形式,提高學生興趣和參與度
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綜合素質,教師可以創新作業設計,以多樣化的形式吸引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5]。
第一,教師可以組織小組討論活動,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同時也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提高學生的社交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第二,教師還可以通過錄音練習的方式,讓學生自主練習語音、語調、語速等,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聽力理解能力。第三,教師可以組織閱讀活動,鼓勵學生讀英語原版小說、英語新聞報道等,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理解能力。教師還可以設計閱讀后寫讀書筆記、撰寫讀后感等月度任務,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考積極性,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例如,在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 1 My name's Gina.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行作業設計:(1)要求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自我介紹,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社交能力;(2)讓學生分成小組,分別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通過對話來互相了解,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將所學到的重點句型進行練習,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同時也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提高學生的社交技能和團隊協作能力;(3)讓學生閱讀與自我介紹相關的英語材料,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理解能力。實踐證明,這些多樣化的作業形式可以吸引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三)創新作業內容,滿足“雙減”要求
初中英語作業可以從隨堂作業、課外作業、實踐作業三個方面進行創新。
1.隨堂作業
隨堂作業是教師針對當堂課程內容設計的一種反映學習效果的作業形式。初中英語的隨堂作業設計需滿足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要在課堂上通過閱讀理解、翻譯等形式的練習,幫助學生掌握課文內容,提高其課文理解能力,同時還要針對課堂上講解的語法知識進行練習,幫助學生掌握英語語法知識和應用能力;另一方面則是要通過課堂小組討論、表演等形式,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或通過課堂上講解寫作技巧、布置寫作任務等形式,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同樣,在教學My name's Gina.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閱讀理解練習,讓學生通過閱讀短文來掌握課文內容并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教師可以給學生發放一篇短文,要求學生在課堂上閱讀并回答一些與短文內容相關的問題,例如:
What's the girl's name?
How old is she?
Where is she from?
What does she like doing?
Who is her best friend?
這些問題涵蓋了短文中的重要內容,通過思考這些問題,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課文內容,提高閱讀理解能力。除了閱讀理解練習外,教師還可以設計口語表達練習,讓學生通過模擬對話的形式來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例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分組進行英語問答練習,其中一個學生擔任提問者,另外一個學生則擔任回答者。提問者可以提出一些關于Gina的問題,而回答者則要來進行回答。這種練習方式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并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記憶。
2.實踐作業
實踐作業是指學生在生活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際操作的作業形式。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課堂以外的實際環境中使用英語。例如,在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 4 Where's my schoolbag?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完成實踐作業——到校園中尋找自己的書包,并在尋找過程中與他人使用英語進行問答,如:
Student A:“Excuse me, where's my schoolbag?”
Student B:“Is it on the desk?”
Student A:“No, it isn't.”
Student B:“Is it under the chair?”
Student A:“Yes, it is. Thank you.”
通過這樣的實踐作業,學生可以提高英語聽說能力。同時,通過運用所學英語知識,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本中的內容,從而提高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
(四)強化反饋和評價,提高作業效率
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綜合素質,教師可以強化評價和反饋機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具體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行。第一,教師可以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詳細的評分和評價,包括作業的內容、語法、拼寫、表達等方面。之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表現,提供針對性的建議和指導,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之處,鼓勵學生繼續努力。第二,教師可以在學生的作業上寫下批注和評語,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及時進行反饋。教師還可以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肯定和鼓勵,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同時也可以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不斷改進和進步。第三,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反思能力。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完成作業后,對自己的表現進行評價和總結,列出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之處,并提出下一步的改進計劃。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互相評價,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促進學生之間的共同進步。
五、結束語
隨著核心素養和“雙減”政策的不斷推進,教育教學模式也在不斷改變,在初中英語學科教學中,作業作為學生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設計與實施也需要相應地進行調整。在實踐中,英語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要,不斷優化作業設計和實施,促進初中英語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王新云.“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作業設計的思考[J].學周刊,2023(9):121-123.
趙莉.立足雙減政策,合理優化初中英語作業設計[J].中學生英語,2023(2):73-74.
陳丹.讓作業別樣美麗:“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作業設計研究[J].校園英語,2023(1):15-17.
高云.減負增效視角下初中英語作業分層設計探究[J].啟迪與智慧,2023(1):6-8.
方芳.讓思維去旅行:“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分層作業的設計與探討[J].校園英語,2022(52):127-129.
基金項目:本文系福建省建甌市教師進修學校
“‘雙減背景下有效布置初中英語作業對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探究”(課題編號:B22140)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陳艷(1981.4-),女,福建邵武人,
任教于福建省建甌市徐墩中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