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要求教師引導學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建立文化自
信。然而,當前高中英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教學存在諸多問題,如教師對中國文化的認知與實踐不匹配,教學目標忽視中國文化傳播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影響了學生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的認識,尤其不利于學生建立文化自信?;诖耍恼率紫瓤偨Y了高中英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教學問題,然后闡述了具體的教學對策。
關鍵詞:高中英語;中國文化;教學對策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4)12-0091-03
語言與文化關系密切。美國語言學家拉多指出,在不了解文化模式和規范的情況下,不可能真正地學習一門語言。學生有效了解文化模式和規范,可以進行跨文化交際??缥幕浑H包括文化吸收和文化傳播這兩方面[1]。簡單地說,在學習語言時,學生不但要了解目的語文化,還要了解母語文化。但是,過去我國的英語教學存在一種誤區,即忽視中國文化。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無法正確認識文化差異,因此出現跨文化交際失敗的問題。針對此情況,英語教學改革過程中提出了文化意識,用以指引教師進行中國文化教學,如《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提出的學科核心素養概念中就包含文化意識,要求教師幫助學生學習中外優秀文化。同時,新修訂的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也蘊含了豐富的中國文化內容,高度重視發展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認同。
一、高中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教學問題
(一)教師對中國文化教學的認知與實踐不匹配
基于《課程標準》的精神,高中英語教師應當重視中國文化教學,實踐中國文化教學。然而,當前教學實踐表明,教師的中國文化教學認知與實踐存在不匹配的問題。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一第五單元以中國書寫體系為主題,重在引導學生了解中國書寫體系,感知其現實意義,感受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
增強學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在教學中,教師應圍繞該主題設計相關的教學目標,選定適當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探究、了解中國傳統書寫體系。但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部分教師僅僅是照本宣科,導致學生在被動接受的過程中難以有效了解中國書寫體系,無法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
(二)教師設計的目標重文化傳播,輕文化學習
教學目標是英語課堂教學的指引。中國文化教學目標集中表現為學習中外文化,重視中國文化傳播[2]。學生通過學習中外文化,可以在強化文化認知的同時,發現中外文化差異,建立良好的文化意識,繼而進行跨文化交際。文化學習本應是文化傳播的基礎。但是,當前的教學實踐中卻出現了重文化傳播、輕文化學習的問題。例如,教師設計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一第二單元 Listening and speaking模塊的教學目標為“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improve thei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through the stud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該目標以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為重點,忽視了中外文化異同的對比、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等內容。學生因無法有效地學習中國文化,會在文化傳播過程中遇到一些問題。
(三)教師過度依賴教材中的中國文化,忽視學生需求
中國文化內容是教師實施中國文化教學的支撐。英語教材中不乏中國文化內容,教師利用教材中的中國文化內容本無可厚非,但學生是英語教學的參與主體,學生的學習需求是教師實施英語教學的依據,一般情況下,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解讀教材,挖掘相應的教學內容,但是,實際教學中卻出現了教師過度依賴教材中的中國文化內容,忽視學生實際情況的問題。
(四)教師直接講授中國文化,忽視文化體驗
中國文化教學的目的之一,是讓學生在掌握文化知識的基礎上發現中外文化異同,形成多元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意識,建立文化自信,主動傳播中國文化[3]。體驗是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方式。尤其,在體驗的過程中,學生會進入具體情境中,遷移已有認知,認真剖析并認知中國文化,從而發現中外文化差異,有利于形成多元文化意識。但當前高中英語教學實踐往往忽視文化體驗,影響了中國文化教學目標的實現。
二、高中英語教學中實施中國文化教學的對策
要想解決上述問題,教師要形成良好的中國文化教學意識,增強中國文化教學自覺性,以文化學習和文化傳播為重點設計教學目標。教師要以教材中的中國文化相關內容為基礎,以學生的需求為依據,挖掘合適的教學資源。此外,教師還要打破講授法限制,使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體驗中國文化學習活動。課堂教學中的具體對策如下:
(一)強化中國文化教學意識
隨著世界各國交往的日益頻繁,跨文化交際需求不斷提升。英語教學不但要關注教學任務,還要承擔文化傳播重任。落實文化傳播重任,離不開教師良好的中國文化教學行為。教學意識是教學行為的先導。強化中國文化教學意識,是教師實施中國文化教學的第一步。
1.參加教學培訓
教師培訓是教師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背景下,不少學者、名師大力進行中國文化教學研究,總結了很多教學理論和實踐方法。教師可以利用空閑時間,參加這些學者、名師以英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教學為主題,組織各類培訓活動。在培訓活動中,教師可以了解不同的教學理論和實踐方法,由此增強中國文化教學意識。同時,教師可以結合自身日常教學經驗,向學者或名師提出問題,積極互動。通過解決教學問題,教師可以進一步增強中國文化教學認知,提升中國文化教學意識。
2.研讀《課程標準》
《課程標準》是英語教學的參考。針對中國文化教學,《課程標準》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教師了解這些要求,可以進一步強化中國文化教學的意識。例如,《課程標準》更新了文化意識概念——是指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認同。教師了解這一變化,可以認識到中國文化的重要地位,由此重視中國文化,形成良好的中國文化教學意識。又如,《課程標準》指明了文化意識的發展目標——獲取文化知識,理解文化內涵,比較文化異同,汲取文化精華,堅定文化自信,發展跨文化溝通和傳播中華文化的能力。通過了解此目標,教師應高度重視文化教學,強化中國文化教學意識。因此,教師可以圍繞英語教學內容,選取恰當的中外文化知識,引導學生進行對比,使學生感受中國文化魅力,建立文化自信。面對學生的良好發展,教師會獲得教學滿足感,感受到中國文化的感召力,從而進一步增強中國文化教學意識,積極承擔傳播中國文化的重任。
3.注重文化積淀
教師的中國文化積淀,是決定高中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4]。大部分高中英語教師都是英語專業出身,容易出現忽視中國文化儲備的問題。針對此情況,教師要不斷學習,豐富中國文化儲備,借此增強中國文化教學意識。例如,教師可以選擇以中國文化為主題的書籍、報刊、電影等,大量涉獵中國文化知識。隨著中國文化儲備的不斷豐富,教師會慢慢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增強中國文化教學意識。尤其在實施高中英語教學時,教師可依據英語教學內容,選取不同的中國文化知識,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二)設計中國文化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指出,中國文化應當貫穿英語教學始終。這意味著,在實施教學時,每節課教師都要設計相應的文化教學目標,指明文化教學方向。同時,教師應當細致設計教學目標,否則很容易導致文化知識和文化傳播有失偏頗。一般情況下,教師要深入研讀教材內容,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內涵,由此細致地設計教學目標。
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一第五單元為例,本單元介紹了中國書寫體系的發展過程,以及中國書寫體系的意義。結合教學內容和文化知識,教師可以設計如下教學目標:(1)閱讀語篇,了解中國書寫體系的發展過程,感受中國書寫體系的意義;(2)使用英語介紹中國書寫體系的發展過程及其意義,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3)對比中外文字書寫體系,了解文化差異,感受中國文化獨特性,建立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4)領悟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主動承擔傳播中國文化的重任。在這樣的教學目標引領下,教師可以知道“教什么”“如何教”“教到何種程度”,以此增強中國文化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三)挖掘中國文化教學資源
豐富的中國文化教學資源,是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教學的支撐[5]。學生是中國文化教學的參與主體,教師要以學生為本,依據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英語教材內容,挖掘相關的中國文化資源,增強中國文化教學資源的針對性,夯實中國文化教學基礎。
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二第一單元為例,本單元Listening and talking模塊的內容為兩名游客和一名導游參觀游覽克里姆林宮、紅場和周圍建筑,討論與之相關的歷史文化。大部分學生對克里姆林宮知之甚少,很容易在討論時遇到一些語用問題。此前,學生早已通過多種渠道了解了中國著名的古建筑群——故宮,感受了中國古代建筑的魅力。于是,教師可以立足學生的實際情況,搜集與故宮有關的圖片、視頻、音頻等。接著,教師可以利用軟件進行加工,制作出微課在課堂上播放,引導學生聽、說。然后,教師可以呈現教材語篇,引導學生對比中外傳統建筑的差異,進而發現其背后的文化差異。如此一來,學生可以在豐富中國文化儲備的同時,發現中外建筑文化的差異,進而學會對比各國的建筑文化。
(四)優化中國文化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師實施課堂教學的“工具”。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學習需要,挖掘豐富的文化內容。教學內容的豐富性,決定著教師要使用多樣的方法實施教學[6]。因此,在實施中國文化教學時,教師除了利用講授法之外,還要依據具體情況,選用討論法、拓展法、對比法等教學方法。
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三第一單元為例,本單元介紹了中外傳統節日,揭示其各自的文化內涵。立足于此,教師可以應用文化拓展法,打破教材限制,組織以“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為主題的教學活動。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先播放視頻,展現節日習俗,引導學生分析。接著,教師可以呈現閱讀語篇(關于端午節的自選語篇),結合語篇內容,教師可以提出系列問題,如“端午節是怎樣來的?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為什么要過端午節?”等,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讀思結合,找尋關鍵信息,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傳統習俗、文化內涵等。如此,學生可以豐富傳統節日文化儲備,強化中國文化認知。立足學生的閱讀情況,教師可以提出其他問題,如:“為什么有些年輕人喜歡過西方節日?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要怎么辦?”在問題的驅動下,學生積極思考,多角度地分析問題成因。同時,學生從文化角度分析中國傳統節日和西方傳統節日的差異,由此形成多元文化意識,學會尊重各國文化差異。一些學生甚至開始審視和反思人們在慶祝傳統節日時的現實行為,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探尋解決對策,從而更好地傳承中國文化。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教學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學生建立良好的文化認知和文化意識,阻礙了學生發展跨文化交際能力。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實施中國文化教學時,教師要以現有問題為切入點,強化文化意識,設計中國文化教學目標,挖掘中國文化教學資源,優化中國文化教學方法,讓中國文化真正地走進英語課堂。
參考文獻
姜瑛.中國文化在高中英語學習中的滲透策略[J].新智慧,2022(26):37-39.
劉歡.高中英語課堂中國文化的滲透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影響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22.
劉媛.高中英語課堂中國文化教學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學,2022.
單荷,劉敏.文化回應視域下高中英語課堂中國文化融入的策略探析[J].湖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41(6):127-133.
朱倩倩.涵養文化自信,培育家國情懷:“文化輸出”理念下高中英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滲透[J].學苑教育,2021(16):21-22.
黃燕.淺析高中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的滲透[J].英語畫刊(高中版),2021(12):73-74.
作者簡介:張明嬌(1981.12-),女,福建周寧人,任教于福建省寧德市周寧縣第一中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