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關于中學智慧校園建設與應用的調查報告

2024-06-17 00:00:00\t汪學均鐘燚丁子怡李珺許德宇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24年9期
關鍵詞:智慧教育信息化建設

摘" 要" 以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M中學為例,通過問卷調查與現場調研的方式了解該學校智慧校園建設的現狀,對該校建設智慧校園的成功與不足之處進行分析,從四個方面提出思考與建議,以期為今后中小學智慧校園的建設與發展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 智慧校園;智慧教育;信息化建設;智慧教學;信息化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7"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24)09-00-07

0" 引言

為加快教育現代化和教育強國建設,推進新時代教育信息化發展,培育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結合國家“互聯網+”、大數據、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戰略的任務安排和《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1]《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2]等一系列文件,教育部于2018年發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3]。黨的十九大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賦予了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帶動教育信息化1.0時代向2.0時代縱深發展。從本質上說,教育信息化2.0時代在1.0時代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在技術形態、發展重心以及發展任務等方面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4]。為了積極響應國家教育信息化發展,武漢市推出創建國家“智慧教育示范區”實施方案,在深入推進“三通工程”建設和“三全兩高一大”目標的基礎上,深度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重構教育生態[5]。目前,智慧化、個性化、共享性、開放化等特征成為“智慧校園”新的代名詞,“數字校園”將逐漸被“智慧校園”所取代。但從數字校園完全轉變成“智慧校園”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調整規劃與策略。因此,深入中小學調研顯得尤為重要,理論依托于實踐起作用,調研武漢市中小學信息化建設現狀,發現存在的問題,探索中小學校建設智慧校園的對策,對引領武漢教育現代化發展,打造具有示范效應的國家級智慧教育示范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智慧校園的內涵

“智慧教育”一詞首次亮相于2018年國家規劃文件《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并且被納入了八大行動計劃,這說明智慧教育將不斷深入校園改革之中,也表明在教育改革的發展進程中,信息化技術將會得到充分的應用。

在提出“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的概念后,國內學者紛紛提出了對“智慧校園”的概念和建設構想。祝智庭[6-7]認為智慧校園是智慧環境中的一種,對學習者的相關情況進行全面感知、提供個性化服務以及通過智能分析對學習者的學習過程提供精準的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等是智慧學習環境的基本特征。黃榮懷等[8]認為智慧校園是一個開放的教育學習環境和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個性化服務,充分感知物理環境,識別學習者的個性特征和學習情況,有效支持教學過程的評估和智能決策。胡欽太等[9]認為智慧校園的內涵可以用“以人為本、深度融合”八個字來概括,其中以人為本是指以用戶(教師和學生)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深度融合是指學校物理空間與教學網絡空間的融合,信息技術與教學、管理、教研和服務的融合,使校園變成具有彈性的新生態系統。陳琳等[10]也提出了智慧校園的智慧性主要在于創新智慧、開放智慧、融通智慧、智能智慧四個方面。馬立等[11]以陜西師大附中為例,分析中小學智慧校園建設的矛盾,針對陜西師大附中智慧校園的基本功能和應用需求,構建了里中外三層分別為智慧管理、智慧教育和個性化學習的“靶形”結構模型。

通過以上學者的表述,可以看出智慧校園“智慧性”的作用主體是人,如果脫離了學生的發展和培養,智慧校園的建設就會偏離正確的軌道。并且有學者指出智慧校園、智慧教學、智慧教育之間的關系呈金字塔形,三者層層遞進,反過來,智慧教學也會反哺智慧校園[12]。可見,智慧教育是建設智慧校園的最高目標,也是我國進行素質教育培養創新型、復合型、實踐型人才的實現途徑。

2" 中小學智慧校園調研的任務、方法和對象

2.1" 調研的主要任務

本次調研的主要任務是了解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小學信息化建設現狀、困難和期望、師生的信息素養、信息化管理情況等。這些問題都是圍繞武漢市創建國家“智慧教育示范區”實施方案和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提出的全面推進星級智慧校園、實施信息素養全面提升行動、實現教育資源精準服務、個性服務等目標設計的。

2.2" 調研的主要方法

2.2.1" 問卷調查法

在調研的初期結合王珠珠的《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狀況的調查報告》以及專家組的意見編制了學校信息化建設調查問卷,并通過問卷星發放,由學校發放給管理人員、學科教師和學生填寫,后臺統計數據。本次調查問卷共有三份,每份問卷中包括五個部分:學校信息化基礎設施、信息資源、師生的信息素養、信息化應用、信息化管理。問卷對象包括管理人員、學科教師、7~9年級學生,發放的問卷數量分別為21份、127份、1 025份,回收有效問卷分別為21份、115份、990份。從問卷對象來看,學校管理人員以男性居多,占85.71%;年齡集中于40~49歲以及50歲以上。而學科教師中女性居多,占66.96%;教師年齡段分布較分散,各個年齡段的都存在,其中29歲以下的教師占16.52%,30~39歲的教師占19.13%,40~49歲的教師占36.52%,50歲以上的教師占27.83%,可以看出教師的年齡集中在40~49歲;填寫問卷的教師的任教學科覆蓋范圍廣泛,共包括語文、數學、外語、歷史、地理等14個學科。學生調查對象中以七年級居多,占41.31%;其次是九年級學生,占40.51%;最后是八年級學生,占18.18%。

2.2.2" 訪談法

為了更加全面準確地了解學校“智慧校園”建設與應用情況,調研組對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M中學進行實地走訪,與學校部分管理人員、教師、學生進行了座談。訪談內容主要圍繞中小學信息化基礎建設、應用以及推進教育信息化進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教師學生的需求展開。在訪談前,調研組分別擬定教師和學生的訪談提綱,這為問卷調查提供了進一步的補充,具有直接性與真實性。

2.3" 調研的對象

本次調研以學校的管理人員、教師和學生作為調研對象。選擇管理人員作為對象主要考慮到學校的信息化中心主任是直接接觸校園設施的管理者,他們對學校的信息化發展會做出相應的規劃,也是最熟悉學校信息化建設的群體。選擇教師和學生作為訪談對象,是因為教師和學生與學校信息化設備接觸最頻繁最密切,他們對于信息化設備有直接的需求和使用感受,教師對于如何更好地進行智慧教學有一定的思考與見解,所以與他們交流可以豐富調查結果,提出有針對性的實施策略。

3" 調研結果與分析

3.1" 智慧校園基礎設施建設方面

3.1.1" 網絡終端與網絡接入情況

數據顯示,學校給學科教師和學生都提供了無線網,在校期間教師和學生可通過無線網連接平板使用,且有66.09%的教師和47.32%的學生認為學校網速還行,28.75%的教師和43.85%的學生認為學校網速很快,高達1 000 Mbps,說明學校網速能基本達到日常教學的使用要求,達到了《教育信息化2.0計劃行動》中提到的“寬帶網絡校校通”的標準。在網絡終端配備方面,每個教師都配備有平板和電腦,并且是單獨使用一臺,但也存在多人共用一臺的情況。每個學生都單獨配備了平板電腦,86.16%的學生表示平板電腦只能在同一時段限時使用,在語文、數學、外語等課上會經常使用,但在科學、生物、音樂、美術等課上使用較少,根據學科的特點,平板的使用也會有所不同。

3.1.2" 智慧校園特色建設情況

數據顯示,上課的教室都配備有多媒體教學設備,例如計算機、投影儀、電子白板或者觸控一體機,有67.83%的教師會經常使用多媒體教學,只有4.35%的教師偶爾使用多媒體教學。學校建有智慧教室,75.65%的教師總是會使用智慧教室上課,只有8.05%的教師偶爾采用智慧教學,說明大多數教師在慢慢改變教學模式,向教育信息化所提倡的智慧教學轉變。智慧校園的建設最終目標在于實現智慧教育,而實現智慧教育需要智慧教學來推動,同樣的,智慧教學的核心是設計與之相匹配的教學模式,四者環環相扣[12]。教師在進行智慧教學時最重要的是形成新的教學模式,以發展學生的智慧為最終目標。通過調查,大部分教師和學生都表示學校目前還沒有3D打印機和機器人,并且62.63%的學生表示未去過創客教室上課,表明學校智慧校園的建設還存在一定的缺陷。對于創客教育,可提供給教師相關的優秀案例,供教師學習,創客教育對于提高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有一定的幫助。

3.2" 信息化教學資源方面

3.2.1" 學校公眾號與網站建設情況

數據顯示,學校有自己的官方網站和微信公眾號,52.38%的教師表示學校的官方網站幾乎每天都會更新相關內容,23.9%的學生經常會訪問學校網站,但也有10.48%的學生從不訪問學校網站,學校官方網站首頁顯示有學校概況、校園新聞、公示公告、德育工作、教師園地、學生天地、家長之窗、校務公開、年級動態等功能模塊,但是學校概況、校園新聞和公示公告是訪問量排名前三的模塊,說明學校的官方網站主要用于宣傳、發布通知與公告。調查顯示,學校微信公眾號幾乎每天更新,30.87%的學生經常會訪問學校官方微信公眾號,可以看出學生更愿意訪問微信公眾號,這也與公眾號的訪問方式更加便捷有關,學生隨時隨地拿起手機就可以了解學校通知與新聞。

3.2.2" 教學資源庫情況

數據顯示,學校有自建的教學資源庫,覆蓋了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思想品德等學科,自建的教學資源庫大多時候用于日常教學,也輔以用于課題結項和信息化建設檢查驗收,除此之外,在學校自建教學資源庫不夠用的情況下,學校還購買了K12中國中小學教育教學網、菁優網、科大訊飛等資源,這些教學資源庫更多地用于日常教學。另外,有41.74%的教師偶爾會訪問中國知網等文獻數據庫,只有8.7%的教師會經常訪問中國知網。如今,中小學教師不再只是教學者,還是研究者,對于感興趣的課題可參與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的申報,在教學過程中形成自己的見解,寫成論文發表于期刊上,對于國家基礎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上的優秀案例與教學資源,也可借鑒學習,有利于教師個人專業成長、提高課程教學質量,也有利于一名新手型教師成長為一名專家型教師。

3.3" 師生信息素養方面

3.3.1" 教師信息素養情況

數據顯示,大部分教師認為自己的信息技術水平勉強應對教學,其中52.63%的教師做課件的水平足夠應對日常教學,42.98%的教師做課件的水平勉強應對日常教學,還有4.39%的教師不會做多媒體課件;另外,有28.07%的教師會拍攝錄制編輯教學視頻,仍然有14.04%的教師還不會拍攝錄制編輯教學視頻。根據調查,教師認為開展信息化教學面臨的最大困難是教師信息技術能力不足,教師忙于事務性工作沒有足夠的時間,缺乏配套的數字教學資源,其次是教師吃不透新的教學理念、缺乏績效激勵機制等,如圖1所示。因此,根據教師的實際需求,開展教學專題培訓活動,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也是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一項重要任務。

3.3.2" 學生信息素養情況

數據顯示,50%的學生認為自己的信息技術水平足以應對學習,42.02%的學生認為自己的信息技術水平勉強應對學習,也有5.15%的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難以應對學習,說明學生的信息素養參差不齊,這對于信息化學習的開展也存在一定的困難,具體來說,學生認為家長限制時長、網速太慢和缺少應用場合是困難的主要原因,其次,影響信息化學習開展的因素還有家里缺少網絡終端設備和缺乏信息素養等,如圖2所示。

據調查,學校重視信息技術課程的開展,考核方式以現場操作、平時表現和完成任務為主,但也會存在信息技術課被其他考試課擠占的情況,學校應把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放在首位,定期開展有關信息技術的競賽,鼓勵學生在競賽的過程中相互學習與交流。

3.4" 智慧校園信息化應用方面

3.4.1" 備授課平臺與教學空間使用情況

數據顯示,學校有信息化備課、授課平臺,大部分教師都會使用信息化平臺授課,同時學校給教師開通了區級教學空間,只有2.78%的教師總是應用教學空間,也有5.56%的教師從不使用教學空間,應用教學空間的教師表示在教學工作中只有不足10%的工作需要應用教學空間,這表明目前大部分教師仍然不習慣應用信息化平臺,沒有將信息化手段應用于教學之中。

3.4.2" 應用網絡課程與學習空間使用情況

教師在課程教學中會應用網絡課程,特別是語文、數學、外語、思想品德、信息技術等學科教學中,教師應用網絡課程較為頻繁。調查顯示,學校給學生開通了國家學習空間、區級學習空間等,18.13%的學生會將10%的學習活動用到學習空間,表明大部分學生仍未習慣信息化學習,停留于傳統的學習模式。

3.4.3" 信息技術為社區提供服務情況

這種服務的重點是使用學校的信息技術,為社區居民提供電腦技術培訓等[13]。調研數據顯示,學校在疫情防控和交通安全方面應用信息技術對社區提供過服務,近三年來學校應用信息技術為社區服務過6~10次,但可以看出學校在社區服務方面還屬于基礎實施階段,服務面及活動種類都有待擴展。

3.5" 智慧校園信息化管理方面

3.5.1" 信息化管理平臺情況

數據顯示,學校的信息化管理平臺主要是由科大訊飛公司提供的,53.85%的管理人員認為學校信息化管理平臺對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效果明顯,也有46.15%的管理人員認為學校有些信息化管理平臺提高了工作效率,總體來說,信息化管理平臺為校園工作提供了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與此同時,管理人員也提到設備太舊、網速太慢、經費太少是學校目前推行信息化教育管理的難處。

3.5.2" 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經費情況

數據顯示,學校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的經費主要來自上級撥款,也存在學校自籌的情況,可以看出信息化經費來源單一且渠道有限。33.33%的管理人員認為學校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經費只占學校總經費的10%左右,在硬件、軟件、資源與人員培訓部分的比例大約是5∶2∶2∶1,可以看出在經費投入方面還應加大力度,同時要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光投入不應用也是徒勞”,更是對資源的一種浪費。

3.5.3" 領導與規劃情況

學校設立了專門負責全校信息化建設的規劃、組織和管理部門,過去三年學校也做過信息化建設與發展規劃,還設立了專門負責信息化建設工作的教育首席信息官(Chief Information Office,CIO)。CIO在領導地位上的定位日益增強,這使得CIO從技術、管理、策略等方面向綜合化發展[14]。所以學校管理人員應具備良好的信息技術素養和豐富的教育信息化應用經驗,這對于學校的信息化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據調查,近三年來校領導都參加過區級信息技術相關培訓,參與率達到100%,其次是市級培訓,占88.24%;一線教師的培訓則以校本培訓為主,占64.35%,其次是區級培訓,占61.74%。這說明,教師與校領導的信息技術能力主要還是依靠所屬區與本校的培訓得以提升,如表1所示。

4" 結論

通過對學校智慧校園建設情況的調查和訪談,對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M中學的信息化建設情況有了基本的了解,雖然調查結果存在主觀感受的部分,但從中也可以得到一些結論,該學校有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成功之處,也有不足之處。

4.1"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M中學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成功之處

1)積極響應國家政策,以信息化教育平臺為依托進行課堂教學,如菁優網、武漢教育云,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育教學的改革,助力學生的發展。

2)師生的信息素養有整體的提升,但由于年齡等一些限制,有些教師在信息化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困難。

3)學校對近幾年的信息化建設已經逐步規劃,向教育現代化靠攏,全體教師已經達成共識,教育現代化的潮流勢不可擋。

4.2"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M中學教育信息化建設的不足之處

1)學校投入過多在建設上面,卻忽視了應用的重要性,如果只建設不應用,智慧校園只是一個空架子,其價值也無法體現。

2)在“數字校園”向“智慧校園”的轉型過程中,還未探索出一種新型的智慧課堂教學模式,在某種意義上說目前還不能稱作“智慧校園”。

3)在教育、教學、管理、資源、生活五大應用領域中具體的信息化建設路徑還未形成,需要厘清需求,探索具有學校特色的智慧道路。

5" 思考與建議

進入21世紀,信息化浪潮開始真正涌入我國的中小學校園。在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學校都圍繞著如何建設“數字校園”而展開,當前,開始轉變為建設“智慧校園”。智慧校園是數字校園的高階形態,“以服務為核心,以管理為支撐”是智慧校園的核心理念,智慧校園的建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針對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M中學智慧校園建設的不足之處提出以下建議。

5.1" 智慧校園的建設要明確學校價值觀的方向,重應用、優化流程

國家加大了對智慧校園的資金投入,平板、智慧教室、創客空間等進入中小學校園,在基礎設施上基本都已配備,硬件建設是前提條件,在前提條件完全滿足的情況下,如何應用是在構建“智慧校園”過程中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應用是教育信息化的關鍵[15],如果這些設備只是一味地擁有,沒有物盡其用,那么它將失去應有的價值和作用,如平板不再是學習工具,只是一個“板磚”,智慧教室也只不過是一個堆滿電子設備的房間,既浪費資源又沒有發揮它們的實際作用。同時,優化管理與教學流程在應用過程中也尤為重要,將教學管理與實際應用深入融合,在應用的過程中促進智慧校園的建設,以用促建,使設備不再只是“智慧設備”,而是技術與設施相互整合的成果,做到“建、管、用”三管齊下,相輔相成。

5.2" 智慧校園的建設要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一切為了人的發展

在教師層面來說,智慧校園的建設和應用要方便教師的使用,具有實用性和人性化。在調研的過程中發現平板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最多的教學設備,課前學生利用平板進行預習,課中教師通過平板發送測驗,點人回答問題,課后學生運用平板復習知識點,并且利用系統自動生成個性化學習手冊進行查漏補缺。從某種程度來說,平板有助于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所以教師使用意愿強烈。但對于有些信息化應用來說,雖然教師都有賬號,但使用頻率較低,教師都不愿意使用,不愿意進行教學變革。技術的發展是為了更好地服務,為了減負增效,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和學生學業負擔,機械性、重復性的工作交給人工智能,教師致力于學生的情感評價,探索適合智能時代的教育方式,及時準確地調整和反饋智慧教育過程[16]。

在學生層面來說,智慧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智慧”的人,而進行智慧教育的途徑就是開展智慧學習。智慧學習的核心是運用大量的信息技術,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智能學習,進而促進學生的意義建構、創新實踐和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并能持續地適應復雜的學習環境[7]。隨著科技的發展,教育評價方式將多元化,分數不再是評價學生的唯一方式,未來社會將會更加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核心素養,智慧學習中所培養的創新能力、高階思維在未來個人發展中體現的越來越重要,是一個人長期發展所必須具備的品質。人工智能使學生的抽象化能力數據化、具體化,為人才的選拔提供依據。

5.3" 智慧校園的建設要注重學校“軟實力”的發展,加強校本資源庫的建設,凸顯學校特色

盡管現在國家提供了各種各樣的優質資源,但通過訪談得知教師更希望學校建設校本資源庫,在學校的基礎上建立,不僅可以實現資源的共享,還可以反復利用、完善。如數學、物理等學科,資源庫的建立可以給學生提供復習題庫,減少教師的重復工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整合、重組資源,也將資源庫建設得更加豐富。資源庫里不僅僅是題庫,還可以是優秀的教學設計、完整的課件、精彩的教學視頻等,方便教師直接使用。為加速建設“智慧教育示范區”,推動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教學、教育管理的深入結合,推動教育教學模式的變革,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局每年都會舉行“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主題月活動,借此機會以教育云平臺“三優”評比、“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等活動為契機,教師相互交流教學設計、教學課件、教學案例等,整合全市優質資源,實現校校間、師師間的資源共享,不僅提升了教師的信息素養,也使得校本資源庫更加飽滿,學校特色逐漸凸顯,打造屬于各學校的品牌。只有“硬實力”與“軟實力”齊頭并進,才能沖破固有思想的牢籠,建設真正的智慧校園。

5.4" 智慧校園的建設要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建立教師培訓制度

智慧校園集環境的智慧、教師的智慧和學生的智慧于一體,雖然智慧校園的最終目標是學生的智慧,但教師的智慧是連接信息、資源、環境和學生的橋梁[17],教師起到“領頭羊”的作用,更新教育觀念、撬動教學變革、重構教育生態等是智能時代教師需要完成的任務,教師是智慧啟迪者、資源整合者、教學設計者、學習協作者等[18]。但在實際生活中,有些教師不用甚至不會用信息技術,這與國家的大方向是相反的,究其原因,是因為沒有良好的機制促進教師使用信息技術教學。首先,建立一定的獎懲制度,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與職稱、評優評先等掛鉤,鼓勵教師使用信息技術,同時給予了教師動力學習新技術,但教師不應滿足于學會使用信息技術,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學科與信息技術如何整合,信息化教學資源如何更好利用;其次,在全校范圍內上公開課、示范課、研討課、展示課,舉行教師信息化教學技能大賽、優質課競賽,定期進行校內校外培訓等,通過競爭的形式參與研討學習,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學習,促進教師個人的專業發展;最后,打破原有平衡,以年輕教師為切入點,形成孤峰效應,以點帶面,隨著時間的推移,老教師會發現技術與教學融合是時代的潮流,從而帶動年齡大的教師進行信息化教學。

6" 結束語

智慧校園既是對現有數字化校園的升華與超越,也是今后“智能化校園”建設的出發點[19]。智慧校園的建設和應用不僅是各地方積極響應國家教育信息化從而走向教育現代化的號召與踐行,更是教育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的新發展,為建設更加開放、包容、公平的“智能化校園”打下堅實的基礎。

7"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印發《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的通知[A/OL].(2012-03-13)[2023-09-23].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203/t20120313_133322.html.

[2]教育部關于印發《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的通知[A/OL].(2016-06-07)[2023-09-23].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606/t20160622_269367.html.

[3]教育部關于印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通知[A/OL].(2018-04-18)[2023-09-23].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4]雷勵華,張子石,金義富.教育信息化2.0時代校長信息化領導力內涵演變與提升模式[J].電化教育研究,2021,42(2):40-46.

[5]武漢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武漢市創建國家“智慧教育示范區”實施方案的通知[A/OL].(2020-04-03)[2023-09-23].https://www.wuhan.gov.cn/zwgk/xxgk/zfwj/bgtwj/202004/t20200420_1033140.shtml.

[6]祝智庭.以智慧教育引領教育信息化創新發展[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9):4-8.

[7]祝智庭,賀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電化教育研究,2012,33(12):5-13.

[8] 黃榮懷,張進寶,胡永斌,等.智慧校園:數字校園發展的必然趨勢[J].開放教育研究,2012,18(4):12-17.

[9]胡欽太,鄭凱,林南暉.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轉型:從“數字校園”到“智慧校園”[J].中國電化教育,2014(1):35-39.

[10]陳琳,華璐璐,馮熳,等.智慧校園的四大智慧及其內涵[J].中國電化教育,2018(2):84-89.

[11]馬立,張瑤,傅鋼善.中小學智慧校園建設矛盾分析與模型構建:以陜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為例[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8(17):67-70.

[12]聶庭芳,胡成.中小學“智慧校園”建設視域下的智慧教學模式探索[J].當代教育論壇,2021(3):81-88.

[13]王珠珠,劉雍潛,黃榮懷,等.《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狀況的調查研究》報告(上)[J].中國電化教育,2005(10):25-32.

[14]張養力.教育信息化2.0視域下中小學首席信息官(CIO)制度的困境及出路[J].電化教育研究,2019,40(5):40-47.

[15]鄭淑英,吳艷紅.云南省江川縣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和應用現狀及對策建議[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5(21):71-75.

[16]馮永剛,陳穎.智慧教育時代教師角色的“變”與“不變”[J].中國電化教育,2021(4):8-15.

[17]林書兵,張學波.中小學智慧校園的智慧短板與建設智慧:基于珠三角某地三所典型中小學智慧校園建設情況的對比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2019,29(9):19-25.

[18]郭炯,郝建江.智能時代的教師角色定位及素養框架[J].中國電化教育,2021(6):121-127.

[19]李鴻章.教育信息化2.0視域下中小學智慧校園建設困境與智能化校園構想[J].中國教育信息化,2020(23):76-80.

*項目來源:湖北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地方綜合性大學優化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養成體系的實證研究”(項目編號:22D006);湖北中小學素質教育研究中心開放基金重點課題“‘互聯網+’背景下湖北中小生學習評價研究”(項目編號:2020HBSZA05);湖北大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案例庫建設項目“‘教育信息化專題’課程案例庫”(項目編號:AL2021-12);湖北大學師范教育研究項目一般課題“基于師范類專業認證標準的師范生教育教學技能考核制度研究”(項目編號:202110)。

作者簡介:汪學均,博士,副教授;鐘燚、李珺、許德宇,湖北大學師范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丁子怡,通信作者,湖北大學師范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智慧教育信息化建設
財務報表分析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高校智慧教育生態發展新挑戰
亞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 20:44:55
基于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化環境藝術設計教學
智慧教育在基礎教育領域中的應用探究
基于知識圖譜的智慧教育研究熱點與趨勢分析
關于新時期高校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幾點思考
數字化校園的整體構架及技術分析
事業單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設策略研究
時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 13:19:12
公立醫院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研究
關于現階段工程造價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思考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区欧美区|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 婷婷在线网站| 国产精品自拍合集| 中文毛片无遮挡播放免费| 青青热久麻豆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在线影院| 亚洲av色吊丝无码| 伊人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99| 色欲色欲久久综合网| 97亚洲色综久久精品| 国产超碰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hdav| 日韩无码黄色| 啦啦啦网站在线观看a毛片| 麻豆AV网站免费进入| 亚洲最大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做受免费视频| 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高清|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亚洲三级片在线看| 亚洲精品午夜天堂网页| 国产91熟女高潮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美女免费视频大全| 亚洲一区波多野结衣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免费| 日韩福利视频导航| 成年人免费国产视频| 日韩免费毛片| 午夜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米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播放| 亚洲第一视频网| 亚洲无限乱码一二三四区| 四虎AV麻豆| 无码人妻热线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只有这里有|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第一| 网友自拍视频精品区| 91精品免费久久久|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在线视频2020| 91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高清| 亚洲一区免费看| 免费在线不卡视频| 黄色网站不卡无码| 欧美成人影院亚洲综合图| 国产午夜精品鲁丝片|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 色哟哟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波多野结衣二区| 在线免费观看AV| 国产乱人乱偷精品视频a人人澡| 成人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欧美国产区| 在线日本国产成人免费的| 亚洲成人精品| 欧美国产日韩另类| 经典三级久久| 欧美区一区二区三| 国产一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www| 亚洲aaa视频|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澳门av无码|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婷婷| 香蕉精品在线| 黄色成年视频| 国产黄色视频综合| 一个色综合久久| 茄子视频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大片免费| 欧美另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国产日产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va| 亚洲第一区精品日韩在线播放| 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第一成年网| 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免费视频| 在线欧美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