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娟?林琰如
摘 要:探討核心素養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強調其在開闊學生閱讀視野、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以及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方面的積極意義。分析目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包括教師閱讀教學理念滯后、方法陳舊、有效性較差、未能激發學生閱讀主動性,以及缺乏與學生的交流溝通。提出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包括設計有序問題、利用以讀促寫、設計生活情境、構建思維導圖,并強調開展家校合作共育,注重學習過程評價的必要性。
關鍵詞:核心素養;英語閱讀;高中英語;教學策略;家校合作
基金項目:本文系福清市教育科學規劃“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立項課題“核心素養下中學英語閱讀策略的探究”(立項編號:FQ2023GH019)。
作者簡介:吳? 娟(1974—),女,福建省福清第三中學。
林琰如(2004—),女,閩南理工學院。
隨著核心素養教育理念的深入發展,英語閱讀在高中教育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是學科核心素養的一部分,還涉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和語言能力的提升。然而,目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仍存在一系列問題,如教師閱讀教學理念滯后、方法陳舊、未能激發學生的閱讀主動性等。因此,有必要探討在核心素養教育背景下,如何改進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和教育目標的實現。
一、核心素養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積極意義
(一)開闊學生閱讀視野
核心素養下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具有開闊學生閱讀視野的積極意義。通過深入研讀文學作品、歷史文獻、科學文章等多樣性材料,學生能接觸和理解不同主題、背景和文化的內容。這有助于拓展他們的認知領域,使他們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觀點。高質量的閱讀材料可以讓學生接觸到各種文體和文風,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提高他們的文學鑒賞水平。這種多元化的閱讀體驗不僅有助于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還能拓寬其視野,促進其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
(二)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
核心素養下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通過閱讀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學作品和其他材料,學生能了解各種文化的特點和差異。這有助于培養他們的跨文化溝通技能,提高他們在國際社會上的競爭力[1]。學生將更容易理解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傳統,從而更好地適應全球化時代。同時,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升也將使學生更具包容性,能更好地處理跨文化沖突和合作問題。
(三)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是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關鍵途徑之一。閱讀涉及多個學科領域,如文學、歷史、科學等,要求學生運用跨學科的知識和技能來理解和分析不同類型的文本。通過運用科學的閱讀策略和深入地閱讀,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將得到顯著提升,同時,他們的分析和批判性思維能力也將得到強化。這將為學生更好地應對不同學科的挑戰提供有力支持,為他們未來的學術研究和職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師閱讀教學理念落后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一些教師的閱讀教學理念相對滯后。他們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注重對文本的表面理解,而忽略了對學生批判性思維和深層次閱讀能力的培養。這一不足影響了學生的閱讀素養發展,使他們難以應對復雜的文本和多樣化的閱讀任務。因此,教師需要更新閱讀教學理念,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策略和能力,以適應當代信息社會的需求。
(二)教師閱讀教學方法陳舊
一些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中依然采用陳舊的教學方法,如課堂講解和填空練習等。然而,這些方法已不足以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因為其缺乏互動性和實用性。學生需要更多的機會參與討論、合作和閱讀實踐,因此,教師應更新教學方法,引入更多現代、互動和實踐性的元素,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技能和動力。
(三)教師閱讀教學有效性較差
有些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未能有效地評估和指導學生的學習,缺乏清晰的教學目標和評估標準,導致學生難以了解自己的閱讀表現和進步。這一不足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效果,因此,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的評估和反饋,以確保他們能獲得及時的指導和支持,從而提高他們的閱讀技能和理解能力。
(四)教師未能激發學生閱讀主動性
學生在閱讀任務中缺乏主動性和對主題的選擇權,只是被動地接受分配的閱讀材料。這導致學生對閱讀失去興趣,將其視為一項枯燥的任務而非一種愉悅的活動。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選擇他們感興趣的閱讀材料,提供更多個性化的閱讀選擇,以激發他們的閱讀主動性和積極性。
(五)教師缺少與學生的交流溝通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一些教師缺乏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他們忽視了學生的反饋和需求,難以了解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這一不足使教師難以提供個性化的支持和指導。因此,教師需要積極與學生互動,建立開放的交流渠道,以更好地理解和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提高教學質量。
三、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一)設計有序問題,促進思維發展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層層遞進的問題,引導學生從淺層理解過渡到深層分析,推動思維能力的發展。初級提問側重內容和事實,中級提問關注解析和推理,高級提問強調評價和創造。這能使學生在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語言特征,判斷作者意圖,產生個人見解。這一教學過程不僅使學生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思考,更有助于他們形成批判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以“SPORTS AND FITNESS”這節課為例,我們可以更加具體地了解這一策略的實際應用,尤其是其如何貼近英語聽說讀寫的需求。
首先,在這節課中,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開放性問題,以促進學生對文本的深入思考。例如,教師可以問學生:“你認為體育和健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或“你是否喜歡參與體育活動,為什么?”這些問題鼓勵學生分享他們的觀點和經驗,同時也要求他們從文本中尋找支持性論據,旨在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并鼓勵他們用英語進行討論和交流。其次,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聽力練習。例如,準備一段關于健康和運動的錄音,然后提出問題,要求學生仔細聆聽錄音并回答。這種聽力任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聽力技能,幫助他們更好地分辨口音和語速不同的說話者[2]。同時,這也是一個與日常生活聯系緊密的實際情境,貼近英語的實際運用。再次,在讀寫方面,教師可以設計問題,要求學生撰寫關于健康和運動的文章。例如,可以讓他們寫一篇關于自己健身的經歷或一個運動員的傳記。這種寫作任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寫作技能,還鼓勵他們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創作中。最后,在問題設計中,教師還可以融入文化元素,促進跨文化交際。例如,教師可以問學生:“你了解其他國家的傳統體育項目嗎?”或“運動在不同文化中有哪些不同的含義?”通過這些問題,學生將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體育和健身習慣,從而拓寬他們的跨文化視野。
(二)利用以讀促寫,培養語言能力
在閱讀教學完成后,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主題寫作活動,讓學生在學習優秀文章句式和詞匯的基礎上,通過模仿或變換語言結構,把所學知識內化為個人的表達能力。這種“讀”的輸入與“寫”的輸出相結合的方式,既拓寬了學生的語言學習渠道,也加深了其對語言知識的綜合應用。當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運用所學語言進行思維組織和內容創造時,他們的英語能力將得到更有效的提高。
以“NATURAL DISASTERS”這節課為例,我們可以具體探討如何有效地運用這一策略,以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在這節課中,教師可以選用與自然災害相關的文本供學生閱讀。這些文本可以包括地震、颶風、火山爆發等自然災害的描述、影響以及應對措施等內容。學生通過閱讀這些文本,不僅可以獲取與自然災害相關的專業知識,還可以了解相關詞匯和表達方式,從而為后續的寫作活動奠定基礎。教師可以布置相應的寫作任務,如寫一篇短文、新聞報道或演講稿等,引導學生討論自然災害的影響、預防措施或個人應對策略。在寫作過程中,學生可以運用他們從閱讀中獲取的專業知識和詞匯,將其融入自己的寫作中,從而提高寫作的質量和表達的準確性。此外,這種以讀促寫的策略還鼓勵學生模仿文本中的句式和結構,培養他們的寫作技巧。學生可以學習如何描述事件的發生、發展和結果,以及如何使用比喻、對比等修辭手法來增強文章的表現力。通過模仿和實踐,學生的寫作技能將得到提升,他們能更自如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三)設計生活情境,強化文化意識
有效的英語閱讀教學要從語言本身延伸到其背后所反映的文化,使學生在體會語言之美的同時,也意識到其所傳達的文化精髓。教師可以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選取反映語言文化的文本,引導學生對比分析中英文化間的異同。這種情境式和對比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能將抽象的語言知識具體化,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外語背后的文化內涵,進而提升其跨文化意識,培養其對文化的敏感性。
在“TRAVELLING AROUND”這節課中,教師可以選擇與旅行和文化有關的文章或故事,這與許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點相契合。通過這些材料,學生能更容易地產生共鳴,對文本中的情節和主題產生更濃厚的興趣,從而更愿意深入閱讀和探討[3]。將閱讀材料置于生活情境中,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化差異。學生會“遇到”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旅行者,這為他們提供了一個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習俗和傳統的機會。通過閱讀與這些文化差異相關的信息,學生的視野將得到拓寬,意識到世界上有許多不同但同樣具有獨特價值的文化。這將增強學生的文化理解,培養他們的國際視野,使他們更具包容性和開放性。通過在課堂上構建跨文化情境,教師可以幫助學生練習跨文化溝通、尊重和適應的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適應日益多元化的社會環境。
(四)構建思維導圖,構建結構化知識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文本內容設計思維導圖模板,引導學生通過框圖描摹、關鍵詞填充、顏色標注等方式構建個性化思維導圖。這種直觀的外在呈現方式有助于學生將文本中的分散信息整合為系統的知識,進而培養他們的文本分析能力和知識重構能力。同時,構建個性化思維導圖也能使枯燥的閱讀變成主動的思維過程,進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感。
以“NATURAL DISASTERS”這節課為例,通過構建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關于自然災害的知識,系統地分類和整理關于自然災害的各種信息,如不同類型的自然災害及其產生的原因、對環境和人類的影響等。這種結構化的知識組織方式不僅能幫助學生更清晰地理解和記憶相關的英語詞匯和句型,還能加深他們對自然災害的理解。此外,構建思維導圖還能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在構建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需要聽取教師的講解和參與同學間的交流,獲取有關自然災害的信息,并嘗試用英語進行表達。
(五)開展家校合作共育,注重學習過程評價
教師可以通過和家長之間定期的交流和反饋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閱讀習慣和策略。這種了解有助于教師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制訂個性化的教學計劃,并根據學生的興趣和遇到的困難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通過家校合作,教師和家長可以共同致力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技能和綜合素養,進而為他們在學業上的成功奠定堅實基礎。此外,家校合作促進了有效的學習過程評價。教師和家長可以共同制訂明確的評價標準,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強調學習方法和策略的培養。這種評價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使他們更注重學習的過程,而不只是結果。通過家校合作構建的全面評價體系,我們能更準確地了解學生的綜合素養和潛力,進而為他們提供更加個性化的學習支持。家校合作還為學生提供了更為豐富多元的學習資源。家長可以為學生提供額外的學習支持和材料,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課程內容。同時,家長還可以鼓勵學生保持閱讀習慣,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通過家校合作,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拓寬學習視野,提高綜合素養。家校合作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和學習能力。家長可以與學生一起制訂學習計劃,幫助他們制訂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合理的時間管理計劃。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律性,讓他們逐漸學會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學習,進而提高學業成績。通過家校合作,學生可以得到家庭和學校的雙重支持,從而更好地應對學習挑戰,最大限度發揮個人的潛力。
結語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在核心素養教育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升他們的英語閱讀能力,教師應更新教學理念和方法,引入新的教學策略,同時注重家校合作和學習過程評價。通過這些努力,將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提高他們的學科核心素養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尉學軍.高中英語閱讀與寫作整體化教學設計初探[J].學周刊,2023(27):124-126.
施銀蘭.文化意識培養與高中英語閱讀成績的相關性研究[C]//中國陶行知研究會.2023年第八屆生活教育學術論壇論文集.北京:中國陶行知研究會,2023:301-303.
趙瑩瑩.高中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基于多模態文本的探究與實踐[J].中學生英語,2023(28):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