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編排愈加科學和完善,構建了教讀、自讀和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凸顯了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在這一體系中,“快樂讀書吧”成為課外閱讀的主要載體和支架。鑒于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編排特征,以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為例,從趣味導讀、任務驅動等不同的角度,鉆研“快樂讀書吧”民間經典閱讀教學的策略和方法,讓學生在教讀中學習閱讀方法、在自讀中訓練閱讀方法、在課外閱讀中使用閱讀方法,以此體會和感受到民間經典中的人文底蘊。
關鍵詞:小學語文;快樂讀書吧;民間經典;閱讀教學
作者簡介:王紅麗(1978—),女,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縣恭門鎮中心小學。
民間故事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結晶和象征,它涵蓋了人們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寄寓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教學的角度來看,民間故事是強化學生文化認同感、培養其閱讀興趣的重要素材和資源,是小學生閱讀探索的起點。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快樂讀書吧”特別設置了閱讀民間故事的任務,選取了《獵人海力布》和《牛郎織女》兩篇民間故事作為教學課文,這種由內而外的編排設計,為構建系統化的閱讀教學體系提供了有力支撐。本文以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快樂讀書吧”的內容為核心,探索通過趣味化的導讀策略、驅動性的閱讀任務和多元化的交流活動,教授學生概述文本的技巧和策略,提升學生深度閱讀和深入思考的能力。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快樂讀書吧”的定位
課內外一體化是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主要特征之一,編者旨在讓學習者在課內學習的過程中習得方法、掌握技巧,并能自發地開展課外閱讀和學習活動,產生強烈的自主閱讀和學習意識,以提升他們的能力。教材自三年級起,將“快樂讀書吧”編入單元體系中,“快樂讀書吧”作為教材系統中的重要一員,圍繞單元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構建起了“三位一體”的閱讀課程體系,意在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在課內閱讀中學習、訓練和實踐語文閱讀的方法和技巧,并扎實掌握[1]。
在“快樂讀書吧”的教學中,教師要重點引導學生去感受和體驗,讓他們立足于單元整體,圍繞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展開自主閱讀和體驗活動。整本書閱讀可使學生領略文學作品中深厚的人文內涵,從而真正凸顯出“快樂讀書吧”在教材中的功能和語文教學價值,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其閱讀能力。
二、小學語文“快樂讀書吧”民間經典閱讀教學策略——以統編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為例
(一)趣味導讀,引發學生閱讀動機
心理學家布魯納在闡釋“學習動機”時提道:“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在民間故事的閱讀教學中,引發學生的閱讀動機無疑是教學的首要任務。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師需要精心挑選能讓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材料。經過教學實踐的檢驗,趣味化的導讀活動是激活學生內在能動性、引發其閱讀動機的重要材料,它能促使學生積極參與閱讀活動,而當學生的閱讀動機被充分調動起來后,民間經典閱讀教學的效果會有所提升。基于導讀階段的教學要求,教師可以從單元整體的角度出發,引導學生將注意力聚焦于故事本身,教會他們如何講述、梳理和概述故事,逐步激發他們的閱讀熱情,并引導他們將這種積極的情緒遷移到“快樂讀書吧”的學習中。如此,學生的閱讀動機會會愈加明顯[2]。
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選編了《獵人海力布》和《牛郎織女》兩篇民間故事,它們為“快樂讀書吧”的閱讀活動提供了豐富素材。教師可以在“快樂讀書吧”的閱讀活動開始前,要求學生回顧本單元課文的主要內容,結合單元導語中“創造性地復述故事”的閱讀要素,為學生布置“民間故事會”的趣味導讀任務,引導學生創造性地概括和復述《獵人海力布》和《牛郎織女》,理順故事的主要情節、人物等元素。當學生成為故事會的主講人時,他們將更加專注于故事內容的傳達,并主動學習如何講好民間故事,這能顯著提升他們的閱讀熱情和閱讀深度。
而為了提升“民間故事會”的導讀效果,教師也要提前為學生制作“錦囊”,具體內容如下:
1.講故事要大膽,不要吝嗇你的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一定要吸引同學們的目光。
2.講故事要有條理,理清故事的主線,不要脫離故事的邏輯順序。
3.講故事要注重細節,重點描繪主人公的心理活動,并生動形象地演繹人物的神態、語言和動作。
教師通過“錦囊”的形式,采用第二人稱的敘述方式,有助于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自覺關注“錦囊”中的內容,并根據故事的特點,有選擇性地運用“錦囊”中的妙計,從而把故事講好、講生動。
待學生初步掌握復述故事的技巧后,教師便可引出本課的閱讀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關注“快樂讀書吧”板塊,讓他們將注意力轉向《田螺姑娘》《梁山伯與祝英臺》《八仙過海》等經典民間故事,引發他們的閱讀動機,這樣能自然而然地引導學生開展閱讀活動,使他們將有效經驗遷移和運用到閱讀活動中。如此,小學生的閱讀效果會不斷提升。
(二)創新方法,豐富學生閱讀體驗
“快樂讀書吧”是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重要板塊,也是教材中的亮點之一,如果教師依然沿用傳統的單篇閱讀教學模式,就無法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也難以達到預期的閱讀效果。為此,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研讀和分析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編排特點,明確“快樂讀書吧”的教學定位,并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真實閱讀水平等進行調研,探索創新性的閱讀教學方法,帶領學生參與整本書閱讀活動,使學生了解整本書的框架結構和主要內容,在親身體驗和自主閱讀的過程中豐富閱讀體驗[3]。
以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快樂讀書吧”為例,教師可以圍繞語文要素“了解課文內容,創造性地復述故事”,確定學生在“快樂讀書吧”的學習中應掌握的閱讀方法和技巧。經過反復地研讀和分析,教師可采用溯源、想象等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帶領學生在單元閱讀中積累經驗,并結合“快樂讀書吧”的素材和內容開展整本書閱讀活動。具體而言,基于“快樂讀書吧”的主要內容,教師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閱讀指導。
其一,于溯源中創新。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教師通常以單篇閱讀材料為主開展教學。基于創新教學方法的需求,教師要注重閱讀材料的整合,從單篇文本的孤立教學,逐步過渡到多篇文本的關聯學習,再進一步擴展至整本書的閱讀,讓學生能在廣泛閱讀、深度閱讀中拓展閱讀范圍、增加知識儲備。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快樂讀書吧”以民間經典故事為主要內容,鼓勵學生閱讀世界各地的民間故事。從這一訴求入手,教師可依據單元內的閱讀文本,為學生設計延伸閱讀的任務。例如,在教授《牛郎織女》時,教師可溯源故事來源,將《詩經·小雅·大東》《述異記》《荊楚歲時記》等作為閱讀資源,讓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經典文獻中關于“牛郎織女”這一神話故事的內容,引導他們傳承經典文化。在此過程中,學生既能掌握閱讀民間經典的方法和技巧,也能為后續的整本書閱讀和深度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其二,于想象中創新。除了采用溯源閱讀的方法,為了全面激活小學生的創新思維、豐富其閱讀體驗,教師還可以巧妙地運用想象閱讀法,鼓勵學生在想象和聯想的過程中,填補民間經典名著的空白,讓學生在故事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由此強化其想象力和創新能力。以《中國民間故事》的整本書閱讀為例,為了在閱讀和拓展學習的環節中加強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可選取故事集中的某一篇民間故事,預設懸念、巧妙留白,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例如,在教授《馬頭琴的傳說》這一民間故事時,教師可將關注點放在故事的標題上,通過問題“馬頭琴有哪些傳說?從標題入手展開想象,說一說你心中的馬頭琴所代表的形象”來引導學生,讓學生圍繞故事標題,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展開想象。這不僅能為后續的閱讀活動留下懸念,還能最大限度地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他們沉浸在民間經典故事的閱讀之中,獲得更為獨特和深刻的體驗。
其三,于表達中創新。以單元語文要素為基礎,為了培養小學生創造性復述故事的能力,教師要創新性地采用表達式的閱讀方法,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語言素材、在表達中呈現閱讀成果,從而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促使他們能在故事閱讀中豐富文化、審美體驗。在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快樂讀書吧”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以《中國民間故事》整本書為載體,精心設計了小組化的故事復述活動,要求每個小組從書中選擇2—3篇故事,并在小組內部做好分工,讓每個成員著重記憶和分析1篇故事。以思維導圖為主要載體,學生可以提煉出故事文本中的關鍵詞,并梳理故事的結構和內容,從而加深對文本的記憶和理解。當學生準備完畢后,教師指導學生分組展示閱讀成果,讓他們通過抽簽的方式決定展示順序。學生可以借助現場繪制思維導圖、口述故事梗概等方式,集中展示本組的閱讀成果。這種創造性的復述方式,不僅鍛煉了學生提煉、組合和傳輸信息的能力,還促使他們在表達中加深對民間故事的理解。
基于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快樂讀書吧”板塊的基本定位以及單元編排體例,為了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教師以溯源、想象等教學方法引領學生逐步進入整本書閱讀的世界,既有助于提升學生閱讀民間故事的能力,也能增加學生的文學積累,讓學生聚焦于單元整體,從單篇閱讀、群文閱讀過渡到整本書閱讀,穩步拓展閱讀的范圍、提升閱讀的水平。由此,“快樂讀書吧”板塊的功能和價值得以充分體現[4]。
(三)任務驅動,拓寬學生閱讀范圍
在學生產生閱讀動機后,他們會主動參與民間故事閱讀活動,這時教師可以將《中國民間故事》這本故事文集作為閱讀的核心,讓學生了解中國民間故事蘊含的民俗文化,感受古代人民的勞動智慧和美好品質。在這一階段,教師要以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為主要目標,確立“1+X”的閱讀教學體系,通過任務驅動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自覺拓展閱讀的范圍[5]。
一方面,以“1”為核心,閱讀《中國民間故事》。“快樂讀書吧”板塊以《中國民間故事》為主要資源,要求學生關注這種口頭藝術,體會寄托于故事中的樸素愿望,讓學生在閱讀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可以設計概述民間故事的任務,如“從《中國民間故事》中選擇一則故事,提煉出它的人物、主要情節、故事發生的地點等要素,將這些要素凝練為不同的關鍵詞,并通過分析故事內容,說明故事所體現的思想和情感”。這一任務聚焦于民間故事文集的某一則故事,要求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和技能,概述和梳理故事的內容和主題,這樣既可節省課堂教學的時間,也有助于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意識。
另一方面,以“X”為外延,閱讀《一千零一夜》《非洲民間故事》等外國故事文集。通過《中國民間故事》,學生了解了中國古代人民的生活和文化習俗,增強了文化認同感。在此基礎上,為了進一步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提升其文化包容性,教師可以從“1+X”的角度出發,將《一千零一夜》《非洲民間故事》等作為“X”,巧借閱讀筆記為學生搭建閱讀支架。以《非洲民間故事》為例,教師可提前發放如下閱讀筆記,要求學生根據真實閱讀情況填寫其中的內容(表1)。
表1 走進《非洲民間故事》——閱讀筆記
◆在你的眼中,《非洲民間故事》可以分為幾種類型,分別是?
◆你最喜歡的故事是什么,為什么?
◆通過閱讀《非洲民間故事》,你有哪些想法和感悟?
利用如上的“閱讀筆記”,教師以提問的方式,為學生指明閱讀的方向,讓他們從故事文本中提煉有效信息,并在閱讀后填寫相關內容。當學生完成閱讀筆記中的任務后,他們的閱讀能力將上升到更高的層次。
(四)多元交流,深化學生閱讀層次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深化學生的學習和閱讀層次,已然成為語文教學的必然要求。教師要致力于構建深度閱讀體系,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解讀文本、呈現文本的內容,進而直擊閱讀文本的核心層。對此,教師可以開展多元交流活動,以合作和互動為載體,引領學生深入挖掘民間故事中蘊含的美好愿望和民族文化精髓。
具體而言,出于多元交流的目的,教師可以組織專門的民間故事交流會,讓學生圍繞一本或者幾本民間故事文集,以特定的選題為中心展開深入探討。例如,以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為目標,教師可以將《中國民間故事》和《非洲民間故事》作為多元交流的對象,以“對比《中國民間故事》和《非洲民間故事》的內容、寫作風格等要素,通過查找網絡資料、搜集科普信息等方式,了解兩種文化形式的異同點,分析民間故事反映的文化特色”為話題,拔高閱讀活動的思想高度,讓學生立足文化視域看待不同的民間故事。在話題的引領下,學生不僅要完成故事閱讀任務,還要廣泛搜尋課外資料,整合和分析相關信息,并與同學和教師展開自由交流和深入探討,從文化視域出發解析民間故事的深層思想,從而提升閱讀效果、深化閱讀層次。除了對比閱讀,教師也可開展故事演繹、故事鑒賞等專題活動,讓學生將民間故事與角色演繹、審美鑒賞相結合,促使他們有效地遷移音樂、美術和歷史等學科的知識,理解和感悟故事文本,提升文化認同感和包容度。
綜上所述,教師以多元交流為途徑,設計和引入一系列活動,為生生之間的有效溝通和深入交流牽線,不僅有助于深化學生的閱讀層次,還能充分展現民間故事的文化教育價值。
結語
教師在實施“快樂讀書吧”民間經典閱讀教學時,采用趣味導讀、任務驅動和多元交流等方法和手段,既能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讓他們積極參與課內外閱讀活動,還能在現有的資源體系中,幫助學生擴展閱讀范圍,讓他們接觸到更為豐富的閱讀材料,并在深度思考和對比分析的過程中,領會不同文本的深意。如此,學生便能在不斷閱讀和積累的過程中,提升閱讀理解和深度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吳雪.快樂讀書吧:小學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探微[J].名師在線,2022(11):13-15.
陳群芳.“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快樂讀書吧”欄目在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析[J].教師,2022(6):24-26.
楊麗純.“快樂讀書吧”打開小學語文智慧閱讀之窗[J].新課程導學,2022(9):80-82.
韓國權.統編小學語文教材“快樂讀書吧”教學探微[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2022(9):59-61.
曹鴻飛.《快樂讀書吧》的編排、價值、實施與評價[J].小學語文,2020(4):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