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分析了部分初中體育教師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時存在的問題,以及在初中體育課堂上科學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價值,并結合教學實踐具體討論了能夠讓小組合作學習充分發揮作用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學練;初中體育;教學策略
體育課以運動教學為主,在多數情況下,體育課是在室外體育場地進行的。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和增進學生身心健康,讓學生形成終身鍛煉的意識和習慣。
在初中體育課程中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有更多與他人交流、溝通的機會,這既有利于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也有利于構建科學、高效的體育課堂。為了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初中體育教師應該科學合理分組,采用多樣方法開展教學,以確保學生有效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一、部分初中體育教師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時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對體育課程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一些初中體育教師認為體育課程沒有學科課程那么重要,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只是讓學生掌握各種運動技能。甚至有體育教師簡單地認為,在體育課上讓學生動起來就好。這些教師沒有意識到體育課程的重要性,也忽視了體育課程的育心作用。
(二)教師沒有明確教學目標
體育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實用性,學生需要在體育課上參與多種類型的合作學習。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初中體育教師沒有明確教學目標就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學生的練習可能不夠有針對性,合作學習的質量也得不到保障。
(三)合作學習活動空有形式
一些教師設計的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僅有小組合作的形式,這些教師只是簡單地讓學生共同完成一個任務,沒有設計具體的合作任務和合作要求,也沒有及時對學生進行引導,學習小組的組織化程度不高,這也會導致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無法發揮作用。
(四)教師不重視培養學生運動習慣
在具體教學中,部分初中體育教師存在重結果輕過程、重形式輕實質等問題,沒有讓理論教學與合作學習活動有機統一,沒有引導學生形成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這不利于學生形成核心素養,也可能導致學生不重視體育鍛煉。
(五)學生的合作意識較差
如果學生的合作意識比較差,教師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時,能力強的學生可能會單打獨斗,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學習效率在小組內得不到提高;能力弱的學生則可能因為得不到同伴的幫助而對合作學習同樣不感興趣,在面對教師組織的合作練習活動時表現得不積極[1],這會導致合作學習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組織活動時,教師也需逐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二、在初中體育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價值
(一)有利于學生形成健康與安全意識
體育課程應當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在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可以更順利地指導學生討論健康與安全知識,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掌握體育知識與技能,從而形成健康與安全意識。
(二)有利于體育教學質量提高
體育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完成多種運動項目的學練,讓學生收獲豐富的體驗,協調發展運動能力。然而,不同學生原有的運動基礎和擅長的運動項目有所不同,這其實加大了體育教師指導學生學練的難度[2]。在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可以利用學習小組引導學生相互幫助,鼓勵基礎好、能力強的學生主動幫助基礎差、能力弱的學生,讓學生實現共同進步。這樣的教學活動能夠將育體與育心融合,有利于學生掌握基本運動技能,也會讓學生感受到集體的力量,形成團隊合作意識。可見,教師若能科學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小組學練,體育課程的質量自然會有所提高。
(三)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提升
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對學生綜合能力發展具有推動作用[3]。首先,在進行小組學練時,學生需要與同學分工、交流,這可以鍛煉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有利于學生形成良性競爭的意識。其次,在進行小組學練時,學生需要思考如何合作處理學習時遇到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了解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解決思路,這會讓學生積累更多合作經驗,也會強化學生的合作意識。最后,相較于進行個人學練與集體學練,在進行小組學練時,學生的問題可以得到更大的關注,基礎差、能力弱的學生能夠得到有針對性的幫扶,這會使學生感受到團隊的力量,也會使學生在面對挑戰時更有勇氣。
(四)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習慣
在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需要不斷引導學生,讓學生在小組內互幫互助,這樣做可以充分發揮體育課程的育心作用,讓學生養成良好習慣[4]。首先,讓學生在小組內互幫互助,會使得學習小組內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更高,因此學生更容易形成運動習慣。其次,讓學生在小組內互幫互助,會使學生得到足夠的支持與鼓勵,從而有信心不斷嘗試、調整與挑戰,逐步形成積極、健康的心態,樂于參與學習、參與競爭。最后,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學練,可以培養學生與他人和諧相處的良好習慣,因為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會逐漸意識到每個組員都是非常重要的,他們應該尊重小組內每個人的努力,并通過相互幫助實現共同進步。
三、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
(一)科學合理分組,培養學生合作意識
在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初中體育教師要做到科學合理分組,確保學習小組內有良好的運動氛圍。為此,教師需要在課前了解學生的個性、喜好、運動基礎和運動能力。在分組時,教師需要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根據學生的特點分組,確保學生可以在小組內相互幫助。與此同時,教師也要控制小組人數,小組人數過多或者過少都會使小組學練的效果受到影響。
(二)采用多樣方法,讓學生進行充分練習
為了確保學生學會基本運動技能,教師需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組織形式豐富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得到充分鍛煉,感受到參與運動項目的樂趣,并在不同環境下、不同運動項目中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5]。
1.游戲教學法
游戲教學法是初中體育教師常常采用的一種方法。在采用游戲教學法時,教師需要組織各種有趣的游戲活動,以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讓學生愿意進行小組學練。
快速跑是初中體育教學中的常見項目。一些初中體育教師在指導學生練習快速跑時,只是讓學生分成幾個組,然后反復練習快速跑。還有一些教師可能會順勢組織接力比賽,讓學生在競爭意識的影響下,自覺地進行反復練習。為了讓學生更加愿意參與快速跑練習,筆者組織了游戲活動,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學練。筆者先將學生分成8個小組,每組5個人。接下來,筆者拿出1副撲克牌,將這幅撲克牌4個花色的牌分別正面向下放在4個指定位置。然后筆者告訴學生:“你們需要按照分組站成一列。站好后,前4個小組的成員就要到起跑線等待。老師發出指令后,你們要輪流快速跑至指定位置,隨機翻一張撲克牌,如果上面的數字是1至8你們就可以拿回撲克牌,如果不是你們則需要將撲克牌放回原位。翻牌后,你們需要跑回去和下一位組員擊掌交接。如此往復,最先拿完1至8撲克牌的小組獲勝。第一輪游戲結束后,再輪到后4個小組的學生站到起跑線上。”由于翻牌的不確定性,在比賽中學生個體運動能力差距起到的作用會被減小,比賽的趣味性會更強。在筆者組織的活動中,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很高,他們不僅積極地進行快速跑,還主動鼓勵其他組員,課堂氛圍很好,學生的運動能力和合作能力都得到了鍛煉。
2.分層教學法
由于不同學生的運動基礎、運動能力差別較顯著,初中體育教師也可以采用分層教學法。為了有效開展分層教學,體育教師需要先對學生進行調查,了解學生的運動興趣、運動基礎和運動能力,然后科學分配學習小組,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明確自己的角色、發揮自身作用。
在指導學生練習障礙跑時,教師可以根據課前的調查結果將學生分成8組,確保每組都有男生和女生,有運動能力強和運動能力不強、喜歡跳躍和不喜歡跳躍的學生。接下來,教師需要設置明確的任務,鼓勵學生在小組內自行分工。比如學生可以讓喜歡跳躍的學生完成跨越障礙的任務,讓喜歡奔跑的學生負責穿梭于不同障礙之間傳遞信息,讓運動能力弱的學生完成移除障礙的任務。這樣一來,每個學生都能在合適的位置發揮作用。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會得到充分的鍛煉,他們也會因為自己能夠發揮作用而獲得成就感,從而更愿意參與后續的小組學練。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讓學生深刻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集體的一部分,如果某項任務出現問題,整個小組完成游戲的情況都會受到影響。面對玩游戲不夠順利的學生,教師也要及時鼓勵他們,告訴他們:“只要在平時加強鍛煉,你們就可以在下次游戲中獲勝。”
3.情境教學法
在體育教學中采用情境教學法時,教師需要通過多種教學資源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更順利地理解體育知識,更有興趣參與體育鍛煉。
耐力跑是對運動者體力與耐力的考驗。為了激發學生參與耐力跑練習的熱情,教師可以設置“拍照打卡”的教學情境,在跑道的不同位置設置打卡點,鼓勵學生一同跑步,到達教師設置的“打卡點”依次“打卡”。為了確保學生愿意和學習小組的同伴一同跑步,體育教師需要根據自己對學生的了解分組,或者鼓勵學生自行組成5人小組。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張導游圖,介紹教師設置的“打卡點”以及“拍照打卡”的要求,讓學生更好地沉浸在教學情境中。
4.探索學習法
在體育課堂上,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在學習小組內共同探索,了解關于某一運動項目的更多信息,并根據自身的學習需求和學習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進行練習。
在指導學生練習跳繩時,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進行探索學習。教師可以先播放我國跳繩運動員岑小林挑戰前跳繩世界冠軍并最終創造新的吉尼斯世界紀錄的視頻,然后播放一些運動員表演花式跳繩的視頻,讓學生知道跳繩有多種形式。在激發學生的嘗試興趣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組成5人小組,共同去探索花式跳繩,組合、創造適合自己小組學生的跳繩方式。在參與這個活動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體會到跳繩的樂趣,還會意識到自己可以通過合作探索了解更多知識。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體育教師要重視小組合作學習,并積極加強課程內容整體設計,讓學生愿意進行小組學練。與此同時,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鼓勵學生在小組內互幫互助,確保基礎好和基礎差、能力強和能力弱的學生都能夠得到足夠的支持與幫助,順利完成各項運動任務,體會到運動的魅力,領悟體育的意義,逐步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參考文獻】
[1]周向陽.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21(5):46,48.
[2]王自成.小組合作學習策略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新課程,2020(27):159.
[3]程秀珍.探究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2(1):88-89.
[4]趙光照.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運用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1(76):83-85.
[5]錢書江.小組合作學習策略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求知導刊,2020(52):87-88.
作者簡介:黃輝(1979—),男,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美琪學校。